《大较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较量-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争取朝鲜人民的独立解放民主而斗争到底!我们正在集中全
  力,编训新的师团,集结在南部的十余万部队,于作战上有利
  的地区,动员全体人员,准备长期作战。
  当然彭德怀想到了,在朝鲜半岛上,有的地段很狭窄,长期作战要有多么艰苦,要付出多么大的牺牲。他不由得长长叹口气,他想;一个民族只要有精神,是会在逆境中追寻胜利。强者“虚”要精神,弱者“虚”就气馁了。这种困难的环境下,该多么需要支持。他沉思一会儿对身边的周恩来说:“北朝鲜已面临亡国之难了。”他把浓重的眉毛皱起来了。
  周恩来从彭德怀的口气中听出,他还没有看完电报,正义之感就在撞击他心头了。于是用眼睛瞟着电报,是让他看最后一段电文:
  在目前,敌人趁着我们严重的危机,不予我们时间,如
  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
  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
  援助,及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急盼中国人
  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我们仅向您提出以上意见,请予以指教。

  金日成 朴宪永
  彭德怀看完电报,他又用眼睛瞄着这一行行字,他几乎再没有看清一个字,他的思想在朝鲜山河大地上驾驭着咆哮的烈马在驰骋,他在横刀立马了,他年过半百了,浑身热血在沸腾了。他跃跃欲试地站起身来。
  这时的毛泽东看高岗在开小会,叶剑英、聂荣臻几位元帅在论证朝鲜战场,敏锐地看到麦克阿瑟会催动美军的坦克履带滚动到那里去。
  高岗者出彭德怀的心事,几天的讨论他也探听明日了,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是跟毛泽东认识一致的。他就像突然一下冒出来说:“主席,老彭要请缨了。”
  毛泽东对彭德怀伸出双手说:“唯我彭大将军。”几位老帅鼓起掌来了。
  毛泽东摆下手说:“麦克阿瑟逼过来了,仗早晚是要打的,有了主帅,还要出师有名呀!”
  “主席你下决心吧!”彭德怀表态了。
  周恩来伸手和彭德怀握手,然后介绍他携带来的一大包材料说:“全国上下,各行各业,民主党派朋友们,都纷纷写来表态书,要参加志愿军抵抗美帝侵略军。”
  毛泽东提高声音说:“顺乎民意,就叫志愿军吧!诸位意下如何?”他双手掐腰站在地中间。
  大家齐声说:“好哇,就叫志愿军!”又都兴奋地鼓起掌来了。
  毛泽东用手指点着写道说:“‘志愿军,前头,再加上‘中国人民’四个字,这就是历史了。”
  在座的都满意了。周恩来说:“军头有了,出师有名了,主帅也定了。我再通知忙着工作的少奇、朱老总、小平同志。主席,今天不早了,彭总坐一天飞机该休息了。”
  毛主席连连摆手说:“休息,休息。”他走到彭德怀跟前说:“你要好好想一想哟,有什么要求?”
  彭德怀立刻感到肩上有重担压上了,他确实要有要求,他没有想对毛泽东说,他两眼看着周恩来,他有要求是会对周恩来讲的,但他还说:“给我多少时间考虑?”
  “我不吝啬,”毛泽东左手扬起食指和中指说,“这些……”
  “两天?”彭德怀高兴了。
  “两个小时哟。”
  彭德怀张开双手好像从主席那里捧着宝贝说:“这位怎么打?”
  “由你彭老总性子打好喽。第一仗要打掉恐美病就行。”毛泽东对彭德怀说完,转向周恩来说:“彭总有些什么要求,你们谈吧。我是两小时,你们的谈不在这两小时之内。”
  彭德怀离开中南海坐在轿车里,他感到已经受命了。在会上没有谈谈应该出兵救援朝的认识,心里感到不坦然。中央管理科同志把他送到北京饭店。他走进房间洗把脸,伸手解领扣,这是军人仪表第一道,手指摸着领扣,心里想: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木行的。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个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如果美国决心同我作战,它利速快,我利长期;它利正规战,我利于对付日本那一套。我有全国政权,有苏联援助,比抗日战争时期要有利得多。为本国建设前途来想,也应当出兵。常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要比资本主义阵营强大得多,我们不出兵救援朝鲜,那怎么显示得出强大呢?为了鼓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侵略的民族民主革命,也要出兵,为了扩大社会主义阵营威力也要出兵。……”他越想心里越难受,越发睡不着,也以为是睡沙发床此福受不了,他把铺盖搬下床,躺在地毯上,还是睡不着。
  一直到天亮,他起来洗一把脸,胡乱地吃一口饭,也说不出味道,忍不住给周总理打电话。电话要通了。秘书问道:“你是谁?总理刚刚睡下。”
  “我是彭德怀。”他一报出名字去,转过弯来,秘书说总理才睡觉,他看下表是早晨七点半。他悄悄放下手中电话。
  电话铃响了。他接过电话是总理的声音:“彭老总,你怎么找我又放下电话了?”
