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生死谜:火菩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禅门生死谜:火菩提-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事,我就是发发牢骚,我不走,陪你一起想。”小小忽然消了气,很深情地望着我。

  这个图案中间画的不是一个田字吗?不过又都出了头,田出头是什么字?‘由’字还是‘甲’字?可无论是‘由’还是‘甲’,又和前路有什么关系呢?

  不会这么直白,看来,隐意还是藏在图案里。

  会是什么呢?

  正在这时,一个披着长长小卷发、大大眼睛的漂亮小女孩拍着红皮球跑了过来。

  说来也巧,这皮球不远不近,偏偏滚到了我的脚边。我弯下腰,拾了起来。

  “叔叔,叔叔,还我球。”小妹妹张着白嫩的小手,向我奶声奶气地乞求。

  “好,给你球。过来,亲叔叔一下。”我忍耐不住对这个三、四岁的美丽小天使的喜爱,微笑着向她招手。

  小天使蹦蹦跳跳冲了过来,她一手接球,一手搂着我的脖子,在我脸上狠狠亲了一口。

  “真乖。”我一把将孩子抱了起来,高高举起。

  小女孩兴奋地尖叫,大大的眼睛笑成两朵花。

  小小静静地坐着,望着我们甜笑。

  我轻轻放她下来,她一低头,见到了我面前的那个线形图。

  “叔叔,这是你画的吗?”小女孩奇怪地问。

  “是啊。”我笑答。

  “这画的是什么啊?横三道,竖三道,啊,我知道了,”小女孩说着,便神秘兮兮地凑近我的耳畔:“你在画棋盘。”

  “哈哈。”我忍俊不住,大笑起来。

  “怎么样,我是不是说对了?”小女孩露出得意之色。

  “对,对,太对了,小宝贝你可真聪明。”我又对着她吹弹得破的小脸亲了一下,小姑娘咯咯笑着向一边躲避。

  “佳佳,快过来。”天王殿门口有个年轻女子在向这边招手。

  “我姑姑叫我了,我得走了。叔叔你接着画你的棋盘吧。”小姑娘又像梅花鹿般蹦跳着离开了。

  小小在一旁忍不住问道:“小晨,她刚才说什么了,把你笑成那样,什么横三道,竖三道的。”

  我又笑:“小女孩太可爱了,她竟然说我在画棋盘。还一本正经地说什么横三道,竖三道……”

  说到这,我突然打住话头,脑子里又是一颗流星划过。

  我一拍脑袋,大叫一声:“哎呀,我知道了。”

  “什么?你知道什么了?快说快说。”小小急得围着我乱转。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九章  图形密码(4)
我拉着小小重新坐下,指着地上的图案 有板有眼地说道:“小小,刚才这小姑娘还真提醒了我。你看,正是这‘横三道’和‘竖三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幅图。而能称为‘横三’‘竖三’的,在佛教中还真就有这么两个称谓。”

  “什么称谓?”小小越听越关注。

  “小小,刚才我告诉过你,在大雄宝殿里,通常供奉着‘西方三圣’和‘东方三圣’,但是,还有很多殿宇,供奉的是另外的三尊佛像,合称‘三世佛’,而这‘三世佛’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又被分为‘横三世’和‘竖三世’。所谓‘横三世’是按地域范围划分的,也就是中央、东方和西方世界。所以‘横三世’也被称为‘三方佛’。其中,释迦牟尼是中央娑婆世界的教主,而娑婆世界也就是人间的现实世界。药师佛则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现在再说‘竖三世’,它是从时间上说的,即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劫周期,出现三个佛。过去世是燃灯古佛,是释迦牟尼之前的佛祖,相传释迦牟尼曾拜燃灯佛为师,供奉过此佛。现在世是释迦牟尼佛。而未来世则是弥勒佛,在下一个大劫周期,他要继承释迦牟尼佛,保佑世界。”我一口气将“三世佛”的来龙去脉讲给小小。

  “好复杂,原来佛教还有这么多佛的分类。可是,这‘横三世’和‘竖三世’在祝圣寺里根本没有啊。”小小先是点头,随后疑问又来。

  我一摆手,继续说道:“不是的,我先前忽略了一个细节,在昨夜那张黄纸上,正中央纵横交错的两条线是加粗了的。现在看来,‘横三世’和‘竖三世’的排列如下:

  横三世(自西方向东方):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药师佛。

  竖三世(从过去至未来):燃灯古佛,释迦牟尼、弥勒佛。

  小小,你看,中间这两条纵横交错的直线,代表着的是谁?”

  小小微一沉吟,道:“难道是释迦牟尼?”

