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怕出名猪怕壮。
 ;。。。 ; ;
第二十八章。百家武道 四
    百家武道两山近来兀然冒出一个“书呆子”,宁愿放弃众多良师的教导,日日夜夜只影单行,埋头苦读钻研,成天捧着一本书在看,走时看,饭时亦看,三更半夜仍在看,哪怕上趟茅坑都看,而几乎走火入魔的他每看完一本武学,便自个儿就地比划,时不时托腮沉思半天,随后起身演练几番,大多摇头晃脑,显然不得其中精髓,倘若不经意间恍然大悟,时而三更半夜仰天大笑,吵的隔壁早已入睡的同居弟子破口大骂;而时而又出奇淡然,只是若有所思微微点头,喃喃自语。如若实在悟不透,他便到辞典阁顶楼再换一本书,往往止步于读懂书中之意得精髓,并未勤加苦练。在旁人看来,无异于做无用功,与前不久擂台比试的映像作比较,实在刮目相看,连当初有意愿和他结交共识的一些弟子渐少,且一个个吵着你争我抢要收下少年的门师大多也是“心灰意冷”,见他人如此表现,各个摇头叹息,真想不明白其人小小年纪,文武二道究竟是如何达到这般高度,不论习武之人,亦或文道术士,技不求多,而志在于精,贪得无厌,反而物极必反,空有无穷尽的本事,却皆如鸡缚之力。而此猜忌怀疑刚一冒出,不翼而飞,得知的人中不晓得谁人胡诌了一句“定是有所奇遇,得了高人毕生功力的传授”,许多人疏而远之。聂庄对此充耳不闻,依旧沉浸于书海演练之中。
    太一一合两山辞典阁顶楼共有二十三本晦涩玄奥的上乘功法和武功秘籍,鲜有人将其中之一领悟高深,哪怕多数资质异禀的弟子,止不过悟得一星半点,沾点皮毛而已,再想钻研下去,难如登天。少年废寝忘食苦读二十三本,待他尽数熟记,倒背如流之时,已入百家武道十日有余。
    临近正午,还书后出了太一山辞典阁的聂庄站在门口伸伸懒腰,背完二十三本书后总算身心愉悦多了,这些天看的全都是一些玄之又玄的字语,讲的什么人力法天地寰宇乱七八糟的东西,看都看不懂,反正臭和尚交代的事,熟记完了就成,至于书中内容,能懂多少就懂多少,不太过苛求自己,随缘,不懂的指不定哪天就顿悟了,一如往常戒空所教的,不全是自己误打误撞许久后方才弄个水落石出的吗?
    聂庄环顾四周,这个时候本该有不少午习的弟子来辞典阁隔壁的场地修习,却“人烟稀少”,少年过了好久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两山大多数人都跑到下方去忙活去了。
    三天前,紫雷炸响,两道惊天紫虹自百家武道二山注入大地,柳苑城地底机关皆启,清风不徐微波不兴,但有千百块飞石陆续从地底钻出,漂浮上空,组成擂台三百六十五,悬空高低相差无几,大小大同小异,遮天蔽日,再在二百丈高空,那方擂台尤为巨型,约莫可容千人许。再往上,有如砖瓦片状物圈圈漂浮旋绕,时快时慢,高低间距尽不相同,远达丈,近则半丈咫尺。两山门师合计六十一位,各自管辖数十方擂台,另派一位弟子坐于擂台边漂浮的小石墩上督查记名。百家武道选拔打辰时起,至暮时,时日有半旬之久,总分三道关卡:初选三千,复选剔二千留一千,决断只留五百人。
    可怜来自五湖四海的江湖人士,犹如浪潮涌动万马奔腾般远道而来,云聚柳苑,多达数十万人,却只从中选出五百人入名百家武道。故而有的人参加选拔只为切磋技艺,有的人则揣着结交新识而来,有的人徒徒来观摩学习,但凡是来者谁人不想入名,好以飞黄腾达?因为百家武道幕后由南青皇室承办,天下各大门派辅之,倘若有幸入名,谋得一官半职不谈,说不好还可迈进那些大家门派的门槛,可谓无尽好处,终生受益,再痴心妄想一点,如果从云云众人脱颖而出,还有望可入天下那些超然势力宗派。
    功名利禄,文武境界,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曾几度让天下多少人为之趋之若鹜?可沧海桑田,浪沙又淘尽了多少英雄豪杰和乱世枭雄?
