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炫风-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噢,你们是自费开发区。”中央领导自言自语地,“人家昆山自己搞起来搞得这么个样子,得给人家一条活路嘛!”

“谢谢。谢谢中央对昆山的理解和支持!”吴克铨握着这位中央领导的手,热泪盈眶。打自费办开发区以来,虽然县委和苏州市委对吴克铨和他并肩战斗在开发一线的战友们的支持、理解一直没有间断过,然而毕竟作为自费开发区的主要负责人和一县之长,吴克铨时时刻刻处在风口浪尖上。不要说拆迁搬家得罪了多少人,也不要说那些到处当叫花子的低三下四经历,就是招商引资见了成效,一个接一个的企业在创造出效益,为昆山创汇和交税直线上升之后,也还有人在私底下说,他吴克铨这么卖劲搞开发区,与外商打得那么火热,还不知道为自己拣了多少好处哩!

这样的误解还好说,关键是一顶顶吓死人的政治帽子让吴克铨常常憋得快透不过气来。什么搞开发区是彻头彻尾的走资本主义,吴克铨是想把昆山变成上海人搞自由资本主义的乐园,是想把昆山彻底卖给外国人等等一类的话语,以及一封封有名和无名的“人民来信”没少给吴克铨的头上扣屎盆子。

“我们是把昆山的全部家当抵押在搞开发区上,一旦失败或半途而废了,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谁也担当不起的啊!”吴克铨从1985年力主搞开发区以来的几年里,他内心一直被上面这些问题敲击着……

“自费”是个什么概念?尤其是国家实行宏观控制的年份里,他吴克铨的“自费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与中央“对着干”。这种政治结果一旦被认真起来,有他吴克铨好看的?肯定没有。

“一县之长”,他吴克铨其实早已为自己设想过这种结局。

在吴克铨任县长期间,有一任搭档、某某先生任县委书记时,就因为提出为了招商,干部就应该上台跳舞。现在听起来这样的事很难理解,干部们为了工作,学跳舞有什么大错呢?但那个时候不行。有人就用“人民来信”告这个县委书记是资产阶级作风,“用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腐蚀广大干部和昆山人民”,结果这个非常有作为的年轻县委书记被告下了台。吴克铨身为主抓经济和开发区工作的县长、县委副书记,他不可能不被这样的政治境遇所影响。

现在中央领导终于认为昆山的开发区做法是对路子的,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他吴克铨能不激动吗?钱虽重要,但毕竟与开发区的合法问题相比,仅仅是一桩小事。如果开发区还是“地下”式的,如果开发区永远不被国家承认,你昆山再大的能耐也最终只能退出到改革开放的边角,继续默默无闻地承受着苏州“小八子”的地位,老百姓也只能过紧巴巴的生活。

吴克铨最不愿看到这种境况。现在摆在吴克铨和昆山人面前惟一要做的事是:尽快让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落实到昆山头上。

昆山和吴克铨梦想的是要把昆山开发区挤进国家的“十四加一”的经济开发区行列中去,这样就可以获得中央和地方名正言顺的支持与政策上的优惠。

那位中央领导走后,吴克铨好一阵兴奋,对宣炳龙等人说:你们在家把我们的工作再进一步夯实,我负责上北京争取给我们开发区拿到“出生证”。

宣炳龙说:市长你放心,家里的事我们一定把它办得更漂亮,并且把下一步的招商引资情况和第三次拓展开发区的计划作个初步汇报。“这回我们做了一个14平方公里面积的图纸,等你回来我们就报请市委、市政府和人大审议。”他拿出一大沓图纸和资料。

昆山这个时候已经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县长吴克铨也随之成为了首任昆山市市长。

吴克铨随手拿起扫了一眼,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说:“14平方公里可能还不够啊!”

“你说14平方公里还嫌小?才5年时间,我们已经从3。17平方公里,一直发展到6。18平方公里,这回做出14平方公里的规划等于在前5年的基础上扩充了一倍呀!”

“一倍就大了?你想的还是昆山小开发区。”吴克铨放大嗓门,“现在我上北京是去拿国家级开发区哟!”

“哈哈,对啊,我们不再是小昆山的小开发区了,要建国家级的大开发区了哟!”宣炳龙一向认为自己的眼光放得比别人远,但听市长这么一说,觉得自己盘算的开发区前景还是小了许多。“好,我知道下一步规划如何做了!”

“别别,我们还是一步一步往前走!”这回轮到吴克铨泼冷水了。

“为啥?”宣炳龙瞪大眼睛问。

吴克铨没正面回答,则在转身时放下一句话:“我们的开发区现在还是‘私生子’,给‘私生子’办户口有那么容易吗?”