  彭德怀说:“总理你要多休息。”
  周恩来说:“习惯了,主席给了你两小时,你要充分用呀,有什么事情,到我这里来吧。”
  彭德怀放下电话赶到总理住处中南海西花厅。总理正在等候他呢。
  彭德怀说:“昨天在颐年堂,毛主席说,‘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危急,我们站在旁边看,怎么说,心里也难过’。我赞成毛主席这四句话。我夜里睡不着,反复转念了几十遍。我认为出兵朝鲜是正确的,是必要的,是英明的决策,而且是迫不及待的。中央决定我去朝鲜,我没有推诿。”
  周总理笑着说:“看来还不服老哟!”
  彭德怀说:“我到死也不服老哇,对付这场突然战争,到了这种地步,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就是。如果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周总理听着连连点头,接着说,这场战争说突然也不突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结束时,轴心国(德日意)打败了,那么当德日意对苏联宣战时,包括美英法及欧洲一些国家就盼望打败苏联。德国日本这些帝国主义头子,贪心太大,当他们打进苏联腹地时,他们不断扩大地盘,占领了欧洲一大片,同时日本在太平洋也下了手,搞一下美国珍珠港,这样各国人民恼怒了,那些国家的头目不敢逆流而上,所以纷纷向德、日、意宣战,苏联向德国反攻,美英开辟第二战场,包括中国在内投入了太平洋反侵略战争。最后轴心国垮台了。可是战场上战争的硝烟还没有散去,大国、强国开始了血淋淋的瓜分,从此形成两个阵营,盟国变仇国,冷战、热战一齐来,一会儿喊星星之火可以燃烧起第三次大战,一会儿又嚷第三次大战在欧洲,一会儿在亚洲,用原子弹互相恫吓。帝国主义终于在朝鲜发动了战争,有人说这次战争是第二次大战尾声,有人说是第三次大战的序幕。不过,我们要被逼上战争的。对我们的经济建设会有很大影响。”
  “苏联参加就会成为第三次大战?”
  “不见得,全世界人民厌恶战争!”
  “苏联能参加吗?”
  “苏联参加不参加……不能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都会有政治解体、社会解体的可能。我们最终要搞我们中国特色的国家。”
  彭德怀听着周恩来总理精辟的论断,给自己思想灌输了新鲜启迪。他说:“总理,我想请你向主席请示、地面上我们出兵,请苏联空中支援我们。金日成打给毛主席的电报中,特别提出美军的空军。”他的要求是十分明确和必要的。他不愿当着毛泽东的面去要求,他在西柏坡时见毛泽东对飞机的作用是蔑视的。
  周恩来理解彭德怀的心情,点头应下了。经过几次在颐年堂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接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主席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全国各族人民喊出热烈口号: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彭德怀把毛泽东的儿子带走了

  中国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摆下了一桌酒宴,桌上的菜并不分丰盛,但是主人毛泽东要厨师把他带着的多年老酒端来摆在桌上。共摆下三双筷、三只酒杯。
  毛泽东约儿子从门外传回口信说:“彭德怀车到了。”
  毛泽东迎出门外。看出这老酒是为彭德怀摆设的家宴了。
  黑色轿车停下来,彭德怀下车抬头一看,见毛泽东走来,他放快脚步赶忙迎上前去用憨厚地声音叫道:“主席你好!”声到,两只大手伸出去了。
  毛泽东握住彭德怀的手说:“德怀,你够忙的了。”
  “忙是忙些,就是心里不落贴儿,飞到鸭绿江边去了。”彭德怀比前次来时更加容光焕发了,他握住毛泽东的手说:“麦克阿瑟这个疯子还在往前推进。”这工夫他们走进屋去。
  岸英跟在父亲和彭德怀身后。彭德怀和毛泽东坐下之后,岸英亲手给二位老人斟茶,然后收拾桌上书,有几本拿到另一间屋去。看出他是和父亲研究什么问题了。彭德怀和岸英还是在延安见过面,早就听说他是个好学上进的青年人。他见岸英从打进屋就围着他转,两眼充满了兴奋,他问道:“岸英,你在和主席学习吗?”