  “对了。现在想想,黄纸上是故意将中间那两条线加粗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提醒我的注意。现在看来,这幅图就是通过‘横三世’和‘竖三世’来引出释迦牟尼。小小,这祝圣寺的确没有‘三世佛’的全体成员,不过,释迦牟尼佛供奉在哪里,你应该不会忘了吧?”我意味深长地问小小。

  “当然记得,就在大雄宝殿‘西方三圣’前面的香案上。”

  “很好,咱们马上去看。”

  大雄宝殿内,香雾弥漫中,佛祖释迦牟尼的佛像在烟霭中泰然静坐。右手藏于金色披风之内,左手置于体前,做托物状,拇指外伸,其余四指相合微微上翘。

  我和小小围着香案左右徘徊,因香案阻隔,根本无法走到释迦牟尼佛像的身旁,甚至连它的身后都无法看到。

  “小晨,佛祖的佛像没什么特别之处啊,它会怎么指点我们的前路呢?”小小皱起眉头,苦恼万分。

  “别急,让我再仔细想想。”我的目光从佛像的脸庞,逐渐下移,最终,落在它放在身前的那只左手上。

第二十章  龙身异像
顺着手指方向,我移目他顾,竟然发现那方向的尽头,竟是墙壁前的一根蟠龙柱。

  我用手一拉小小,几步跑到柱边,绕柱一周,只见柱上盘着一条活灵活现的黄龙,精雕细琢、凸凹有致。

  我情不自禁伸手抚摸了一下面前的一截龙身。就在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只见那截龙身一经手指触摸,竟突然间开始变色,越来越亮,越来越红,最后如烧红的火柱,绽放耀眼的红光。

  啊!我和小小看得呆了。渐渐的红柱上朦朦胧胧现出一行字来,越变越清晰,最后我们看得清清楚楚,上面写的是:血写法华。

  血写法华?我正诧异未解,身旁一队游人走了过来。他们见我和小小望柱痴想,不禁好奇心起,凑过来仔细观瞧。然而,几秒钟后,却失望地离开了,瞧他们看我俩的眼神,似乎是见了疯子。

  耳边听到一个男人的声音:“普普通通一根柱子,哪座寺庙没有?也值得看宝一样地看,真是少见多怪。”

  我和小小相视惊疑,明明是柱现异像,这群人竟然不以为意,难道说除了我和小小,其他人都看不见吗?

  说来也怪,当我再回头看柱,那柱子竟又恢复了常态,刚才的红光赤字竟似一场梦。

  小小轻声道:“小晨,神论理拿到了,不过,我却一点也不明白,血写法华究竟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我低头沉思,脑子里飞速运转着几位在丽江住店的高僧所讲的内容。突然,灵光一闪,我兴奋地抓住小小的手,快速说道:“我想起来了,那位台湾大师曾经给我讲过,明崇祯九年(也就是1636年),西游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偶遇南京僧人静闻禅师。静闻发大愿,要将自己刺血撰写的《法华经》送往鸡足山供奉。于是,二人结伴艰苦跋涉两年零三个月,经历江苏、浙江、贵州等省,风餐露宿,历尽艰险,遇盗绝粮,矢志不移。可惜,在渡湘江的时候,不幸遇盗,静闻刃下冒死守经,使经书免于焚溺,然而,静闻却被盗贼受伤,医治无效,后来就病死在广西南宁。临终时他千叮万嘱徐霞客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和经书背至鸡足山,以了夙愿。徐霞客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终于完成静闻大师所托,供经卷于鸡足山悉檀寺。后来,他还在著名的《徐霞客游记》中,用较大的篇幅生动展现了‘名标第一山’的鸡足圣山风采。”

  小小听得出神:“这么说,这‘血写法华’暗指的就是静闻大师了?”

  我微微颔首。

  小小再道:“不过,静闻大师已经故去那么多年了,不知他的骨灰现在埋在什么地方?”

  我立刻回答:“这个我知道,他的骨灰就盛放在鸡足山佛塔寺附近的静闻墓塔里。”

  小小一听,喜上眉梢:“哦?这么说来,下一站的目标出来了,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原来就是让我们去静闻墓塔呀。还等什么,咱们走吧。”

  “别急,待我去问问路径。”我紧走几步,向寺僧询问佛塔寺的位置。

  谁知一问才知,佛塔寺竟在山门片区,看来,我们是要下山了。

第二十一章  血手印
走出祝圣寺,小小开心地哼起歌来,双手插进裤袋,一蹦一跳地跑下石阶,突然,她顿住身形,插进口袋的右手微微一动,紧接着,便从口袋里取出一个东西。

  “奇怪,怎么会多出一个纸团?”小小边说边打开纸团。

  我也凑过去观看。这又是一张黄草纸,上面只有几个潦草的墨笔字:速到石钟寺见我,有绝密消息告知。

  “有没有搞错?没头没脑的,这是谁塞进来的呀?还重大秘密,骗人的吧。再说,连个署名都没有,让咱们去见谁呀?”小小一脸不屑地说道。

  我却不以为然,心中不禁暗想:小小今天早上刚换上这身新衣,那么这纸团一定是刚刚才被放进来了。可是,上午她一直都和我呆在一起,没见谁靠近过她呀。咦,对了,我想起来了。

