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1979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书 1979年-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近年来,美国书商的出版工作,有了一种新的发展,即将古典作品,选出精彩的章节,用唱片或录音带灌音出版。美国“开德蒙”书店,于1978年11月发行了夏乐特·勃朗蒂的《简·爱》,根据节本由名演员克莱尔·勃罗姆,安索尼·凯尔,凯塞林·尼斯比特及乔治·露斯扮演书中角色,分诵书中的章节。此书分录为三张唱片或盒式录音带,售价为美金23。95元。爱密莱·勃朗蒂的《咆啸山庄》的精采章节,由名演员勃罗姆,衷狄斯·安德森,詹姆斯·梅森及乔治·罗斯录音,分为二张唱片或盒式录音带,售价为15。96美元。《咆啸山庄》另一录音摘要,辑入《剑桥英国散文精华》第四卷,也由“开德蒙”出售,唱片或盒式录音带一套为美金7。95元。
    要是这些唱片或盒式录音带能够进口销售,对于我国学习英语或是欣赏文学的人,都是一个极大的帮助。                (叶)
     
    《我生活的时代》,贝蒂·福特著,美国哈泼书店出版。
    本书作者是美国前总统福特的夫人,谈的是白宫生活内幕以及作者在进入白宫及退出白宫后的生活情况。作者叙述了她自己如何顶住了“水门事件”的灾难,私生活中的神经失常、酗酒与吸毒的痛苦,最后以强烈的意志赢得了自己丈夫与儿女们的钟爱。
      本书的高潮,显示在两个镜头里:一个是尼克松在电视中向全国选民辞去总统职位,另一个是卡特总统宣誓就任。在这两个镜头之间,她叙述了自己的初恋和第一次结婚,她专心于舞蹈事业的前程,她的浪漫史和最后嫁给杰拉德·福特的经过。
    在叙述中,作者特别写出自己一夜之间成了美国第一夫人的惊奇感。她说:“福特不但是一位意外就任的副总统,而且还是意外就任的总统。这两次意外,福特都是顶替了两个倒了霉的政治领袖。这种时机和事件,是永远不可能再发生的。”
    她参与了福特的全部事业,不仅以旺盛的精力,帮助福特从事总统竞选,还在总统访华时在北京舞蹈学校表演了芭蕾舞。
    书中的每一章节,都表现了她的独特个性。全书以尖锐、敏捷的笔触,把美国第一夫人,写成为“我们时代最富于人情、和霭可亲、平易近人的一个角色”。
    (安)
     
    《海明威的巴黎》,罗勃特·盖杜塞克(Robent E。Gajdusek)著,美国史勃列纳书店出版,14。95美元。
    本书一半是关于海明威两次借居巴黎的生活。作者跟踪海明威的足迹,走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拍摄了二百多张形象化的照片。
    海明威在二十年代初到巴黎,埋头写作《永别了武器》,一举成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明威为了追溯当年混迹巴黎街头的情景,以唤起自己创作的“灵感”,重返巴黎,却终于一无所获,只完成了薄薄的一本速写集《流动的宴会》,以后便颓丧地回到大西洋彼岸,在古巴过着他隐居而又豪华的生活。古巴革命后,他回到美国,最后饮弹自杀。
    《流动的宴会》在海明威死后出版,生前他多次要修改手稿,但他“灵感”已泯,只能望稿兴叹,赍志以终。
    《海明威的巴黎》这本书图文并茂。特别是图片中所表现的,是海明威日复一日所过的勤奋写作的平庸的生活。正因为这一点,使《海明威的巴黎》一书,给人以深刻和强烈的印象。          (容)
     
    《早晨的儿子》,乔埃斯·卡罗儿·欧茨著,纽约先锋出版社出版,10美元。
    本书写一个福音派新教会教士的兴起及殒落的一生,实际是把作为神的耶稣基督予以人格化,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本书出版后,颇获好评,但不是一本畅销书。美国的书评界称颂这本小说是“一本具有巨大魅力的小说,欧茨在小说创作中达到激情和怜悯的高峰”。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评此书为“一本非常大胆的小说,它探索了《启示录》(《圣经新约》中的一章)的现象和神秘,施展了欧茨非凡想象力的锋利的笔触……。书中人物众多,作者对每个人物都赋予高度的感情与灵感。”
    菲城《问讯者》评论这本小说,“是本引人入胜之书,似乎集中了欧茨全部的卓越技巧,从小说有力的与紧张的角度来讲,是一部接近于不朽的杰作。”
    《图书馆月刊》说,“欧茨对极虔诚的福音派新教会教旨的描述,既十足生动,又意含讽刺。”(亚)
     
