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隋军武艺高超,土著则凶悍异常,双方端的是一场恶战。

    看着粮车已经远去,裴元庆并不打算把这些人全部拼光。

    骁果卫全是朝廷的宝贝,能留住一个,就要留住一个。

    “我殿后,诸位自行突围,回光泽。”裴元庆喊道,众军哪里肯听。

    “将军先走,我等殿后。”

    “要死同死,我等岂可丢下将军!”

    说话间,又有十名土著倒下,但隋军也阵亡两人。

    裴元庆怒道:“尔等安敢不奉将命?尔等先去,本将军的武功岂非高过尔等,脱身何难?尔等不退,难道是要连累大家同死在这里吗?”

    众军士无奈,只能且战且走,还有四五位战士,仍然不肯离去。一部分土著战士追着后撤的骁果卫,其他一半人将裴元庆等围在中心。

    裴元庆面无惧色,将一对大锤舞的虎虎生风。又过了片刻,几名战士尽数倒地,土著却又折损了三十多人。却见裴元庆突然斜刺里一冲,大锤挥动出,两名土著已然飞了出去,裴元庆抢身而过,又击倒几名土著战士,已经来到一匹白马身前。

    这白马乃是裴元庆的坐骑,适才为了便于在狭小的地方施展,裴元庆下了马作战,那马却一直在附近徘徊,并不远去,而土著只顾与隋军厮杀,却无人想到将马抓住。

    裴元庆翻身上马,一个土著端着手中竹枪叫着冲过来,裴元庆左手的铁锤飞出,正中那厮胸口,白马嘶叫一声,载着裴元庆向西(这个方向的土著少些)奔了出去。

    此时的林娜,在山上看的入神,看着骑在白马上的裴元庆冲着自己这边过来,又从山下山道上奔了过去。她急忙往树的更高处爬,想看得更清些。

    土著哪里肯放过,在后面呼喝着追赶,却跑不过马去,还是林延见机得快,冲上附近一座山头,向着裴元庆连射两箭。

    裴元庆只觉手上一痛,却也顾不得许多,只能策马西奔,又绕过一座山头,眼看是出了土著的视线,此时的裴元庆,才觉得头上发昏,恰在此时,白马却突然跪了下来,原来林延适才两箭,一箭射中裴元庆的左手,一箭却射中白马的右后腿。

    白马跪地,头脑昏沉的裴元庆自然坐不住,一下从马上翻落下来,滚入路旁的沟谷中,连右手铁锤也摔落在附近草丛之中,那白马挣扎着,总算又站了起来,此时身后又传来土著战士的呼喝声,白马踉跄着,继续向西奔去。

    第二天,沈光亲领三千援军赶到战场,只是见到七十余具隋军和七百多具(其中一半是近战之前被连弩射毙的)土著战士的尸体,却不见裴元庆的踪影,经过一番搜寻,才在向西两里多的一处沟谷中,寻到裴元庆的头盔、一只铁锤和一片血迹,再向西四里外的山道旁,倒毙着裴元庆的白马,显然是中毒而亡。

第一百三十五章  克复金城
    隋军向东直扑金城,一路上虽然也有倭军抵抗,但都最多不过千余人马,少者三五百人,尽管凶猛,却哪里是三万隋军精锐的对手,不过五六日的功夫,隋军已经进逼金城城下。

    金城却不那么好对付的,城中倭军,有八千余众,洛东江以东,还有两万倭军。

    最重要的是,金城有着高大的城池,隋军如果强攻,只怕会伤亡极大。

    周法尚可不想把自己手中的大隋禁军就这样丢在金城的城墙下。

    一连三天,隋军按兵不动,金白净急了,屡加催促。

    周法尚不慌不忙,只说了一句话:“十日内,必克金城。”

    第四天,倭军一万来援,在金城西北被隋军全歼,城内倭军出援,也被隋军堵回城里,反倒损失了一千来人。

    接下来几天,又是两军无战事。

    转眼已经是兵临城下的第八天,周法尚突然下令:集重兵于城西。

    衣甲鲜明的隋军在城西列阵,做出攻城的架势,守城倭军也不敢怠慢,集重兵于西城。

    隋军初始并不急于攻城,只是以弩箭向城头的倭军倾泻,倭军虽然也以弓箭还击,奈何射程有限,对隋军难以造成什么损害。

    如此对射了近乎半个时辰,隋军停止的射击,步兵终于发起了进攻。隋军进攻的速度极慢。

    为了减少伤亡,隋军以牛革制成了巨大的“斗篷”,每个“斗篷”下是百名步兵组成的方阵,领头的三个“斗篷”之下,还有用巨木制成的撞车。倭军的箭射在“斗篷”上,只能被弹起。

    接近护城河时,隋军的动作更慢了,从“斗篷”里伸出了备好的“云梯”………古代中国军队在攻城战中最常用的工具,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仍然广泛使用。

