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入夜,桑干,刘武周的“皇宫”,依旧是歌舞阵阵,刘武周正与一班“臣子”“夜宴”。

    “达里儿那厮,就是个色中恶鬼,每日都要朕送几个美女给他过夜。朕这些花容月貌的美人,平日里只好藏着掖着,就不敢让那色鬼看见。平日想看个歌舞,也只能找两三个,再在后宫里找间大点的屋子。今日好了,达里儿去了娄烦,朕总算是可以把这十几个美女一起召出来跳舞了。”刘武周已经有了几分醉意,他的“草台班子”,也没有太多礼仪。

    “这突厥人,实在是霸道的紧。”一个“臣子”说道。

    “朕现在,还不能不靠着突厥帮忙。”刘武周倒是实话实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边上的一个“妃子”给他把酒再斟满,刘武周色迷迷的笑着,在“妃子”下巴上掐了一把,小声道:“朕比那王仁恭老儿如何?”他这“妃子”,原是王仁恭的小妾。

    然后他又对着张伦说道:“张将军,你明日领一万兵马去救离石,路上倒不必太急,走个七八天的不妨,尉迟恭那家伙,打仗还是可以的,让他慢慢和官军耗上几日,到时离石就是你的了。”

    “臣谢皇上。一万军马,明日午时启程,将士们想见见家人,臣做主,让他们放一个晚上的假。”

    “领兵嘛,当然要笼络人心。”

    一干人正在喝着美酒,吃着美食,欣赏美人歌舞,突然响起一片嘈杂声。

    刘武周此时已经是醉醺醺的,舌头打结:“何……何事喧哗?来……来人,出去……看看。”

    一名侍卫应声而出,过了片刻,却是满身带血,跌跌撞撞地冲进殿来:“皇上,官军……官军杀进来了。”

    殿上一片大乱,尤其一班美女,更是尖叫着四下奔逃。刘武周酒已经醒了大半,连声叫道:“护驾!护驾!”正要起身,却被身旁的“妃子”拉住衣袖:“皇上,带臣妾一起走啊!”

    刘武周此时那还顾得上许多,一脚将她蹬开,连衣袖也被撕裂,在一帮侍卫和“臣子”的簇拥下奔向马厩的方向。

    太原连同附近各郡的官军,一共有三万三千,出了太原,兵分两路。

    往离石的一路,是王威统领的河东官军,装作一万五千,其实只有七千。

    主力,是往娄烦方向,号称一万八千,其实是两万六千。但是半道上,这路人马分成了两拨。往娄烦去的,是来整的六千骑兵,伪装成主力,两万人马,在杨义臣、贾务本和麦孟才的统领下,兵分三路,悄悄接近桑干。

    桑干,并没有城池,却在山谷中,刘武周自恃地势险要,仍然把这里作为老巢,刘武周称帝后,加以整修,把山寨改成所谓“皇宫”,而兵马就驻扎在“皇宫”附近,本来有三万人,还有不到五千突厥骑兵。不过,这个晚上,却有一万人“放假”,其他人,大多也都睡下。

    官军到了桑干,早有李世民安排下的内应接应,干掉了哨兵。然后,贾务本和麦孟才各领五千人四下放火,杨义臣亲自领了一万人,在内应的指引下,直扑刘武周的“皇宫”……

    刘武周领了五千来人马,仓皇逃往雁门,天亮到了雁门城下,雁门却城门紧闭。原来早有雁门守将,与官军暗通款曲,前日夜里已经除掉几个刘武周的“死忠”反正,雁门百姓早有归顺朝廷之心,此时自然纷纷响应。刘武周大怒,正要攻城,却接报官军将至,只好扭头逃向马邑。

    官军正待追击,突然探子来报,突厥两万援军,已经过了定襄,史大奈派出骑兵骚扰,不过只能减缓,却不能阻止突厥人的南下。

    杨义臣当机立断,放弃追击,留四千人给贾务本,连同“反正”的雁门守军三千人守雁门,两千人守崞县,麦孟才领五千人回防太原,自己领八千人,还有收编的两千刘武周部去会合来整,此时的来整,已经奉命东撤到云中山一处险要,据险而守。

第七十七章 李世民劝降尉迟恭
    

    桑干一战,官军斩杀刘武周叛军三千余,收降叛军(连雁门、崞县)万余,上万叛军逃散(主要是“放假”的那一批),只有七千来人先后逃到马邑,连上马邑的驻军,刘武周还有三万来人,加上宋金刚、尉迟恭等部和突厥援军,应该说,还是很有实力。

    对于一万多降军,杨义臣收编了其中五千人,其余的大多予以遣散。

    但是有一部分人,当然不在收编或者遣散之例。

    第一是叛军的一些头目,除非是如雁门那样主动“反正”的。

    第二是一些原本在大隋做官,现在却跑到刘武周那里做官的,比如张伦,这小子倒霉,没能跟着刘武周跑掉。

    这两拨人,一共两百多,都被麦孟才带回太原收押。不过第一号“叛将”张伦,却由杨义臣随军带着。

    再说宋金刚,得到刘武周的消息,和达里儿一合计,撤了娄烦之围,也往马邑而去。杨义臣兵不血刃,解了娄烦之围,令来整领两千人助守娄烦,自己率兵前往离石与王威会合。

    离石城中。

    副将看看房中除了自己、尉迟恭的幕僚刘先生和尉迟恭,再无他人,便低声对尉迟恭说道:“将军,给桑干的信使至今未回,城外官军倒是多了不少,不知将军准备如何?”

