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房地产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房地产商-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夏闻天眼睛湿润了,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奥迪车上除了夏闻天和司机外,还有夏闻天的秘书龙小波和市建委主任武志强。经过几天的思考,夏闻天决定以微服私访的方式去看一下顾云昌一家,顺便多了解点情况。

顾云昌家住的地方虽然是棚户区,却位于市中心,离黑水河体育场不过一公里,绝对的钻石宝地,而且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胭脂屯。

胭脂屯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清军入关前,这里就是某王爷的属地,住在这里的老百姓都是王爷的下人和奴隶,他们在空旷的荒野上种植一种叫“胭粉豆”的花,用花的种子磨成粉末,研制成化妆品,人们把这个地方叫胭脂屯。日伪时期这里成为东州最大的工人村。到了上世纪90年代,胭脂屯的居民已达到了两万多户,形成清江省最大的棚户区。大多是下岗工人,靠摆地摊、做小买卖维持生计。肖鸿林、贾朝轩时代陆陆续续地进行了一些改造,但是仍然有近五千户居民住在棚户区内,人均居住面积不足八平方米,许多居民都是几代人住在一间房子里。东州人形象地称这里为“工人村”,这几年下岗职工越来越多,东州人又形象地称这里为“度假村”。

离胭脂屯不到一里地,夏闻天就让司机把车停到了路边,他要步行到胭脂屯里走走,看看老百姓的实际生活状况,这是他就任东州市长以来第一次微服私访,也是第一次光顾胭脂屯。

远处的黑水河体育场已经成了废墟,东州最富的人居住的水岸花都掩映在黑水河畔的绿柳红霞中,即将封顶的未来城拔地而起,傲视着黑水河地区几十座高楼大厦。夏闻天感慨地说:“武主任,真是不走不知道,原来这里竟然是东州贫富差距最大的地方。”

“是啊,夏市长,我作为市建委主任每每走到这里时,心里就酸酸的,彻底消灭棚户区已经喊了很多年了,可是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看到生活在胭脂屯的居民,我就想起‘活着’两个字,‘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为了忍受而忍受,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忍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忍受,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武志强深沉地说。

“武主任,你的话让我想起里尔克的一首诗,《严重的时刻》。”

龙小波插嘴说。

“小波,说出来听听,里尔克可是喧嚣尘世中的一个孤独者,终生都在寻找精神的故乡。”

夏闻天颇感兴趣地说。

“此刻有人在世上某处笑,无缘无故在世上笑,在笑我;此刻有人在世上某处哭,无缘无故在世上哭,在哭我;此刻有人在世上某处走,无缘无故在世上走,走向我;此刻有人在世上某处死,无缘无故在世上死,望着我。”

龙小波摇头摆脑地背诵完里尔克的诗,夏闻天的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志强、小波,这首诗是对活着的人最好的诠释呀,不过,我们不能再用活着来形容胭脂屯的老百姓了,党和政府有责任和义务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时,三个人路过一个体彩发行站,高音喇叭里传来主持人中气十足的蛊惑词:“世界上从来没有救世主,改变生活就靠我们的体力、智力跟技术,购买彩票吧!抽烟、伤肺;喝酒、伤胃;到歌厅、高消费……买点彩票经济又实惠!”

当一抹金色的、无比瑰丽的夕阳涂上了窄窄的窗棂的时候,顾云昌和李秀芝在天井搭的棚子里刚刚摆起了小饭桌,就听到有人敲门,顾云昌以为是女儿放学回来了,赶紧去开门,却一下子愣在了那里,老婆李秀芝一边往小饭桌上摆饭,一边问:“云昌,是不是女儿?”却不见顾云昌回答,她唠唠叨叨地走出来,一下子也呆住了。

“怎么,顾大哥、嫂子,不请我进去坐坐?”

两口子这才缓过神来,“夏市长,真的是您,我说昨天晚上做梦,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梦真的是灵验得很!”

顾云昌不知所措地说。

“老顾,你瞎说什么,还不请夏市长进来。”李秀芝发窘地说。“夏市长,快请进,我这个家实在是太小了,各位领导多包涵。”

顾云昌手足无措地说。

“顾大哥、嫂子,这位是建委武主任,这位是龙秘书,你给我写的信我收到了,不瞒你说,看了你的信,我心里很惭愧呀,无论如何,我都要来看看你们,否则我这个做市长的心里不安啊!”

夏闻天语重心长地说。

“一家三口就在这棚子里吃饭?”武志强关切地插嘴问。

“房改后的第三年,我女儿上小学了,我给女儿在厅里放了张小桌子,女儿每天就在这里写作业,房子太小了,我只好在天井里搭了这个棚子,在这里烧菜做饭。”

顾云昌一边说一边把夏闻天等人请进了屋里,屋子太小了,几乎被一张床占满了。

“老顾,三个人睡一张床太挤了,怎么能睡得开呀?”

