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帮"兴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人帮"兴亡-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恩来沉疴在身,如此忙碌地工作着,还要遭受江青一次又一次的攻击。   

  终于,在1974年6月1日,周恩来心力交瘁,积劳成疾,住进了北京解放军三○五医院。   

  从此,周恩来在医院的病床上办公,度过他一生中的最后岁月。   

  江青知道周恩来住入医院,越发得意。6月22日,江青来到天津小靳庄,跟一个姓周的妇女谈话时,她要那个妇女改名〃周克周〃。江青说:〃你就叫周克周吧!用咱们这〃周〃,克制他那个〃周〃!〃   

  他那个〃周〃是谁?周恩来!       

※虹※桥※书※吧※。  

第41节:与邓小平对着干(1)         

  第二十二章 与邓小平对着干   

  邓小平成了江青的〃眼中钉〃   

  就在周恩来病势渐重之际,邓小平重新崛起,分担了周恩来的重任,成了〃周恩来第二〃,成了江青新的政敌。   

  邓小平在1973年3月10日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开始成为周恩来的副手。   

  只是由于他复出不久,邓小平在中共十大只是成为中共中央委员。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未能进入政治局。   

  中共十大结束才三个多月,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批评:〃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不议政!〃 (注:《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    

  毛泽东提出,由邓小平出任军委委员、政治局委员。毛泽东说:〃邓小平是回政治局……他原先就是政治局委员。这次,是政治局请他回来,不是我一个人请他回来。〃   

  这是因为毛泽东事先跟周恩来等商议,得到大多数政治局委员的同意、支持。   

  于是,12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遵照毛泽东主席提议,中央决定: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待十届二中全会开会时追认;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委员,参加军委领导工作。   

  这样,邓小平复出后,迈上了第二个台阶:由国务院副总理,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兼总参谋长。在党、政、军三方面,邓小平都担任了重要职务。   

  1974年4月10日,穿着中山装、留着短平头的邓小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出现在纽约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的讲台上。面对各国的代表,邓小平侃侃而论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见解。这是邓小平自从被〃文革〃风暴刮倒之后第一次在国际讲坛上公开露面,成为外国记者目光汇聚的焦点。   

  外电纷纷预测:〃精力充沛的矮个子邓小平,毫无疑义将成为周恩来的接替者,中国未来的总理。〃   

  读着内参上登载的外电评论,张春桥那黑眼珠顿时成了兔子般的红眼珠。在副主席的希望落空之后,张春桥一直把双眼盯着国务院总理的位子。显然,只要周恩来健在一天,周恩来就是总理。眼下张春桥所要力争的,是〃第一副总理〃。因为〃第一副总理〃有双重意义:第一,现在总理正病重,〃第一副总理〃意味着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第二,一旦周恩来故去,〃第一副总理〃理所当然地成为总理。   

  周恩来已正式向毛泽东建议,设立〃第一副总理〃。毛泽东呢,也觉得需要设立〃第一副总理。不论周恩来,还是毛泽东,都深知邓小平和张春桥势不两立,同为副总理,平起平坐,倘不明确谁〃第一〃,国务院的工作会乱套。   

  此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派谁前往联合国时,江青激烈地反对邓小平去。   

  这样,毛泽东在写了那封〃不见还好些〃的信后第七天……1974年3月27日,不得不再给江青写了一封信:   

  江青:   

  邓小平同志出国是我的意见,你不要反对为好,小心谨慎,不要反对我的意见。   

  毛泽东    

  3月27日   

  见了毛泽东此信,江青不得不收敛了。   

  邓小平从联合国回来后,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更为活跃了。他陪同周恩来,接待了一位又一位外国国家元首的来访。毛泽东会见外宾,邓小平也总是在侧。   

  周恩来住院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常工作由王洪文主持,国务院工作由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由叶剑英主持,形成新的党、政、军〃三足鼎立〃的局面。   

  不过,王洪文虽是党的副主席,职务高于邓小平,可是论政治经验、工作能力、理论水平,他怎能跟邓小平匹敌?   