“不是‘皇帝’点头了吗?”

“那也得‘衙门’下文呀!”

噢——宣炳龙明白了,于是他重新拿起那份14平方公里面积的“规划图”,若有所思起来。

老练的吴克铨没有陶醉,他深知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特性,一个没有得到“上级”认可和正式批准的开发区,即使再有“经验”,再有效益,也照样可能被一夜之间毁灭掉。

什么事都没有把“出生证”办下来更重要的了!吴克铨多次在县政府会议上强调道。而他内心清楚,这事非得自己亲自出面“跑”才可能办好。于是他一边让秘书整理出中央领导来昆山视察时的讲话要点,一边让办公室订票。第二天他便到了南京——吴克铨深知,要想得到“国家级”待遇,你首先要得到“省级”待遇。

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从彭冲同志当书记后的数位领导,都是十分坚定地支持改革,尤其对苏州和昆山工作相当重视。昆山搞开发区初期,时任江苏省省委书记韩培信和女省长顾秀莲,都非常关心。1986年,昆山自已搞起来的开发区已经瞒不住了,秋天的某一日,韩培信书记来到昆山,就提出要看开发区。当时的县委书记蔡长林和县长吴克铨非常犯难:到底让不让省委书记看呢?不看不行,看了,万一省委书记“震怒”而让昆山停办呢?

“不要紧,看看再说。”是陪同韩书记的苏州市委副书记林瑞章说了这话,吴克铨他们才壮大了胆子跟省委书记一起走进了他们一直保密的“工业新区”(当时的名字)。

在现场,韩培信一边看,一边听汇报,又常常一言不发地在思考。回到招待所,他对吴克铨说了一句话:搞得不错嘛!随后还让吴克铨将开发区的总体构思重新说了一遍。

“韩书记,你对我们的肯定让我们非常感动,但现在有人说我们与上海搞联营是当上海人的殖民地,所以我们一听心里就感到害怕。”吴克铨见韩培信书记对开发区和与上海联营办厂很肯定,便掏出了心底一个最大的担忧。

韩培信这回眼珠子直了起来,看着吴克铨认真地说道:“你告诉那些人,我们支持昆山做上海的‘殖民地’。如果上海领导愿意,我江苏都愿意做他们的‘殖民地’。”

“行!”吴克铨觉得省委书记此行给了他一个最重要的政治保障,这比几个亿的开发资金还重要。

正是这次省委书记的“昆山之行”,使得昆山开发区从“地下”转到了公开。而现在中央领导的视察,则使昆山开发区真正有了出头之日。

韩培信那次回到南京后,专门在省常委会议上讲了昆山开发区的情况,并建议让省领导们都去看一看。这之后,省长顾透莲,副书记沈人达、孙家正等先后来到昆山,他们看完这里的开发区和百姓所发生的变化,非常高兴,充分肯定昆山搞开发区的方向没有错。让昆山人感到扬眉吐气的是在次年的省人大会议上,省长顾秀莲还在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里专门提到了昆山开发区。

带着中央领导在昆山开发区讲话的记录稿,吴克铨北上南京,去争取昆山开发区的“出生证”。省里非常顺当,将昆山的开发区批准为江苏省的重点经济开发区。

吴克铨当年在国家计委工作过,他比普通的县官更懂得与北京的中央国家机关打交道,所以在完成省里的相关手续后,他带着两份重要文件(一份中央领导在昆山的讲话记录,一份江苏省批准昆山经济开发区的批件)来到北京,找到前些日子跟随中央领导到昆山视察的特区办主任何椿林,请求批准昆山开发区的“国家级”待遇。

何椿林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吴克铨,但告诉他:要把昆山的自费开发区变成“国家级”身份,必须履行一个手续,这就是说国务院要在已批准的十四个开发区之外进行“加一”的特别决定。这“十四加一”需要国务院专门会议才能决定。

“何主任,这事我们只能请您多多劳驾了!看在中央领导已经肯定我们昆山开发区的分上……”吴克铨知道这事非同小可,而要办成这件事,非何椿林主任莫属,一则他主管这方面的事,另一个关键是何椿林主任实地考察过昆山,他说话能影响众国务院领导。如果能允许磕头相托的话,吴克铨当场肯定要给何椿林磕三个响头。

何椿林不愧是位体贴下面苦情的好领导,他肯定地告诉吴克铨:昆山这个忙一定是要帮的。“不过钱的问题你们得找财政部。”何椿林告诉吴克铨。

“财政部的事我们去找。”吴克铨谢别何椿林后马上到了国家财政部。国家对所批准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是有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的,吴克铨知道打通财政部关系的重要性。昆山缺钱啊!

