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本是左翊卫的一名曹长,因为犯了军纪,被发配到榆林,做一个守城门的小卒。  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卒,却在榆林秘密结交了十八个拜把子的“生死兄弟”。这一天,他集结死党,突然冲进太守府,太守董纯恰好去了榆林镇将军处做客,于是郡丞王才倒霉,被郭子和一刀砍了脑袋。郭子和开仓放赈,一时聚集起饥民五六千人,就是榆林郡兵,大半逃散,小半归降了郭子和,只有十数人战死。  榆林与马邑不同,作为边关一线,它的兵镇与郡城是分开的,兵镇在郡城以北三十里。守镇的中郎将得到逃来败兵报来的消息,立刻派武贲郎将杜伏威领两千骑兵,随同太守董纯平叛。郭子和人数虽多,到底是乌合之众,刚一交手,人马就散去一半,剩下不到三千人,逃出郡城。杜伏威当下安抚百姓,戒严城池,也不追击。  很快,郭子和也和刘武周一样,和突厥建立起联系,阿史那咄吉封刘武周“定杨天子”,郭子和“平杨天子”,这“杨”,自然指的隋朝皇室杨家………我现在的名字,叫做杨广。郭子和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这区区两三千人马,又没有像样的城池,当“天子”未免滑稽,坚辞不就,于是阿史那咄吉改封他做“屋利将军”。  消息报到朝廷,一番廷议之后,诏命光禄大夫鱼俱罗、左光禄大夫吐万绪领军五千,往榆林平叛,又派武贲郎将麦孟才、来整各领禁军五千,协助贾务本、王威平定刘武周。  然而大军未至,雁门再传噩耗,雁门郡丞陈孝意被手下的校尉张伦杀害,张伦带着数百郡兵降了刘武周。好在雁门郡城有镇兵驻防,才不至陷落,而刘武周又占据了雁门郡数县,一时声势大振,拥众十万,自称皇帝,年号“天兴”,而郭子和也自称永乐王,年号“丑平”。

第七十章 黄海设郡
  百济终于集结起五万大军,由扶余璋亲自统辖,对来护儿发起进攻。  百济人打仗,几乎没有什么战阵可言,然而彪悍异常,隋军前锋接阵,居然不敌,只能步步向海岸后退。  到了第二天,百济人已经推进到离海岸不到二十里,隋军建起的城寨,已经遥遥在望。  山上,来护儿、周法尚等一帮将领远望着战场。  隋军仍然在步步后撤,虽然不曾乱了阵脚,却已经有数面旗帜倒下。  “传我将令,有弃失战旗者,领将杀无赦。”  “父帅,”说话的是来护儿长子来楷,此番出征,来护儿带了两个儿子………武贲郎将来楷和折冲郎将来弘,另外一个儿子来整,正奉旨招讨刘武周,“步军已乱,何不令骑兵出击!”  “敌我相距十余里,骑兵冲之,锐势已失。”来护儿没有答话,周法尚替他说道。  “再传将令,前锋步军,退回城寨,务必军阵严整,不得溃散,免得乱我后军阵脚。”他叹口气,“百济军勇悍,然不通计谋,只可以诡道胜之,未免不武。”  周法尚安慰道:“兵者,诡道也。为将者,正当如将军,运筹帷幄。”  “晓谕众军,我军今孤悬海外,既无船只,也无援军,非死战,不可求生!”  中午,隋军已经推到了城寨附近,一万先锋,已经折损近三千众,总算严令之下,未曾溃散。  占了上风的百济军愈加显得勇猛,许多人袒露着臂膀,口中发出呜呜的吆喝,冲向在城外列阵的隋军中军和后军。  隋军阵中射出一阵弩箭,让百济军吃了一惊………百济人使的弓箭,是射不出这么远的。不过弩箭并不密集,每波发射过后,需要间隔许久,于是百济人只是稍微停顿一下,又呐喊着冲了上来。  弩箭之后,迎接他们的是弓箭手,两千弓箭手发射出的箭雨中,许多百济人纷纷倒地,但更多人或举着藤木或者皮革制成的盾牌,继续冲上,许多人身上已经中了几箭,犹自悍不畏死地冲上。  “百济精兵,到底不是前些时日的老弱病残可比,若以战法训练,当是一支劲旅。”来护儿感叹道,下令,“开始吧。”  百济人已经接近了隋军阵地,原本半蹲的隋军步兵突然站起,当前一排,立起的是一人高的铁盾牌,后面三排军士,手上持的却是三米长的长矛,长矛向前平伸,从盾牌的缝隙中伸出,金属的矛头发出摄人的光芒。  百济人几乎是冲上一道铁墙,更糟糕的是这铁墙还长满了长刺。就算一些勇猛异常的百济人突破了长矛,他们的刀砍在铁盾上,不过是留下几道痕迹………铁盾是如此坚厚,以致拿盾牌的隋军士兵需要双手使力。  弓箭手继续向后面的百济军射出箭雨,而弩箭则射向更远处涌来的敌军。  隋军战阵开始缓慢地向前移动。  扶余璋到底不是等闲之辈,他很快看出了隋军的弱点………不灵活,他于是传令,将隋军引向地势不平的地方,并且从侧面向隋军包抄。  