  另外,邓小平的个性明显不同于周恩来。匈牙利记者巴拉奇·代内什对邓小平的评价是〃敢于发表意见,任何时候都不追求时髦口号〃;〃邓小平不是周恩来,他的作风不同。周恩来注意策略,使自己能够停留在水面上,但不能改变激流的主要方向。邓小平却不顺从这股激流,而是马上筑坝堵住洪水。〃   

  周恩来对邓小平无限信赖。当年,在勤工俭学时,周恩来便与邓小平在巴黎相识。半个世纪的友谊,彼此亲密无间。正因为这样,邓小平在1980年8月回答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提问时说:〃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对我来说他始终是一个兄长。〃 (注:《邓小平文选(1975~1982)》,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07页。)   

  虽然周恩来不得不躺在病榻上,邓小平却在政治局里成了新的〃周恩来〃,而且他不顺从江青的那股〃激流〃。于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里,又构成新的冲突:一方是邓小平,另一方是江青……江青联合了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42节:与邓小平对着干(2)         

  邓小平成了江青的〃眼中钉〃!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毛泽东警告〃上海帮〃   

  虽说江青已经几度遭到毛泽东的批评,她依然我行我素。   

  她以个人名义给各处写信,送〃批林批孔〃材料。名曰〃放火烧荒〃。   

  1974年6月15日,江青召见〃梁效〃、〃唐晓文〃写作组。她〃启发〃道:   

  〃现在的文章很少提到现代的儒,除了林彪、陈伯达以外,现在有没有儒?有很大的儒!不然,不会搞这样大的运动。〃   

  6月17日至28日,江青跑到天津煽风点火。她在天津一次次发表讲话,不时提及〃揪现代大儒〃,鼓吹:〃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批〃党内的大儒〃!〃   

  江青所说的〃现代大儒〃、〃党内的大儒〃,不言而喻,指的是周恩来。   

  7月5日起,〃法家著作注释出版规划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贯彻江青的意图:吹〃女皇〃,批〃宰相〃,批〃现代大儒〃。   

  毛泽东在1974年春,开始患老年性白内障。他的视力明显减弱了,他却默默忍受着。他的病情,只有负责毛泽东医疗组工作的周恩来、汪东兴知道。那时,连江青都不知道。   

  7月17日,中共中央召集政治局会议。毛泽东打破惯例,亲自出席了会议,这意味着会议异乎寻常。   

  会议开始不久,毛泽东当着那么多在京政治局委员的面,批评江青……在此之前,毛泽东只在写给江青的信中批评她,给她留了〃面子〃。   

  毛泽东说道:   

  〃江青同志你要注意呢!别人对你有意见,又不好当面对你讲,你也不知道。〃   

  显而易见,毛泽东事先听到了别人对江青的意见。   

  毛泽东又说:   

  〃不要设两个工厂,一个叫钢铁工厂,一个叫帽子工厂,动不动就给人戴大帽子,不好呢!你那个工厂不要了吧。〃   

  见毛泽东这么说,江青只得表态:〃不要了,钢铁工厂送给小平同志吧!〃   

  江青话里有话,因为她知道毛泽东说过邓小平是〃内部钢铁公司〃,意即表面上话不多,骨子里很硬,亦即〃绵里藏针〃。江青乐得顺水推舟,把毛泽东对她的批评转到邓小平头上。   

  毛泽东追了一句:〃当众说的!〃   

  江青也不含糊:〃说了算!〃   

  毛泽东转向与会者,说道:〃孔老二讲的,言必信,行必果。听到没有,她并不代表我,她代表她自己。对她要一分为二,一部分是好的,一部分不大好。〃   

  会议的记录,还记述了夫妇俩以下的对话……   

  江:〃不大好的就改。〃   

  毛:〃你也是难改呢。〃   

  江:〃我现在钢铁工厂不开了。〃   

  毛:〃不开就好。〃   

  江:〃我一定特别注意,请主席放心。〃   

  此时,毛泽东又转向与会者:〃他们都不吭声呢。〃   

  于是,周恩来提起了这年1月25日的〃批林批孔〃动员大会。因为毛泽东当时批评过江青在会上的发言,指出:〃现在,形而上学猖獗,片面性。批林批孔,又夹着走后门,有可能冲淡批林批孔。〃   

  江青一听,马上插话解释。   

  毛泽东指着江青道:〃此人一触即跳。〃   

  江青反攻周恩来:〃我没有跳。我本来不想去,后来总理说大家都要去,我没有办法,才去的。〃   

  其实,那个大会是江青筹划的,此时她把责任朝周恩来头上推。   

  〃我讲你的脾气。〃毛泽东又朝众人说道,〃总而言之,她代表她自己。〃   

  接着,毛泽东说了一句至关重要的话:   

