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话桑麻 欣欣向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把酒话桑麻 欣欣向荣-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博武一愣嘿嘿笑着跑过来道:
〃我这不是忘了吗,你也奇怪,小三怎么了,多顺口,再说你本来就是咱们家的小三啊〃
蕙畹抬手推了他一下道:
〃你还说〃
张云卿和刘氏对看了一眼,不禁莞尔,刘氏也很奇怪,自打这妮子会说话了,就极力反对这个小名,说了很多次不许家里人这样叫她,也不知道究竟是个什么原因,不过云昊说的对,眼看着小丫头一天天的大了,叫小三的确不雅,于是合家都改了,所幸叫她婉儿,可是只有两个儿子还时不时的叫她小三,每每小丫头都会恼一阵的。
刘氏看了蕙畹一眼,心里不禁有些骄傲,要说这个丫头从小就不同别的孩子一样,听话乖巧而且聪明的很,就说她那时才一岁多吧,话刚说的利落了,被云卿抱在怀里读书,看她听得认真,仿佛听的懂一般,云卿纳罕,不过逗趣的指了书中简单的字教她认了,谁知,竟然就记住了,云卿当时大喜,于是越性的教她认字,到了小丫头三岁的时候,已经可以诵读文章了,竟然比她两个哥哥也不差什么了,云卿曾经叹息道:
〃可惜是个丫头,不然以她的天分,定然是个不凡的〃
于是把那诗书教了她来读,而且不止读书,小丫头写字也很有章法,去岁一开始拿笔就有些模样,而且自己坚持每天写一篇大字,到比自己的小儿子博武还要认真,所以今年虽才四岁的稚龄,写的字也算拿的出手去,故更得家人喜爱,张云卿越发悉心教导,势必想教出一个才女来才罢休。
起初刘氏却不大赞成,刘氏心里琢磨,女儿家,纵是满腹诗书出口成章,也没大用,将来不还是要出嫁找婆家,相夫教子料理家务才是正经,整日里吟诗作赋那能过日子,于是拿了个主意,把那女红活计督促着蕙畹学了,不过另她欣慰的是,这丫头倒真是聪明的紧,不过教了几次,做的女红就过得眼去,虽然不是很精密,但是一个不到四岁的孩子,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刘氏也就不大管丈夫和小叔教她诗书。
想着,总不过女儿家的本分会了,读些书也更好,加上如今丈夫得了造化进了官,势必对孩子的教导要不一样些,不过这丫头,即使从小就是个小大人似地稳重,可是却每每听到自己小名就要使些小性,到不知道为了什么,刘氏不禁摇摇头。
蕙畹瞪了搏武一眼,心道你知道个屁,小三在现代就是一个被打活该,被骂解恨,死了也没人怜悯的最悲摧的代名词,以前自己不能说话也就罢了,现在自己能做主了,当然要把这顶耻辱的帽子摘掉才行,总不能这一二还没影子,到成了小三了。博武看妹子真的要恼了,急忙牵起她的手讨好的道:
〃我们一起去那树下看花,可漂亮了〃
说着牵着她走到了树下,蕙畹抬头望去,树冠很大,叶子茂密,阳光穿过枝桠和花朵的间隙,照射下来,丝丝缕缕的如一条条断断续续的金线,搏武道:
〃婉儿你看,是不是比咱家的桃花漂亮一些〃
蕙畹瞥了他一眼道:
〃小哥真是孤陋寡闻,这哪里是桃花〃
博武一愣道:
〃明明差不多吗,不是桃花又是什么,你知道〃
蕙畹抬头看了看,开口道:
〃你忘了,我们前些日子读的一首诗里,可就说的是这种花〃
博武挠头想了想,半天也没想起来,遂耍赖的道:
