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责-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介君,所以你认为106师团仅仅是补充其他主力师团的作用吧。”仓岛笑着问道。

“是的。”大介洋三摇摇头,说道:“我得到的情报,支那现在在长江里面布置了非常多的水雷。这些水雷让第三舰队和波田支队寸步难行。其他的部队现在也和支那军队相持着,谁也无法前进一步。北面的部队虽然正在南下,但是士气、精神力、装备、集结速度都无法在短时间满足前线的需要。106师团的到来,正是补充人员,修整再战的机会。所以,仓岛君,我估计要拿下武汉,至少也要四个月以上。”

“说得有道理。真不愧是情报员出身啊。”一番分析让搞反间谍工作的仓岛佩服不已。

大介洋三没有因为仓岛的恭维而高兴。说实在的,在他的心目中,真正向往的,是军旅,是战场!从军校毕业,就一直在搞情报分析,到今天作为宪兵队队长,虽然也算带了兵,却和自己的理想差得太远。

“支那军队的坚持越来越强了啊。”大介洋三也看着天色,重重地叹了口气。对于他忽然夸起了对手,仓岛也没有表示什么惊讶。

确实,当初皇军攻下满洲,也就不过1万多人,用了四个月时间。(“9·18事变”爆发时,东三省的日军正规军只有第2师团的两个旅团和6个守备大队共1。04万人,在乡军人(退伍军人)1万人,警察3000人。共2。34万人。能迅速支援的日军只有驻朝鲜的2个师团,共3万人。而驻扎在东三省的东北军有20多万,平津一带还有东北军11万主力部队,可以迅速回师关外。因此兵力方面中方占绝对优势。――作者注。具体参见本书《资料-9。18事变”的反思——中国为何三日亡国?》)

整个占领满洲的过程,给仓岛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即便是接下来的上海之战(即1932年“1·28事变”),四次易帅(即:第一任:日海军第1遣外舰队司令官兼驻沪特别陆战队司令官监泽幸一、第二任:2月2日日海军编成第3舰队,野村吉三郎任司令官,岛田繁太郎任参谋长,协同进犯上海、第三任:2月7日 日海军侵沪屡败,司令官监泽幸一被撤职,野村吉三郎继任、第四任:2月14日 日军新司令植田谦吉率援军3万多人到沪。),损失近万人也不能改变他关于“支那军队不堪一击”的看法。可是,随着近一年时间的战事,支那军队的抵抗越来越顽强,甚至连他们所谓的武器更是低劣的地方军阀,其战斗力的顽强也使得皇军损失惨重。

“大介君,依我看,支那军队现在的顽强,不过是临死前的最后疯狂罢了,只要占领了武汉,消灭了支那的主力,支那政府除了投降,没有其他路可以走了。”尽管心里比较赞同宪兵队队长的观点,但是仓岛还是要说出反驳的意见。

“是吗?”大介洋三在心里问道。他心里何尝不是希望这样,但是黄河决口,让这个向来关心战事的宪兵队长有些犹豫了。

回到城里,已经是8点多了。大介洋三和仓岛刚坐下,还没来得及吃饭,一个士兵就在门口喊道:

“报告!”

正文 第九十三章 抗日传单

当肖彦梁会同张旭在第二天得到消息赶到那座三个日本士兵被击毙的院子时,尸体已经被抬走了。大介洋三站在屋檐下,脸色铁青。

“太君早。”张旭、肖彦梁小心地向这个心情不好的日本人打着招呼。

大介洋三的心情的确非常不好。前几天皇军的车队在几十里以外的地方被袭击,现在三个士兵在城里被打死,这里面的含意他想想都不寒而栗。

“太君,昨天晚上皇军全城搜查,没有让小的参与,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张旭开口问道。因为尸体已经被抬走了,张旭懵懵懂懂地并不知道怎么回事。

“三个士兵被人卑鄙地杀害了。”大介洋三恶狠狠地说道。

“啊?”张旭惊讶地叫了一声,回头看了看肖彦梁。

“你们昨天没有听到枪声吗?”大介洋三皱着眉问道。

“太君,”肖彦梁上前一步说道:“昨天白天,就在这附近的一家面馆,老板被人开枪打死了。我过去查了一下,说是,说是……”说到这里,肖彦梁却故意装着不知道该不该说的样子,不再往下说了。

“说是什么?”果然大介洋三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不耐烦地问道。

“太君,小的问过那些附近的人,”见目的达到,肖彦梁马上回答道:“他们说是有三个太君以,以那个老板为目标,在比试谁出枪快。后来不久,又传来三声枪响……哦,天啦,该不是……”剩下的话已经不用说了,意思非常明白。

肖彦梁的一番解说,大介洋三心里也明白了,可他却是有苦说不出。日军在城里杀人取了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到后来,听见零星的枪声,竟然没有引起一个日本士兵的注意,全都让肖彦梁他们去收拾现场,现在终于吃到了苦头。

