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影视场-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师听到动迁的消息,就知道麻烦来了。他早就习惯了这个幽静的小院子,每天清晨,站在院子里的樱桃树下,打打太极拳,再练气功。天气好的时候,躺在躺椅上,闭上眼睛,冲着太阳舒舒服服地打几个喷嚏,一切便都没有什么了,日子就又是日子了。大师本以为,自己会这么舒舒服服地老死在这个宅子里,动迁的消息传来之后,他觉得末日到了。他想像不出自己住进高楼大厦之后,会过什么样的日子,没有地气相伴,他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刘公达听到大师的宅子要被扒掉的消息就赶过来。他到的时候,大师正梦游似的在院子里转悠着,踢踢这块砖,又摸摸那棵树。刘公达站在大师的身后看着大师。

大师说:我要死在这里,哪也不去。

刘公达坐在一把椅子上。他第一次在大师前面有了优越感,别看大师能预言未来,洞悉过去,在现实面前,他也是寸步难行。

刘公达点了支烟,说:我知道您不愿意走,在这里生活一辈子了,按您的话讲,您的“场”都留在这了,您要是离开了,就找不到这种“场”了。

大师转过头,无助地望着刘公达。

大师说:那我就死在这里。

刘公达摇摇头笑着说:教授您怎么糊涂了,城市改建是百年大计,您要是硬不搬家,您想一想,结局会怎样?

大师抬起头去望天空,天空灰蒙蒙的。大师感叹:都是浊气呀。

刘公达站起来,走到大师面前说:咱们不能和政府闹别扭,您还没忘记二十多年前下放的事吧?

大师的脸色就很不好看了,抖动着胡子,气也喘不匀了。

刘公达说:我倒有个办法,不知教授您愿不愿意做?

大师的目光定在刘公达的脸上。

刘公达不急不慢地说:去见王副书记,也许他还能有办法把您这片宅子保住。

大师听了这话,缓缓地坐在躺椅上,他望着眼前那棵枝繁叶茂的樱桃树。

刘公达并不急于让大师回答,他又点了支烟,一边吸着,一边绕着院子转,这里看一看,那里瞧一瞧,他指着院墙上的瓦说:这些东西少说也是清朝的,还有地上的砖,明朝的吧?这都是文物哇,拆了真是可惜了。

大师似乎下了最后的决心,他用低得只有他们两人听见的声音说:我见。

刘公达说:那我就安排时间了?

大师没有说话。

刘公达告辞了,他替大师关上院门之后,回头看看,很有城府地一笑。他一直想安排老头子和大师见上

一面,他经常在老头子面前炫耀大师如何了得。老头子早想见一见这位研究了一辈子《易经》的教授,可大师就是不给他机会。刘公达回望一眼老宅子,心里想:大师呀大师,您再有通天入地的本领,最后不还是需要权力的保护吗!您这把锁再难开,最后不还是乖乖地打开了吗!

大师和老头子的会面被刘公达安排得神神秘秘,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在古城市中心,有一片红墙围起的院子,那院墙很高,沿着红墙七扭八拐的有一个进口,院子很大,有回廊,有小桥流水,有许多古树。房子都很宽大,是那种老式结构,每个房间和走廊都铺着厚厚的地毯。

院门口,挂着某某招待所的字样,招待所门口有卫兵站岗。

说是招待所,却很少有人在这里出入。

刘公达开着车来到大门口的时候,老头子的秘书已经在等候了。车在门前停了一下,秘书和警卫打了声招呼,车便被放行了。

秘书引着大师和刘公达七拐八绕地走进一个房间。房间很大,摆着古旧的家具。几个人走在房间里,

竟没发出一点声息。

刘公达和大师在一个古式沙发上坐下来,茶水已经沏好了,还冒着热气。两人坐下后,秘书说了句稍等,便出去了。

刘公达对这里很熟悉,他给老头子当秘书时,老头子经常在这里会见比较重要的客人。但每次刘公达走进这些房间时,仍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感到神秘和压抑。这时,刘公达仍旧有一种喘不上气来的感觉。他偷眼望了望大师,大师手拄拐杖,正在那里闭目养神,他的神色很安详。刘公达心里就动了一下:大师就是大师。

门开了,老头子满面红光地出现在门口。刘公达站了起来,准备迎上去,老头子摆了摆手,刘公达就站在那里。

老头子出现在大师面前的时候,大师仍闭着眼睛,似乎睡着了。刘公达就提醒说:教授,您看谁来了?