夏闻天无奈地问。

“天热的话,我就睡在地上,说实话,夏市长,武主任,我女儿今年十五岁了,还跟我们睡在一起,我心里实在不好受,她八岁就已经有一点感觉。说句老实话,我和我老婆已经七年没有那什么了。没有夫妻之间的任何东西,这个是我们最大最大的生活中的一个,……在不愉快的一个生活环境下,我们几乎没有的,这是我们最大最大的障碍。想起来,就觉得对不起我老婆,也对不起我自己。”

顾云昌说着说着低下了头。

夏闻天惭愧地拍了拍顾云昌的肩膀,“嫂子,冬天怎么过呀?”

夏闻天是南方人,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直到升任清江大学校长,他都没想过居住在棚户区的老百姓如何过冬这个问题。

当上清江省省长后,主管全省的工业,那时他见到的最多的是工厂里的机器,巨大的吊钩,火红的铁水,移动的行车,氤氲的雾气,工人们行走其间却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夏闻天不知视察过清江省多少家大中型企业。

然而,当90年代,国家经济重心南移之后,传统工业一边保证财政税收的高额上缴,一边拖累着本该由社会承担的沉重福利包袱,包括福利分房,一边面临原材料放开市场后毫无保障的供给,这相当于一个巨人不断在被抽血的同时,还吃不饱饭,再壮实的身体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倒下去是迟早的事。当时中国工业发展水平并未达到吐故纳新的程度。

夏闻天是经济学博士,他深知国有企业衰落的过程,是一个至今存有争议且敏感的话题。作为中国经济的践行者,他不止一次地问,国有企业为什么会急剧萎缩,为什么会迅速坍塌?为什么要匆匆抛弃?夏闻天清楚,这些问题现在回答不了,这些大大的问号只能留给历史了。只是工人作为一个阶级,其赖以生存的大工业轰然坍塌,先是工厂,然后是家园。社会责任和个体命运的共同沦陷,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废墟,物质废墟触目惊心,精神废墟荒芜绝望。被时代抛弃的人们成为生活残羹剩汤的垂涎者,满怀侥幸的乞讨者,这是上天安排居心叵测的黑色幽默,还是命运轮回荒诞不经的阴差阳错?想到这儿,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在夏闻天的心中油然而生。

“听说夏市长是南方人,我们住平房的北方人冬天都要打煤坯,就是把煤面子掺上适当的黄土,就可以打煤坯了,一般的人家,都要打上一两千斤的煤坯,一直烧到来年的秋季,秋季,家家都要买上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大白菜、大萝卜,腌一缸酸菜,买两捆大葱,可以一直吃到来年开春。”

李秀芝刚说完,顾云昌插嘴说:“形容胭脂屯的房子有句顺口溜,‘春怕刮风夏怕雨,秋怕严霜冬怕雪’,别看胭脂屯的百姓日子过得艰难,但是这里的人朴实、豪放,有苦中作乐的民风,有人编了句顺口溜调侃我们,说胭脂屯有四大怪,倒骑驴四十迈、光膀子扎领带、只喝酒不吃菜,坐出租车头朝外。”

面对顾云昌的幽默,夏闻天笑不起来,此时此刻,一个巨大的棚户区改造计划已经在心中形成。

“顾大哥,买经济适用住房领到准购证了吗?”

夏闻天关切地问。

“还没有,眼下经济适用住房的房号被倒卖到十万甚至二十万了,一些富人开着豪华轿车买走了经济适用住房,许多老百姓为了能拿到一个经济适用住房的房号,不顾烈日酷暑,没日没夜地排队,东新园的房子,我和老婆排了半个月也没拿到房号,更多的房号却被那些有关系或者有门路的人给瓜分了。夏市长,再过十年我就六十岁了,进入老年人阶层了,我不知道我女儿十八岁高中毕业之前,还有没有希望圆了我的购房梦。”

“顾大哥,我用党性向你担保,不出两年保证让你住上经济适用住房,不光你能住上,胭脂屯的居民都能住上。”

夏闻天话音刚落,顾云昌的眼睛湿润了,他紧紧地握着夏闻天的双手哽咽着说:“夏市长,太阳真的从西边出来了!”

当顾云昌和李秀芝两口子送夏闻天、武志强和龙小波出门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胭脂屯的居民站满了顾云昌家门前的这条小街,真可谓是里三层外三层,夏闻天刚刚走出顾云昌的家门,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眼睛里含着泪花说:“夏市长,我在胭脂屯住了一辈子了,别说是市长了,就连科长也没到胭脂屯来过,您是第一位到胭脂屯来的市长,就冲这,就值得为您鼓掌啊!”

