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炫风-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旧习不是说改就能改得了的。在农耕时代,一些在路头街边的露天厕所其实是“厕主”的“生财之道”,粪便可是农家作物不可少的,你倘若端了他的厕所,他非与你急不可。于是一般人不愿去碰这类“毛刺头”的鸡毛蒜皮,但好端端的江南水乡、雅镇闹市,只因为那么多露天厕所搞得臭气熏天,也不雅观。秦振华要对露天厕所动真格,有人想看热闹,结果没看成,因为秦振华不仅把镇上的露天厕所全部“一锅端”,换成了清洁整齐的“公厕”,而且连镇属管辖的三个村的农民露天厕所也一起治理得干干净净。

“工作要出色,先从干净做起!”也不知秦振华是怎么想的,他上任初始,对全镇干部下的第一道“指令”就是到常熟著名的全国卫生镇浒浦学习。108个干部,浩浩荡荡地到了邻县的常熟浒浦参观取经。

干部们参观后回来感慨很多,却心虚地说:“学不像。”

秦振华看到症结,并想了一招:你们不是说学不像吗?那我叫个人带着你们干!这人也姓秦,是过去浒浦镇管卫生的退休干部,老家就是沙洲的。秦书记求贤得了一个老秦,杨舍镇没多少时间也跟浒浦一样变得干干净净。

“别说,这秦振华还真有法子喔!”高德正和县里的领导走在昔日臭烘烘、如今整洁干净的大街上,颇有感慨。

“可我在治厕和改造乡镇卫生时发现一个重要问题: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即使再著名的卫生城镇,也只能做表皮干净的文章。改厕修路筑地下水道,哪一样都离不开用钱。经济搞不上去,啥事都做得不彻底、不到位。这个印象我太深刻。有一次我们改造一段下水道,想到县里贷一万元钱,管经济的副书记硬邦邦地给我一句话:哪有钱呀?自己想办法!”秦振华说到这里,拳头一挥:“从此我发誓要搞经济!”72岁的老人,一如出征的战士。

“我最先搞的一个企业是绦纶丝厂。1986年,乡镇合并,杨舍镇一下就大了,成了真正的‘县城’。既然是县城,就得像个城市,所以我建议镇政府给我们张家港市搞一个星级宾馆——就是现在我们这块地……”秦振华用指头朝坐着的地方点点,示意我采访他的宾馆的这个地方,“当时我们就在这里划了300亩地,市里还有人不同意,觉得我步子迈得过大。我对他们说:张家港过去一直是个不被人瞧得起的‘苏南的苏北’,我们不能再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老观念了,而是要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到后来我说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也不能要了,要三个月河东三个月河西,就要定下天大的事情!邓小平同志为啥说‘发展是硬道理’,让我们只管干,不要争论,就是怕耽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有了金钱,百姓的日子就好过,社会就能发展。当时我重点抓了镇、村两级企业的大发展,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过我们的澳洋集团、骏马集团?他们都是在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像骏马集团过去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办企业,后来成了国内最大的锦花6帘子布生产企业。澳洋更了不起,它是全镇纺织业的领头羊,现在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毛纺业五强之一。当年我就抓这些龙头企业,到1986年底,我杨舍镇的镇、社企业达68家,产值近3亿元。苏州市里当时设了个‘亿元乡(镇)’的‘振兴杯’竞赛,那一年我代表杨舍镇上去一下子把金杯抱在手里,可以说是我秦振华在苏州父老乡亲面前第一次露脸。当时会议上还有两个先进单位的奖杯我也抱在手里。杨舍镇第一次在外人面前扬眉吐气。第二年全苏州三级干部会议上,我上去一下子抱了七个杯,会场上掌声雷动,台上台下都说秦振华这人了不起,我自己当时也真觉得露脸了……哈哈哈,我这个人好面子!好面子没什么不好,搞发展,赶经济建设速度,就得讲面子,要回一个好面子,就证明我们的工作做好了、做对了,老百姓实惠了,社会发展了,这面子有什么不好?我秦振华要的就是这个面子!杨舍镇的面子,张家港的面子,我们社会主义的面子!”

快言快语,直爽坦诚,心如明镜,激情澎湃,这就是秦振华!

