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帮"兴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人帮"兴亡-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这时,王承龙打电话密告耿金章:王洪文要抓你!   

  支左办公室的一位处长,也把紧急情况报告了张春桥。   

  当耿金章来到会场,王洪文接到了张春桥电话,不许他动手。耿金章在那个处长保护下,从后门出走。         

▲BOOK。▲虹桥▲书吧▲  

第73节:与邓小平对着干(33)         

  不久,耿金章又一次被王洪文派人绑架,抓到浦东去。消息传出,耿金章那〃二兵团〃的常委范建华坐小轿车赶去,说是〃市革委〃要开紧急会议,耿是委员,务必出席,这才把耿拉上小轿车溜走。耿金章躲到上海漕河泾的上海第八人民医院里,伪装成病人,这才把王洪文派来追捕他的人甩掉了。   

  王洪文三抓耿金章的消息,传入张春桥耳中。张春桥劝王洪文对耿金章实行怀柔政策,给他一官半职,不要弄得太僵。   

  王洪文听从了张春桥的意见。于是,从1968年11月起,耿金章在〃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科技组里弄到一官半职。   

  耿金章对王洪文毕竟耿耿于怀。到了1971年5月,王洪文把耿金章〃下放劳动〃,让他回上海纸浆厂去。   

  1973年初,在落实〃老造反〃政策时,张春桥说了一番话:   

  〃耿金章的错误是严重的。他主要是犯了像王明、陈独秀那样的分裂主义的错误。这几年,他通过劳动、学习,对自己的错误已有所认识。他属于〃知名人士〃,不用不行。……〃   

  好在王洪文已在中央立足,小小的耿金章再也构不成对他的地位的威胁。于是,给了耿金章以〃上海市总工会委员〃的头衔。   

  这时的耿金章,早已失去当年与张春桥、王洪文对着干的那股犟劲儿。   

  1973年4月23日,耿金章给王洪文、王秀珍写了一封充满忏悔之意的信:   

  洪文、秀珍二同志:   

  你们好。上海市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已经胜利闭幕了,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也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又一伟大胜利。   

  这次我能参加大会,并作为上海市总工会第五届委员候选人,内心感到十分激动。回顾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不少错误,辜负了党和群众对自己的希望……   

  为了今后更好地干革命,恳切地希望洪文同志、秀珍同志在百忙中能接见我一次,并严肃地帮助我,指出我的缺点和错误,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少犯错误或不犯大错误。   

  战友 耿金章   

  1973.4.23.   

  人是会变的。这时候,耿金章眼中的王洪文,已是〃中央首长〃;这时候,王洪文眼中的耿金章,只不过是条可怜虫。〃胜者为龙,败者为虫。〃成〃龙〃的王洪文,哪里还愿〃接见〃那〃虫〃一般的〃战友〃耿金章!   

  这年11月,耿金章又写一信:   

  春桥、洪文、秀珍同志:   

  你们好!   

  11月2日春桥同志的讲话,对我触动很大。有几个晚上睡不好觉,反复对照自己、检查自己,思想斗争很激烈。首先体会到毛主席和市委领导对我们新干部的关怀爱护,心里感到十分温暖。……   

  张春桥用红色铅笔,在耿金章的信上写下批示;   

  〃请秀珍同志告耿,信收到,希望他说到做到。〃   

  如此这般,耿金章这位〃知名人士〃,成了王洪文的〃统战对象〃。王洪文给耿金章安排了一个〃七品芝麻官〃:上海市轻工业局基建组副组长。   

  此后,王洪文倒常常提到耿金章。他抽着烟,以一种傲岸的神情,谈论耿金章。王洪文把耿金章树立成一种特殊的典型,为自己的脸上贴金。因为他作为〃接班人〃,正需要耿金章这样的特殊典型,来证明自己正是具备了毛泽东所说的接班人的条件:〃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   

  原来,耿金章成了王洪文的〃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毛泽东〃打招呼〃反击〃右倾翻案风〃   