    “坚守待援便是。”

    “将军,城中所储粮食,只够军民五日之用,将军难道忍心,看将士百姓奄奄待毙?”

    尉迟恭看了副将一眼:“你意如何?”

    “将军,看来是指望不来桑干的援军了,为将士计,为百姓计,末将斗胆,建议将军归顺朝廷。”

    尉迟恭闻言,勃然大怒:“此何言?将军当浴血疆场,岂可曲膝!你随我,已经有几年了,却原来是官军奸细。”

    “将军,末将并非官军奸细,却的确在月前,起了归顺朝廷之心。将军,我们为刘武周卖命,你知道百姓说我们是什么吗?说我们是突厥人的走狗……”

    “够了!是何人教唆,从实招来!”

    “是我。”一个声音不卑不亢的说道,却是幕僚刘先生。

    “你?”

    “不错,大隋晋前任阳县令,吏部主事刘文静,见过将军。”

    “刘文静?你不是自称上党文士刘静吗?”

    “若不易名改姓,怎么接近将军?在下是太原指挥使李世民将军推荐,受河东道观察使高君雅大人之命,专来拜见将军。”

    “好个刘文静,你就不怕我要了你的命!”

    “将军素来侠义,必然不会杀我这样一个手无寸铁的文人。”

    尉迟恭哼了一声。刘文静接着说道:“下官此来,只为救离石百姓,也是为了救将军。将军,你一向有报国之心,安可见百姓涂炭,又怎忍见黄河两岸,尽成突厥牧马之地。”

    见尉迟恭不答,刘文静趁热打铁:“有件事情,将军还不知道,桑干五日前已为官军所破,刘武周仅以身免,逃到马邑,宋金刚也已经撤了娄烦之围,将军派守皇后的兵士,三日前业已归降朝廷,离石而今已经是孤城一座,莫说五日,便是五十日,也无人可解离石之围了。”

    尉迟恭一惊:“此话当真?”

    “将军,大隋太原指挥使李世民将军,愿意亲见将军,为了将军放心,李将军只带一人入城,将军到时,自然可知。”

    离石城门打开,放下护城河上的吊桥,李世民一个人,连兵器也没有带,骑着匹马,踏上吊桥,马后却有一人,被绳索系了双手,牵着跟在后面。两人一马进了离石城,吊桥收起,城门关闭。

    尉迟恭骑在马上,望着来人。李世民到了近前,也不下马,双手抱拳一拱做个揖:“大隋太原指挥使、李世民虎贲郎将,见过尉迟将军。”

    尉迟恭也在马上答了一礼:“李将军果然少年英雄,人中之杰。”

    此时,被捆在马后那人却高声叫道:“尉迟将军,快快救我。”

    尉迟恭此时才看了来人,不由大惊:“张伦,怎么是你?你不是在桑干的吗?”

    “尉迟将军,桑干已为官军所破,雁门业已反正,而今刘武周逃到马邑,已成困兽,这大隋的叛臣张伦,正是官军攻破桑干所获。尉迟将军,为了这离石数万黎民,为了两军万余将士的性命,小将今日孤身入城,只为劝将军归顺朝廷,个中利害,刘先生想必也已经和将军道明。”

    “我愿意献出离石,官军不可残害虐待我的部下,更不可骚扰百姓。”

    “将军尽管放心,皇上早有严旨,各军不得有害民之举,违者严惩,归降将士,一体优待。”

    “还有,给我两匹马,再把张伦交给我,放我二人出城。”

    “这……”李世民面露难色,“将军何以不肯归顺朝廷,皇上早有旨意,只要将军归顺,必以高官相酬。”

    “我尉迟家世代忠于大周,与隋廷势不两立。”

    “将军,大隋代周,已经四十年了,早已是四海归一,天下归心,就是周齐陈梁的宗室皇族,也都在大隋做官。况且先皇已经逝去十余年,而今天子仁德,勤政爱民,将军何必执着……”

    “他话休说,你只说允与不允!若是不允,尉迟敬德情愿领兵出城,战死沙场。”

    李世民思量良久,终于咬咬牙:“将军执意如此,世民岂能勉强,只盼将来,有与将军再见之日,却不是两军对垒。”