〃那里有,你不过说来哄我罢了,想是你也不知道吧〃
张云卿云昊都微微笑了,吴贵在一边暗暗纳罕,早听弟弟说这张云卿的小女儿是个不同的,小小年纪就能读会写的,原来还不大理会,今天一见的确不一般,虽然稚龄,但行动做派落落大方比那素日里见过的大家小姐也不在以下,而且现在听她说话,竟是个真有些文章在肚子里的,不觉很是稀奇,蕙畹刚要告诉他,让他好好的惭愧一回,就听见一阵笑声传了进来:
〃哈哈!你这小丫头倒是说来听听,这是一株什么花树,你说的是那首诗文〃
众人急忙转过头去,却看到看门的小厮领了张老太爷和张府的两个孙少爷进来,张云卿兄弟和刘氏急忙上前见礼,又忙命博文博武和蕙畹上来行礼,博文博武不过一鞠躬,蕙畹却走上前福了一褔,张老太爷,打量了博文博武几眼道:
〃这一晃都这么大了,瞧着倒是稳重了好些了〃
说着对自己的两个孙子道:
〃来。见过你们张先生和师娘还有小张叔叔〃
两个孙少爷上前要鞠躬,却被张云卿兄弟急忙拦住道:
〃这可使不得,两位少爷不用如此多礼,请进去奉茶吧〃
张老太爷笑笑的道:
〃我这一听说你们到了,就赶来看看,左右以后离得近了,免不了来往的〃
说着一众人进了正堂,正中是个堂屋,两边是两个太师椅,中间隔着几案,堂屋正中间挂着一幅写意山水,两面有两幅楹联,左边的是:水清鱼读月;右侧是:山静鸟谈天,侧面有屏风隔着里面的耳房,布置的文雅不俗,张云卿把张老太爷让到上座,两个张府的少爷,做了侧面的锦凳,一时吴贵奉上茶来,老太爷浅浅抿了一口,目光扫了一圈最后落在蕙畹身上。
张老太爷知道这大概是涨云卿的小女儿,满月时,自己起名的那个小丫头,今年该四岁了吧,年纪虽不大,可是站在哪里却十分的稳重妥帖,穿着半旧的红袄绿裤,梳着两个抓髻,眉木清秀,最难得的是,她身上自有一种少见的从容和书香气,竟然比年时,回家来给自己拜年的几个孙女都要出挑些,遂起了兴致,招招手让她过来,蕙畹看了自己爹娘一眼,才走了过去,又福了个礼,立在一旁,张老太爷笑道:
〃这一阵打岔,倒是错过去了,刚才你说知道,外面那颗花树和你读的一首诗文有关,你到说来我听听〃
他们一进来,蕙畹就知道他就是小时候,给自己起名字的那个张老太爷,这几年他没什么变化,不过旁边的两个男孩子倒是大了很多,虽然有些高傲,但是看着到不像什么纨绔子弟,而且蕙畹很清楚,自己爹爹之所以谋到了这个小官,完全是这位张老太爷的器重提拔,可想而知,爹爹如今已经踏进了官途,即使不想,也必须遵循官场上的规则。
而他没有后台和门路,绝对就是死路一条,所以张蕙畹知道,自己一家子要想平平安安的过下去,势必要紧紧靠着这位德高望重的张老太爷才行,想到此,张蕙畹拿了个主意,不卑不亢的道:
〃前些日子,小叔教我们读了一首苏学士《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我想诗中咏的就是外面那株海棠树吧〃
张老太爷微微挑眉道:
〃倒是真的知道,可还知道别的〃
张蕙畹想了想道:
〃还知道一首宋词也是写海棠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清越的声音背诵着诗词,非常悦耳好听,张老太爷道:
〃可知道是谁写的〃
〃李清照,宋朝的女词人〃
张老太爷微微笑了,伸手摸摸她的头道:
〃是个聪明的丫头〃
转头对张云卿道:
〃你的这个丫头可真聪明,可是你亲自教导的〃