大师这才睁开眼睛,欠欠身子说:打扰领导了。

老头子坐在对面的沙发上,笑容可掬地说:早就听说教授的大名,都说教授是个奇人,今天一见,果然不凡。

大师抱抱拳说:过奖了,老朽只是个教书匠,说不同,只是比别人多看了几本书而已。

老头子似乎谈兴很高,桃红李白地和大师说着闲话,都没有说到老宅子的事,老头子没提,大师也没提。几个人喝了茶,说了话,大师就告辞了。老头子意犹未尽的样子,但大师要走,老头子也不好挽留。大师起身的时候,抱拳说道:书记,您紫气东来,又要有好运气光顾了。

老头子愣了一下,马上说:借教授的吉言了。

事后,老头子对刘公达说:教授是个奇人。

那天之后不久,老头子当了正职。他是王书记了。

大师和老头子会面的第三天,文物局的人便登门了。他们很严肃也很认真地逐一把瓦看了,把砖瞅了,并在本子上一做了记录。

没几日,大师的小院门前挂上了一块“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

古城拓建马路的图纸做了修改,那条笔直的马路,在大师门前拐了一个弯,大师的宅子就在那一弯里。≮更多好书请访问:。 ≯

50

电视剧《临时妈妈》。终于在古城电视台首播了。

电视台并没有看中《临时妈妈》,但作为省里的重点剧目,监制人又挂着老头子的名字,勉强答应播放。台长告诉刘公达:由于这部戏不被看好,肯定不会放在黄金时间播放。哪个频道播放,什么时间播,也是未定。

刘公达便把这一消息反馈给了老头子,老头子让秘书给电视台长打了电话,要求立即播放该剧,并且要上黄金档。

《临时妈妈》便播放了。播放几天之后,正如台长预料的那样,许多观众给电视台打电话,批评《临时妈妈》又臭又长。

这是刘公达没有料到的。于是,他采取了紧急措施,在希尔顿饭店召开记者招待会,几天过后,古城大小媒体,便有评论《临时妈妈》的文章,自然是一片叫好声。刘公达这才松了一口气,他把所有的评论都收集起来,送给了老头子。老头子翻着那些评论说:电视台太不像话,这么好的戏,硬是压着不播,我看电视台长还需要学习嘛。

老头子的话,等于给这部戏盖棺定论了,但刘公达并不轻松。电视台只买了这部戏的播放权,并不是买断,外地电视台也不是古城电视台,他们能否播放该剧还是个未知数。

正当刘公达为《临时妈妈》忧心忡忡的时候,古城电视台另一个频道推出了《青春是一棵树》。那段时间,许多观众都在谈论《青春是一棵树》,在这部戏里,金小龙起用了一批非专业演员,光头画家和石丹都在剧中担任了角色。古城的媒体一时间都在评论这部戏,《临时妈妈》波澜未起,便被《青春是一棵树》压了下去。外地电视台也纷纷购买这部戏的播放权,不长时间,《青春是一棵树》便热透了大江南北。全国性的报纸上,也发表了不少为《青春是一棵树》叫好的评论,评论中说:该剧是反映新时期文化人生活状态的一部力作。由于非职业演员的介入,使这部戏更加真实可信。

刘公达派人送给外地电视台的样带,纷纷被退了回来。《临时妈妈》除了古城电视台播放外,便再也没有任何人问津了。刘公达的心情很不好。

《临时妈妈》失败了,却并没有影响朱青的心情。她看了剧本,就知道不会成功。

她心情不错的原因是,她的生活已经和老头子融合在一起了。她经常在田园路甲五号自由地出入,老头子很喜欢她,不论老头子有多忙,只要她来,老头子总是笑容可掬地在客厅里等着她。刚到古城时的朱青已经成为了历史。那时,她是个黄毛丫头,没什么见识,古都影视公司能与她签约,她就感到心满意足了。认识了老头子之后,她的人生态度产生了质的飞跃。她现在并不指望古都影视公司,也就是刘公达会给她带来什么。现在有老头子做靠山,她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古都影视公司对她来说,只是一个壳。她可以和任何一家公司签约上戏,对刘公达连招呼都不用打。

她那辆“捷达王”,早就换成了“本田雅阁”。这是一辆走私罚没车,她只是象征性地付了一点钱,这辆车便名正言顺地落在了她的名下。老头子一句话,便有许多人跑前忙后地为她办理合法的手续。

握在刘公达手里的那盘带子,以前像三座大山似的压在她的心头,让她喘不上气来。现在她早就把它丢在了脑后。只要她和老头子亲密往来,就是借给刘公达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把那盘带子拿出来。

朱青一门心思当演员的时候,她只看到头顶那方单调的天空。老头子出现在她的生活里之后她才彻底地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一次,老头子似在不经意间问起了她父母的工作。老头子把她的一只小手握在自己又湿又热的大手里,长者般地微笑着,她就如实地答了。