    美国《书景》(Bookviews)停刊:
    美国《书景》杂志创刊于1977年,内容除书评外,还有古典作家介绍,新刊书籍介绍,作家访问记,组成作家与读者的会晤,由作者直接答复读者的问题,以及出版行业内部消息,并不时出专刊,如摄影书籍专刊等。出版以来颇受读者欢迎。
    这本杂志出版不过十六个月,即因物价高涨及邮费增加,而广告收入又不足以维持支出,在出版1978年12月号后,宣布停刊。
    该杂志编辑部于《致读者书》中说,他们创刊这本杂志,宗旨在于“对出版物,出版者,作家和读者,用热情而不以势利或牟利的观点,来谈论这四个方面,既把精采的古典著作介绍给读者,又推荐新的作家与作品。可惜我们虽已赢得读书界的注意,但在当前出版界经济紧缩的情况下,本刊还不足以吸引一般的广告支持,所以经过十六个月的努力,现在不得不停刊。”
    阅读该刊各期内容,的确是做到他们所述的宗旨,但曲高和寡,终于不得不中途天折,这实在是读书人的一大损失,特别对于我们这些外国读者是个不幸的消息。(亚)《美国在中国的十字军,1938…1945》(The U。S。Crusade in China:1938—1945),迈克尔·沙勒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78年版,364页,14。95美元。
    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美国出现了中国热。一些人提出,中国是中国而台湾不代表中国这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隔了三十年美国政府才承认?《纽约时报书评》最近介绍沙勒写的这本书,认为它能有助于了解这个问题。
    沙勒写的《美国在中国的十字军》,据《纽约时报书评副刊》称,是有关美国外交史的一本重要著作。作者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和有关文件,作出了自己的分析。沙勒指出,罗斯福总统在制定对华政策中负主要责任,他根本无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力量,认为“红色”就是代表俄国,所以无论是抗日战争期间和以后,都支持蒋介石的国民党封建制度。尽管当时美国国务院里的中国通约翰·文森特、约翰·戴维斯、埃德蒙·克拉布和谢伟思等人一再提出,“偏向一边”的政策不能使中国出现政治稳定,只会使中国倒向莫斯科,但罗斯福却只从战后在亚洲东部扩大美国影响出发,而不考虑中国的和平与稳定,固执地拒绝了他们的建议。作者还透露了史迪威和蒋介石之间、美国战略服务局和美国的中国海军小组之间种种个人的、政治的斗争。书中还提到,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在中国问题上向苏联作出了让步,以换取苏联的自我遏制,也曾努力拉国民党和共产党成立联合政府以“中立”共产党,但是罗斯福这种通过代理人进行遏制的战略,对于建筑在沙滩上的国民党统治来说,完全是一个空想,未能成功。最后杜鲁门盲目追随罗斯福这份遗产,以后的美国政府继续执行敌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造成了三十年的外交僵持局面。      (云)
     
    《第三次世界大战,一九八五年八月》,约翰·哈克特著。
    本书虽然描写的是未来的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但它就象是在战争刚刚结束时写出来的一样。有人称之为“一本极为惊人的书——一部走在事态发展之前的世界‘史’。”
    第三次大战如何发生?将于何时、何地发生?又将以何种方式进行,结局如何?这些问题在本书中均有所探讨。
    全书共有二十八章,从一九八五年八月苏军进入西德边境讲起,然后回过头来追索大战爆发前夕的局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两侧——南部非洲和中东出现了战争苗头。如果我们看看当前的中东(特别是目前伊朗现状)和非洲局势,便不能不承认作者是很有预见性的。在巴尔干半岛这个“欧洲火药桶”,美苏两国初次交锋,接着大战的火焰在西欧燃烧起来了。苏联对伯明翰使用了核武器,苏联的明斯克也从地图上抹掉了。苏联东欧卫星国有的退出战争,有的起来造反,终于导致了苏联的崩溃。全书的结论可以如作者所概括那样:本世纪的历史表明,每当一次大规模战争结束之后,总是有一个大帝国崩溃。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崩溃了;二次大战中,德意志的第三帝国完蛋了;而一九八五年第三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大帝国的解体是确定无疑了。
    本书描写的欧洲中部战场状况、大西洋海战、核战争以及太空战争,令人惊心动魄。对电视在战争中的作用也有有趣的描写。
    作者约翰·哈克特将军是英国人,一九一○年生于澳大利亚,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文学系与历史系。他参加过第二次大战,受过三次伤,最后一次是他担任一个伞兵旅参谋长的时候。他也获过三次勋章。他退役前是北约组织北部集团军的莱茵区英军司令。退役后他在英国伦敦皇家学院任教至今。
    实际上,哈克特将军也不是单独写出本书,他得到英国一批将军,包括巴勒格拉夫空军上将、亨特陆军准将和麦乔奇海军中将等,以及美、西德一些军事、外交、科学方面的专家的协助。因此,本书也可以说是集体创作,但主要是由哈克特将军执笔完成。
    《第三次世界大战》一书的出版,不但引起了英国国内注意,英国军事书籍协会推荐了此书,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广泛重视。日本的《文艺春秋》杂志马上翻译刊登其详细摘要,还加了一个副标题——“令人战栗的书”。后来还有人仿照本书写法写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日本篇)》,作为本书的“补充”。过去虽然也有过不少有关未来的第三次大战的书,但是有的结论未免过于悲观,而本书却预见西方将战胜苏联,当然并不是毫无条件的,条件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要及时觉醒和作充分的准备。        (林)
     