  岸英抬头看看父亲,然后说:“我在和父亲对《列宁选集》的原文。”他说得很自信,很有气派。
  彭德怀很喜欢这个有作为的青年人说:“有译得不准确的地方吗?”
  “有不准确的地方,我想,因为资料不全,时间也不够充足,有些译错和不准的地方。”岸英说着看彭老总很感兴趣,又说:“比如《国际歌》我们的译词有句 ‘莫要说我们一钱不值’,准确些是‘莫要说我们一无所有’。外国语言文字没有我们中国语言丰富,往往一个词是多种意思。”岸英站在彭总面前解释着。
  “嗯,这很有学问。列宁著作指导革命是要准确。”彭总让岸英坐下说,“岸英,你在哪个单位工作呢?”
  “北京机器总厂。”岸英恭恭敬敬回答。
  彭德怀问:“那对你所学的用得上吗?”彭德怀喜欢把有才华的青年人,放在发挥才智的地方。
  “机器工业在中国大有发展,将来请来苏联专家,我可以当当翻译。”
  “那你是很胜任的。工人同志对朝鲜战争有什么反应?”
  “大家被真正的发动起来了,坚决要求支援朝鲜人民,我们的工人阶级立场坚定,爱憎分明。”
  “不是‘发动” , 是正义战争的‘号召’!”毛泽东边说边给儿子示意说:“难道你要跟彭老总去朝鲜是我动员的吗?”他一边纠正儿子,一边在提醒。
  “主席,岸英要去朝鲜?!”彭德怀打量这父子两个,觉得这分量太重了,甚至在这菊香书屋里有多么大冲击,多么大的不协调。他愕然地、严肃地摇摇头说:“你是个有用的人才!”他心里在说: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呀!
  “彭老总,你就是最大的英才,这次我们去朝鲜就是要选好儿郎,集中英才,对付美帝国主义。”毛泽东慈祥地看着儿子,他脸上那么开朗、豪放、无私,他一双大手捧着霞光四射的瑰宝站在客人面前。
  “彭叔叔,你不是招兵买马吗?我第一个报名当志愿军!扛枪、扛炮有力气。”岸英此刻像个大孩子,扯一下彭老总的袖子。
  彭德怀立起身来,他两眼看着毛泽东,他知道岸英是杨开慧所生,毛家长子,平日毛泽东要求极严。过去的岁月,岸英在母亲牺牲后,过一段流浪儿的很悲惨的生活,后来被同志找着领来送到苏联读书,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他当军人,回延安后毛泽东教育儿子拜工人、农民为师,新中国成立了,才回到父亲身边。结婚不久,正是父子、夫妻朝夕相处的时候,怎么能让他离开呢!何况,他还在作重要的翻译工作呢!他心情很激动地说:“主席,是你这样安排的?!”这父子形象该有多么崇高。
  “出国打仗,是政治局全体讨论安排的,儿子报名去当志愿军是他自己选的。他想跟你去打仗,要我批准,我没有这个权利哟!你是司令员,你看收不收这个当志愿军的吧!”毛泽东开朗地笑着,他把话说得十分圆满,十分豁达大度。
  “彭叔叔,我考虑好几天了,朝鲜战争打到咱们国门了,‘唇亡齿寒,户破堂危’,受党教育的优秀青年都纷纷报名,我怎么能落后呢?”岸英很激动地说着,他立正站在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面前,他铿锵有力地说:“我是国家主席的儿子,国难当头之际,我应该带头去朝鲜!”
  彭德怀看着毛泽东父子,可谓大义凛然,他深沉地想:眼下,困难当头,挺身而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谁又来我这报名呢?有些个高级干部就没做到,叫他去都不去!但毛岸英做到了,看出没有半点虚假,他是坚决请求到朝鲜战场去。但这位统帅全军的老总,心还是很细的,他说:“你们小俩口商量过了吗?你可不能背着她噢。”他这既是找个劝说的借口,也是有意要岸英留在主席身边,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战争总还是个暂短的,建设是长期的。
  “我方才已经向她辞行了。”岸英脸上的笑容给人的感觉是:我们志同道合好商量。
  彭德怀看出他们父子早就商量好了,看出岸英转身就要跟他一起走了。于是说:“主席,岸英成为志愿军一分子,要让记者知道,这要成为头条新闻。毛泽东带头送儿子参加志愿军。”
  “这个头要带的。但还是不让记者知道的好。”毛泽东不无幽默地说,“要是传到杜鲁门耳朵里,又要说我毛泽东好战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