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媳妇 曾经的青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好媳妇 曾经的青柳- 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这种杀器,她的心里也有几分悔意。
  第一卷 乱世 第四百四十二节 风雨
  第四百四十二节 风雨
  “嫂子,没什么可不忍的,汉人落在他们手里,生不如死,每年不知道有多少人被他们逼迫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种死法对他们来说还是划算的”程铁牛在一旁说道。
  “话虽如此,情何以堪?”小婉轻轻摇头,索性眼不见为净,下堡墙帮忙救治那些伤员。
  而此时,突厥军队中的号角声又开始变化,那些被火海阻住去路的突厥兵立即如同潮水般的向后退去……与人作战,他们不怕,但水火无情,在这种比较天然的力量面前,人类的勇气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所以他们不会在这个时候跟性命过不去,只是尽可能地将逃出火海的伤者带回去,有些人没有办法扑灭那些火焰,便整个将一片皮肉甚至肢体削下来,这种壮士断腕的悲壮连堡墙上的官兵都忍不住发出嘘唏。
  这一个回合是真真正正的屠杀,大约有近千名突厥战士葬身火海,而官兵们只有三个人被肩射伤,一个是被射到了肩膀,一个是被箭矢带走了半边耳朵,还有一个最玄,脖颈被箭簇划出一道伤口,幸好没伤到动脉。
  沙罗利脸色阴沉,他的计划全被打乱了,只好命令战士们开始安营扎寨。这一次出兵简直有些窝囊,本以为可以长驱直入,兵临安定城下,却未想在一个小小的前哨堡垒便遭受如此挫折,不拔除这颗钉子,大军也不敢继续南下。
  程铁牛深悉突厥骑兵的实力,就凭堡中的八百余人,若与之正面交锋,恐怕一个冲击自己至少有大半人死掉,所以一开始他就没打算野战,而戍堡的所有准备都是为了打防御战的,只要有足够的兵器和饮食,他相信对方就算来几万人马都可以将他们留在堡外,进不得退不得。
  撤回后的突厥战士并没有退去,他们经过修整之后,从火海的两侧浩浩荡荡的继续向戍堡冲过来,但他们没想到戍堡的防御都是经过精心布置的,因而一头扎到地雷震中,立即‘轰、轰’之声大作,硝烟四起,将大队的突厥战士陷在尘烟之中,里面传来死者或伤者绝望而惊惧的嚎叫。
  而与此同时,堡墙上早已经准备好的八箭弩机也立即发射,巨大的弩矢带着强大的力量贯入人群之中,锋利的半月形锋刃撕裂了肌肉和骨骼,所过之处,血飞肉溅,没有留下一具完整的尸体。
  沙罗利无奈地下令后撤,本是以旋风般气势如虹的杀来,落得黯然收兵的结果。程铁牛也是见好即收,弩矢难制,省一点是一点,他们只要将突厥人拖在这里就算是胜利。
  看到突厥人收兵,堡墙上的官兵们顿时欢声雷动,就像是打了一场大胜仗似的,程铁牛吩咐哨兵做好警戒,然后命令兵卒们抓紧时间休息,这才从堡墙上下来。
  紫鹃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连道‘恭喜’,脸上的神情兴奋之极。
  “今天小公爷真是威风,将突厥人打得落花流水”
  程铁牛耸耸肩道:“这我可不敢当,如果不是嫂子赶制的地雷和地狱火,那些突厥人岂是易与的。”
  跟在程铁牛身后的军官们也是神情兴奋,这场胜利得来不易,虽未能对突厥军造成根本的伤害,却严重打击对方士气,阻延突厥军发动攻堡的时间,至关重要。
  程铁牛伸了个懒腰,道:“我先要好好睡一觉,那些突厥人大概不会来找事了,外面的火海会让他们冷静一段时间了。”
  这话基本没错,那些突厥人现在开始扎营,估计也是认识到眼前这座堡寨不是轻易能够攻下的,做好小长期战斗的准备了。
  “你去休息吧,我还要看看那些伤员。”小婉带着紫鹃向伤员所在的营房走去。
  等周围人员较少时,她轻声问道:“我们的火器还剩下多少?”
