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沈光领骁果卫出杉关、铁牛关,回援江南西道。

    我没有更多的时间花在阿曲身上,现在我最大的敌人,是那些漫天飞舞的小虫子。

    就是在皇宫的高台上,我已经可以看见那黑压压的“乌云”。

    四月底,灾情已经扩展到了近四十个郡,就是突厥人的地区,也有灾情报来。

    不过突厥的灾情似乎扑灭的快得多,李靖的奏章里,描绘了突厥牧民“焚虫而食”和草原上“群鸟食虫”的场景。

    可是中原地区的灾情,却在扩大。

    我很快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让我弄清原委的,是铺天盖地而来的奏章,有京中大小官员的,也有来自各地地方官员的。

    有的奏章,是说蝗灾乃是天灾,“非人力可以对抗”,只能听天由命,不少地方官员,都是这个意思。

    有的奏章,说蝗虫也是生灵,上天有好生之德,灭蝗之举,戾气太重,有干天和,代表者,有当时著名的“大儒”封德彝、萧瑀,甚至我极为倚重的张须陀等人。

    还有的奏章,更称蝗灾乃是“上天示警”,皆因“君王有失德”,有些人说的拐弯抹角,有些人则明着说,是我推行的“限制佛道”的政策惹恼了上天,应当及早改弦更张,“敬神礼佛”,诸多“信佛”的大臣,自然操此论,差不多占到了奏章的三成。

    总之一句话,蝗虫灭不了,更灭不得。

    我毕竟是在一千多年前啊。

    当然,并不是没有人干出成绩。

    这个人,就是河东道副镇守使,太原府卫尉李世民。

    李世民以自己统领的驻军为骨干,发动太原府一带十余个县的百姓“灭蝗”。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李世民甚至当众吞食蝗虫。

    一时间,太原府竟成了蝗灾中一处“绿洲”。

    可是这个时候,弹劾李世民的奏章,竟然有百件之多,有的来自河东,也有的来自东都。

    河东道观察使王威,是弹劾李世民最积极的一个。

    当然,保李世民的人也有,就是他的直接上司,河东道镇守使尧君素。

    没有尧君素背后支持,李世民很难调动军队。

    于是在五月初一,我召集了全体在京正五品以上官员“朝会”,向天下表明一个态度:蝗虫必须灭!

    “……灭蝗之举,全由朕一人所决,果有灾祸,当有朕一人承担……上天果有好生之德,当不使亿兆生民,无可食之粮,无可穿之衣……”

    现在不是破除迷信的时候,我只能采取强制手段。

    李靖的奏章被我下旨转抄数千份(其中有突厥人灭蝗的描述),随同“灭蝗诏”、“禁捕鸟雀令”,在灾区各地,广为张贴。

    反对灭蝗的奏章,弹劾李世民的奏章,我在朝堂前支起火炉,焚烧干净。

    王威调到东都任闲职,尧君素升任河东道观察使,李世民接任河东道镇守使,皆赐百金,太原灭蝗军民两万余人,各赐一千钱。

    这一次,我没有下旨减免灾区钱粮赋税,而是“以蝗两石,抵交粮谷一石”,灾区地方官的“考绩”,与灭蝗挂钩,且“朝廷赈谷一石,罚太守、县令十钱,通守、郡丞、县丞三钱,余有品级下吏各一钱”。钱不多,可累加起来也不少,一个郡,如果需要朝廷赈济一万石的粮食,太守就得被罚掉一百两银子(十万钱)的俸禄。

    和经济利益挂钩,和政治前途挂钩,还有人敢不积极吗?

    这些还不算,我在第二天,带领整个东都正七品以上官员,伯爵以上贵胄,浩浩荡荡地来到东都郊外的田地,御林军早已经架起数十口油锅,旁边的筐子里,装着成千上万的蝗虫。

    朕今天要请大家赴宴………油炸蝗虫宴。

    十几只炸好的蝗虫用玉碗盛了,递到我的手中,在满朝文武的惊诧中,我却吃的津津有味。

    油炸蚂蚱,二十一世纪初的北京王府井,十几块人民币一只呢,我以前想吃还吃不起呢!

    “众位爱卿请用。”

    看着那些人难以下咽却又不得不咽的嘴脸,至于吗?这玩意可是高蛋白,真正的绿色食品!

