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个,一时间冷落不少。(按:“夫人”在秦汉时便是帝王妃子的封号,可以仅次于皇后,如秦始皇嬴政的父亲异人为了能够从人质成为王位继承人,曾经认当时秦国太子的宠姬华阳夫人为母;汉高祖刘邦有宠妃戚夫人,后来被吕后做成“人彘”;汉武帝刘彻的母亲在成为景帝的皇后之前,封做“王夫人”,汉武帝自己的宠妃,就有李夫人、钩弋夫人。隋唐以后,夫人成为皇帝赐给贵妇的封号,如唐玄宗封杨贵妃的两个姐姐魏国夫人、虢国夫人。)

    回到东都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美女………原摩腊婆王提婆笈多伯爵的女儿,此时的中文名字,叫做华玉。

    算起来,这些年推掉了不少美女,骠国、文单等都曾进献美女,被我拒绝,当日迦摩波王的幼女送入宫,我也几乎动心,最后是“忍痛割爱”,爱美人更爱江山。

    那是因为我正要与突厥开战,不可心有旁骛,唯恐美色误国。

    回到东都则不同,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况且这位华玉,比起迦摩波王的幼女,姿容愈加出众,虽然年纪也有二十,不过因为“亡国”,原本在印度许的婚事早已经告吹,此时仍然待字闺中。

    所以,在大业十七年的六月,华玉被纳入宫中。而就在此后不久,避难来的新罗王又献上一位年方十七的美女,虽然称是国王的女儿,但是在我看来,绝对是假冒,不过该女子姿容确实不错,我也没有拒绝。

    这两名美女入宫,皇后是首肯了的,毕竟,后宫还虚着几个位子。

    况且这些联姻,还有着不少政治上的衡量。新罗王在献女的同时,少不了请大隋帮助复国,并上书请为藩国,我顺势加封他“新罗国王、定东大将军、真番郡公”,在法理上确定了“藩属”关系。(按:汉武帝昔年灭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置了“汉四郡”………乐浪郡【约在今朝鲜平安南道,治所朝鲜县城是故卫氏朝鲜都城王险城,位于今平壤大同江南岸】、玄菟郡【约在今朝鲜咸镜道】、真番郡【约在朝鲜黄海道、京畿道各一部】、临屯郡【约在今朝鲜江原道】,我在此只是引用了名字,与地理并无关系。)

    华玉的皮肤,光滑而呈古铜色,很有光泽,新罗美女金氏(没有名字),自然也是皮肤光滑,却是极为白皙细腻。

    因为是两个异域女子,又出身普通………华玉虽说是王族,却是亡国之人,金氏的出身,更是存疑,所以大臣们并不赞成给予妃号。这一次,我并没有象当日沈莺入宫时那般坚持,而是采取了让步,封华玉为“栗嫔”(因为肤色是栗色),金氏为“金嫔”。至于提婆笈多(此时已经赐了中文名字栗推波),由伯爵升为侯爵。

    两个美女入宫后,自然是颇得宠幸。

    许安在门口小心地唤道:“皇上该起了,内阁苏大人他们都在御书房候着呢。”

    我依依不舍地从温柔乡里爬了出来:“今日朕并未下旨召见,他们何以入宫?”

    “皇上,各位大人们的样子,却是都焦急得很。”

    我心中一惊,此时也不敢耽搁,慌忙唤了几个太监宫女更衣。

    苏威他们果然都候着,看来已经颇等了些时候。

    “列为爱卿,有何事奏报?”

    “皇上,阿史那咄苾有下落了。”

    “唔,”我应了一声,“丧家之犬,何足为惧?”

    “皇上,阿史那咄苾月前袭扰归诚可汗阿史那密力部,阿史那密力不敌,人口损失近半,还是忠勇可汗阿史那塔奇格领兵救援,才使阿史那咄苾退去。未过数日,阿史那咄苾更袭扰萨彦镇,因土城尚未完备,竟为阿史那咄苾所破,总兵被杀,五千军马,只剩下一千余,被忠勇可汗世子阿史那思摩领兵救回。”

    “什么?阿史那咄苾当日不过数千残兵败将,何以能够如此?”

    阿史那咄苾当日,只剩下阿史那伦领着数千人相随,逃入突厥西北荒原,后来趁着突厥各部对付阿史那叱吉,收容了投奔自己的一万多突厥人,才算又小有实力。接下来的几个月,阿史那咄苾在西伯利亚荒原上………那里已经出了隋的视线之外,吞并了几个当地的小部落,到了去年十一月,又拥有七八万部众,纠集起一支两万多人的军队。

    相比之下,阿史那密力的实力,在突厥诸汗中却是较弱的一个,能打仗的部属,还不足两万。不仅如此,突厥中颇多对附隋(毕竟大家打了那么多年的仗,死了那么多人)不满者,对阿史那咄苾“复兴”东突厥抱有期望,阿史那咄苾一到,便纷纷投到阿史那咄苾一边,阿史那密力自然很快被击败。好在阿史那塔奇格救援,才不至于覆灭,但即便阿史那塔奇格的部众,也有数千人逃奔到阿史那咄苾那里。