    四列云梯并排在护城河上,就成了一座相当宽的桥梁。

    隋军的动作依旧很慢,因为“云梯桥”虽然宽,但中间却是空格的,单兵过去固然容易,但排列在“斗篷”下的步兵方阵要想秩序井然地过去,还是很难的事情。

    隋军在云梯上铺上备好的木板,前排的铺上,走几步,后排的把木板递给前排,再铺上,再走几步,固然慢,却井然有序。步兵负重如此,快得起来才怪。

    倭军打开城门,一批人涌出城,企图对隋军“半渡而击”,但等在河边………搭桥的只有几个方阵,其他的准备用“现成”的………的“斗篷阵”下射出的连弩,让倭军丢下百余具尸体,又乖乖地缩回了城里。

    将近半个时辰,隋军在金城西门外的护城河上,搭起五座“云梯桥”,步兵过桥的速度,立时快了起来。

    倭军在城墙上也是严阵以待。

    你的斗篷阵再厉害,也得到城墙边吧?到了城墙边,总得从“乌龟壳”里出来搭起云梯往城上爬吧?就算不出来,也得靠近城墙吧?牛革挡得住弓箭,却挡不住滚木礌石,倭军早已经在城头备下大量的滚木礌石,只等隋军强攻。

    然而除开藏着“撞车”的三个“斗篷”冲向西城门,其他的方阵,都躲在城墙十余步之外,不肯靠近,这个距离,只有些小石块才砸的到。与此同时,隋军的强弩再次发威,并且所有的目标都是西门上不过百余步宽的范围。如此密集的箭雨,倭军要想对正在冲击城门的“撞车”阵扔石头木头,当真不容易。

    不容易也得上,城门一旦被撞开,隋军就要冲进城了。

    金城虽然是新罗的都城,但在古朝鲜三国中,新罗的军事实力虽然与百济相当,但经济文化水平,却是三国里最为落后的,金城虽然已经具备“城”的形制………护城河、城墙、城门,但说起高大坚固,却还不如中原的一座郡城,加上当日倭军强攻,已经破坏了城防,倭军在占领后虽然重修,但仓促之下,依旧不甚完备,隋军的“撞车”在城门上撞了几下,便已经将城门撞开,急红了眼的倭军将领急忙把“预备队”投入西门,堵塞城门,隋军和倭军一时间在小小的西门前相持,近战之下,隋军也开始出现伤亡。

    众将都焦虑万分,请求派出后续增援的时候,周法尚却笑而不语。

    倭军当年占据金城,少不了烧杀掳掠一番………不过这种暴行多是士兵自发,没有什么组织性,比起“南京大屠杀”,还是不可同日而语(当时的倭国仍然是奴隶制社会,对于贵族出身的倭国将领们而言,把战败国的人民变作自己的奴隶更加合算,所以并不大纵容屠杀行为),使得金城百姓大批逃亡,十室九空,数万人口的金城,只剩下千余平民。后来,倭军将领开始采取一些“怀柔”手段,增加金城人口,到隋军开始“东征”金城前,城中有平民万余。倭军征调金城百姓修缮城墙,负担差役,倒也没有大开杀戒。

    借着倭人增加金城人口的机会,周法尚早已经在三个月前(金白净还没有回来呢)就已经选派了一些身手很好的士卒,装作新罗百姓,混入了金城………反正此时的金城经过战乱,居民大多并不相识。

    这些“细作”,有亡国后投效隋军的新罗“义士”,也有些“黄海隋人”,这些“黄海隋人”都讲得一口还算流利的新罗语,至少比同样是外来者的倭人要强得多,总数有两三百人之多。他们混入金城后,在倭人面前表现的很恭顺、积极,修城、服差役,甚至被某些金城的新罗百姓视作“新奸”。

    隋军攻城后,西门吃紧,倭军不得不把主力全部投入西门,其他各门,各只有三四百人警戒,另有数百人看守官衙、粮仓等处要害,只留下大约百人看守服差役的千余新罗壮丁搬运物资。

    不过,对于这些差役,倭军很是放心………至少负责看守的倭军是如此,一个个显得漫不经心,他们此刻更关心西门战况。

    突然间,两三百壮丁突然发动,几个人攻击一个,壮丁虽然手中只有扁担一类东西,但一来倭军全无提防………这些个壮丁都是平日里最受信任的,有的还是倭人委派的壮丁小头目,二来壮丁不仅人多,身手也都是经过挑选的,片刻间,一百名倭军全数被击倒。

    其他壮丁还在发愣的功夫,这些人已经拾起倭军的武器,有的还不忘给尚未断气的倭军补上一下。

    一个新罗籍“细作”大声喊道:“国王就在城外,新罗复国在即,大家随我杀倭狗啊!”那些并非“细作”的新罗壮丁此时方才恍然大悟,许多人拿起可以作为武器的一切东西:扁担、棍棒,甚至还有箭………原本是要送到西城的,可惜没有弓,立时连同隋军“细作”在内,有了一支七八百人的队伍,由那名新罗籍“细作”领头,却往东门而去。