  〃她算上海帮呢!你们要注意呢,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呢!〃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批评〃上海帮〃、〃四人小宗派〃。   

  毛泽东的话,使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颇为尴尬……因为谁都知道,〃上海帮〃指的是这三个从上海起家的人物。   

  江青连忙辩解道:〃现在登奎也搬进来了。〃   

  江青的意思是说,纪登奎也搬入钓鱼台。纪登奎不是从上海来的,而是来自河南。江青想开脱〃上海帮〃之名。   

  毛泽东仍坚持对江青的批评:〃你那里要当心,不要变成五人了!〃   

  毛泽东在政治局说这番话,是因为他已察觉江青在搞〃四人小宗派〃,也是表明他开始对王洪文失望……他第三次选定的接班人。他当面向他们四个人指出,希望他们能够改正,〃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只是他的批评并未被王、张、江、姚所接受。   

  江青提及的纪登奎,毛泽东常常称他为〃老朋友〃。纪登奎本是一般干部,他怎么会成为毛泽东的〃老朋友〃了呢?   

  据纪登奎在1988年1月自述:   

  说起来话长,那是五十年代初,那时我不到三十岁在河南许昌当地委书记。毛泽东主席到河南视察,同我谈过一次话。以后他每到河南,都要把我叫到专列上谈话。         

◇欢◇迎◇访◇问◇BOOK。◇  

第43节:与邓小平对着干(3)         

  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前夕,毛泽东指定让我在会上发言,还指示让中宣部转发了我们的经验……《许昌地区的宣传工作》。……   

  后来,我被调到了河南省委工作,这也是他老人家亲自安排的。   

  〃文革〃开始不久,我被造反派关了起来,完全没有自由,经常挨斗。1967年毛泽东主席路过河南,跟当时省军区的负责人提出,要见我,说〃我那个老朋友哪里去了〃。我连忙收拾了一下,第二天即被带去见毛泽东。   

  他一见面就说:〃纪登奎,老朋友了。〃问我挨了多少次斗,坐喷气式什么滋味?我说,挨斗不少,有几百次,坐喷气式没有什么了不起,就跟割麦子差不多,还可以锻炼身体呢。毛主席听了,哈哈大笑,他老人家还亲自学坐喷气式的样子,低头、弯腰、并把两手朝后高高举起,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毛主席走后,我被解放了。〃老朋友〃的说法也慢慢传开去。   

  后来,他老人家每巡视一地,常常给有关负责同志讲我如何挨斗,坐喷气式,说跟割麦子差不多,夸我能正确对待群众运动。   

  以后,我被调到中央工作。包括九大选我当中委、九届一中全会选我当政治局候补委员,这都是毛泽东亲自提议的。   

  纪登奎是毛泽东一手提拔的〃老朋友〃,受毛泽东信任。   

  纪登奎作为政治局候补委员,被安排住进了钓鱼台。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江青盘算着〃组阁〃   

  也许是毛泽东的一种〃政治习惯〃,面临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他往往要离开首都北京。他要让斗争的局面明朗化,这才回到北京整肃。〃文革〃前夕是如此,他差不多在南方杭州一带住了一年;〃九·一三〃事件前夕也是如此,他巡视大江南北,跟各地领导打招呼、〃吹风〃。   

  眼下,他在亲自主持了那次批评〃上海帮〃的政治局会议之后,他走了,离开了北京。   

  他先是去湖北武汉,下榻于东湖宾馆。他的视力越来越差。在武汉,大夫确诊他患〃老年性白内障〃。虽说这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疾,手术也简单,但必须待其成熟才能动手术。这样,他就不能不暂时忍受视力日衰的痛苦。他的生活由张玉凤照料着。   

  1974年10月13日,毛泽东的专列驶抵长沙。他下榻于中共湖南省委大院西边的九所六号。那里原叫陈家山,是一片丘陵地。中共湖南省委在那里盖了一个招待所,叫〃九所〃,专门接待重要的客人。九所有六幢小楼。毛泽东过去在九所三号住过,这一回住九所六号。   

  他喜欢长沙,因为他是湖南人,而且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又正是他信得过的华国锋。那时华国锋已调到中央工作,仍兼管湖南,毛泽东在湖南的一切,都由华国锋一手安排。这一回,毛泽东在长沙长住,直至1975年2月3日才离去,一共住了一百一十四天。   

  北京果真面临着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