    当我在东都被从温柔乡里唤起,得到阿史那咄苾的讯息的时候,阿史那咄苾已经部众上十万,声势复振。

    必须迅速挫败阿史那咄苾,否则,可能出现的“滚雪球”效应,将使刚刚平定的大草原,再次成为王朝的“噩梦”。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皇上,”兵部尚书韦云起奏道:“臣以为,安北都护大将军李靖,世之良材,所辖诸镇,也是精兵猛将,朝廷只需放手,不难平灭阿史那咄苾。”

    张须陀也奏道:“突厥、铁勒诸部,忧虑阿史那咄苾,不下朝廷,颇可使之。”

    李渊此时任从二品秘书令,虽然实权有限,却是朝中重臣,此次也在众人之中,却是一言不发。我却专门点他的将:“李爱卿意下如何?”

    “臣愚钝,无有良策。”

    “无策无妨,爱卿但言对漠北情势的看法。”

    “臣以为,大军回师,不宜再做动员,恐劳民以甚。然,突厥诸部,可汗虽是与阿史那咄苾为敌,部众之中,只恐颇有欲归效阿史那咄苾者。”

    “唐国公言之有理。”裴矩说道,“诸部突厥,的确不可恃,若是联军作战,恐反乱我阵脚。”

    我叹口气:“可惜骁果卫已去闽地,否则,仅沈光、宇文成都等,足以扫灭阿史那咄苾!”

    “突厥诸部,阿史那密力地界与阿史那咄苾最近,那是不战也得战的,阿史那达部众多非其旧部,可以自保,已属不易!唯有阿史那塔奇格,所部虽然也有阿史那咄苾旧部,却是少数,尚可一战!阿史那大奈所部,倒是可用,只是相距过远,余部皆不可恃。”裴矩对突厥情势,倒是熟悉。

    “李靖所部,须要镇抚各地,不使突厥中蠢蠢欲动者得逞,恐难以集结!”虞世基言道,倒是有理。

    “臣以为,可抽调精骑一万,交李靖统帅。铁勒诸部,多与阿史那咄苾有隙,倒是可用。”张须陀奏道。

    韦云起此时显然也思考良久:“可令阿史那社尔领兵数千,阿史那大奈领兵数千助战。阿史那咄苾毕竟只有数万众,多是新附,近乎乌合之众。”

    我点头道:“如此议议,不是主意就有了吗?诸都护大将军麾下,的确需要些机动之兵!兵部可选骑兵九千,以四千五百为大将军亲率,各将军分领一千五百,以为不时之需。此番就将这九千人马皆交由李靖,待事毕后各归所属。再诏铁勒各部,召集两万骑兵,阿史那塔奇格抽调五千骑兵,阿史那密力抽两千,皆由阿史那思摩统辖,阿史那大奈亲领七千骑兵,阿史那社尔领七千骑兵,赶往漠北,统归安北都护大将军调遣。以上有五万之众,应可一战。诏命徐世绩等都护将军及各镇总兵,不可懈怠,各保辖境,协助各可汗安定人心。”

第一百三十二章  趁火打劫
    我回到两位新纳的嫔妃的住处,栗嫔倒是淡然,金嫔却是显得十分关心。

    “皇上,可是黄海有紧急军情?”

    我淡淡一笑,新罗王献美女,可绝不是那么简单。

    “朝廷军机,后宫无需妄议了。”我说的很轻,金嫔却急忙跪倒:“臣妾有罪,愿凭皇上责罚。”与栗嫔相比,虽然来中国的时间要短的多,她的汉语,却要胜出栗嫔不少。

    “朕并无责怪你的意思。”我在她光滑细腻的俏脸上轻轻掐了一下,“起来吧。”

    我扶她坐在栗嫔身侧:“黄海的事情,你却是上心。”

    “臣妾担心家人,故而有此问,却是乱了宫里的规矩。”

    我其实并不禁止后妃谈论些朝廷的事情:“你父王现在在黄海郡城中,安全得很,你不必挂怀。”

    金嫔小心地应了一声,不过我看她脸上,却一点也不轻松。

    此时的黄海郡城,一派歌舞升平,全无战争气息。

    “大人,真番郡公求见。”

    “有请。”

    不多时,仆役就领了一个衣着华贵的中年走了进来,正是新罗真平王金白净。来楷急忙迎出门外:“不知郡公驾到,来楷有失远迎,还请郡公恕罪。”

    “是本王来的唐突,还望太守大人见谅才是。”

    来楷迎金白净进屋落座,寒暄几句,金白净道:“本王略备几分薄利,还望太守大人笑纳。”

    来楷慌忙摆手道:“郡公莫要折杀下官。”

    “大人只管收下,实在是金某有事相求。”

    “郡公直管明言。”