    所有弟子中算聂庄闲的最慌,机智如初没选择归入哪个门下,方才侥幸逃过“一劫”,没到下方去忙活,而聂庄离开山顶的辞典阁后随意在半山腰处找了个草地躺在那儿,悠然自得闭目养神。
    不经意间他忽然在冥想,回想书中阐述的那些一招一式,手舞,足动。
    “……曲水中长而取,屯之汲湖海,绵绵延延,干涸而发,润泽则收积……”
    “法,横也,是为捭,天地万象循循有规,以求其利,功在不舍,其势出于计;武,纵也,是为阖,浩宇万物生而有息,以求其时,志不在究,其力攻于天。法武,捭阖者,天地纵横……”
    “北海有玄武,龟息微弱可屏气长久,可时辰,可日,可月,可年,时长不等;玄武吐息千里,不动如泰山,巍巍巨观,路行缓慢,十年四十九里耳……”
    “……”
    少年朗朗书声,气势磅礴,手一挥,道:“风具来。”
    无风,无雨,云在天上倒是有那么几朵。
    手再一挥。
    “万剑归宗!”
    没有一把剑。
    “一刀斩天地!”
    毫无动静。
    “立地我即昆仑,我不动,山不动。”
    话是霸气,可一切原模原样。
    聂庄似乎在胡言乱语,那些归来而途径去吃饭的弟子门师纷纷侧目而视,不少人都嗤笑嘲讽少年“读书”读傻了,连颇为看好聂庄的周不悔也忍不住扼腕叹息。
    聂庄还躺在那儿喃喃自语,沉醉其中,突然打了一个哈欠,砸吧砸吧小嘴,辗转侧身,细若蚊声道:“困了。”
    草地上响起了轻轻鼾声。
    不远处那位拄着拐杖的南宫老人小眼睁大些许,叹道:“呜呼!道不来,我不去道,天地之道,我亦道。天能生此子,千年几轮回?”
    然后这位老人又望了望那道衣着古怪的背影,摇头道:“俗尘蒙心,不如多矣。”
    老人转身,小步挪移,拐杖敲打在地上,宛如音律有序可循,就像老人离开前留下般那句话般耐人寻味。
    “脚下路脚下走,他人言他人心,不如我知我心哟。”
    …………
    一觉醒来,聂庄四下闲逛,兴致来潮跑到石桥俯瞰下方三百六十五方擂台各处的比试,激烈无比,打得天昏地暗,乒呤乓啷,直至暮时落幕,观时怔怔出神,偶尔瞅见几人使出的招式,依样画葫芦,很是笨拙,不得其中之要。
    随着大群弟子回来,有点饥肠辘辘的聂庄屁颠屁颠跟在人中往锄禾庄去吃晚饭。锄禾庄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吃饭时,男女弟子会很自觉分开坐在一块,谁也说不明白其中原因。
    百家武道和天网一样,有个让聂庄嫌世俗风气太重的臭规矩:干多少活,吃多少饭。
    聂庄是个奇葩的例外,先吃饭,再干活,还可以欠着赊赊账,他自己也不知道是谁给开的后门,不过挺好的。可别人就不好了,难免争议不休,上门找茬的不在少数,聂庄也没什么关系,忍气吞声,前提是那些没事找事的人不越过自己的雷池界限。
    饭时,锄禾庄不像往常那样各自吃各自的,安安静静,偶尔小声交谈,但这几天不同了,一个个议论那些比试,叽叽喳喳,言无不尽。
    人群中有人突然拍桌,有意高声道:“嘿,今日第十七场比试的那人,修为虽只是混沌之问道,可他的一招见龙在田了不得,可谓大开眼界啊,至纯至刚,如有龙吟咆哮,啧啧,没想到世间还有如此武功。”
    隔几桌又有人附和道:“哦?果真如此?那可真是巧了,今日我甲戌擂台有位女子修炼一身至阴至柔的功夫,能凭空凝冰,对手只让他一招就冻成一块冰雕了,要不是我拦着,就让那女子把冰雕和人一起给打碎了。”
    又有几人起哄相和。
    聂庄侧耳稍作听闻,不禁无奈一笑,冷不丁评论道:“戊戌擂台十七场那人武功至纯至刚倒谈不上,他应该是多年在炎热的环境下修练,才使得打出的最强一招让感觉至纯至刚,其实他那套掌法属于刚柔并济的门路,品阶想必不低,要不然让他瞎猫碰见死耗子练出了一些名堂也不可能打出那一威力不俗的一掌。此外,说实话,他的那一掌可没有什么龙吟咆哮,只是掌法打出之时,火候勉强达到要求,牵扯周围风动,一瞬间骤然出手,风声呜呼听起来几分像龙啸罢了。
    而甲戌地八场比试的那位女子并非完全因为她修炼的武学所致,难道你当时没察觉到那位女子气质寒气凛人?依我猜,她人体质偏阴寒,五行之水偏支冰性,可惜走错了路,从小习武,却不去学道法,浪费了浪费了,不然成就肯定比如今要高上不少。
    还有……”
    有人打断还想往下说的聂庄,耻笑道:“哟,聂南郭果然眼力出众啊,连我们都没看出来,你就看出来啦?”