    《德赫·劳伦斯书信集》,英国伯明翰大学英语研究系詹姆斯·特·布尔顿教授编辑并作序,全书八卷,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一卷:1901-1319年,将于本年度问世,售价25镑。
    劳伦斯是英国现代文学的大师之一。《书信集》中,对他当年生活环境和思想发展提供了贴切的个人实事记录。这些记录反映了第一手的材料和非凡坦率的天性,即使很多不以他的作品为然的人们,也不得不倾倒于这一人物的谈吐风生和魅人的风度。
    第一卷中包含自1901年9月至1913年5月止的通讯580封。这是劳伦斯青年时代在东林渡过的生活与在克劳依顿当教师,以及第一次离开英国开始创作小说的时期。这些书信中,有劳伦斯初恋时致吉茜·张勃斯,露伊·贝尔斯和海伦·柯克的情书。接着是他写《白孔雀》、《闯入者》和《儿子们和恋人们》以及一些短篇小说与诗歌的时期,与作家及诗人如伊若拉·庞德等的通信。以后是他母亲去世和与弗里达·维克莱的私奔。至卷终时,他已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文豪了。  这部书信集是剑桥版《劳伦斯全集》的一部分。
    (容)
书讯
休/姚维斗/崔文印/义/灿/鲍世江/宋益民/宜/叶/安/容/亚/云/林
喜读《美国短篇小说集》


    一部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好比是一座桥梁。希望了解别国人民的生活和斗争的读者,不必远涉重洋,就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异国的历史、风俗人情和人民的生活,就可以深入别个国家人民的内心世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之间有着悠久的友谊,也有相互了解的共同愿望。正当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的时刻,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美国短篇小说集》,满足了中国读者的要求,这是值得我们高兴的。
    这部短篇小说集所选取的作家阵容是相当引人注目的。这里有美国独立后第一位重要作家华盛顿·欧文,还有在我国久已闻名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此外,脍炙人口的小说《汤姆·莎耶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作者马克·吐温,《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等著名小说的作者海明威,《热爱生命》的作者杰克·伦敦,也都选入这个集子,他们都是中国读者早已熟悉和喜爱的作家。《美国短篇小说集》里还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过愤怒的揭发和谴责的作家斯坦贝克、德莱塞。这里还选进了许多美国现代作家,其中有不少是重要的黑人作家。这些作家对中国怀着友好的情感,有的曾来到我国访问。见到这些阔别多年的熟悉的名字,不能不使我们感到由衷的喜悦。
    收进这个集子的作家,有的擅长短篇小说,如欧·亨利、布莱特·哈特等,也有不少作家既是长篇作品的大师,又是短篇小说的巧匠。短篇小说这种体裁有它特殊的优越性,能够迅速而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而这里选入的大多数作家并不是冷漠的旁观者,他们既有饱满的热情,又有鲜明的爱憎,他们的作品也就特别值得宝贵,故事中有血有泪,凝结着作者的同情和抗议。因此,这部小说集反映的社会生活,就具有丰富的认识价值,可以作为一百多年来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路标。
    这部集子所选的作品,大致包括了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殖民社会直到垄断资本主义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小说集展开了一幅幅美国社会生活的图画:从城市失业工人的辛酸到乡村农民的破产,从资本家买空卖空的交易所到流浪汉徘徊的贫民窟,从淘金者的艰苦生涯到小人物的哀愁,从竞选州长演出的丑剧到只讲生意经的作家炮制的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