    “本王此次渡海东归,抵得郡城中,已然数日……”

    “可是招待不周?黄海不比东都,难免有些差池,郡公直管明言,下官一定叫驿馆置办妥当。”

    “非也,非也。本王此番,一直想要拜会周大将军,可是当日只是在定远镇码头匆匆一面,便再无机会。”

    “原来如此。郡公莫怪,大将军军务繁忙,并不驻节郡城之中。”

    “不瞒太守,本王数月来,一直惦念家国百姓,得知大将军和太守领天朝大军,屡挫倭贼,心中极是敬佩。不知大将军准备何时一扫妖氛。”

    来楷心中一笑,果然不出所料,难怪周法尚这些日子一直要在外巡视了。

    “郡公有所不知,下官只是地方郡守,军机大事,还需大将军定夺。不过下官也听大将军说过,尚需警惕倭国王再派援军渡海,我黄海守军,不敢懈怠。”

    其实几次海战之后,倭国哪里还有能力运送大军渡海?偶有小股偷渡,也大半被水师截获。

    “本王此来,正是欲求大将军和太守,东向出征。”

    “这个嘛……军机大事,尚需周大将军定夺,下官代转便是。”来楷敷衍到,反正周法尚在外巡视,躲个十天半月不成问题,回来再议一议,准备准备,拖上个把月一点问题也没有。“金浩直将军已然屡挫倭军,收复了不少地方,郡公不必担忧。”

    金白净面色却更显焦急了:“大军若是助我复国,新罗愿世代效忠大隋,本王情愿献地以示诚意。”

    金白净是真的急了。他急的,不仅仅是倭军,还有金浩直。

    所谓功高震主。自己到黄海已经好几天了,还在海上,消息就已经传回,可是几天过去,却连金浩直派来的使者的影子也没有见到。

    他从留在黄海的新罗遗民口中也听到,新罗故地的百姓,已经把金浩直视作“民族英雄”,声望日隆。

    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新罗百姓,就会只知有金浩直,不知有金白净了。到那时,就算新罗复国,自己怎么办?

    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把金浩直留在国内坚持抗战,自己却躲到远处。

    可是不躲怎么办?难道让倭人把自己杀了?

    自己把金浩直的女儿冒作女儿,献给了大隋皇帝,这事,让金浩直知道了会怎样?大隋皇帝知道了又会怎样?

    七天后,在外巡视的周法尚返回黄海郡城。第三天,周法尚会见了新罗王金白净,宾主进行了“诚挚友好”的交谈,并就半岛局势“深入交换了意见”。

    两天后,周法尚和金白净签署条约:隋军在一个月内出兵,而新罗承认黄海郡对巨济岛等沿海岛屿的占领(承认既成事实),并允许将来隋军在新罗的南部,也就是今天的韩国釜山一带,设镇驻军。

    趁火打劫?我没有意见。

    大业十八年(公元六二二年)二月十七日,隋军三万由周法尚亲率,向东直扑新罗故都金城(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

    虽然地处南国,闽北的山地,却还是非常寒冷的。

    沈光叹口气:“想不到闽地道路竟是如此难行。”

    褚遂良答道:“还是冬季用兵相宜,若是暑夏,闽地多山,却是瘴疠横行,骁果卫虽是精锐,却多北人,只怕难以适应这里的湿热。若是遇上大风雨,山中发起山洪,却是更加危险。”

    “闽地多山,土著却又多隐匿其中,大军入闽已经数日,却连一个土著也未曾见到。”宇文成都说道。

    “大军的几个向导,也是两年前方至光泽的移民,对这里的地势,却也不甚熟悉,难免费些时日。”褚遂良也是无奈。

    “比起这湿滑难行的山地,我倒是更喜欢大漠草原,纵横驰骋,何等惬意!”就是沈光、宇文成都这些领兵的将领,此刻也只能步行,难怪裴元庆有此牢骚。众人正说话间,山林中突然射出一阵羽箭。

    “有敌人,”前面已经有十数个士兵倒下,“大家小心。”领先的校尉喊道。

    可是等到隋军冲入林中,却不见半点人迹。沈光再看中箭的兵士,多数因为着着甲胄,并无大碍,有几个因为被命中面门,中箭时便已气绝。还有六七名兵士,只是射中甲胄不能防护的手臂等处,此时却面色乌黑,气若游丝。

    “箭上有毒!”沈光惊道,“快叫随军医生来。”

    可是等医生赶到,几名隋军已经气绝。

    “将军,”为首的医官小心翼翼地说道:“土人的箭上,涂有见血封喉的剧毒,虽然有药可解,但是此物起效极快,若是施救晚得片刻,立时便会丧命。”

    “可有破解之法?”沈光焦急地问道。骁果卫是朝廷精锐,每个士卒都是身怀绝技,勇武过人,如果就这样慢慢被吞噬在闽地的丛林之中,着实可惜。虽然死者不多,但是如今连土人的行迹也未见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