    聂南郭不知道是谁给聂庄取的外号,用来嘲笑得了高人毕生倾传的聂庄跑到百家武道来滥竽充数。
    此话一出,周围人顿时哄然大笑。
    聂庄耸耸肩,埋头吃饭。
    但群人中的三两桌上,听到聂庄说的话不由得停住筷子,稍稍看了看少年,眼神怪异。
    一晃又是两日过去。
    四月十五,夜有明月如盘,劳累一天,许多弟子早早便已入睡。
    无所事事的聂庄趴在窗口举头望明月,这时隔壁同居的那名弟子房窗也打开了,探出一只脑袋,瞧见聂庄,笑道:“哈哈,聂庄你也是为了听萧笙曲的?”
    此人聂庄只知道他姓柯,是个随性人,自来熟,逢谁不出一时半会就能混熟,百家武道不以异样眼光看待自己的,他算一个。
    聂庄一愣,不明白道:“萧笙曲?”
    那人一脸‘猥’琐笑容,手指朝聂庄点点,一副“我还不清楚你”的表情,道:“还跟我装,等会看你不露出狐狸尾巴。”
    聂庄直接翻白眼。
 ;。。。 ; ;
第二十九章。百家武道 五
    太一山偏尚武,男弟子占多数。一合山重文,一般而言,女子体弱力乏,却与生具来有着不俗的魂魄之力,故而术士较多的一合山中女弟子比起太一山多有一倍,且美人也多。而聂庄常常闲来无事就到一合山晃荡,其中之意,不足为外人道。
    夜深人静,又有空灵悠扬笛声。
    吃饭跑到太一山睡时住在一合山的聂庄望着夜空发呆,耳闻笛声突然惊喜不已,原来是上一次在下方听到的曲子。
    再望石桥,这回总算看清那位女子的装扮了。
    紫衣,长笛,散发垂条,远远望去,她举止神态自若,安然恬静。
    住在聂庄隔壁那位姓柯的弟子已然陶醉,痴痴然。
    聂庄这才想起自己到百家武道忘了打探她的消息,小小年纪没学好,受假和尚戒空的感染,静静眺望石桥那身紫衣的少年当下已是心猿意马,想入非非。
    曲到一半,有琴声附和,幽幽动听,柔情似水。
    仔细一听,应是从太一山山脚那排弟子房舍传出的。
    琴声响起没多会儿,紫衣女子停奏,回一合山。
    一片埋怨声,聂庄其中之一,忍不住想冲到太一山山脚下把那人揪出来好好揍一顿,少年断定上次敲奏钟乐捣乱之人肯定也是他。
    不过还好,得知那身紫衣原来是一合山的弟子,打算今晚离开百家武道去办第三件事的聂庄随之释然几分,来日方长,见面的机会多的是,如若混脸熟了,想听笛曲就听嘛,不愁这一时半会。
    隔壁那名弟子转过头,扬拳对聂庄恶狠狠吐怨言道:“他姥姥的,三番两次都是这样,如果让我知道那人是谁,管他是谁的弟子,肯定第一个跑过去打他一个满地找牙!”
    聂庄打趣道:“这么喜欢人家?”
    他毫不犹豫说道:“当然。不说对面的太一山,光是一合山这边,谁不倾慕程韵?那些女的都心生嫉妒。”
    聂庄不禁一愣,疑惑道:“不至于吧,这个什么程什么韵长得真有那么好看?”
    姓柯的弟子讶异道:“不会吧,你连咱们一合山二长老洪且的亲传大弟子程韵都不知道?我柯炅三年前第一天入名百家武道,入耳的第一个人的大名就是程韵,她人不仅长得貌美如花,如今道行更是幻境一品,而其芳龄方才二十五,文之天赋可谓异禀。
    哦,或许你没拜师,不知道太一山和一合山一些事儿。其实每个月两山各门弟子都会相互切磋比试,筛选出五十名弟子,然后代表两山对决,而程韵已有七次,刚好去年夺魁一回。
    诶,你可千万别小看一次,能在两山这么多习武学文的弟子中夺魁,难得不要不要的。顺便再跟你扯点别的,你别表面上看我们一合山和太一山明里斗暗里斗,像是有不共戴天之仇,实则是一家人,而所谓二山即百家武道,那是世人以偏概全,两山止不过南青真正的百家武道其中一个分支罢了。
    我说这些呢,就想告诉你,只要能在两山对决中进入前五十甲,即可代表两山去参加百家大会或者文武大会,随你喜欢,这个是由自己决绝的。
    而程韵七次有四次进了前五十,这些年名次越来越靠前,从初入一合山时成象一品的一合山选拔垫底五十,到去年幻境一品两山对决的首甲。啧啧,实在不可思议,短短三年内,竟然有人能进步这么快,换作是我,不吃不喝不睡都做不到。所以说,人人都觉得要不了多两三年,程韵极有可能会到傀儡道行,超过他的师傅洪长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倘若到那时候,程韵想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