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完成本来就繁重的超额工作负荷,当然愈加困难。
  卜何建议:“我们何不回到微世界试试其它可能的策略?”
  为什么改善品质如此难?
  电脑游戏又开始进行。罗莎说:“让我们看看是否能够改善品质。我们上一次使品质恶化,也许我们倒过来做可以提升品质。”这似乎是一个很值得做的实验,因此你们设定一个改善理赔核算品质的目标(你在游戏中做的仍与在真实的理赔营业所常做的方式大致相同,即设定一个较低的理赔给付目标)。你们说:“这将传达一个明确的讯号给我们的人员,表明我们真正重视品质。”
  讯号也许很明确,但是结果偏偏就不是你所指望的。在十五个月以后,理赔给付金额甚至比从前还高,事态仍然迅速恶化。你们两个人正遗憾地准备放弃这次模拟,卜柯走到你们这一组问道:“我看到你们尝试改善品质。结果却不能完全符合你们的期望。
  是否想得出为什么?“
  你踯躅地回答:“好像是理赔核算员不理会我们的讯号。”心里明知道这不能真的说明为什么提升品质的努力产生不利的结果。但是接着你想起来:“1986年在我们那个地区,公司也曾尝试这样做过,效果也不佳,几个月以后,理赔核算员非常愤怒,最后公司放弃提升品质的活动。”
  卜柯说:“你的二位试试看是否能够想得出问题在哪里,等一下我们再次把大家集合起来,向他们说明。”
  花了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你与罗莎终于汇整出一个可以说服自己和其他人的解释。你们告诉大家说:“对已经备受困扰的理赔核算员而言,品质提升活动增加了他们的时间压力,因而产生几个增强螺旋,使事态很快就失去控制。”你向大家说明,时间压力如何跟着品质提升活动开始不断上升;你解释说为了改善工作,当理赔核算员开始尝试压低理赔给付金额时,他们的工作进度赶不上索赔案件的数量,未完成的件数愈积愈多,顾客因而愤怒。他们因此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处理顾客的抱怨。花在理赔核算的时间愈来愈少,使他们的工作进度更加落后,形成了每况愈下的恶性螺旋。
  罗莎补充说:“还有一个恶性螺旋。一旦未结案累积件数与时间压力失掉控制,工作压力超过极限;更多的理赔核算员辞职,留下来的人工作负荷更重,时间压力也更高,人员流动率因而上升。这是何以我们努力想要控制未完成累积件数的原因,也是何以改善品质如此难的原因。”这个难题究竟该如何解决,我们随后会再讨论。
  服务业的品质管理
  这类的困难并不是理赔管理或保险事业所独有的。事实上,在许多服务业之中,服务品质与工作产能的管理遭遇相同的问题。
  几年前,在我向一群来到麻省理工学院的访客发表理赔管理微世界的基本理论后,一位国税局的主管来找我,问我是否可以到华盛顿再介绍一次刚才发表的。他说:“虽然保险理赔核算和课税稽核的工作相去悬殊,你所描述的导致工作产能不足与品质低落的系统压力,显然也存在国税局内部。我多年来一直觉得,如果要维持应有的工作品质,我们稽核员的人数应该要大幅增加,而增多的人员很容易由其产生出来的税收所支付。”
  事实上,我们的服务业大多数做得不够好。航空公司把机位重复划位的现象视为理所当然,餐厅的服务人员未经足够的训练,护士工作过度而无法提供病人体贴的照顾,汽车修理厂的员工无礼且任意索价,这些恶习由于太过普遍,人们几乎已经司空见惯。
  如修士达(Lynn Shostack)在《哈佛商业评论》所说:“依消费者不满意的程度来说,服务业名列第一。”
  服务业的品质管理从来就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服务业并不生产在品质上能被评量与检验的有形物质。品质是在服务人员与客户的往来过程中决定的。服务品质的判断,本质上是主观和个人的。它有赖于服务人员与顾客关系的亲疏,服务人员心情愉悦的程度,以及对于这份工作的满意度;顾客的期望是否被满足。而有些期望可能对于服务人员或顾客而言,都是不明确的。
  因为服务的品质是无形的,为了要使工作成果看得见,且易于管理,管理者很容易倾向于把焦点放在最能量化的部分:像是服务的顾客数目、提供服务的成本、产生的收益等。但是把焦点放在容易评量的部分,会导致“看起来不错,实质却不怎么样”的情形——有能被接受的、可明确衡量的绩效指标,但是并未提供品质好的服务。工作是完成了,但品质标准却逐渐下降。员工们工作过度、待遇偏低,但却愈来愈不被顾客所感激。
  打破产业整体昏睡状态
  实际上,整个产业比单独一家公司更易于朝着不重视品质的方向漂移。对一家在某个产业中激烈竞争的公司而言,一时的品质侵蚀,将迅速获得补救。但是如果顾客没有选择更好公司的余地,市场回馈的讯号就可能很微弱或根本不存在。久而久之,顾客就放弃要求更好的服务。而公司之间也以互相比照的方式设定自己的标准,如果品质在整个同类产业中普遍不受重视,各公司会不加质疑地就接受低标准。