时至1989年,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大事。这一年中国的苏州也发生了不少大事,其中有一直十分赏识秦振华的沙洲县委老书记、时任苏州市委书记的高德正被调到省里任副省长。与此同时,秦振华也跳了一个政治台阶——进了张家港市委常委(不多久又升为副书记),但仍主要担任“市城”杨舍镇党委书记。

干实事的秦振华在进入常委和后来当市委副书记时,都在市委常委会上说:我只参加研究干部的常委会,其他会最好不要让我参加,我只想把杨舍镇的工作做好。

这个老秦!论年龄,秦振华在当时的市委常委中也是“老大哥”了,他这么一说,其他同志也笑笑,说你老秦把杨舍镇做好了,等于给张家港把门面建设好了,开会和举手的事我们代了。就这样,秦振华还是一天到晚地在镇上忙着呼风唤雨……

1991年底,苏州市委在王敏生书记的主持下,正在酝酿全苏州经济迈向更高一个台阶的宏伟计划,与之相配套的是下属几个县级市班子的重新配备问题。张家港的班子“一把手”成为王敏生首先考虑的事,因为按照民意和能力,副书记秦振华接此重任没有问题,但偏偏老秦有个“致命”问题:年龄大了!过年就是56岁了!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县级班子一把手一般到57岁就要下来。秦振华已经快到“线”了,再提拔他有点不太合适。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怎么办?苏州市委把秦振华的事提到了江苏省委。

“老秦,你快回来!省委沈书记要到张家港来听你们的汇报,可能还有跟你有关的事……”一日,王敏生书记给正在广州学习的秦振华打电话,要他火速回来。

秦振华回到张家港,省委沈达人书记与副秘书长梁保华(后任苏州市委书记、现为江苏省委书记)等后脚就到了。

汇报开始。第一个汇报人是念稿子,看得出沈达人书记对此感到乏味。

第二个是秦振华汇报。

“谢谢。我今天一是非常感激第一次能向省委书记和省里其他领导面对面地做汇报。二是我讲讲杨舍镇这几年的情况……总之,我深切的体会是:现在在下面做事的人受气,这种情况不改变,有多方面不利……”秦振华向领导汇报工作从来不用讲稿,而且以例讲理,头头是道,这是他的本领之一。

“很过瘾!”沈达人书记听完只讲了这三个字。看得出,他对秦振华是满意的。原本听完汇报就要回苏州的沈达人,这天特别高兴,说要在张家港“吃顿饭再走”。席间,他要秦振华坐在自己身边继续讲杨舍镇的事。

不多久,江苏省委和苏州市委关于秦振华任张家港市委书记的任命书正式下达。这是江苏省和苏州市干部中一个少有的破格提拔。56岁的秦振华从县级副书记提拔正职书记。

老秦自己对此总结说:“我逢到了两个大机会:一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确定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大转移时,我当了杨舍镇党委书记;二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的中国改革新一浪潮时,我出任张家港市委书记。这两个历史背景下,都需要一批思想解放、敢闯敢干的人,我是其中的一个,所以组织上都在这样的时刻想到了我,而我也得益于这样的历史机遇使自己有了用武之机。

“当市委书记后,我心里想:组织上给我平台,我第一个就要对得起上级,二要对得起百姓,对得起父老乡亲。为了工作,我可以六亲不认,为人硬碰硬是我的作风;干实事、不吹牛也是我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但为啥后来有人对我还有不少争议或非议。我自己反思一下,无非是我秦振华喊的口号、干的事,在当时别人还不敢喊、不敢干的时候喊了、干了,所以我就成了一些人看来是‘秦大胆’、‘秦牛皮’了!可后来事实证明我没做错,而且赶在前的事对后人和后来的事业都有好处!这也是张家港精神中最重要和核心的一点:拼搏、负重,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秦振华是这样一个敢于认识自我、敢于承认自己成功和正确的真诚的唯物主义者。共产党人除了需要勇气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其实也需要勇气承认和宣传自己正确与成功的一面。秦振华因此是一个真诚和真实的共产党人。

有人告诉我,在秦振华刚出任市委书记不久,在张家港街头,到处出现了“振华精神”,甚至在苏州市委的干部会议上也曾提过“振华精神”,这也使得一些人对秦振华个人的品德产生某些偏见,以为他是个好大喜功的人。其实秦振华自己说:“当时我内心诚惶诚恐,因为我想的是尽快把张家港搞上去,哪有心思想我秦振华的后路。我当时已经五十六七岁了,随时有可能被拿下作退休干部处理,充其量也最多干一届。正是想到这些,所以我给自己和张家港的定位是:必须样样事要比别人超前一步,否则就没有机会跟人家竞争。张家港本来在苏州几县中就是小弟弟,你不加把劲怎么行?我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秦振华就是秦振华,他的性格不像传统的苏州人,这也许是他的故乡张家港更多地吸纳和融汇了长江的性格,而不是那种小桥流水的吴越文化所熏陶的那样文质彬彬、你推我让,所以他身上的那种自加压力和勇于争先的意识特别强烈,以至他的许多做法和想法在习惯于“听众”和“执行”的官场上显得很另类。