    除开隋军“细作”是有预谋,这些新罗壮丁都是仓促间加入,此刻情势紧急,也无暇组织,好在倭军此时全神贯注于西门,竟然没有察觉。数百人涌到东门附近,才被守城的倭军发觉,大声喝问,领头的新罗人发声喊,数百人立时往东门冲去。倭军立刻射箭阻止,一些人倒地,有数十个胆小的,逃散开来,但多数人仍然往城门猛冲………在路上,有经验的“细作”们已经叫壮丁们找了些锅盖、木板之类的东西防卫,虽然比不上盾牌,却也有效减少了损害。

    东门倭军注意于正面冲来的人群时,数十名身手矫健的“细作”却已经趁着倭军注意力转移,从两侧潜近,突然对倭军发起攻击,霎时间砍倒数十名倭军,倭军不免有些混乱,趁此机会,尚有战斗力的四百多人冲了过来。

    倭军此时不过三百人,而隋军“细作”加上新罗壮丁,却有五百人,新罗壮丁虽然是“乌合之众”,但“细作”们却是高手,很快,东门的倭军就成了顽抗。

    未等肃清残敌,那名领先的新罗人,已经领着十几人打开城门,放下吊桥,昨夜便已经埋伏在护城河附近的五百隋军精锐立刻通过吊桥冲入城门,而在东门数里外的一座山丘后,五千隋军骑兵由薛万钧、来整统领,疾奔而来。

第一百三十六章  救助
    林娜带着阿莲回到寨子,已经是她俩偷跑出去的第五天了。

    老酋长图林黑沉着脸,不过他眼下还没有心思去追究林娜这几天都跑出去做了些什么。

    铁牛关一战,林延不仅没有抢回粮食,还折损了七百多人,占了寨子里能够打仗的男人的三分之一还多。整个部落,正处在悲痛和恐惧之中。

    “林那和林延都吃了败仗,林延损失更惨!从今天开始,对汉人作战的事情,有我亲自负责。”图林说道。林延此时垂头丧气,只能唯唯诺诺。

    “酋长,”一个头领说道,“损失这样大,我们已经没有力量和汉人对抗了。听说北方的一个寨子已经归顺了汉人,汉人继续让他们居住,还给了他们种子,教他们种地……”

    话音未落,另外一个头领大声喊道:“我们闽越人,宁可战死,也绝不做卑躬屈膝的事情!”

    “投降是可耻的!”林那也表示反对,“我们就这样向汉人投降,汉人也会瞧不起我们!”

    “我们和汉人打了这么多年,两边都死了不少人,汉人怎么会善待我们?”

    “可是,寨子里只有一千多还能够打仗的男人了。”

    头领们议论纷纷。

    “只有答应阿曲酋长的提亲,把林娜小姐嫁给阿来少爷,两家联手,才可以对抗汉人。”有人提议。

    “对,只有这个办法!”林延说到。图林却有些犹豫,前两天阿来少爷来过,实在有些粗俗,长得倒是魁梧,却让人看着有些厌恶,尤其是这个阿来,见着自己全无半分尊敬,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把最心爱的女儿交给这样一个人,图林酋长心底已有几分不情愿,出于不满,加上又找不到林娜,以及林延刚吃了败仗,当日图林并未允定婚事,也没有收下聘礼。

    “酋长,您倒是说一句。”

    “整个部落的命运,都在您的身上了。”

    图林叹了口气,又能怎么样呢?眼下只有与阿曲的部落联合,才有可能保住山寨了。

    “小姐,听说酋长老爷已经答应,把你嫁给那个阿来少爷了,三天以后,阿来少爷就要带着人来接你了。”阿莲小声地把自己得来的消息传给林娜。

    林娜咬咬牙:“阿莲,你还敢跟我走吗?”

    “阿莲说过,小姐去哪里,阿莲就去哪里。”

    “我们今晚就走。”

    深夜,背着包袱的林娜和阿莲小心翼翼地溜出了寨子,顺着小道,进了一片林子,就在她们将要出林的时候,两个人影出现在她们面前。

    “妹妹,你要去哪里?”来的,正是林那和王师傅。

    林娜红着脸,轻声应了一声:“大哥。”

    “你昨日才回来,今日就又要出去,却是要去哪里?”

    “大哥,你也知道,父亲要把我嫁给那个阿来,我不愿意。”

    林那叹了口气:“父亲也是没有办法,为了寨子,为了部落。”

    “可是大哥,你也愿意看着妹妹嫁给那个阿来吗?”

    当日被剥夺了军权的林那,并未参与铁牛关一战,而是留在寨中,和图林一起接待了阿来,对于这个“妹夫”,也全无好感,想着自己漂亮可爱的妹妹要嫁给那样一个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