  要想打破产业这种“昏迷不醒”的平庸状态非常困难,往往是要有一家新公司进入市场,提振重视品质的风气。譬如在七十与八十年代一些未染上不重视品质恶习的外国竞争者,惊醒了许多美国厂商,使它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品质水准在全球市场竞争力不足。
  美国服务业过去不曾遭到外国的竞争,但是近几年来这种情形开始改变。它的方式并非经由进口入侵,而是这些外国公司透过购并美国公司在国外的企业,指派该国的干部担任主管,将该国的管理实务与标准移植到美国。九十年代美国服务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便是来自外国的竞争力将锐不可当。
  另一方面,如汉诺瓦保险公司的微世界,提供一种在实验中自由尝试的独特方式,来打破这种因产业标准未受到质疑而形成的整体昏睡状态。汉诺瓦的做法,是借着演练微世界来‘帮助管理者发展出一套企业营运的“理论”,以及营运政策基本变革的策略。
  这种理论是基于将系统法则与像基模这类的工具,应用到自己企业中特定的课题而发展出来的。
  让我们再回到保险公司的理赔游戏。研习会继续进行,这群负责理赔的主管开始仔细思考微世界实验在管理上的重要教训。现在已经很明显的是,以累积未结案的理赔件数来衡量绩效,非常容易误导,尤其它从不明白指出你的工作产能是否恰当。如果按照现在标准,当工作赶不完时,服务人员总是会减少花在每位顾客的时间。如果只因为压力来了,他们便加快完成工作,服务品质常常就因此而降低了。在服务业,将品质与工作产能分开评量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不能可靠地评估品质,我们就不能可靠地评估工作产能。这是何以这么多服务业具有慢性工作产能不足的原因。
  整体搭配、效果惊人
  为了检验你们的新见解,你与罗莎测试其他几项进一步的策略。你们学到了不能只以大量雇人来解决问题。因为当你用更多的人来对付问题,品质只略微好转,而新进人员都很快就被营业所其他人低落的品质标准同化。你必须研拟一个均衡的策略,一面积极雇用人员,一面不断提高品质标准。久而久之,其结果是品质与成本都持续获得改善。
  到了理赔游戏的第三天,大多数的主管都明了成功的策略不能依赖单一因素,而是需要多项因素搭配得当。于是你们以稳定的比率雇用和训D练人员,并降低人员流动率,在一开始时允许未结案件数略微增加,却坚守强化品质的目标。你们密切注意无形的品质与理赔核算员的效能之间的关系。这项策略要有一点耐心,在五年(游戏中的时间)
  之后,显示在荧幕上的高获利状况让你们震撼不已,而且获利仍然在持续提高之中。而当你们扩充人员之后,总成本(理赔给付的成本加上费用成本)仍然下降,而经验丰富、技巧熟练的理赔核算员的强大阵容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理赔游戏不是设计来预测的;只有时间才能告诉你和其他理赔主管该怎么做才能在真实世界发挥极致。但是学习实验室已经让你洞悉什么是可能的而向往不已。它也显示在传统的管理实务中所存在的一些具有危害性的做法,例如以生产评量来管理。如罗莎所说的:“在我担任主管的工作历程中,对于管理工作量、时间压力、理赔核算员身心的压力与流动情形、理赔核算的品质与理赔给付的公平性这许多变数之间如何相互关联,已经使我养成一种习惯成自然的‘感觉’。但是在这里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却是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衡量的、在办公室中看不到的互动关系。”你必须在脑中画出一个内容更丰富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图象,而这些关系是你每天身在其中却怎么也理不出头绪的;你也产生了一种信念,深信在你和其他主管原有的理赔政策中,还可以找出比你想象的还多的、改善现况的杠杆点。
  这里所介绍的理赔学习实验室,事实上是汉诺瓦研习会的第一个阶段。这些主管现在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工作——将第一阶段中所体认到的,在真实世界中付诸实现。
  微世界与组织学习
  今天,我们还在学习微世界如何能够加速组织学习的起步阶段。让我们共同来思考以下这些曾经被研究过的关键问题。
  ●微世界与真实世界的整合微世界独特的功能在于浮现隐藏的假设,尤其是存在关键政策背后的假设。它可发现假设不一致与不完整的地方,并发展新的、更整体的假说,来改善真实系统。这种在微世界中的学习,如果能更仔细地设计到真实世界之中,以测试在微世界中得到的洞识,并在真实世界实验之后,能够让管理者设计更好的微世界?
