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新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游新记-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美国社会中很多优秀的因素,以及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不同而引起的误解和矛盾。于是很自然地,我想起了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中的三位主角: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如果让他们再度“西游”,必将有无穷的奇趣。把这三位习惯于小农经济社会的人送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把长期接受东方传统教育的“出家人”置于尖端科学的熏陶之下,这本身就酝酿着一种喜剧性的客观冲突。而《西游记》原著所带的浓郁的具民族特色的幽默色彩,也为改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在《西游新记》中,我故意尽量采用《西游记》对人物、风景、事件描写的原文,略加改动以后再赋予它新的含意,让东方和西方、历史和现实、科学和幻想熔为一炉,达到强烈的对比,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道理虽如此说,但是要探索民族化的幽默的特点,寻求社会主义条件下表达幽默的最佳形式;逗笑而不庸俗,谐趣而不荒唐,这种任务却不是像我这种业余作者所能做到的。所以《西游新记》只能说是引玉之砖,问路之石,希望这一尝试,能引起读者、作者的兴趣,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带来中国幽默文学新的繁荣。

从形式上看,《西游新记》实际上是一部不伦不类的作品。神话不似神活,小说不似小说。在当今世界上已有的文学分类中,似乎还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栏目去安置它,所以我就大胆地杜撰了一个“准神话”的名字。“准神话”者,似神话而非神话也。这并非我喜欢标新立异,实际上是无办法之办法。不过既然内容都是满纸奇谈,这形式也就不能考究了。姑妄名之,诸位看官不必认真也。

童恩正

1984年5月23日于成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