老头子记忆力很好,朱青的父亲是全省十佳模范教师,老头子曾和这些先进教师合影留念过。老头子说:这样典型教师,也可以走到领导岗位上来嘛。

没几天,父亲就在电话中喜气洋洋地告诉女儿,自己已被破格提拔为市教育局副局长了。老实本分的父亲,他做梦也没想过自己能当上副局长。父亲说:这是党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呀。

她听得出来,父亲已经流泪了。

又过了不久,母亲来电话说,她当上了校长。一直惦记早些退休的母亲说自己又焕发了革命青春,她要加倍报答党对她的栽培。

这一切,父母并不知道为什么。所有这些,让朱青在短短的时间内成熟了起来。她笑自己当初的单纯,为失去恋人马刚而悲痛万分。现在想起来,马刚又能在她心中占多少分量呢?她和马刚一直相爱下去,又会给她带来什么呢?他们拍戏,挣钱,出名,然后结婚生子。如果感情变故的话,还要离婚,演员也脱不开凡人的烦恼。然后他们就一天天地老下去,渐渐被观众淡忘,偶尔重出江湖,扮演个角色,也是水波不兴了。再红的演员,都逃脱不掉这种命运。

老头子为她打开了一扇窗,她看到了更新奇的世界。这方世界,有如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她神往。

以前那个叫田甜的小女孩叫老头子干爹时,她还感到肉麻和不齿。现在,她清清脆脆地喊老头子干爹,喊得无比顺畅亲切。

老头子自从有了她这个干女儿,就把所有的干女儿都晾在了一边。田甜已经毕业了,被分到古城艺术剧院,那是个名气很大的剧院,那里聚集了许多大演员和大导演,是许多演员梦寐以求的地方。那里的演员,都有很高的身份,剧院里不断推出新戏,推出一部火一部。演员们演舞台戏不为挣钱,而是通过舞台戏提高知名度,有了名就不愁利了。

一天,朱青接到田甜打来的电话,她在电话里咬牙切齿地说:朱青,你抢走了我的干爹,我和你没完!朱青完全可以把电话挂掉,她却很有耐心地让田甜把想说的话说完。田甜说:你不要以为你比我有魅力,我比你更爱干爹。

她觉得田甜这个小女孩很可爱,便笑着说:我没有阻止你爱干爹,你去爱呀!

朱青知道,这段时间老头子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给了她。

他们去游泳、打高尔夫球、爬山。所以她才这么底气十足地说话。

田甜听了她的话,歇斯底里地冲她嚷:朱青!你不会有好结果的!

朱青不想过早地关心自己的结果,她现在看重的只是眼前。

第十一章

51

年底,朱青如愿以偿地被评为古城十佳青年艺术家。转年年初,政协换届,她成了古城最年轻的政协委员。

朱青的名字又一次频繁地出现在古城的媒体上。她不仅是年轻的著名演员,还是年轻的政协委员,她不止活跃在演艺界,还有许多官场上的活动。老头子在适当的场合里,总要带着她抛头露面,这又是另外一种境界了。

以前她就是个演员,现在,圈内的人差不多都知道她是老头子的干女儿,出入老头子家就和进自己家那样平常。人们便刮目相看这个年轻女人了。

那天,宁市文化局长老温出现在“美丽三号”。朱青正在家中接受一家报社的采访。老温是朱青的老上级,老熟人,在宁市群艺馆工作的时候,老温对朱青也算关心,不时地给她提供各种机会。

朱青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一边让老温坐下等。记者走了之后,老温说:小朱呀,我老温来求你了。老温说话总是直来直去,他不会拐弯抹角。

朱青还记得她从古城艺术学院毕业回到宁市之后,她去文化局报到,老温和她谈过一次话。老温说:宁市是个小地方,要搞艺术,要出人头地,就要到古城那样的大城市去发展。别憋在这个小地方,没啥大出息。

直到现在,朱青仍然记着老温的话,她很感激老温的肺腑之言。老温开门见山地说了自己的困难。老温的两个子女都很有出息,双双考上了古城大学,毕业后又在古城成家立业了,宁市就只留下了老温和老伴。老温的年龄一年大似一年了,马上就要退休了,身边没个子女照应,很不方便。老温希望能调到古城工作,离子女近些。老温就说:咱不图当官,只要能调到古城,给两间房子住,我就知足了。

朱青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显得很没有经验。老温说:你不是和王书记很熟吗,只要王书记的秘书帮忙联系个单位这事就成了。

朱青说:那我就试试吧。

老温千恩万谢,临走的时候,变戏法似的从身上掏出个小盒子,放在茶几上说:你离开宁市,文化局也没对你有啥表示。咱们宁市文化局你最清楚,是个穷单位,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