  ●加快或放慢步伐在微世界里,行动的步调可以放慢或加速。横跨许多年的现象可以被压缩,使决策的长期后果看得更清楚。我们也常希望使团体成员间的互动慢下来,以使他们可以观察自己停止询问,或打消检验不同看法的、细微而快速的念头。在微世界中重复体验,是否能扩大管理者认知的“时间窗口”,使他们对于缓慢、渐进的组织与企业变动,以及快速的人际互动与思维的过程,都有更高而敏锐的知觉?
  ●压缩空间在微世界里,管理者能够得知自己的行动对于系统中其他遥远部分的影响。这是否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在真实生活中这样遥远的后果,并作系统性的选择?
  ●控制变因在实验室里,科学家能够消除外部干扰变数,小心简化真实过程的复杂性;然而,管理的真实世界并未提供这样的控制。微世界则是一个在控制之下的环境,在其中实验者可以对外部的因素进行“如果……会如何?”的尝试。微世界也可以让你引进实际上尚未发生过的外部潜在因素;譬如假设政府有关部门强制设定某种物品的使用上限,对我们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微世界是否能够帮助管理者,学习解开在实际状况中复杂的交互作用?
  ●从实验中学习微世界让团体以新的策略和学习技能进行实验。在真实企业情境中无法撤消或挽回的行动,在微世界里可以无限次数重复再做。在一段时间之后,微世界的学习是否能够使管理团体,更加敞开心胸考虑和检验范围广泛的假说,并且较不被封闭在某种成见之中?
  ●停下来反思微世界的实验揭露了大多数的管理者未能反思的情况有多严重。尽管在电脑的环境下,有备妥的资讯随时可供取用,实验变因可以加以控制,管理者还是东试一下、西试一下,想要解决问题,却从来说不清楚自己的假设,也未分析为什么策略产生令人失望的结果。是否借着微世界能够学习详细说明所作的假设,对微世界里的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养成将反思的结果纳入实际决策的习惯?
  ●以“理论”为基础的策略大多数公司的经营实务都是紧紧跟着标准的产业实务走。相形之下,系统思考与微世界提供了一个评量政策及策略的新基础。它们可以形成企业中互动关系的重要“理论”,以明辨各种可能政策和策略真正的涵意。在长达一年的理赔学习实验室的研究中,一位负责理赔的副总裁注意到:“我现在才知道我们理赔核算员目前的工作总能量,只有达成高品质与最低总成本目标所需的一半。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我们的人员成本已经比大多数的竞争者为高,如果没有这些微世界,我们根本不可能认真地考虑这样的想法。”微世界的继续发展是否能够导致一种策略发展的新方式,而使企业较不致于落入只得接受平庸产业标准的景况?
  ●制度化的组织记忆类比元件的总裁史塔达在1989年《史隆管理评论》的一篇文章中说:“学习是以过去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也就是以记忆为基础。组织的记忆必须依赖制度化的机制,而不是个人,不然你将冒着当人员由一个工作换到另一个工作时,便失去辛苦累积得来的教训和经验的风险。”继续对微世界与企业动力的“类属结构”理论进行研究(诸如理赔游戏背后“品质/成本/工作产能”相互作用的理论),是否能够产生一种“微世界图书馆”?这样一个图书馆在针对某一公司的需要而修改后,是否能够创造一种重要的组织记忆的新方式?
  微世界:组织自创未来的主要工具
  目前的微世界只是未来的微世界初具形态的前身。以上引用的这些例子,在四、五年前尚未出现具有进步的绘图能力的个人电脑时,仍然不可能做到。在未来几年我们将会看到为管理者设计的微世界,在种类与性能方面都有重大的进展。
  除了技术的进步之外,未来的微世界对于多项学习修炼的养成,将有更精致细密的设计。譬如可能发展出一项电脑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