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本事的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有本事的皇帝-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贾复同志是老熟人,他在战场上折冲千里,身先士卒,灭了这拨再吃饭的劲头儿是史上有名的。同时,他为人方正刚毅,也是很有性格的,是刘秀公开夸赞和信任的功臣。

刘秀曾经说过:“贾君之功,我自知之。”刘秀还在战场上公开说过要跟他结为儿女亲家。总之,贾复同志是刘秀部下中极为少有的同时具备个人德才、开国功勋和一哥私爱的人。

但是,当看到刘秀打算“退功臣进文吏”时,他也很敏锐,很知趣,跟邓禹一道请辞军政要职,要求专心研究儒学。

刘秀对他的表现同样是很满意的,把他与邓禹一起罢免了职务,让他以朝廷高级参议的身份参政。

贾复不再担任实职以后,除朝廷召唤外闭门不出,谨言慎行,深得刘秀首肯。

后来,刘秀的心腹朱祐等人推荐贾复出山担任大司徒,未被刘秀采纳。

跟邓禹等其他功臣一样,刘秀除了不让贾复担任军政实职,对他的恩宠、给他的荣誉有增无减。

邓禹、贾复带头交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此外,还有耿弇等人,也是主动请辞大将军职务,要求像邓禹、贾复那样,搞个顾问、参议干干,不再参与朝政的。

不过,谁要是反应迟钝,或者不积极主动也没关系,刘秀稍加提醒即可。

大家都很清楚,我们本来都是刘秀的徒弟、粉丝,本来就是追随他的。现在天下安定,哥们儿已经功成名就,而且待遇有增无减,何不乖乖听话呢?何况,多年的经验,大量的事实说明,本领再大也玩不过刘秀,到后来还得老老实实听他的。

当然,也有没能敏锐准确地把握刘秀的思想,不习惯太平盛世,想继续带兵打仗的,比如辅威将军臧宫和捕虏将军马武。

有一次,听说匈奴连年遭遇饥荒瘟疫,内讧不断,臧将军向刘秀提出要带兵去打。他说:“臣愿意率领五千骑兵,出征沙漠,扫平匈奴,建立功勋!”

这时候刘秀已经不愿意轻易用兵,就笑着委婉地回答他:“你是常胜将军,不把敌人放在眼里,不能跟你讨论敌情,朕还是自己考虑这个问题吧!”

但是,臧将军没明白刘秀不想轻起战端的心思。公元51年,臧将军还是想打匈奴,就联手马武,一起上书刘秀,要求出兵匈奴,大规模动员力量,彻底消灭强敌,建立“万世刻石之功”。

哥俩儿的这道上书态度明确,要求恳切,力劝刘秀不要“固守文德而堕武事”。

这实际上已经涉及要求刘秀改变原则立场了。

刘秀这时候已经非常厌弃战争,认为目前天下太平,老百姓人心思稳定,思发展,思改善民生,思休养生息,实在不想再劳民伤财。见有的同志还是这样跟不上形势,刘秀干脆下诏,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自己厌武修文,让国家和百姓休养生息的战略思想。于是,大家再也没有谁敢提出来黩武用兵了!

对于上面说的这些,史称“臧宫黩武,光武厌战”。

既然大伙儿都很听话,很配合,刘秀也很高兴,除了军政实权,在各方面给足大伙面子和里子,君臣之间一派欢乐祥和的气象。

有一次,刘秀邀请各位功臣喝酒闲谈。

他心情很好,从容和蔼地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如果不跟朕相遇,你们想想自己的禄爵能够达到什么程度?”

邓禹首先作答,说自己从小就喜欢钻研儒经,大概能做到省辖市的教育局长(郡文学博士)。

刘秀认为他谦虚,说:“你说话为什么这么谦虚呢,你作为邓家的后辈,志存高远,品行端正,为什么不可以做省委组织部长(掾功曹)呢?”

言谈之间,刘秀不由得流露出对邓禹的欣赏和宠爱。

接着,大家逐个回答刘秀的问题,轮到马武,他不客气地说:“臣勇敢而且擅长武力,可以做个市公安局长(郡都尉),负责擒拿盗贼。”

刘秀笑着调侃他:“你自己不当盗贼就不错了,不过你要是当个村民组长(亭长),应该会胜任的。”

大家哄堂大笑。

在这儿,刘秀以一哥的身份洋洋得意地对功臣们指指点点,而功臣们唯唯诺诺,争着表现自己,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刘秀处置功臣们的分寸把握得是恰到好处的,对于大家的小过失,他常常给予原谅;下面地方上或者远方邦交送来贡品、礼品,他一定首先拿来分发给大家,就连皇宫也未必能够得到;谁要是在新形势下立了新功,他立即很大方地给予赏赐。

终其一朝,他没有杀过一个功臣。

不玩死几个功臣,在开国之君那儿是极其少见的。

第三十八章 皇帝的亲戚不好管

刘秀公开支持虞延惩治马成,再次对贵戚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此后,在各级官府,干部处理公务办理案件时,贵戚们一般也不再敢擅自干预,唯恐自找没趣。