夏闻天激动地握住老大爷的手说:“大爷,我上任大半年了,才来胭脂屯看望大家,心里很惭愧呀,我向大家保证,两年内,一定让大家乔迁新居!”

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时,街头传来汽车喇叭声,人们自发地让出一条路,2号小轿车缓缓开了过来,夏闻天没上车,因为有太多的人想和他握手,他不愿意让这些热情的老百姓失望,伸出双手真诚地握着,仿佛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

·2·

第一章 粉墨登场

5。狼园

在东州房地产界,谁都知道陈金发是“跑马圈地”的高手,他总能从决策部门获得“风声”。其实,地方政府决策层尤其是“一把手”对城市发展的目标指向,常常让房地产开发商趋之若鹜,一有风吹草动,房地产开发商就会连夜“跑马圈地”。但是要获得准确的消息,职能部门必须有人,陈金发的做法是“有酒大家喝”,哪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没有个秘密账本?里面记录了所有见不得人的开销,当然最终主要费用都列入了楼盘开发总成本当中。

但是,自从何振东就任东州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后,与于宝山比起来,陈金发“跑马圈地”甘拜下风,谁让人家是主管副市长的小舅子呢,不过陈金发一直想成为何振东的干小舅子。方法也很简单,于宝山的姐姐也就是何振东的老婆,长年瘫痪在床,夫妻关系早就有其名无其实了。如果在何副市长身边安插一个二奶,自己自然就成了干小舅子,何况何振东生来就好这一口呢,陈金发煞费苦心相中了一个人,他觉得只要和这个人搞好关系,就一定能把何振东拿下,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范真真。

范真真最讨厌于宝山,不仅仅因为于宝山这个人生性好赌、惟利是图,更因为他是何振东的小舅子,范真真恨不得何振东的瘫痪老婆赶紧死掉,那样她就可以取而代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副市长夫人了。

然而,何振东最怕瘫痪老婆,因为没有这个老婆,何振东在仕途上不可能爬得这么快,这么顺。他心里最清楚自己之所以爬这么高,全都托了老丈人的福。

何振东的老岳父可不是一般人物,八十年代初是清江省委书记,东州市委第一书记,后调全国政协任常委,虽然离职休养好多年了,但是,至今老爷子在东州市说句话仍然掷地有声。何振东的老岳父就这么一个掌上明珠,如今瘫痪在床,何振东如果胆敢慢待女儿,老爷子若不高兴仍然可以左右何振东的仕途,因此在家里,何振东对老婆仍然是相敬如宾。

何振东最忌讳人家说他沾了老丈人的光,有一次拆迁办主任刁一德为了讨他的好,给他请了一个算命先生,说是准得很,那个算命先生一张口就说他是“姑爷命”,虽然也说他大富大贵,青云直上,但是“姑爷命”这三个字就足以败坏了他一世英名,他二话没说就把算命先生打发走了。

当然何振东也碰上过好的算命大师,东州市驻京办主任丁能通就给他找过一个算命大师。那是自己任皇县县委书记的时候,去北京出差,住在北京花园,丁能通领来一位算命大师,说是经常在中南海走动,何振东听罢虔诚得不得了,算命大师捋着山羊胡子,之乎者也了一阵子后,眼睛突然一亮,然后很平静地告诉他,五年之内必将成为封疆大吏。果不其然,第二年他就成了东州市副市长,离封疆大吏仅一步之遥了。

其实何振东很羡慕驻京办主任这个位置,当今官场上只有这个位置不用贪就可以集富贵于一身,可惜是个正局级,如果是副市级,他真想和丁能通换一换。

然而,何振东想出了一个更为隐蔽的致富之路,就是让自己的小舅子于宝山成立了和泰房地产开发公司。他嘱咐于宝山只倒腾地不盖楼,这样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显山不露水,他告诉于宝山买哪块地,于宝山就买哪块地,他让于宝山什么时候卖,于宝山就什么时候卖,于宝山名义上是和泰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板,实际上是何振东手中发财致富的傀儡。

然而,何振东忘了于宝山的人性,提心吊胆挣的钱,于宝山背着何振东跑到澳门去赌,没几天就输光了。于宝山当然知道其中的厉害,他慌了神,背着何振东要把姐夫千叮咛万嘱咐不许卖的地要卖给白氏兄弟。

此时于宝山正谦卑地坐在白昌星的奔驰车里,白志刚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白昌星的司机老关很潇洒地将车驶上了黑水河大桥。

老关在西藏当过特种兵,转业后分到东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因为刑讯逼供打死了人,所以坐了三年牢,老关放出来后,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保安,白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