    吃完了就完事了?想得美!自即日起,所有在京官员、贵胄,每日均需“食蝗”,正五品以下,每日十对,从三品以下或伯爵侯爵,每日二十对,从三品以上及公爵王爵,每日三十对。当然,自己如果吃不完,家里人可以帮忙吃。

    自己能抓最好,每天记得上交蝗虫的长须和后大腿………两条须一对腿代表一只(蝗虫没了触须和后大腿,那是指定活不成了)。许多王公贵族们当然不会是自己去抓,自然有手下代劳。

    抓不到怎么办?可以到民部特设的衙门买,一文钱一只,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当然是没有胡子和大腿的,买多少,衙门都有记录,可以一天一天的买,也可以几天的量一起“批发”。食量大,想“超额”完成任务?当然可以,还可以打对折供应。

    单买胡子和腿?那可比身子贵,十文钱………一条腿,二十文…………一根胡子。买有胡子有腿的?不行,绝对不行!真想买?一十二十……六十一,再加一倍的“整型费”,去掉零头,您给一百二十文吧!没法子,皇上定的价。

    什么时候可以不吃了?等蝗灾灭了的那一天。

    当然,朕是皇帝,自当以身作则,每天的定量是一百对,当然是不要钱的。吃得了吗?拖上皇后、嫔妃、夫人、没出阁的公主、宫女、太监……应该是没有问题吧。

    至于许多朝臣们的“敬神”呼吁,我采取了妥协,在洛阳东郊举行“祭天”大典,为天下“祈福”。从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到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其他元始天尊、菩提老祖、东海龙王、黄帝、尧舜禹……只有想得到的,我都祭过一遍。不就是多鞠几个躬吗?容易!

    但是限制佛道的措施,依旧在进行中,只是遭遇了蝗灾的地区,放慢一点也不是不可以,毕竟,现在消灭蝗虫是第一紧要的任务。为了灭蝗,我甚至取消了嵩阳宫的避暑。

    虽然如此,各地对于灭蝗,依旧是急缓不一的。尧君素、李世民等得到鼓励,自然愈加积极,而东都洛阳的王世充,在贯彻“领导意图”等方面,从来是很“坚决认真”的。其他诸如陇右张掖的柴绍等,都做的不错,但还有一些地方,则比较差了。

    到了六月,河东道和京兆府(原来的东都辖地)的蝗情就已经基本平息,从而也阻挡了灾情进一步向东蔓延。除了李世民、王世充等“尽心用事”,这几处灾情原本就比关内、陇右要轻,也是原因。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灭蝗”,在“食蝗”一个月后,我又对地方官进行了调整,若干办事不力的郡守、县令都被免职为民,有几个“置圣意为罔闻”的,甚至被判处流放,而柴绍、王世充等灭蝗有功的官员,虽然没有升官,却得到了金银、绫罗作为赏赐。

    光泽。

    沈光接到离闽的诏令,就要整军开拔,却被褚遂良阻住。

    “将军,此番骁果卫如去,逾年经营,不免毁于一旦。”

    “褚大人过虑了,阿曲大军,尽在江西,我自当趋而破之,闽地何忧?只需击败阿曲,大军再度回师,想来指日可定。”

    “阿曲之部,往来不定,将军离闽,阿曲必返而图之,只怕又要大费周章。况阿曲并有十余部,有众十余万,可战者数万,尚有大部,不知所踪,必潜于各处,伺机而动,大军离去,恐为之所乘。”

    “只骁果卫出闽,两郡府兵、各所护卫、闽越府军皆不动,尚有张镇周将军在闽,谅无大碍。”

    “昔日土著,做数十部,比如散沙,不足为虑,而今阿曲野心勃勃,统辖十余部,两郡府兵、各所护卫岂是对手?张将军驻军闽南,铁牛、杉关倘若有失,则远水难解。至于闽越诸军,新附不久,难免骑墙,况各自为战,不相统属,哪里能是阿曲对手?”

    “只是,皇上已有圣旨……”

    “皇上远在数千里之外,闽地情势,岂能尽知?皇上以闽事托吾等,望将军深思……”

第一百四十九章 铁牛关告捷
    六月初,阿曲攻鄱阳,宋老生虽尾其东进,终究是不敢追紧,只在五十里外观望。

    表面上,阿曲攻城很猛,其实他的注意力,全在南面。

    南面,是铁牛关和杉关。

    况且,他也知道,他的将领们大多只想回家。

    在外面转了这么久,大家都抢了不少好东西,该是把抢来的东西送回家的时候了,整天背着怪累的。

    他在等待一个消息。

    隋军骁果卫出铁牛关北来。

    是回家的时候了。

    在一个夜晚,一万多闽越军悄悄离开了鄱阳城外。

    当天明的时候,鄱阳城里的军民惊喜的发现,城外再不见半个敌军的影子。

    很快,消息也传到了五十里外的宋老生那里,他同样吃惊………限于当时的通讯条件,他还不知道沈光北援的消息。当然,这并不妨碍他向朝廷上报:鄱阳大捷,斩首千余,越匪溃散。

    此时的阿曲,正率领自己的部下,绕开大路,专走小路………那样无疑会与正在向北疾驰的隋军迎头而遇,对于骁果卫的战斗力,阿曲还是知道的,真要遇上,自己这一万多人,未必是人家六千人的对手。