这样,经由制度上规范、军事上打击,以及在日常社会政治生活中严格抑制,刘秀一朝,贵戚们绝大多数都能约束自己及其亲朋好友的言行,违法乱纪的事儿明显比前朝和以后要少得多。即使那些备受恩宠,极端荣耀的超级勋贵,也都循规蹈矩,小心翼翼,唯恐越雷池半步。

舅舅抢外甥女婿的位子——刘扬触上了刘秀的底线

所谓贵戚,是指皇帝自己家的爷们儿兄弟等一系列宗室,皇帝本人的姥姥家,老婆的娘家和女儿的婆家等一系列外戚。

皇帝一旦登基,他身边这两个系列,特别是后一个系列组成的庞大的贵戚集团就会迅速崛起,通过皇帝的封赏权倾朝野,富贵一方,享有连开国功臣也不能享有的种种特权。

谁能跟贵戚扯上亲戚,或者在贵戚那儿做个跟随、打杂儿,也往往自我感觉高人几等。

历朝历代,如何对待贵戚成为皇帝很伤脑筋的重大问题。

刘邦一路彪悍打杀过来,摆平了无数个对手,后来自己的江山差点被吕氏外戚玩完。至于王莽外戚集团是怎样把刘汉江山搞垮的,刘秀更是感同身受。

对于前朝经验教训,刘秀是花了大工夫琢磨过的。

刘秀对待贵戚,自始至终把握得非常好,具体说就是两个方面:一是高度信任。不信任自己家的至亲还能信任谁?二是严格规范,特别是在人事、法纪等方面。刘秀自己讲原则,也要求大家守规矩。

登基之初,刘秀对外戚们是高度信任,大胆使用的,给他们很高的爵位,也让他们担任很重要的职务。

登基不久,他一下子就给四五十位外戚封了侯。

其中,他的娘舅老樊家五人为侯,阴丽华家四人为侯。而参与机要、掌管精兵的重要岗位,如侍中、卫尉等,也主要安排外戚担任。

但是,刘秀在对待贵戚上头脑是极其清醒的,他在宠信这些贵戚的同时,也是有着非常严格、不容突破的原则的,具体说有三:

一是不能造反。无论是谁,想来争夺一哥的位子,或者是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刘秀一定痛扁不饶。

二是严格限制贵戚从政的职级,一律在九卿之下。刘秀虽然让自己的这些贵戚身居要职,但这些职位的级别都不高,而且这些职位只有在全心全意为刘秀服务时才能显得有巨大的权力。

刘秀在位期间,最显赫的三家外戚老樊家、老郭家和老阴家虽然男丁旺盛,侯爷成群,高干成堆,但没有一个人位及九卿。

三是不允许享有法外特权。刘秀对贵戚违法乱纪的行为从不姑息迁就,基本上都能支持有关方面和干部依法处理。

这样,由于刘秀的贵戚规模太庞大,而刘秀又有意识地抑制他们势力的膨胀,很多故事就发生了。

不允许任何人来争夺,甚至于分享一哥的权威,是刘秀的政治底线。

当年,刘秀曾经对河北王郎的使者说过,就是成帝复生,皇位也不能是他的。登基后不久,刘秀发现有一位老亲戚想谋反,就毫不犹豫地把他给砍了。

这个老亲戚名叫刘扬。

真定王刘扬,当年在河北真定,他身为正牌的刘氏宗室,拥有精兵十多万,先是归附宗室赝品王郎,不久又以招外甥女婿为条件支持刘秀,现在是皇后郭圣通的舅舅。

不能说刘秀对郭圣通没有感情,但无论怎么说,对刘秀而言,在他刚刚娶了阴丽华再来撮合的这门婚事,而且是在战场上讨价还价的,让他的心情很复杂。

当年刘扬跟刘秀结亲,是经过精密而且实用的政治算计的。他在打王郎时帮助刘秀,既不是出于自己的政治主张,也不是出于对刘秀的信赖和拥护,是想在群雄逐鹿的乱局中成就自己的野心,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跟刘秀联姻仅仅两年,刘扬就产生了反叛自立的想法,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刘扬觉得刘秀登基,成了自己的外甥女婿,自己虽然贵为皇舅,但距离一哥还是差了一大截儿!

更要命的是,刘扬认为,按照正常的组织途径,自己在刘秀政权的框架里永远当不了一哥!

组织上不给,那就只好抢了!

无论怎么说,舅舅抢外甥女婿的位子,总归是不好意思的,刘扬想忽悠广大干部群众一把,先把水搅浑,再趁乱下手。

不知道是想当一哥心太急,上了火,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刘扬脖子上长了个大瘤子。这本来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想治疗就治疗,不想治疗观察观察再说。

但是,刘扬想拿自己的瘤子做文章。

他派人编制并且到处散布一些民谣,比如“赤九之后,瘿扬为主”,意思是说崇尚火德的刘汉王朝复兴了,高祖历九世传给刘秀,现在,应该是高祖十世孙、脖子上长瘤子的刘扬做一哥了!

