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本事的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有本事的皇帝-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是论起辈分,刘永还是刘秀的本家侄儿。但是,在残酷激烈的政治角逐和军事攻伐面前,这些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必须消灭刘永!

不过,刘秀派出讨伐刘永的阵容有点寒酸,与刘永的咄咄逼人比起来,多少有点拿不出手。

公元26年3月,刘秀安排虎牙大将军盖延出这趟差。

其实,老盖也是个猛人。

公元24年3月,老盖作为渔阳郡护军,与吴汉、王梁等率军赶到广阿投奔刘秀。他人高马大,十分勇猛,被刘秀拜为偏将军,在刘秀征服河北的工作中出了不少力。刘秀称帝不久,即任命他为虎牙大将军。

老盖也是个将才,只是时逢乱世,能人太多,特别是刘秀身边聚集了太多经天纬地的不世人杰,老盖的表现不是怎么抢眼。换句话说吧,老盖虽然很勇猛,但在乱世能人之中,他尚显平常。

打刘永如此重要,刘秀竟然安排老盖这样普通的将军!不仅如此,刘秀给老盖安排的助手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个助手名叫苏茂。

苏茂是陈留人,原来是更始帝刘玄的讨难将军,曾经辅助朱鲔守卫洛阳。朱鲔投降刘秀时,他也跟着归顺了刘秀。

但是,苏茂认为自己在刘秀这边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心里很不爽。

这样,盖、苏组合的水准是不能恭维的,要创造奇迹,只有靠老盖超水平发挥了。

在刘秀眼皮底下,苏茂倒不敢胡来,可出差在外,他就放得很开了。他对刘秀不重视自己很不满,也对老盖很不服气。

无论怎么说,一个心里很不爽、很不满、很不服气的将军带兵出差,是非常危险的。离开洛阳不久,苏茂就开始时常有意无意地跟老盖闹别扭。

老盖是个典型的武将,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怎么会做,两人的意见很难统一。

那就对着干吧!

政治家、将军对着干的高级形式当然就是:反叛。

在闹了一番别扭之后,苏茂一不做二不休,卷起袖子,拉出一支人马,杀了刘秀任命的淮阳太守潘楚,很快抢了几个县的地盘,占据广乐(今河南虞城北)为根据地,派出使者向刘永表示归顺。

苏茂的反叛对刘秀的杀伤力也很大。这倒不是因为他卷走了几千个将士,主要是政治效应,苏茂用实际行动公开表明刘永是正宗的刘汉嫡系宗室,就连刘秀的将军都投奔他了。

刘秀的窝火可想而知,但他同时要安排几路平叛,有的还需要自己亲自出差,实在腾不出手来摆弄这边。

好在盖延很能沉得住气。他认为苏茂反叛自己是有责任的,就决心不辜负刘秀的信任,无论如何也要摆平这事,完成任务!

老盖作为典型的武将,相信关键时候还是要靠拳头说话。

苏茂反叛,老盖目前只能孤军奋战了。但是,在严峻的政治军事形势面前,老盖超水平发挥,刷新了自己的猛人形象。

首先,他硬是扛住了苏茂反叛带来的困难,按照既定战略战术,强行推进军事行动。

他挥师拿下襄邑(今河南睢县),随即攻取麻乡(今安徽砀山东北),然后包围了刘永的大本营睢阳。

老盖的这几个动作很快,也很猛,摆平刘永的这几个据点也没费太大的力气,但是,攻打睢阳并不顺利。

刘永固守在此,老盖亲自率军攻城,轮番进攻,摆弄了几个月也没有什么进展。

天道酬勤,老天爷都愿意帮助老盖,转眼到了麦收季节。

作为职业军人,老盖当然十分清楚粮食的重要性。田野里麦子刚熟,老盖下令将士们迅速收割,打扫得干干净净。

刘永你等着好看,我老盖打不下你也要饿死你!

开战已经数月,睢阳城里的积蓄本来就不充足,刘永还打算用午季的小麦补充一下呢。这下好了,没了给养,部队光喝凉水和西北风是撑不下去的,别说打仗了。眼看就要揭不开锅,刘永和他的手下慌了。

而在抢收小麦的同时,老盖命令将士们,攻城一刻都不能放松!