“今年张家港的经济指标马上要上高速!我们的方向是: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建超昆山,项项工作争一流!”在省委、苏州市宣布秦振华任张家港市委书记后的第一次张家港市委工作紧急会议上,秦振华即刻提出了一个“三超一争”的口号,在干部中引起轩然大波:这不等于向全苏州的老大哥单位宣战吗?我们张家港一直是小弟弟,人家常熟的工业有几千年历史,一向是全苏州县级单位中的老大,我们要超常熟,不是让人家听了都要笑嘛!是啊,工业超常熟难,我们的外贸更不能跟吴江比,人家吴江一百年前就是通衢四海的老牌出口外贸强县,我们怎么好跟人家挑战呀!你们这两年没去昆山看看吧?小昆山现在的城市建设,人称“小上海”,那个整齐、热闹、繁华呀,连上海人都承认小昆山快胜过大上海了,我们张家港跟人家比?唉,这回真是猴子打屁股,自家不觉脸红,人家都得脸发烧。

果不其然,在苏州干部大会上,当秦振华的“三超一争”在其他县市干部中传开后,如同温水里放进一块沸钢锭,那个热闹劲在吴侬语境里是少有的场景。常熟、吴江、昆山的兄弟县市干部们,一个个像进了动物园看猴子表演,这个准备表演的“猴子”肯定是张家港的秦振华嘛!

有什么奇怪的!我老秦就是要跟你们老大哥比试比试!我张家港就要超过你们!

老秦,你可是我们常熟出去的呀,我们过去一直是自己人,你真要把我们比下去了,你说让我们常熟人的面子往哪儿搁呀?

老秦,你要超我们吴江外贸,实在精神可嘉呀!不过据我们所知,你张家港除了几条渔船从长江里捡点破鱼烂虾,还有什么可以出口挣外汇的呀?

老秦,你们张家港城区好像就是原来的杨舍镇吧?这杨舍镇我前些年去过,好像也就是一两条一泡尿可以洒到头的小街道吧!这两年是不是上台阶了?我们昆山向你学习啊!

……

什么挖苦、嘲讽的话都有,秦振华像红脸关羽一样,坐在那儿一声不吭,唯有胸脯起伏如海浪:你们说吧!说够了吧?告诉你们:我老秦就是要跟你们比试比试!如果我说出的话不作数,我立马下台,不当这个张家港的书记了!但到年底、到明年、到后年我们看!秦振华心里憋足了气!凭他的脾气,他真想冲天喊一声:你们笑话我秦振华没关系,可我们张家港就是要干出大名堂来!这不是我秦振华个人的事,是张家港的需要!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需要的速度!是老百姓的需要!

“大家不是要面子嘛!是啊,我也要面子!张家港要面子!可是我们没有实力,就永远没有面子!没有实力,我们出去开会只能坐在旮旯里,只能听人家传授经验,只能看人家把红旗、奖牌领走,只能低着头,仰着脸看人家。没有实力就没有位子。没有位子,哪有面子?”秦振华回到张家港,将那些受了人家好一阵讽刺、抬不起头的干部们狠狠“教训”了一通!

“把头抬起来!把胸膛挺起来!把干劲都给我拿出来!我们张家港是不能跟人家比,因为人家底子都比我们厚实,但就是因为这,所以我们更要自加压力,别人走一步,我们就得跨三步,甚至要跳三级!”

秦振华的话、秦振华的动作,都带着一股虎虎生威的风声。这风声确实让人有种胆怯——当然这是对那些不敢冒险、不敢大干、没有闯劲的人来说是这样;但这对那些思想解放、敢闯敢干、又有事业心的人来说,是一种催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和表率作用。

秦振华的威信就是这样树立起来的。他因此有“一呼百应”的感召力,是因为他的话讲到要害,讲得实际,而且一步步的战略与战术到位,每一项工作抓到实处,且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提出“三超一争”之后,秦振华又提出了“三抢一高”、“三攻一促”及“三个战略”的一整套具体的行动战略、战术。

“三抢一高”,即为抢发展机遇,抢投入产出,抢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效益。

“市属工业是全市经济的关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这些企业怎么上?有四个问题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是要转变观念,增强发展经济的紧迫性。邓小平同志最近反复强调,要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坚持思想解放,转变观念。搞经济跟赛跑一样,你得有股劲,落后的就得赶前面的,领跑的就得争取第一,争取破纪录。这样就要求我们工作姿态时刻保持一种你追我赶的态势,每个单位、每个人,都要争取同行业、同岗位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