刘扬为了自己的政治需要,已经打起了“乱伦牌”!

因为,据确切可靠的证据,他刘扬是西汉刘邦的十世孙、景帝的八世孙,也就是说,他跟刘秀是同脉血亲,至少在景帝那儿还是一支,至于后来血脉传承怎么发的岔儿就难以考据了;同时,论辈分,他应该称呼刘秀为本家叔叔。

刘扬,一个为了某种算计,把自己的亲外甥女嫁给自己的本家叔叔的人,是很难让人尊重的。当然,他现在为了同样的算计,主动要求当自己外甥女婿刘秀的继承人,同样让人尊重不起来。

公元26年1月,也就是刘秀称帝的次年,刘扬利用自己的权势培养势力,同时暗中跟正在被刘秀打击的农民军、地方豪强勾结,打算里应外合把刘秀搞下去。

这时候的刘秀,实在忙得很。

虽然大司马吴汉在剿灭洛阳周边地方势力中不断取得胜利,但是,赤眉军放火焚烧了西京长安,挖掘了前朝刘氏宗室的陵墓,在关中大肆掳掠。邓禹尾随西进长安,结局难料。不仅如此,北边的彭宠,东边的刘永,抗拒之意已经十分清楚,开打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刘扬瞅准了刘秀太忙,身边的将士出差的多这个空子,加快了反一把的步子。

刘秀的头脑十分清醒,自己再忙,也不能容忍谁造反。

发觉了刘扬的动作,刘秀一开始还本着治病救人的念头,想找刘扬谈谈,先做做他的思想工作。

刘扬毕竟是刘氏宗室,又是皇后的娘舅,跟自己太亲,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能动手啊!

于是,他派骑都尉陈副和游击将军邓隆去真定召见刘扬,让他进京面见皇上。

刘扬心虚,打定主意要单干,怕陈副、邓隆看出自己的破绽,就紧闭城门,不让这哥俩儿进城。

诸侯拥兵独处,抗拒朝廷使者,这就是摆明要单干了。

于是,刘秀再也不犹豫,立即派前将军耿纯前去杀他。

刘秀对刘扬采取的是智取。

他派遣耿纯为使者,到幽州、冀州一带颁布朝廷敕令,宣传国家政策,同时慰问当地王侯。

临行时,刘秀密令耿纯:“如果能见到刘扬,就把他收起来!”

需要说明的是,刘秀这儿交待的“收”是“收拾”“干掉”的意思,而不是有的史料说的“抓起来”,否则耿纯的动作不会那么凶猛。

耿纯率领百十个骑兵随从出发,在元氏县跟陈副、邓隆会面。大家相互通报了情况,商议了对策,一起来到真定,住进宾馆里。

朝廷使者来了,无论是地方干部还是当地王侯,是应该主动求见的。

刘扬心里有鬼,就假称自己有病,不去见耿纯。

但是,他想想自己老是回避刘秀的人也不是办法,这个耿纯还是自己的远亲,不如试探试探,看能不能拉拢过来。

耿纯的老妈跟刘扬是本家姐妹兄弟,也就是说,刘扬还是耿纯的本家舅舅。

于是,刘扬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耿纯,先是套套近乎,然后说想见耿纯一面,请他来自己府上叙叙话。

耿纯虽是儒将、学者型干部,但久经乱世,对于战场砍人、官场玩人的手艺也是非常娴熟的。

他告诉来人:“我奉命在身,接见各地王侯和行政长官时,不准前往拜见。真定王要想见面,就请到宾馆里来吧。”

这个时候,刘扬认为自己拥兵巨万,自己的弟弟、临邑侯刘让和堂兄刘细分别拥兵上万,自己人多马壮,又在自己的地盘上,优势是明显的。

再者,他又见耿纯态度平和,语言平静,想必不会有什么事儿,大家都是亲戚嘛!

当然,刘扬心里比毕竟有事儿,觉得自己正在搞阴谋,做两手准备还是必须的。

于是,他安排刘让、刘细哥俩儿率领轻骑兵在宾馆外面包围守候,自己则带着几个部属进去。

耿纯见刘扬来了,毕恭毕敬地以礼相待。

大家畅谈开来,欢声笑语不断。

毕竟刘扬反叛的旗帜还没有打出来,大家还是亲戚,而且这是一次朝廷对王侯的例行慰问!

趁着气氛很好,耿纯提议,赶紧让外面的我那两个舅舅进来歇歇吧,大年刚过,外面挺冷的。

好的,刘让,刘细,你们哥俩儿也进来吧,大家说说话!

听到刘扬招呼,刘让、刘细兄弟也走了进来。

一见刘扬哥仨儿到齐了,耿纯立即翻脸,命令手下关门打狗,迅速把刘扬哥仨儿就地砍了。

紧接着,耿纯带兵扬长而去。

这样,先是温柔礼貌地对待别人,再瞅准机会给人致命的一击,这是刘秀的招牌动作,他的不少徒弟、粉丝都能够掌握和运用其技术要领。耿纯这么做,不过是刘秀们这种动作的经典一现。

刘扬三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