财政部官员说:钱可不能随便给。

吴克铨一听,那张原本兴奋起来的脸一下蔫了,求情道:“请领导们帮帮忙,我们昆山开发区已经办了好几年,从来就没有花过国家一分钱,多少也请照顾点我们。”

财政部的官员看看昆山送来的材料,又看看中央领导在昆山的讲话,再瞅瞅吴克铨的一副可怜相,终于发起善心:“这么着吧,正好现在讨论地方向中央包干上交财政收入的事,你们昆山如果赶上这一拨,可以从你们昆山上交的财政收入中少交一些用作经济开发区建设资金。”

“好啊,我们昆山现在向国家上交的财政收入包干数是一个亿,而且每年还有递增6%。能不能在这个数里,请财政部照顾照顾?”吴克铨是全县经济的大管家,这财他十分清楚,于是这样道来。

财政部官员商量了一下,说:“假如你们的开发区经国务院正式批下来,我们参照其他开发区的做法,同意你们从现上交国家的一个亿中拔出5000万元用于经济开发区资金,还可以享受免除每年上交额的递增部分。”

“太好了!谢谢,谢谢你们对我们昆山的帮助!”吴克铨万分感激财政部的官员。

“每年5000万元,整十年就是5个亿,关键是还有免除每年递增的6。5%,这等于一项政策,让我们昆山开发区有了比较大的资金来源。”吴克铨事后感慨万千道。

然而,这个财政优惠的前提是:国务院必须正式批准昆山经济开发区列为“十四加一”的总体经济开发区战略方案之列。

偏偏这个时候中国出了大事:由于1989年的“六四”事件,那位视察昆山的中央领导下台了……

坏大事了!一心拿“圣旨”办开发区“出生证”的吴克铨和昆山人此时急坏了,心想这回要彻底泡汤了。那个时候中国的政局之混乱,还有谁把小昆山的“小事情”放在心上?

“找人!还得找熟人,找对我们苏州和昆山熟悉和有感情的人。”那些日子里,吴克铨和宣炳龙等人苦思冥想,寻找种种可能。突然他们想到了一个重要人物:费孝通。

费老可以帮这个忙!

费孝通作为苏州籍的著名民主人士、人大副委员长,请他出面兴许能帮上这个忙。

费老是大名人,也爱到处走动,尤其喜欢他的“乡村小路”行。这年10月中旬,昆山人得知费老要来苏州,于是吴克铨通过关系,先在某地与费老见了一面,并详细向费孝通汇报了昆山开发区的情况。

这天与费孝通见面是10月15日。五天以后,费孝通先生来到昆山,陪同他的还有江苏省副省长张绪武。这回费孝通是来“帮忙”的,所以他在参观开发区后,直截了当地问吴克铨:“不是说要中央承认你们这个开发区吗?请具体说一说,承认了开发区到底有什么好处?”

没想到费老如此痛快,于是吴克铨赶紧接过话说:“在政策上,开发区可以享受许多优惠。但是我们目前还不算正式开发区,享受不到这些优惠。比如,国家开发区的企业所得上缴是15%,而我们开发区要缴24%;国家开发区的企业有免两年减半3年的政策,即新办企业在前两年可以免缴所得税,后3年则可以减半上交所得税,这样对外商投资办企业就有更大的吸引力,而不是开发区就享受不到这个待遇。”

费孝通点点头,道:“这样外商可以多得一些便宜,他肯定愿意来了。”

一旁的张绪武插话说:“国家开发区的外汇留成也有优惠,和深圳特区一样,它创的外汇可以全留,一般开发区只不过能留25%。”

吴克铨借机又将办好开发区同时,还能够给予当地周边的加工业和地方政府带来很多好处的话说了一通。

费孝通到底是个大政治家和社会学家,在听完吴克铨和张副省长的一番话后,突然问道:“我重点问一下:如果批准了开发区,当然有利于地方的发展,于国家呢?国家有多少好处?长远的,现在的,都说一说。”

张绪武副省长迅速朝吴克铨递了一个眼色。吴克铨便直言道:“如果批准,我们的发展肯定要快得多了,发展速度可以达到蛇口工业区水平。蛇口是8年达到工业产值10个亿的,我们不要国家花钱,只要这些政策,8年也能达到10个亿的工业产值。这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和好处。”

“好,这个记下来!”费晓通对此特别关注,让秘书把这一条重点记录下来。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说服人家为什么昆山可以办国家级开发区。”费孝通再一次点到要害。

吴克铨于是又将昆山的种种优势,特别是地理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及外企在昆山已经获得的成效跟费孝通作了汇报。

费孝通最后表态道:“现在昆山已经具备很多条件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