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未都说收藏-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008年春天,纽约佳士得拍卖了一件乾隆御制铜胎画珐琅西洋仕女鼻烟壶,成交价是82。5万美元,这是迄今为止最贵的一个鼻烟壶。这个价格高度,令一般人望尘莫及。在国际市场上超过100万人民币的鼻烟壶不胜枚举,多极了。这一事实从侧面反映出中国鼻烟壶这门清代工艺的辉煌成就。

下一讲是最后一讲,对收藏做一个全面的总结。

11  文明积累 受用清福

--文化的力量

收藏已经讲了四个门类五十多讲了,表面上讲的是收藏,实际上我一直在强调文化的成因,希望通过证据来讲历史的背景。过去的人对历史不大关心,只对现实关心,今天生活变得富足,所以大家都很愿意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文化比较抽象,文物具象,我试图通过具象的文物来阐述抽象的文化。我在五十多讲里讲的就是文化这样一个宏大背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世界趋于大同的时期,了解自己的历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将这块宏大的文化幕布一层一层地拉开,看看后面到底画的是什么,才能知道我们今天在历史上的位置。

【匏器】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讲了这么多,其实还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东西没有讲到。比如有一种我很感兴趣的艺术品,叫匏器,就是葫芦器。我们常说〃蛐蛐儿葫芦〃,就是匏器的一种。匏器在浩瀚的中国古代工艺中属于雕虫小技,经常被忽略不计,大部分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书上都没有这项的章节。实际上这类艺术品很有意思,也非常重要。

相传发明匏器的人叫巢端明,是明末举人。他是横跨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的人,对当时的政治不满,就到乡下去种地。种什么呢?种葫芦,然后开始用它养鸣虫,这就是匏器的由来。入清以后,康熙对这个事儿比较喜欢。康熙在他先农坛那一亩三分地里也种了葫芦,然后找人加工成蛐蛐儿葫芦。今天能看到的实物证据就是〃康熙御制〃的匏器。所谓御制,就是皇帝所制,表示等级高。实际上这是带有象征意义的,不是皇帝真的亲自动手做。

皇帝非常喜欢冬怀鸣虫,听着虫叫声,觉得很愉快。古代跟今天的生活环境有很大不同,在古代人们基本上只能听见自然界的声音,很少听到非自然界的声音。但今天听到的绝大部分声音都是非自然界的,比如电视、收音机、MP3等等。在古代,即使是皇帝,要听到真实的声音非常困难。他要想听音乐,必须有人现场演奏。皇上权力再大,也不能每天睡觉前召集乐队演奏一遍吧?所以皇帝对自然的声音感兴趣。再加上皇帝也不好当,千头万绪的事情堆着,他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所以冬天在匏器里养一个小虫,听听自然的虫鸣,能有效地缓解压力。这就是〃冬养夏虫,重在鸣声〃。一个小小的器物,就能给皇帝带来巨大的快乐。

养鸣虫这一习俗到了清代,有了一项大用处。每年冬天都事先养好1万只蝈蝈,在大年初一这天搁在太和殿里。皇帝一上朝,金鼓齐鸣,热气一烘,1万只蝈蝈都开始叫唤,响声震天,这叫万国(蝈)来朝。把生活情趣赋予政治含义,这是非常典型的一例。蝈蝈一叫唤,显示大清国有多么强盛,能使万国来朝

【受用清福】

中国第一次出现收藏热的时候,宋人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里写道:〃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而风雨忧愁,辄居三分之二,其间得闲者才一分耳。况知之而能享用者,又百之一二;于百一之中,又多以声色为受用。殊不知我辈自有乐地,悦目初不在色,盈耳殊不在声。〃

赵希鹄感慨人生过得很快,像白驹过隙。他所处的宋代,还是中国历史上相对繁盛的时代,但每个人一生中忧愁的时候占了三分之二,闲暇的时候只占三分之一。今天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担心的问题:房子、车子、孩子、票子……工资涨不涨,地位变不变,总之发愁的时间居多。你能够有空闲的时候,不过人生的三分之一。那么,能知到这个道理,又能享用这个空闲时间的人,一百个里面也就有一两个。其中大部分人还都是声色犬马,没什么追求。赵希鹄就说了:我不喜欢声色犬马,自有感兴趣的一块乐土。

他下面接着说:〃尝见前辈诸老先生,多蓄法书、名画、古琴、旧砚,良以是也。明窗净几,罗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映,时取古人妙迹,以观鸟篆蜗出,奇峰远水,摩挲钟鼎,亲见商周,端砚涌岩泉,焦桐鸣玉佩,不知身居人世。〃 赵希鹄曾经见过很多老先生搞收藏,多收藏些书画、古琴、旧砚、青铜器(宋代的时候,陶瓷还不是收藏的主要内容)。把这些藏品明窗净几罗列起来,时时请一些有品位的客人来,大家交流切磋,非常高兴。