张云卿看了一眼蕙畹,不免有些自豪的道:
〃是啊!这丫头从一岁多就跟着我识字,一开始看她有兴趣就教了她几个字,谁知,竟然是个过目不忘的,比她两个哥哥都强上许多,故此,我和云昊就轮番的教他识字读书,如今倒是能诵读四书里的章节了,只因平常她独喜欢诗词,所以就捡着简单易懂的教她一些,倒是记住了,来这里卖弄,让老太爷笑话〃
张老太爷摆摆手道:
〃你特意的谦虚了,我的几个孙女如今都十岁来往了,可也没你这丫头的见识,可见她的确聪明的紧〃
侧头看了看博文博武道:
〃你这两个小子如今大了,你又得了差事,云昊也要闭门苦读,那里有时间教管他们,如今倒有个便宜的岔口,平安王世子如今也十二岁了,当今圣上体恤,遣了身边的大儒并弓马骑射的师傅前来教授世子,因平安王怕世子一个人读书孤寂无伴,故选了几个平安城里的官宦子弟陪读,我这两个孙子过些时日就平安王府上课了,你若愿意,我和平安王说句话,让你这两个小子一并去了吧〃
张云卿倒是暗暗掂量,虽是个好机会,可是自己的官职卑小,恐两个孩子被欺负了去,张老太爷看他的样子就大约猜到他的顾虑了,遂笑道:
〃孩子们要放开手去,让我们自己去进学才好,总不能一辈子护着他们,且这也是对他们有好处的,要知道,若不是圣上T恤世子,恐怕那大儒也不会屈尊来此的〃
张云卿道:
〃您说的大儒,可是前任的帝师洪老先生〃
张老太爷笑了道:
〃是啊!他的孤僻和他的学问一样闻名呢〃
张云卿一听说是洪先生,知道这是两个儿子的造化了,急忙千恩万谢的应了,张老太爷看了蕙畹一眼道:
〃可惜蕙畹是个丫头,不然也跟着哥哥们去了将来必成大器〃
张老太爷打量了蕙畹一阵笑道:
〃如果你果真舍得,我倒是有一个法子,让这丫头也能拜在洪先生门下读几年书〃
张云卿一愣道:
〃什么法子〃
张老太爷道:
〃这丫头如今还不到四岁,虽然粉妆玉琢的,但是那里分得出丫头小子,打扮成了小子的样子和她两个哥哥一起去也使得,待过几年大了些,再找个由头散下来也就是了〃
张云卿顿时心思活动起来,看了蕙畹一眼道:
〃你可愿意和哥哥们一起去读书〃
蕙畹正暗自激动着呢,心里恨不得立时抱了张老太爷亲上几口,才能表达自己的谢意,这样一来,自己不是也可以和哥哥们去骑马逛街了吗,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啊,见爹爹来问,急忙点头,刘氏待要上前拦阻,可是转念一想,自家毕竟小门小户,让这丫头去那深宅大院去见见世面也是好的,左右回来自己督促她把女红学好就是了,想这丫头聪明,也不是什么大事,再说不过就这几年,到了大些再圈在家里也是一样的。
而且这样一来,刘氏也腾出了空来琢磨琢磨家里的生计,刘氏是个有心的,虽不明白官场的事情,但也大约知道些,凭着丈夫那几两微薄的俸禄,恐是要亏空了去,当务之急,还是要想法子弄些营生来生银子才是,前些日子,三哥倒是和她说了,想在平安城里弄个铺子做麻油卖,刘氏这几年手里积了些银子,想着所幸开大些,投了三哥的股,以后分成,也算个不错的进项。
剩下的再买些田地佃出去,这两下一凑,也就差不大多了,明年小叔去会试若中了,就更不用愁了,话说刘氏安置好了新家,每日里在这里掂量着如何开源,蕙畹却得了由头,把那女孩子花花绿绿的衣服都收了起来,穿了重新做的男孩的裤袄,梳了总角发髻,跟着两个哥哥并张府的宗伟宗民终日混在一起玩耍。
9.三弟博惠