    当日,尉迟恭献出离石城,根据李世民的建议,尉迟恭的五千部属(包括其他一些在外县投降的),并未遣散,而是由尉迟恭的副将暂时统领,仍驻守离石各处,尉迟恭部在刘武周的队伍里,还算纪律严明,离石的老百姓,对他们也不反感,杨义臣又派刘文静领两千官军协防,而后杨义臣、王威等领兵返回太原。

    此战,官军折损不过千人,收复雁门、离石两郡和县城十余座,还解了娄烦之围,刘武周此时,还有六万余部和突厥军两万多,占据着马邑全郡和马邑附近的定襄、娄烦、雁门等郡的个别县城,仍然有近二十座城池。

第七十八章 重击刘武周
    榆林郡和朔方郡交界的沙漠地带。

    此时的郭子和,已经走投无路。

    北面,是榆林镇和云中镇派出的五千官军,由杜伏威统领,形成一道封锁线。

    西面,是夏州、银川镇的五千官军构筑的拒马、壕沟。

    东面,李圆通领了两千官军,还有稽胡郎将刘鹞子的三千稽胡军和一千余刘迦论的部属。

    南面,是鱼俱罗、吐万绪的六千主力。

    五天前,鱼俱罗、李圆通的万余官军突袭了郭子和的老巢,刘迦论的部属立刻投向官军,郭子和好不容易领着六七千残部突出重围北逃,却遇上了杜伏威的官军,又损失了数百人,仓皇逃到这片方圆不过百余里,缺水少粮,近乎不毛的地方。

    官军却不追击,而是把他围了起来。

    很显然,官军的做法,就是把他困死、渴死、饿死。

    郭子和派人向北突围,向突厥求援,又派人向东去找刘武周,可都是如泥牛入海,毫无消息。

    到了第五天,叛军终于坐不住了,绑上他们的“永乐王”向官军投降。

    马邑,刘武周新的“皇宫”大殿………也就是当年王仁恭的太守府大堂。

    尉迟恭和风尘仆仆地站在大殿上,向刘武周行了礼,尉迟恭正要开口,张伦却抢先扑到在地,哭诉道:“皇上,臣差点就见不到皇上了。”

    张伦一把鼻涕一把泪,搞得尉迟恭一时间倒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啦。

    “臣在桑干被困,好不容易,逃到离石,”张伦完全不提自己被俘的事情,尉迟恭是个忠厚的人,一时也不好拆穿他,不想张伦却突然指着尉迟恭,“皇上,尉迟恭手握重兵,不仅不与官军一战,还献出了离石城,手下全部投降官军了。”

    刘武周立刻拉下脸:“尉迟将军,可有此事?”

    尉迟恭连忙答道:“虽然确有其事,可是……”话未说完,张伦又是大声道:“臣在离石亲见,那隋将李世民与尉迟恭相见,还许他高官厚禄。”

    尉迟恭正要辩解,刘武周已经大喝一声,令左右将其拿下,推将出去斩首。还是宋金刚慌忙站出来说道:“皇上,尉迟恭如果投降,何以又和张将军一起返回马邑?此事大有蹊跷,请皇上三思。”

    那张伦连忙道:“尉迟恭定是与李世民暗中勾结,回到皇上身边,意图不轨。”

    宋金刚反驳道:“张将军,若果有此事,必定机密,你又如何得知?”

    张伦一时语塞,过了一会才说道:“皇上,臣,臣也是照常理猜测,官军不杀尉迟恭,也不扣留他,必是有什么交易。”

    宋金刚怒道:“自皇上举事以来,尉迟将军屡立战功,仅凭一个‘猜测’就诛杀大将,恐人心不服,望皇上三思!”

    刘武周道:“尉迟恭是否勾结官军,尚属可疑,但不战而将离石拱手相让,却是事实,先将尉迟恭收押,等查清楚了,再做处置。”

    宋金刚还待再说,刘武周却摇摇头:“宋王,今日召集群臣,正要议收复雁门之事,旁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五月二十,刘武周联合突厥部起兵七万,亲自统领进攻雁门。二十二日,崞县失守,剩余的不到一千守军逃入雁门。二十三日,刘武周围雁门,贾务本领兵死守。

    五月二十五,太原,一干军政大员正在商议如何救援雁门。

    正商议间,旗牌官入内禀报:“众位大人,左骁骑卫大将军屈突通到了。”

    杨义臣闻言大喜:“快请。”过了一会,旗牌官领了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将进来,一干人连忙相迎………屈突通是正三品,除了观察使高君雅和主将杨义臣,其他人的品阶都比他要低。

    “屈大将军,我们可是盼你许久了。”杨义臣和屈突通同朝为官,比起其他人,要熟的多。

    “我的三万大军,是五月十五离开东都的,路上走了十日,只是有数千人落了队,今日带到太原城外的,还有两万四千。”屈突通也不客套,坐下便说。

    “大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