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市委书记-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市返回。

今天是五月九日,刘扬到歧北市上任的第三天。

下午三点,刘扬来到位于西城的六大局。这里曾是专署办公共场所,辉煌了几十年,现在好多部门搬走了,剩下了六个单位。刘扬先到市工商局,机关一片清静,没有一个没事可干的人。他没有去敲领导的门。工商局现在是省属单位,与地方政府有一段距离,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规定,工商局未必就全部执行,这几年总是别别扭扭的。这一情况,全省各地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刘扬在昆仑集团公司时知道不少。

下面一家是粮食局,小小院落干净整洁,花团锦簇。楼上没有几个人,在的要么在做事,要么看书。刘扬心情舒畅,觉得这是个好单位,风气还不错。

到农业局,一片忙乱,但都是在忙事情,他没有多待,转身进了教育局。没有人声,有看书的,有练书法的,有在电脑上玩游戏的,有坐着睡觉的。刘扬走进办公室,有两名工作人员。一个在看书,桌前的示范岗位牌上有照片、姓名、职务等,办公室副主任,见到刘扬和小何,站了起来,刘扬示意他坐下;另一个在电脑上玩“红心大战”,牌子标示是办公室主任,三十岁出头,比对面桌的副主任还要小一些。这位坐着没有动,冷若冰霜地问:“有事吗?”刘扬说:“没事,随便走走。”“随便走走?这是随便走一走的地方吗?这里不是马路,不是商场,是歧北市教育局,没事就出去!”刘扬倒笑了起来。对面的副主任惊慌失措地站了起来,想说什么,被他的上司一挥手挡了回去:“坐你的,不就是相府的丫鬟小何么,有啥大不了的事!”“你们局长呢?”刘扬随意问了一句。“不在。”冷冷地回答。“去哪里了?”“不知道。”“你打电话,我有事找他。”“我不知道局长的电话号码。”“你知道什么?”刘扬有些按捺不住了。“我知道今天晚上应该吃一顿川菜,外带一碗炸酱面。”还是如铁的冰冷。

刘扬在皮沙发上坐了下来,小何打教育局局长马国兵的电话,马国兵说他在北京。既然局长在北京,就没有必要再待下去。两个人出门,听见局长办公室有人在说话。小何再一次拨通电话,说我是刘书记的秘书小何,你把办公室门打开,刘书记就在你门口。电话断了。小何回过头叫办公室这位今天出尽了风头的办公室主任把门打开,对方说我哪有钥匙。小何没有看到副局长办公室的牌子,不便直接找到其他副职,就问一个练书法的中年人,这人还倒热情,但说领导好像都不在,去哪里了他也不知道。小何说你能不能领我们敲敲门,对方说可以。敲了四个门,没一个敲开的,最后来到办公室,中年人说:“杨主任,你看有人找领导,找了一大圈,没找到一个,你给联系一下行不行?”主任没有抬头就说:“领导出门会向我说去哪里吗?我挨的骂够多了,我还没事找事!”中年人摊开双手,无奈地说:“也确实是这样,领导出门,一般不给下面的人说去哪里,我们也不好问。两位电话联系吧。”小何要介绍刘扬,刘扬抬手阻止了:“谢谢你,打扰了!”刘扬客气地握手。

“这位局长你认识吗?”刘扬问小何。

“认识,经常到市委来。”

“工作怎么样?”

“去年的全市十佳公仆,但我看不像是个扑下身子干事的人。”

“何以见得?”

“开过几次会,一直是那份材料,一直是那些内容,老生常谈。今天你看到了,这个巷道内风气最差的一个单位,打游戏的,坐着睡觉的,一看就是一盘散沙。”

刘扬舒出一口气,问小何:“如果你是市委书记,你准备怎样处理这类事、这类人?”

小何说:“撤职查办。”

刘扬苦笑了一下:“谁接替?”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

两个人回到市委,刘扬叫小何把组织部部长请来,来时拿上“十佳公仆”的名单和材料。

组织部长来了,介绍了这十个人的情况。刘扬淡淡一笑,竟然有郑小桐和马国兵的名字。

“郑小桐是谁推荐的?市教育局局长马国兵是谁提出的?”刘扬问。

“郑小桐是马市长推荐的,教育局的马局长是王书记提出的。”部长说。王书记是刘扬的前任王斌,现任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这两个人给你的印象怎么样?”刘扬问。

“郑小桐年轻,胆子大,魄力也大,到河阳三年,修了几条路,县城的改造力度是全市最大的,口碑还不错。马国兵是个老同志,二十多年的老县级,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

“郑小桐没有给二十六户拆迁户落实房子的事你知道不知道?”

“不知道。”

“从河东到河阳那段不平的路是不是在郑小桐手上修的?”

“是。郑小桐一上任就修这条路。是省上扶贫帮困的公路项目。”

“是不是比以前更不平整?”

“这条路河阳人有些怨言。”

“你怎么看?”

“省上查过,免了市交通局一个副局长的职务。”

“查出问题了吗?”

“问题不大。”

“问题不大能把路修成这个样子吗?”

部长的额头渗出了细细的汗珠。

“十佳公仆公示过没有?”

“没有。常委会先过一次,最后在党政联席会议上决定的。”

“如果在这十佳公仆里发现了什么问题,你作为组织部部长是难辞其咎的。”刘扬说,“你准备一下,我想和这十位公仆面对面座谈一次,到人家单位去,一个一个来。”

组织部部长点头时把一颗汗珠甩到了刘扬的办公桌上。

十一日上午,刘扬在组织部部长、秘书长的陪同下来到农业局。农业局一班人都在会议室等待。刘扬说:“只留局长一个人,其他同志都去忙各自的工作吧。”副职都站了起来,但不想离去。“去吧,我是来了解农业工作的,一个人说就够了,不要耽搁了大家的事。”副局长一一跟刘扬和两个常委握手,都十分地谦恭。

“歧北的三农工作是不是特别费劲?”刘扬问。

“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思路。”局长张勇说,“问题是什么,什么时间解决什么问题,到什么时候要达到什么目的,想清楚了,制定了规划,真抓实干,总会有效果。”

“听说这几年农业的发展速度比工业和商业要快一些,是不是这样?”刘扬问。

“不敢这么说。”张勇诚惶诚恐,“蔬菜的种植,果业的发展,都见到了明显成效,蔬菜和果品的商品化程度有很大的提高。蔬菜种植户大多一年收入几万元,果树种植好的一年收入十几万的也有,但这只是极小的比例…》小说下栽+。电子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