搬家后的转天,张老太爷就打发了吴进来接了蕙畹和两个哥哥去了张府做客,刘氏叮嘱了三个孩子几句就让他们去了,张府距离蕙畹家不远,只隔了一条街,有个好听的名儿叫及第街,据说张家的先祖曾经连出了几个状元,所以这条街也因此得名,当然这都是吴进和他们说的,张府的这个管家,蕙畹和两个哥哥都是很熟的,他和爹爹交好,每每总是去张家村找爹爹喝酒谈心,久了,就和几孩子也熟了,所以相处起来比较自在些。
张府的大门坐落在街当,两侧是高高的青砖围墙,看不到里面的景色,但正值初春时节,墙里不断飞出的柳絮和蔓出墙来的鸟萝,还是给这座深宅大院凭添了几许喧闹的春意,到了大门处马车停了下来,博文博武率先跳下车,博文伸手把蕙畹抱了下来,蕙畹站定抬头看去,好大一座气派的府邸。
大门上悬挂着四盏大红灯笼,中间两扇大门,东西两个便门,不远处还有一个侧门,大约是下人采买进出的通路,门口有青衣小厮看门,见到吴进都躬身行礼,吴进引着他们从东偏门进入了张府,过了角门从东侧的抄手游廊走了进去,蕙畹四下打量了一圈,隔着廊柱和镂空的窗子,只觉层层叠叠的院落和屋脊,仿佛看不到尽头,中间穿插着树木花草,虽然繁荣,却非常规整,可见是修剪的极用心的。
对于见识过紫禁城、恭王府以及精致的江南名园的蕙畹来说,张府也称不上多稀奇,不过就是干净些,人少些罢了,但是对于从来没见过这么大宅院的博文博武兄弟来说,就不免有些紧张不安了,博文看似不动声色,但是牵着蕙畹的手心,已经渐渐有些湿滑,蕙畹不着痕迹的拿出自己的手帕塞到他的手里擦了擦,博文回头看她,不禁暗暗汗颜,自己竟然还不如四岁的小妹,蕙畹冲他笑了笑,指着侧面道:
〃哥哥你看,张爷爷家有湖哎!真大呢〃
博武跑过去看了看道:
〃真的!比咱家旁边的水塘大好多了呢〃
蕙畹这一打岔,顿时消散了些刚才的紧张气氛,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的吴进不禁微微笑了,云卿这个丫头真是个机灵的呢,不一会儿进了一个侧面的小院,小院不大,但很别致,四壁的藤萝,院内摆着几盆剑兰盆景,简单高雅,从中间走过去是两层的石阶,周围种着清脆的芸香草,打理的很好青翠郁郁的,侧面是一个不大的洗砚池,靠近窗子的地方另设了一歌盆池,里面养了五六条锦鲤,自在悠游生机勃勃。
上了台阶上面有博古书斋四个大字,蕙畹顿时就明白过来,这大概是张府给两个少爷辟出的书斋吧,真不是一般的静雅,两侧还有楹联,博文开口念道: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春晓送流年〃
蕙畹一愣,抬头看去,还真是这副对联,蕙畹不禁摇摇头,想自己先前猜错了,这应该是张老太爷的书房才对,门口有伺候的小厮,他们一进院子,估计就已经通报了进去,如今上了台阶就直接行礼后打起了帘子,博文牵着蕙畹走了进去,里面一目了然的三间房,通敞着,用书架子隔开来。隐约看见东侧间有人影。
吴进引着他们进去,一进去就看见了屋里的情景,张老太爷靠做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拿着一卷书,旁边有两个长桌,后面有圈椅,张宗民宗伟正坐在那里写字,桌子旁各有一个清秀的侍墨丫头站立,软榻旁边放了小几一张,上面放着哥窑定瓶一只,瓶内插着一支灼灼的桃花,墙上悬着古琴和一副古意山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