  “小小,我知道是谁塞的纸团了。”我忽然醒悟。

  “是谁呀?”小小奇怪地问道。

  “就是刚才在祝圣寺前撞倒你的那个西藏大和尚。一定是他。”

  “他?如果真是他,我就不去了。那么没礼貌的一个人……”小小翘起了嘴巴。

  “可别这么说,有可能他是故意这样做的。为的是让你能注意他。”

  “呵,哪有这样的怪人,明明碰着咱们了,有什么秘密不能当面说的?为啥还要故弄玄虚地让咱们去石钟寺见他?咱们今天早上才从石钟寺出来,难不成又要回去了?存心折腾人,不理他了。小晨,咱们还是去静闻墓塔要紧。”说完,小小将黄纸重新揉皱,一甩手,就丢进垃圾桶里。

  我总觉得这事不能儿戏对待,不过,眼下的确是先去墓塔最最重要,回过头再去寻那藏僧也不迟。

  从祝圣寺出去不远,沿途接二连三出现几辆微型面包车。司机见有人来,立即殷勤地上来招呼:“下山吗?坐我的车吧。快得很,又省力气。”

  我们先还不理,轮到第三辆车,终于禁不住诱惑,上车了。

  这司机和我年纪相仿,可性格却豪爽得可以,一开上车,话就像开闸的水库,讲也讲不完:“你们要去的这个静闻墓塔啊,离佛塔寺也就二百多米。车只能开到佛塔寺,你们走过去就是了。我跟你们说啊,这佛塔寺原来叫尊胜塔院,是崇祯年间建的,其中的‘塔院秋月’是著名的‘鸡足山八景’之一,庙宇相当雄伟,那白塔在黄昏时看去,亮闪闪的相当漂亮啦。你们拜完静闻墓塔,最好是去寺里看看,否则一定会后悔的……”

  看窗外美景,听“导游”讲解,不多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佛塔寺跟前。

  绕过寺门,远远的,就见苍翠山林之中,静静矗立一座青灰色的大理石墓塔。

  “这一定是静闻墓塔了。”小小脸上带笑,拉着我向墓塔跑去。

  来到塔前,只见这墓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身呈鼓形,塔高约三米,造型别致,庄严肃穆。

  忽然,塔身的拱状石门上,一个新鲜的血手印让我触目惊心。

  那手印五指俱在,呈放射状张开,似乎要紧紧抓住什么东西。指印浸满鲜血,血迹竟还未干。青石之上,这血手印看上去是那么惊心动魄、诡异恐怖。

  “血手印?”小小吓得一声惊叫。

第二十二章  墓塔血人
还没等我们回过神来,墓塔石栏外的右侧草丛里突然传来一声微弱的呻吟声。

  “谁?”我吓了一跳,不自觉地大声问道。

  又是一声痛苦的呻吟,比第一声更大了一些。

  “草丛里躺着个人!”小小吓得缩到我身后,指着草丛方向微微发抖。

  我心脏“砰砰”乱跳,拉着小小一步步向那丛蒿草走去。

  “啊!”走到跟前,小小忍不住叫出声来,死死抓住我的手臂,她抖得更厉害了。

  这时,我终于看清了草丛中那个仰面躺着的人,他是个和尚,样子很年轻,也就二十出头,穿着一身青布僧袍,脚上是一双黑色麻鞋。他躺在那里,费力地喘着气,他的左手用力按着自己的肚腹,鲜血,顺着他的指缝肆虐地流淌出来。僧衣已染成半壁血红,那场景真是恐怖非常。

  “你,你……”我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握着小小的手向后退却。

  那和尚却瞪大了眼睛,眼中迸射着奇异的光芒,他那因失血而惨白的脸上,肌肉一阵阵抽搐,同时,嘴唇猛烈地翕动,似乎努力地要和我讲话。

  经过最初的惊骇,我内心的紧张渐渐开始平复,我舔了舔微干的嘴唇,小心翼翼地问道:“你,你要我们送你去医院吗?”

  那人苦笑着摇了摇头,压着伤口的左手缓缓抬起,先指指自己,又指着静闻墓塔的方向,最后指了指我,之后,又费力地将垂在一边的右手艰难地抬起,向着我的方向伸展过来。

  这时,我发现,他那瘦骨嶙峋的右手里,紧紧攥着一张黄色的草纸,确切地说,是半张,因为,边缘有撕裂的锯齿状痕迹。

  我指指他,又指了指自己的胸口,诧异地问道:“你是要把它给我?”

  和尚拼命地点着头。这时,他的喉咙发出“咯咯”的声响,一缕鲜血顺着嘴角淌了出来。

  他快死了。我的心脏猛地收紧,情况紧急,已容不得我再犹豫,所以,我一把夺过他手中的半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