既挨打,又要挨饿,这是任何一支部队都头疼的事情。

火候和机会终于一起来了。

公元26年8月,一天夜里,老盖指挥将士登梯入城,展开对刘永守军的肉搏。

事实证明,刘永并不是帝王之才,一见城被攻破,他十分惊恐,慌忙率众从东门逃走。

盖延哪肯松手,猛追不舍,边撵边打。

老盖勇猛,他的将士也出手很重,对刘永的手下撵上就砍,直杀得对方尸横遍野。

刘永狼狈极了,马上又进一步证明自己还是个熊包。

他惊慌失措,放弃军队,仅带着自己的家属和几十名跟随逃命,逃到虞城(今河南商丘东北)。

他这时候还抱有幻想,希望能有人来救驾。但是,虞城人思想觉悟很高,不仅不接纳他,反而顺手砍了他的母亲和老婆孩子。

刘永躲得快,仓皇中捡回一条命,带着少数跟随窜向谯邑(今安徽亳州)。

到了这个份儿上,老盖也打疯了,超水平发挥。

由于孤军深入,老盖并没有立即包围谯邑。他采取了新的战术,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外科手术式打法”:先解决周围。

早先他所以敢围睢阳,是因为睢阳离洛阳稍近,大致处于刘永与刘秀各自势力范围的中间位置和结合部,打起来,刘永驻防其他地方的干部轻易不敢来救援。

而谯邑在睢阳偏东南,又往刘永势力的腹地进了一点。

要是还像打睢阳那样立即围攻谯邑,难保其他地方不赶来救援,四面出击或曰腹背受敌是兵家大忌。

所以,老盖一面安排力量盯紧谯邑,一面亲自率领主力做“外科手术”。

他先攻打薛城(今山东滕县南),一举拿下,并且砍了刘永的鲁郡太守梁丘寿。

老盖的动作太猛,加之他背后是声名显赫的刘秀,刘永一些城池的守将望风而降。

这些城池是:彭城(今江苏徐州)、扶阳(今安徽濉溪北)、杼秋(今安徽砀山西)、萧城(今安徽萧县西北)。

不知道是本来就不打算投降,还是投降的动作慢了,沛郡太守陈修态度消极,被老盖迅速破城,立即给砍了。

这下,刘永和他的部下受不了了。

如果树倒了,猢狲就会没有去处。大家认为,刘永倒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也就没了。再说,老盖收拾了刘永,肯定要对自己下手。

著名叛将苏茂纠集刘永的两个将军佼彊、周建,率三万多将士赶来谯邑,企图救出刘永。刘永见机,也从城里冲出来。

老盖状态很好,在沛西(今安徽濉溪东)摆开场子,与敌人展开激战。很快,老盖这边占了上风。

他这边连战连捷,士气正旺,刘永那边则乱了阵脚。

结局是没有悬念的,一个时辰下来,刘永大败。他手下的大部分将士,动作慢的被打死了,眼皮活络的偷偷跑掉了,被打急了跳进濉水河里的也多被淹死了。

著名叛将苏茂见势不妙,连忙抛下刘永,逃回广乐的老巢。

佼彊、周建倒是忠诚,保护着刘永跑向湖陵(今山东鱼台东南)。

经过这场完胜,老盖基本上平定了沛(治相县,今安徽淮北西)、楚(治彭城)、临淮(治徐县,今江苏泗洪南)等郡。

配合老盖的军事行动,刘秀的政治攻略也及时跟上。

他委派太中大夫伏隆持节出使青州、徐州,招降这里原来刘永控制下的郡国,当地地方干部慑于刘秀的威名和老盖的拳头,纷纷望风请降。

这一带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家乡,或者说是“帝乡”,在争霸天下的现实斗争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为了取悦刘秀,老盖安排加强对西汉高祖祭祀体系的建设:重修高祖庙,制订祭祀规章制度,还建立了专门的管理和祭祀队伍。

老盖可能认为讨伐刘永的战斗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自己应该让刘秀看看,自己来武的是一把好手,搞文的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老盖错了。

坐地起价——军阀张步的如意盘算

老盖最大的错误在于没有痛打落水狗。

他以为打败了刘永,平定了沛、楚、临淮等郡国,就是胜利了,完成任务了。

其实,就刘秀派他出这趟差的本意来说,他只是对刘永治了标,而远远没有治本:

虽然局部战争占了上风,取得了初战之捷,但主要对手刘永逃到湖陵,苏茂逃到广乐。这样,刘永、苏茂利用老盖轻敌的错误,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老盖的软肋就在这里,他可以光着膀子冲锋陷阵,而不善于用脑子解决问题;他可以用拳头打赢一仗,而不会站在战略的高度谋划全局。武将与军事家的区别,恰恰也就在这里。

正是这种区别,导致随着政治军事斗争的升级,老盖在刘秀忙于面对各地割据势力时,不仅没能干净利索地完成使命,反而把事情搞复杂了。

与此同时,刘秀的太中大夫伏隆的思想政治工作则卓有成效,就连盘踞在琅琊郡一带的张步也几乎拿下了。

张步也是个拳头大于脑袋的人。

张步,琅琊郡不其(今山东崂山西北)人,很有野心,也很勇武,就是大脑的构造有点简单。

王莽即将覆灭的时候,各地揭竿而起的人很多。大概在刘縯、刘秀兄弟起事的时候,张步也聚众数千人闹腾,攻打琅琊郡诸县,很快得手。

当时天下大乱,特别适合野心家成长,谁都可以乱来。张步一控制住琅琊郡,就自我提拔,自称“五威将军”。

这是公元23年春天的事。

不久,刘玄的更始王朝开张,委派王闳为琅琊太守。

对于自己刚刚打下的地盘,张步当然不肯松手,就拒不接受,不许王闳进入。

这个王闳有勇有谋,也很有背景,是王莽的叔父平阿侯王谭的儿子,曾担任西汉哀帝的办公室副主任(中常侍),对刘汉江山有感情,多次参与宫廷斗争,深得太皇太后王政君的信赖,也跟堂兄弟王莽之间积累了不少矛盾。