最后,赵希鹄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所谓受用清福,孰有逾此者乎?〃没有任何享受清福的方式能超过此事。宋代人对生活就有这样高的理解!表面上这是对收藏态度的理解,实际上是对宽松生活的提倡。今天更应该提倡一种宽松的生活,怡情养性。收藏不收藏其实冰不重要,喜欢文化才是最重要的。

【灿烂的中华文化】

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是二百年来最富足的时期,以吃穿而论,更是中国整个历史上最富足的时期。那么,在这样一个历史的条件下,为什么要强调文化呢?首先,文化要依赖个性而生存。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这样一句话:〃越具有民族性,越具有世界性。〃只有强调民族个性,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次,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家庭,无论经过多少艰难困苦,四分五裂,终究会团结在一起。中华文化从来没有间断过,所以更没有理由让它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时候间断。

中国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但只有中国的古文明延续至今,有很多具体的例子可以证明。比如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汉字是一脉相承的。甲骨文的〃日〃、〃月〃两个字,今天对古文字一无所知的人一看也认识。可古埃及的文字,今天已不是官文文字,现在的埃及人不是专业学者,就不认得了。

我们坚守自己的民族文化,很多时候是非常具体的。我讲过家具、陶瓷、玉器、杂项等等很多中国文化中具体的东西,都是要通过这些具体的东西,来传达我们的文化内涵,强调自己的文化符号。比如,我讲过家具里的床,床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沿用至今的功能〃卧〃,另一个是早期功能〃坐〃。通过了解床〃坐〃的功能,我们知道了〃床前明月光〃还有另一解。再比如陶瓷中的影青,美丽如玉一般的瓷器,它断送了玻璃在中国的前程;玉器中的印玺,印代表个人的信誉,玺代表国家的信誉;杂项中的竹刻,反映文人高洁的情怀。这些都是构成中国庞大文化体系的一个个具体物件。

生活在这个文化体系中,你有时候浑然不觉,但当你离开它后,就会深深感到文化带来的快乐。有很多人在国外生活了很多年,还是觉得不适应,一旦回国以后,就会觉得如鱼得水,非常舒服。为什么呢?国外的文化背景与我们不同。

我一直在说,人一生中最大的乐趣一定是文化带来的,物质带来的乐趣是短暂的。你贫困的时候,吃穿都是极大的乐趣;你富足的时候,房子、车子可能是极大的乐趣,但这些都不能伴随一生。有很多坐在轮椅上的老年人,对物质没有任何要求,但看一出京剧就会非常满足。这就是文化带来的乐趣,它会伴随你一生。

【知识的乐趣】

收藏有很多乐趣,第一个就是知识的乐趣。比如清代康雍乾三朝流行一种斗杯,呈方斗状,可以用来喝酒。斗杯是怎么来的呢?先看几首唐诗。

李白的《行路难》:〃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王维的《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这三首诗都提到了〃斗〃。实际上,唐代平时使用的酒具是杯和碗,不用斗。斗的体积大,是贮酒器,用来存酒。〃金樽美酒斗十千〃,意思是用一万个钱买一斗酒,说明酒贵。〃李白一斗诗百篇〃,是说李白喝了一斗酒,非常多。

关于唐朝人喝酒用的饮酒杯,唐诗中也有描述。

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写的是壮烈。李白的《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写的是殷勤。李贺的《将进酒》:〃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珍珠红。〃写的是奢华。夜光杯、玉碗、琉璃钟,都是唐代喝酒的用具。斗是大的容器,杯是小的容器。可到了明代中叶,明代人受唐代诗歌的影响,把斗的尺寸该小,变成喝酒可用的杯,称为斗杯。如果唐代就用这么小的斗杯,李白就不是一斗诗百篇,而是百斗诗百篇了。这就是文物演变的过程,深受文化的影响。

那么,知识的乐趣就是在于。别人说到这几句唐诗的时候,你可以拦他一句,问问他〃斗〃是怎么回事。知识的乐趣主要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你拥有的知识,别人不拥有,这就是乐趣所在。

【炫耀的乐趣】

收藏的第二个乐趣是炫耀的乐趣,炫耀既可以通过具体物件,也可以通过物件中的知识。比如清代常见的一种茶壶,壶盖上写着五个字:〃可以清心也。〃静下心来喝一杯茶,非常快乐。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五个文字有五种读法,你要是知道了就可以炫耀。怎么读呢?这个读法在古代叫旋读,就是转着圈读。比如:

可以清心也

以清心也可

清心也可以

心也可以清

也可以清心

从哪儿都可以读起,都可以读通,这就是炫耀的乐趣。人家拿一把茶壶来,你拿起来这么一读,显得你学问特别大。其实也没有什么,这种旋读不过是文化中的一种小技巧。

很多人都愿意戴玉佩,常拿出来互相炫耀,表明自己有身份,然后还有知识。两人一见面,一个人掏出个玉佩说:〃你看我这个,平安无事。〃对方说:〃那你看我这个,福在眼前。〃什么是〃平安无事〃呢?光素无纹的玉佩,叫平安无事。什么是〃福在眼前〃呢?雕出一个铜钱,上面趴着一只蝙蝠,叫福在眼前。两人互相不服气,这个说:〃我这儿还有一块呢,终生有福。〃那个也说:〃我也还有一块,君子长佩。〃什么是〃终生有福〃呢?就是把玉佩做成钟的形状,上面趴一个蝙蝠。什么是〃君子长佩〃呢?指雕成竹节状的玉佩。竹子为君子,佩又做得很长,叫〃君子长佩〃。此外还有一层深意:如果你是个君子,就要长时间地佩戴这块玉,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这就是知识的炫耀,包括了知识的整体财富。知识有时候要转化成财富,你知道的越多,转化的机会就越多。人家拿出来一块玉,你一看,这不就是一块石头吗?一看你就是没知识,过去的炫耀不是这样,过去都说〃你看我这个表,欧米茄〃,那个说〃我这是劳力士〃,都是这么去比。不能说表就不是一种文化,但它不是中国人的文化,是瑞士人的文化。欧米茄、劳力士、江诗丹顿、百达斐丽,这些都是瑞士的名表。瑞士人有瑞士人的文化炫耀,我们有我们的文化炫耀。

【非比寻常的乐趣】

收藏的第三个乐趣就是拥有的乐趣。一个带〃大清乾隆年制〃款的官窑瓶子,过去摆在清宫里,备不住乾隆还摸过一把,称赞过这瓶子不错;现在你花了钱,变成你们家的瓶子,你天天摸着说〃真不错,小心别摔了〃,这是拥有的乐趣。一开始收藏的人都会有这种不言而喻的初级乐趣,很自然。

还有一个乐趣有点儿耻于言表,但诱惑绝大多数人,就是升值的乐趣。大部分人为什么对股市充满热情呢?就是因为股市里可能会赚到钱,尽管赔钱的可能性超过赚钱。但收藏的升值乐趣,往往跟卖与不卖无关。有的人当年用十块钱买了个瓶子,后来值一千块钱了,他不一定非要卖掉才能得到快乐。表示自己的成功,这也是一个乐趣。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经济时代,也无须回避这种大众的乐趣。东西一旦有价值,拥有它就一定会有乐趣。

那么,知识的乐趣、炫耀的乐趣、拥有的乐趣、升值的乐趣,都是常人的乐趣。收藏还有一个更大的乐趣,就是当个冤大头。买错了,买假了,这个乐趣最大。为什么这么说呢?东西买贵了,回来以后人家都说〃东西好是好,就是贵了〃。没关系,我拥有的是这件东西的一段时光,还有难得的学习机会。这东西能有多贵呢?在知识面前无法用金钱衡量。那么买假了呢?我就是吃一堑长一智,拥有了一个知识。如果能这么想,也就释然了。

古人说过一句话:〃不冤不乐。〃你不当这冤大头,还就没有这个乐趣;当了冤大头,当时的难过劲儿很快就会过去,多少年以后就会变成一个笑话。我早年很多撕心裂肺的痛苦,今天说起来都是笑话,这才是最大的乐趣。当然我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拥有这个非比寻常的乐趣,得慢慢修炼。

【收藏与投资】

对大部分人来说,收藏的诱惑都来源于增值。人们都是一个心理:东西越来越贵,赶紧买两件;东西越来越便宜,那着什么急啊,等到最便宜的时候再买。对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世界的艺术品无一例外的都成锯齿状上升,这是做过统计的,原因是一百年以来人类生活都变得非常好。我曾经举过很多极端的例子,比如元清花的葫芦瓶,一百零五年时间里增长了三十五万倍;紫檀的大画桌,二十年时间由几千元变成几百万元。但这些极端的例子,都不是每个人应该刻意去追求的,我们更应该知道艺术品中包含的其他价值。首先是历史的价值。今天从经济上对艺术品的认可,实际是对历史的尊重。用金钱作为标尺,通俗明白。我们应该知道,历史遗物能留到今天非常不容易;而能让我们喜爱上,更不容易。我们花费重金购买,就应该知道文化的分量有多重。再有,古代艺术品中凝结着是先人的全部智慧乃至牺牲。因此,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