“八嘎!”大介洋三狠狠地骂了一句。昨天刚和仓岛回来,就有手下报告说三个士兵失踪。听到有士兵失踪,可把两个人吓得不轻。自开战以来,虽说皇军在战场上取得了节节胜利,但是就在最近一段时间,开始出现了个别士兵逃离战场的现象。

没有使用警察,大介洋三直接调来了大批的驻军,全城搜查,直到早上,才发现三个失踪士兵的尸体。

看来必须要重申不准在城里乱开枪的命令了。大介洋三现在心里很是郁闷。好容易才在这城里建立起了秩序,却被一帮混蛋不停地搅和,实在是让人无法容忍。

整个白天,就这样过去了。日军老实了很多,出人意料地一整天竟没一起日军骚扰的事件;而城里的老百姓,则已经开始小声传递着三个日本士兵被干掉的消息。听的人一开始瞠目结舌完全不信,可是待看到那些紧张的日军士兵时,却又不得不信。

“妈的,这消息传得。”坐在办公室里,德贵笑着向肖彦梁报告:“死掉的三个日本士兵,已经变成了两百个,死法有枪打的,刀砍的,炸弹炸的,还有什么国军已经到了城外。嘿嘿,局长,我这算是明白什么叫‘流言’了。”

“你小子。”肖彦梁微笑着喝了口茶,说道:“老百姓这么传,还不是亡国奴当久了?再说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新四军就在三十里外的韦岗伏击了日本人的车队,这‘国军已经到了城外’这句话,倒也没错。”

“局长,你说,新四军会进攻这里吗?”德贵想了想问道。

“不会。”肖彦梁在脑海里回忆着和余鸿春见面的情形,说道:“你见过新四军的武器,根本没有什么重武器,凭什么攻城?再说,现在黄河决口,日军大量的部队路过这里西进武汉,新四军是找死的部队吗?”

“说的也是。妈的,什么时候才能把小鬼子赶出去啊。”德贵满脸的沮丧。

“会有这一天的。”肖彦梁虽然安慰着德贵,但是他的心里又何尝不是很沮丧?

第二天早上,肖彦梁刚一出门,就发觉大街上气氛不对,行人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日军士兵,他们十分严厉地搜索每一个他们遇到的中国人。

“豆子,怎么回事?”肖彦梁叫住一个警察,皱着眉问道。

那个叫“豆子”的矮个警察赶紧跑过来,小声说道:“不知道是谁,在昨晚上满街贴着抗日传单。现在其他的兄弟们正在清除呢。”

“什么?抗日传单?”肖彦梁登时吸了口凉气。他当然能够猜得出是谁干的。“这群人的胆子也太大了点吧?”肖彦梁慢慢说道。

“可不是。”豆子显然不会明白肖彦梁的意思,说道:“晚上城里有巡逻队,这些人还是能把传单贴得满街都是。”

“嗯。”肖彦梁正要说话,忽然发现豆子的眼里没有一点紧张和不安,倒是充满了一种兴奋。他心里一愣。自从进入雨季,日军就不再巡逻了,全部让警察代替,按理说,现在才在清除这些传单,只能说明发现得晚,而发现得晚,只能说明两件事,要么警察的巡逻队睁只眼闭只眼,当没看见,等到天亮才报告,要么就是巡逻队跟本没有出动。

“昨晚谁带队巡逻?”肖彦梁问道。

“是叶队长。”豆子一愣,随口答道。

肖彦梁点点头。忽然之间他有些怀疑叶克明的身份了。这种怀疑实在是属于一种感觉。肖彦梁也被自己的怀疑吓了一跳。他苦笑着摇摇头,挥手让豆子退下,自己往宪兵队走去。一路上都是忙碌的警察,提着水桶、拖把什么的,努力清除着墙上、电杆上的传单。

传单上的内容确如豆子说的,都是反日的宣言:

“全国民众团结起来!”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华民族万岁!”

……

果然是余鸿春他们干的。要不是前天碰上他们,他肖彦梁也不会猜出是谁干的。但是他现在知道了。

那些偶尔经过的老百姓尽管走得匆忙,但是仍旧寻找机会大胆地往墙上看。看过之后,一些人走路的姿态似乎都有些变了,腰杆也挺直了不少。

肖彦梁当然知道这些传单对老百姓的士气鼓舞有多么巨大,此时在他的心里很是敬佩余鸿春这些人。

“太君息怒。”走进大介洋三的办公室,肖彦梁听见张旭正在安慰大介洋三:“我的人正在清楚这些传单,大概只需要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了。”

一进办公室,肖彦梁就看见大介洋三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凌乱的传单。

“敌人都进了城,你们,你们却什么也抓不到,真是一群饭桶。”大介洋三伸手“哗”一下,把桌上的传单扫落在地,大声咆哮着。看见肖彦梁进来,气哼哼地做了下去。

“太君,蚂蚁怎么能抱得动大树?”赶紧上前几步,肖彦梁说道:“以前共党也曾在城里到处贴传单,可是还不是被打得四处流窜?凭皇军的军威,再加上皇军的胜利,这些东西只能是一个笑话罢了,太君您不用这么生气。”

肖彦梁的马屁拍得恰好是时候,大介洋三的脸上平和了很多:“肖局长说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蚂蚁怎么能抱得动大树’,是不是成语‘蚍蜉撼树’?”