问题是,他能够想得到,来护儿九更加想得到。  隋军的骑兵出击了,他们是从侧翼冲出的,三千骑兵,几乎是隋军骑兵的全部,从高岗上挟势冲下,他们攻击的不是百济人的前锋,而是正准备有所动作的侧翼。  百济人没有像样的骑兵,于是三千骑兵显露出强大的威力。  而“败退”下来的隋军前锋,此时也已经经过整顿,开始向百济军的侧翼运动………他们原本就在接近阵地时分向了两侧,隋军开始把最靠近自己的万余百济军分割包围,而弩箭正射向远处企图增援的百济军后队………比起先前,倒显得密集许多,骑兵则在侧翼来回冲杀。  扶余璋并不慌乱,他有着兵力上的优势………隋军单靠弩箭,不可能阻止后面的百济军冲上,而三千骑兵再强悍,人数毕竟有限,只要在隋军的盾牌中中撕开一个口子………隋军也在运动,这使得撕开口子似乎更加可能,隋军的阵脚必将大乱。  果然,隋军的阵脚有些松动,有一些盾牌终于被砍倒,而一面盾牌倒下,两旁就会出现慌乱。  扶余璋笑了。  突然,在他的身后,响起一阵喊杀声。  不知是怎么回事,在扶余璋的身后,突然杀出一千隋军骑兵。  扶余璋连忙将身边的五千“近卫军”派上去抵挡。  五千对一千,虽然是步兵对骑兵,扶余璋认为还是可以挡得住的。  然而五千人很快溃散。  因为这一千人不是普通的骑兵,他们是沈光率领的骁果卫。  骁果卫,那是可以以一当十的!  扶余璋只能逃跑,还好他和身边几个大臣还是有马骑的。  国王跑了,百济军终于勇气不再。  这一战,隋军损失五千余,而百济军损失近三万,元气大伤。扶余璋领了残兵败将逃回泗沘,连夜将还在东线的两万主力调回国都设防,这样一来,与新罗对峙的“联军”不到五万,只能采取守势,新罗开始反击,不仅收复失地,还攻占了百济的一些地方。  隋军的“先败”,却是来护儿有意为之………把百济军从内陆的丘陵引诱到海边平坦开阔的地方,使得隋军可以用战阵和骑兵的优势抵消百济军的勇猛彪悍。  但是大胜之后,来护儿没有听从部下“乘胜追击”的建议,又婉拒了新罗共同进攻泗沘的要求………新罗虽然反攻,可是单靠自己,还远没有灭掉百济的能力,而是稳打稳扎,控制了相当于今天韩国北起山原里(在今全罗北道),南至济州海峡,西起黄海,东到蟾津江(在今全罗南道)的广大地区,面积近万平方公里,收降当地居民七万余。  五月,从本土来的船队,带来了两万“武装移民”,这些人,原本是张须陀当年安置在海边屯田的归降变民的一部分,以及牛、耕具、种子。同时带来的,还有朝廷设立“黄海郡”的圣旨,太守一职,由来楷“检校”。  随后,来护儿依靠船队,收服了沿海数以百计的岛屿,收降岛民三万,其中最大的一处是牟罗岛(今韩国济州岛),岛上的地方首领受封“牟罗都督”。当日登陆处设定远镇,定远镇东南六十余里(今韩国光州附近)新筑黄海郡城。

第七十一章 祸起巴陵
  虽然近来战事不少,不过还都算不上大战,除了刘武周令我担忧,其他倒还好说………百济战事只要来护儿不损失过大即可,附国和骠国已经是占了便宜,只是大小问题,郭子和到底实力弱小……  所以,千牛卫调查的事情,也是外松内紧,不敢懈怠。  几番盘问下来,千牛卫已经觉得翠荷嫌疑最大,只是碍于她是沈莺身边的人,没有动刑,暂时也无确证。  不过派往宫外调查的人却着实查到了一些东西。  这翠荷,是巴陵郡人氏,入宫后,一直在顺妃身边,将近一年,才进了“海棠别院”。就在半年之前,翠荷家中,出了件事情……  于是,嫌疑的目标,锁定在一个当初谁也未曾怀疑到的人身上。  得到我的许可后,在一个夜里,翠荷被千牛卫秘密收押。因为“海棠别院”早已经与外界隔离,一切进行的十分隐秘。  古代的大刑虽然残酷………好在我无须亲见,但效果的确显著,很快,翠荷就全盘托出,害死北平公主的毒药,正是她在沈莺更衣的时候悄悄放入粥中的,那段日子沈莺经常会熬些粥汤送去顺妃宫中,很容易掌握规律。  半年之前。  巴陵郡某县。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从“荣祥赌坊”里跑出来,后面几个手持木棒的彪形大汉追赶出来,饶是年轻人腿脚利落,也有些棍棒落在他的身上。  在一处肉摊前,年轻人终于被打倒在地,被彪形大汉们围住。  赌坊老板一手揪住年轻人的衣口,把他从地上揪了起来:“许大,你欠老子已经五百个钱了。”  “陈老板,你行行好,容我几天,我这些日子手气实在不好,我回去凑些钱,扳了本,连本带利一起给您老还上。”  “还上?你拿什么还?