  紫鹃如数家珍地答道:“地狱火弹还有一千二百五十颗,地狱火粉没有用过,还有一千包。库存的火箭没用多少,还有两万支;但地雷的数量不多,只有四百颗;手雷有五千颗,到现在还没有用过。”
  小婉想了一下道:“戍堡虽然不大,可同样的攻击面积也小,而且在山岭上,只有前面最适合展开攻击,只要我们将手上的火器合理使用,突厥人在一段时间内难以奈何我们,直到援兵过来。”
  “我们有援兵吗?我还以为泾州军要守住安定城,没办法出兵呢”紫鹃讶然道。
  “泾州那几千兵马要出城救援还不跟肉包子打狗一样?”小婉淡淡笑道:“援兵还是要朝廷来出,只是需要时间,戍堡是泾州的门户,不拿下戍堡,突厥人不敢放胆深入,而安定则是第二个诱饵。”
  说着话,小婉仰首望天,道:“希望大雨会在这几日内从天而降,那样的话,我们还能够多守几日,否则就是一场苦战,情况……不是很妙啊。”
  “那我就上柱香,祈求老天下雨。”紫鹃很认真地道。
  “呃,香或许能找到,可上哪儿去找龙王庙?”小婉笑道,“下不下雨那得看老天爷的意旨,我们大可不必费神去想,只须作好一切准备就行。紫鹃,发射地狱火的时候你过去看着千万不能出什么事,尤其是救火措施一定要到位。”
  不知道这番对话是怎么传出去的,当小婉从伤员的房间里出来时,惊讶地发现堡内香烟缭绕,许多避难的百姓跪在那里祈祷求雨,反正中原大地的神明多多,本事多多,除了龙王之外,还可以祈求其它神明降雨。
  也不知道是不是祈祷真的有了作用,下午的时候,狂风乍起,堡内堡外敌我双方的旗帜都一个样,被刮得猎猎飞扬,堡外那些烧剩的碎草残枝、炭屑泥灰,被狂风郑上半空又盘旋下降,声势极为状观,西北之地原本风沙就大,小婉早已经习惯了,她拉着还在培训青壮的紫鹃躲进了房里:“这妮子傻了,什么时候了还培训,真是当老师有瘾了?”
  堡墙上,兵卒们已经下来避风,只留下十余名了望哨负责监视敌情,天空中风起云涌,一团团厚重的乌云翻滚疾驰,大雨随时可至。
  啪哒
  一颗豆大的雨点敲在窗台上,紧接着便是更密集的雨点落下,在窗台上迸溅得水花飞扬,没过多久,大雨便铺天盖地地倾泻而下,视线所及,所有的东西都变得模糊不清。
  “紫鹃,那些火器的防火措施都没问题吧?”小婉问道。
  “没问题,戍堡的库房防水、防火措施都很好,我检查过了。”紫鹃答道。
  雨下冷很大,难以中的老弱已经被送进营房里了,但一些青壮和妇女就只能靠着建筑物避雨了……说避雨有些搞笑,在这种风雨中,根本没有办法可避,而官兵是绝对不可以出去淋雨的,否则他们的战斗力将大幅降低。
  忽然,小婉发现一名了望哨匆匆地从堡墙上跑下来,向程铁牛的房间跑去,不多时,程铁牛披着雨披,带着几名亲后匆匆的上了堡墙。
  “难道突厥人真的要冒雨攻击?”小婉有些不可思议。这么大的雨,士兵淋雨之后很容易中病的。
  她思忖了片刻,也找上一件雨披冲出去,身后门响,不用回头也知道是紫鹃跟了出来,二人匆匆蹬上堡墙,看到程铁牛正扶墙向外看。
  程铁牛回头看了一眼,指了指堡外,二人也来到墙垛向外看上去,只听得轮声辘辘,大约有二千余名突厥战士,推着填壕的虾蟆车和盾车冒着风雨前进。
  “真是该死”
  小婉轻轻的捶了一下城墙:“那些家伙真是疯了,难道就不怕这些战士中病吗?”
  “战争从来就冷血的,中病总比死亡好。”程铁牛年龄比小婉小,看得却比小婉开,他吩咐兵座准备发射地狱火,小婉连忙让紫鹃过去帮忙。
  虽然突厥人不肯消停,但在这种天气条件下发射地狱火,威力更大,这是突厥人想象不到的。
  堡外的突厥人恍若无人般的前进,这种天气,箭羽都是怕湿的,射出来也没有多大威胁,而敌人的火器……他们虽然吃过一次大亏,却不相信在这种时候还能用火……火不都是怕水的吗?
  当突厥人进入投石机的攻击范围时,程铁牛冷静地挥动令旗,数十颗黑乎乎的东西顶着风雨划出一条抛物线飞出城堡。
  风雨呼啸,突厥人并没有注意到天空中飞来的异物,地面坑坑洼洼的,再加上风雨遮住了视线,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其它事情。
  砰……
  一连串的碎裂声响起,没等突厥人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一片片火光冲天而起,风雨助势,在一片鬼哭狼嚎中,堡前那片土地再次受到了蹂躏,成为一片真正的地狱,灵敏在千计的人形火炬在地上翻滚着、嚎叫着,身上的火势却是越来越大,渐渐的,这些人形火炬的声音平息,静静地躺在那里,变成一堆熊熊燃烧的篝火……
  第一卷 乱世 第四百四十三节 风雨之后
  第四百四十三节 风雨之后
  长安,立政殿。
  李世民伫立窗前,默默地看着远方。
  “皇上,在看什么?”长孙皇后来到李世民身后,将一件大氅披在他的身上。
  “西北。”
  李世民没有回头,他轻轻叹了口气:“颉利恐怕忍不住了,如果朕所料不差,这段时间就应该有消息了。”
  “马上就要于突厥开战吗?”长孙皇后问道。
  “不,现在与其开战,反倒是帮了他一个忙,这次将他们赶出泾州即可,只要颉利的威望进一步下降,普那古和突利就会有机可乘,届时一举击之。”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长孙皇后道:“如果回纥趁机壮大,异日也必将成为我们大唐的心腹之患。”
  “所以要扶植突利,让回纥和突厥相互制衡,至少可以为大唐换来百余年的平静,至于以后……如果子孙不肖,朕做得再多,又有何用?”