肖彦梁一愣,随即笑着说道:“太君的学识就是高,小的以前在戏院听戏,怎么也记不住这句话,只能知道意思。小的对太君实在是佩服。”

“哈哈~”大介洋三放声大笑。他自己也奇怪,刚才还很生气的,怎么听肖彦梁一说,就忍不住高兴呢?

“肖君,我没想到你还这么会说话。”大介洋三止住了笑声,对肖彦梁说道。

“哪里。太君,这可是小的的心里话。”肖彦梁谦虚地说道。他心里的震撼却是巨大的。肖彦梁没有说错,他的确是记不住“蚍蜉撼树”这句成语的,可是这日本人一下就从意思上想到了这句成语,他对中国的了解,看来是下了苦功夫的。

“好!命令加快清除速度。哼,我们新的增援部队已经在上海登陆了,我要用我们新的胜利,用我们的军威,去证明给那些不知好歹的家伙们看看,皇军是不可战胜的。”大介洋三忽然豪气大发地说道。

“新的增援部队?”肖彦梁心里一个打突。不过还没等他想完,就和张旭条件反射似的答应道:“是!”

“太君,”肖彦梁想了想,小心地问道:“这个新部队要经过这里吗?需要我们采取什么样的仪式?”

“不,”兴头上的大介洋三想都不想就说道:“106师团将作为补充师团直接开往武汉前线。唔,这些东西说了你们也不懂,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吧。”

“是。”肖彦梁大喜。106师团,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把敌军番号弄到手了。

晚上,肖彦梁满有兴趣地看着戴安平从隐蔽处取出电台。他这是平生第一次看发电报,觉得挺神秘的。按照文川走之前的部署,每次发报,德贵和雷浩将分别在外面放风,肖彦梁陪着戴安平发报。这是他们在文川走后的第一次工作。

戴安平带上耳机,熟练地调好频道,旋即手指放在按键上,等了一会,一连串有节奏的“嘀嘀”声在屋子里回响。

几十秒钟吧,电报发完了,戴安平摘下耳机,收拾好电台,一转身,却看见肖彦梁呆在那里,眉头紧皱,心里有些奇怪,边走边问道:“彦梁兄,你怎么啦?”

“哦,没什么,情报发完了?这么快?”肖彦梁从惊讶中清醒过来,反问道。

“快?我还觉得长了呢。”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戴安平微微一笑,手脚不停,把电台藏好,这才说道:“彦梁兄,传递情报嘛,就是一个快字。时间拖长了,说不定就被日本人的侦测车给发现了。”

肖彦梁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其实根本不明白日本人的那辆“无线电侦测车”到底是用什么法子工作的。不过既然戴安平这么说,总是有道理的,以后自己的情报一定要精简。

“彦梁兄,刚才总部回电,要我们继续观察,严密监视,包括新四军在内,随时汇报。”喝了口茶,戴安平小声对肖彦梁说道。

“知道了。可是我有些不明白,”这次给总部的电报里面,肖彦梁除了报告日军第106师团的事情以外,还报告了新四军的事情。可是这封回电让他心里怪怪的。于是向着戴安平问道:“监视日本人我知道,可是为什么要包括新四军呢?他们不也是国军,也归中央领导吗?难道中央不知道他们的情况吗?”

“你问我,我问谁去?”想起那封回电,戴安平也是一头雾水。监视自己人?这也太奇怪了点吧?“也许是因为新四军是共产党军队吧。唉,想不到国民政府一边抗击日本人,另一边却对深入敌后抗战的军队还抱有这么大的戒心。”

肖彦梁心里一愣,余鸿春对他说的关于委员长的话,又在耳边响起。难道委员长真的要借日本人的刀来消灭新四军吗?想到这里竟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冷战。

看见肖彦梁从“同济药房”出来,德贵、雷浩也跟着从隐蔽处出来,借着路灯,两人发现肖彦梁似乎又什么心事,也不敢打搅,只是默默地跟着他回到了家。

自从那天听肖彦梁说了关于余鸿春的事以后,德贵、雷浩两个人坚持搬到肖彦梁那里和他一起住,以防止意外的事情发生。肖彦梁推脱不了,也只好由着他们。

孩子们都已经睡了,肖彦梁挨着个给他们压了压蚊帐。这些天,孩子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