王莽篡位一得手,就把王闳外放为东郡太守。而更始起,王莽败,王闳即率全郡军民归降刘玄。

眼下,面对张步的抗拒,王闳并没有灰心,而是先从基层和外围开展工作。

他向各县发布文告,宣传更始王朝的主张,招降各县官吏,同时招兵买马,做军事斗争准备。

很快,王闳收降了几个县,召集了数千兵士,但是,每每当他跟张步开战时,却总是占下风。

正在王闳跟张步的对抗处于胶着状态时,梁王刘永向张步招手致意。

正是用人的时候,刘永觉得张步实力不弱,完全可以利用,就拜他为辅汉大将军、忠节侯,兼管青州、徐州两地,让他收拾周边那些不听话的人。

张步本来就贪恋功名爵位,欣然归顺刘永。

张步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自己正好借此扩张一把,进步一下。既然天下乱成这个熊样,那就谁抢着算谁的吧!

张步决定大干一场,他以剧县(治今天山东寿光南)为根据地,大肆招兵买马。有实力才有话语权!

他任命自己的三个弟弟掌管军政大权:张弘为卫将军,张蓝为玄武大将军,张寿为高密太守。

打虎要靠亲兄弟,上阵要用父子兵!

他不断地派出将士攻伐周边郡县,一个个都给拿下了,很快控制了相当于今天山东的大部分地区。

由于张步控制的疆土宽广,兵强马壮,王闳觉得自己光靠更始的任命文件和手里的几千人很难摆平他。于是,他大胆地决定:自己亲自到张步的驻地去,面对面地说服他。

这显然是一步险棋。

有一个成语叫“与虎谋皮”,而王闳去说服张步来听自己的安排,无异于“与虎谋皮”。

敢于与虎谋皮的人,大概有两种:一是没能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二是有能耐,而且很自信,相信自己有办法拿下老虎,剥下皮来。

皮被谋走的老虎,也大概有两种:一是没有虎劲儿,也没虎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皮被谋走也无能为力;二是有虎劲儿虎威,但没有相称的虎脑,皮被谋走而浑然不觉。

现在,王闳就要走这步险棋,找张老虎要虎皮去了。

得知王闳要来拜访,张老虎很吃惊,很生气:大家正在对砍,你这是来的哪一套?

但是,两军交兵,不斩来使,抬手不打笑脸人,人家要来拜访,自己总得有个姿态。

张老虎安排大军列队,迎接王闳,向王示威。

在大军面前,张老虎怒气冲冲地质问王闳:“我有什么过错,你先前攻打我?”

王闳并不害怕,手按剑柄大声应答:“我是奉(更始)朝廷的命令来担任太守的,而您先领兵抗拒,我是在清剿贼寇罢了,怎么能叫过分!”

于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现了:张老虎听了王闳的话,沉默了好大一会儿,一句话说不出来。

又过了一会儿,他走上前去,向王闳跪拜,承认自己的错误,并随即安排隆重的宴会和乐舞,待王闳如上宾。

不仅如此,张老虎还决定,以后郡中政务全部交给王先生处理!之后,张老虎对王闳言听计从。

如果不是正史多处记载如上所述,谁也不信上面的场景会出现。但没办法,王闳就这么自信,张老虎就这么把自己的皮交了出去。

对王闳来说,这当然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公元27年2月,刘秀的太中大夫伏隆持节来到剧县,封张步为东莱郡(治今山东掖县)太守,张步不禁怦然心动。

张步明显感觉到了自己在二刘(刘秀、刘永)争霸中的分量。

他虽然前不久接受了刘永的封赏,但很不满足,一直在盘算着自己的定位和利益,看怎样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起初,为了配合盖延的武力攻伐,刘秀派伏隆招抚地方势力。伏隆刚来到剧县时,张步表现出十分友好的态度,主动拜见伏隆,表示要约束自己的部队,配合刘秀大军的行动。

说到这儿,大家应该看明白了张步的处境和动作:

他有野心,也有实力,是刘永封的所谓“辅汉大将军”“忠节侯”,又对更始的高干王闳言听计从,现在还想接受刘秀的册封。

他在押上自己的政治前途做一笔生意,或者说豪赌一把,看哪个客户能让自己赚得最多。

伏隆对张步的表现很满意,打算封张步为东莱太守。但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这要报经刘秀同意。

于是,办事循规蹈矩的伏隆就对张步说,你静候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