  长孙皇后微微点头。
  殿下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总管李照的声音响起:“回禀皇上,长孙无忌求见”
  “嗯,让他进来吧。”李世民道。
  长孙无忌急急入殿,躬身行礼道:“启禀皇上,臣长孙无忌拜见皇上。刚才微臣得报,突厥人已经入寇泾州,再过几日,当有详请奏报。”
  虽然这个时候消息还不能传播得太快,但各地都修有烽火台,一旦烽火点燃,消息就可以立即传递,即便不知道详情,朝廷也可以做出大致的安排。
  李世民现在关心的却不是这个问题,他沉吟道:“长孙卿,你看泾州能守得住吗?”
  泾州是大唐西北的门户,一旦有失,突厥兵就可以长驱直入,威胁长安事小,毕竟有重兵把守,突厥人是不可能攻破长安城的,但侵入关内道之后,整个大唐疆土就成了赤luo的羔羊,任人予夺,这损失就难以弥补了。而让李世民放心不下的就是泾州的状况——以前为了避免刺激泾州,泾州的情况是一团浆糊,直到张陵到任之后,才开始有了起色,但张陵毕竟到任日潜,纵然民事得利,可武治之功非一日可蹴的。
  “回禀皇上,卢国公程知节前次去泾州视察,回来之后对泾州军的训练赞不绝口,而且据程国公所言,戍堡已经重建,而且建得颇有章法,一夫当关,万夫难开,泾州不会那么容易攻破的。”长孙无忌胸有成竹地回答。
  李世民微微点头,程知节表面粗豪,胸中藏有锦绣,尤其知兵,如果他认为泾州兵可战,戍堡可守,那就一定没有问题。
  “你卿之间,此时该如何处理?”李世民问道。
  “突厥屡屡犯境,颉利也有些得意忘形了,是该给他点儿颜色了。据臣所知,草原上有不少人希望看到他失败而返。不过,现在最关键的是一个时机,泾州兵果然耐战的话,将其拖成疲师,再遣兵一举败之,颉利所部必然离心。”长孙无忌道。
  “好,长孙卿,你和卫国公李靖、兵部尚书侯君集制订一个方略出来。”李世思思忖了一会儿之后,吩咐道。
  “是,臣遵旨”
  长孙无忌知道话已经说完了,起身告辞。
  雨势稍弱,但天地间仍然是一片苍茫,哗哗的风雨声成了天地间的主旋律,自从地狱火再次施威之后,突厥人大概也发现地狱火遇到水之后威力更大,他们再不肯徒劳的派兵攻堡,却在风雨稍小的时候,派出士兵在周围砍伐树木制作攻城器械。
  只一天一夜的工夫,戍堡外方圆十里的树木都被砍伐一空,突厥营地似乎变成了一个大工地,那些突厥人开始就地加工攻城器械……然而,这并不是最为恐怖的,大队大队的突厥战士从北面开拔过来,兵力大约在三、四万之间,在戍堡面对的广阔丘陵地带遍设营地,连营数十里,旌旗如山,刀枪如林,铺天盖地般的气势让守军们有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
  为了防止官兵突袭,突厥人派兵轮番在阵前守卫,各种攻坚器械陆续制出,小婉站在城头手持望远镜,看得心痛不已,虽然这个时期的水土流失不似后来那般严重,但突厥人这般砍代,恐怕这一带的植被十年之内难得恢复元气。
  戍堡地处高岭,易守难攻,敌兵攻堡必然要向山上走,先前骑兵弓射就已经十分困难,现在即便再制造出大量的攻城器械,也很不容易展开阵型攻击。当然,有一利也必有一弊,虽然在防守上戍堡占了地利和器利,但由于孤立无援,也很容易让敌人轻易封锁和集中力量猛攻,幸好后方地势险要,不虞被围攻,但同样因为这个原因,堡里的人也无法利用后山撤退。
  “这些突厥人怎么知道这样攻城器械的?”小婉看着敌营有些不解。
  根据她的知识储备,突厥人一般甚少攻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骑兵在攻城时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却是因为草原人不擅长制作攻城器械,但现在看来,突然人已经开始多兵种发展,并不仅仅是骑兵,而且也能够制作出精巧的攻城器械——就像那挡箭运兵车,以四轮移动,状如可活动的小房屋,人字顶部为巨木所制,蒙上生牛皮,不易燃烧,其下可隐藏兵卒数十人,当撞车撞开城门或城墙,挡箭运兵车所藏的兵卒便可蜂拥而入。
  “这个你就有所不知了,说起来还是炀帝那老小子造的孽。”
  程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