就你那破屋和要死不脱气的老爹老娘吗?连个老婆都没有,要有,倒还可以抵个数。”  “我家小妹而今入了宫,伺候皇上……”  “拉倒吧!谁不知道,这几年皇上可不是什么庸脂俗粉都看得上,就你家妹子,进了宫也一年多了吧?也没见你家怎么的啊,想来进宫也不过就是个端茶送水的丫头!少废话,今天要是还不还钱,老子就留你一条腿。”陈老板说完,一脚把许大踹在肉案上,对着屁股狠踢两脚,又伸手去揪许大,突然僵住。  许大右手持着一把剔骨尖刀,刀子已经插入陈老板前胸,只留个刀柄尚在外面。  黑夜,连月光也没有一星半点。  监牢里,白天挨过板子的许大垂头丧气地窝在一角。  其他的牢房里,都关着好几个犯人,唯独许大的这间,只关着他一个。  一个狱卒点头哈腰地陪着一个身着便服却官样十足,三十出头的男子走了进来,一直走到许大的牢房前。  “你出去吧。”男子压低了声音说道。于是狱卒又鞠了个躬,然后小心退下。  现在,男子站在牢房外面,低声唤道:“许大,你过来。”  许大战战兢兢地凑近了,借着并不亮的火光,看清来人的面貌,赶紧跪下:“大老爷。”  那男子挥挥手:“小声些,不要叫人听到。起来吧,我有话要问你。”  一个月后。  一个太监来到“海棠别院”,要见翠荷。  “不知道公公是哪里的,翠荷好像并不认得。”翠荷疑惑地问。  那太监操起一口巴陵乡音,立时拉近了和翠荷的关系:“我也是巴陵人,一直在西都,前两个月刚调来东都,难怪你不认得。我有个亲戚,刚从巴陵来,说是带了你父兄的信来给你。”  翠荷喜出望外,她入宫以来,还未曾得到过家里的片言只语:“谢谢公公了,信……”  “信不在我这里,皇宫岂是什么人都进的来的地方?我那亲戚还在宫门外候着,托人捎口信来给我,让我去宫门口接着,我听了,赶紧来叫你。”  “那,我先去给我家夫人说一声。”  “也不是需要多少时间的事情,你就叫旁人转告一声就是了,咱们速去速回。我听说莺妃娘娘,对下人最是宽厚。”  翠荷回头正看见了杏儿,于是托她若是沈莺问起,就说如何如何,杏儿应了,翠荷连忙随了那个太监同去。  走了一会,翠荷见所去并非宫门,而是越走越往僻静处,不禁起疑:“公公,是不是走错路了?”  那太监回头望她一眼,又四顾近旁,没有什么人,说道:“你哥哥的信,就在我身上。”边说,边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翠荷。  翠荷虽然是普通人家出身,却也还识的一些字,骈三驷六的看不懂,可信上的大白话,倒也读了个大概。  信上如蛇飞鸡舞的几行字,正是许大的亲笔:妹妹,你要听他们的话,要不哥哥就没命了。  临近入冬的一日,那太监又将翠荷带到一个僻静处:“你不想你哥哥活了吗?为什么还不动手?”  “夫人待我们,就像姐妹,我实在下不了手。”翠荷带着哭腔哀求。  “姐妹?难道为了一个假姐妹,连真哥哥都不要了吗?告诉你,你哥哥可是杀人的死罪,要不是我家主人和县太爷的交情,现在早就去见阎王爷了!十天之内,如果再不动手,就等着给你哥哥收尸吧!到那时,可不要说你们许家绝了后!”  “求求你们,我……我对夫人,实在是下不去手。”  “既然对你的主子下不了手,也罢,你过来,我告诉你别的法子。”  翠荷把耳朵凑近,那太监小声说了几句,翠荷大惊失色:“这,这,顺妃娘娘以前也是我的主子啊!”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是真不想要你哥哥活了?”太监低声却凶狠地恐吓,“莺妃待你如姐妹,难不成顺妃也待你如姐妹?你怕是没有那么好的命吧!告诉你,事情到了这一步,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  “事情都查清楚了?”我问千牛卫的头头。  “回皇上,翠荷并不知道那宦官是何来历,受何人指使,但臣已经查明,翠荷家乡的县令,正是那人的哥哥,许大仍然在牢里,臣已经派人暗中监视。再者,自北平公主的事情后,各宫之中,就是那人身旁,少了个近侍宦官,而那人宫里放出的风声,说是偷了宫里东西跑了,皇上,此事未免蹊跷。”  “兹事体大,你不要声张,立刻派裴元庆带上几个人,快马赶往巴陵,将萧县令和许大带来,不得有差池。翠荷之事,也绝不得外泄,‘海棠别院’与外界,一定要继续隔绝,院中人等,一定保护周全,一应供应,仍然照四人之例,不可使人觉察到少了一个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