    人多了,毕竟走的慢,何况是走小路,还背着那么些抢来的东西。

    阿曲没有读过兵书,但是几十年的打打杀杀,他还是明白一条很重要的军事道理………兵贵神速。

    他分出把三千人分作两队,每队一千五百人,作为前锋,抢占铁牛、杉关。

    只有占据地利,才能够与隋军一战。

    六月初十,阿曲的一支前锋,已经到了铁牛关。

    “拿下铁牛关、杉关,我们就可以拒隋军于外,到时拿下光泽,让你们两个大抢三天,汉人的粮食、金银、美女,全是你们的。”临行前,阿曲的许诺,让他们兴奋起来,才不顾疲劳,日夜赶路,只用了三天,就从鄱阳城下赶到武夷山下。

    隋军已经走了,剩下的那些人马,为着防范纳弄,只能龟缩在城堡之中,拿下两个没有防卫的山头,还不是小菜一碟!

    当部下报告:前面发现隋军,领兵的闽越头目立时便懵了。

    隋军主力不是走了吗?大概只是光泽所的一点守军吧!不要紧,吃掉他们,正好借势拿下光泽。

    等一交手,闽越头目就发现,自己想错了:前面的隋军,并不比自己的人少,大概也是一千五百人。更要命的,是这些隋军的战斗力,一个可以顶自己几个。

    而且人家还占着好的地形。

    沈光的确是带着骁果卫出闽救援了。不过,由于褚遂良的建议,他并没有将人全部带走。

    裴元庆的一千兵马,仍然驻扎在原地不动。

    苏定方的将乐所五百驻军,移防杉关。

    宇文成都领一千五百人,驻防铁牛关。

    “铁牛、杉关,乃是闽地咽喉,不可有失,否则,大军需绕经仙霞岭,时日拖宕,易为敌所趁。”沈光幸好听从了褚遂良的建议,只领了三千人出关。

    “匪不过万余,游走数月,甚为疲惫,且有江西驻军牵制,朝廷又已遣大军南来,我虽三千,却是精锐,纵不能全胜,也可挫敌,宇文将军占据险隘,阻敌归途,待南京大军一至,不难取胜。”

    就凭这一千五百累的气喘吁吁的闽越军,如何是以逸待劳,又有地利的一千五百骁果卫的对手?

    眼见损失近半,头目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投降。

    而进攻杉关的那一股,下场也不可能更好,虽然骁果卫只有五百,但林那也亲自领了一千人帮忙,双方激战半日,闽越军头目战死………倒是比铁牛关那一路“忠勇可嘉”,剩下五百多人,也只好做了俘虏。

    六月十二日,当阿曲领着主力到了铁牛关,才发现铁牛关上,隋军眼见恭候多时了。

    而派去杉关的探子也带回了坏消息:杉关也被隋军占了。

    没办法,强攻吧。

    更坏的消息也很快传来:背后有大队隋军杀来。

    沈光的援军,还离着鄱阳郡很远,就得到了阿曲撤围的消息。

    虽然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但褚遂良很肯定地得出看法:阿曲必奔铁牛、杉关。

    于是骁果卫后队变前队,回援两关。

    而宋老生得到沈光部出援的消息,也是士气大振………毕竟,只有打了胜仗,才好向朝廷交差啊。

    于是,八千杂凑起来的江南西道驻军,也加入到追击的队伍。

    这两支队伍,都在六月十三日逼近了阿曲。这一回,宋老生跑得倒是够快的。

    一旦几路人马会合,隋军不仅在质量上,就是在质量上,也将超过闽越军。而由南京南下的右翊卫,其主力已经过了新安郡(今安徽歙县),六千骑兵先锋,更是已经到了鄱阳。

    阿曲此时又气又急,大喊一声:“纳弄何在?”

    就在我忙着灭蝗虫,阿曲忙着在江西抢劫的时候,闽地也发生了不少变故。

    纳弄领兵,攻破了林那属下的金溪堡,也就是原本阿曲的老巢,要不是苏定方援助,泰宁堡也多半不保。纳弄是阿曲麾下第一战将,而林那虽然也是勇士,却没有分身之术,手下的兵力,又比纳弄要少。

    接下来,苏定方和林那联合组成一支两千人的“进剿队”,虽然比纳弄人少,但以骁果卫的装备和战斗力,还是胜算较大的。

    可是,他们没有找到纳弄,却得到一个坏消息………纳弄攻破了邵武堡,林那在堡中的存粮、军械,都被一洗而空。许是因为“游击”的需要,纳弄并没有把城堡里的人抢走,除了几百个抵抗者,也没有胡乱杀人………毕竟大家都是同族。不过,纳弄还是将邵武堡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后来林那只好在原堡东北的富屯溪南岸建起新堡………这里两河会流,有着河做屏障总要保险些。而朝廷正在富屯溪东北岸复建邵武县,有林那的新堡作为屏蔽,也是好处。

    这样一来,纳弄在闽越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