  〃外面的情况怎么样?〃毛泽东常常这样问毛远新。八十二岁的毛泽东,已经老态龙钟。再也无法巡视大江南北,再也不能登上天安门城楼〃挥动巨手〃,就连会客也很少了。毛远新的汇报,成了他了解政治动向的重要途径。   

  毛远新来到毛泽东身旁,开始向毛泽东〃吹风〃。   

  毛远新说:〃感觉到一股风,比1972年借批极左而否定文化大革命时还要凶些。〃〃担心中央,怕出反复。〃    

  毛泽东最看重〃文化大革命〃。谁想否定〃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是寸步不让的。毛远新〃吹〃的〃风〃,正是毛泽东最为担心的事。他曾说,一生只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二是发动文化大革命。他以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是他在马列主义理论上的重要贡献。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把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成果〃整掉了。毛泽东无法容忍了!   

  毛泽东当即对毛远新说,有两种态度,要特别注意: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74节:与邓小平对着干(34)         

  〃一是对文化大革命不满意,二是要算账,算文化大革命的账。〃 (注:《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   

  〃我为中央担心,怕出反复。〃毛远新继续说道,把问题提到了很高的高度。   

  〃你把那股风说得清楚一点。〃毛泽东关切地问道。   

  〃我很注意……〃毛远新把声音压低,终于说出了关键性的话,〃我很注意小平同志的讲话,我感到一个问题,他很少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很少批评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您的三项指示,他只执行其中的一项……把生产搞上去……〃   

  毛泽东面露愠色。〃三项指示为纲〃,这是当时中国妇孺皆知的〃最高指示〃:要学习理论,弄通马列主义,反修防修;要安定团结;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邓小平怎么可以不执行〃三项指示为纲〃呢?   

  一次又一次,江青通过毛远新,给毛泽东吹风。   

  〃邓小平否定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在翻案!〃毛远新不断地在毛泽东耳边,告邓小平的状。   

  毛泽东要毛远新找邓小平、汪东兴、陈锡联三个人开个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毛远新这个〃联络员〃,在1975年11月2日找邓、汪、陈开会。毛远新谈了自己的看法,即〃中央搞了个修正主义路线〃。   

  邓小平无法接受毛远新的见解。邓小平对他说:〃昨天(引者注:即11月1日)晚上我问了主席,这一段工作的方针政策是怎样,主席说对。〃   

  其实,毛远新所说的〃中央搞了个修正主义路线〃,此言颇有背景。   

  1975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转发了《打招呼的讲话要点》,意味着中共又来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中共中央就这一转发,印了一份《通知》,指出: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中央最近在北京召开了一次打招呼的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是党、政、军机关一些负责的老同志,也有几位青年负责同志,共一百三十余人。会上宣读了毛主席审阅批准的《打招呼的讲话要点》,会后分组进行座谈讨论。   

  毛主席、党中央决定,将《打招呼的讲话要点》转发给你们,希望你们在省、市、自治区党委常委,大军区党委常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党委常委或领导小组,党的核心小组成员,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党委常委中进行传达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报告中央。〃   

  毛泽东要打什么招呼呢?   

  《打招呼的讲话要点》全文如下:   

  一、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等人,于1975年8月、10月两次写信给毛主席,他们用造谣诬蔑、颠倒黑白的手段,诬告于1968年7月带领工人宣传队进驻清华、现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迟群、副书记谢静宜两同志,他们的矛头实际上是对着毛主席的。根据毛主席指示,清华大学党委自11月3日起召开常委扩大会,就刘冰等同志的信展开了大辩论。这个会逐步扩大,现在已经在全校师生中进行辩论。   

  二、毛主席指出:〃清华大学刘冰等人来信告迟群和小谢。我看信的动机不纯,想打倒迟群和小谢。他们信中的矛头是对着我(指毛主席)的。〃中央认为,毛主席的指示非常重要。清华大学出现的问题绝不是孤立的,是当前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这是一股右倾翻案风。尽管党的九大、十大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作了总结,有些人总是对这次文化大革命不满意,总是要算文化大革命的账,总是要翻案。根据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通过辩论,弄清思想,团结同志,是完全必要的。   

  三、清华大学的这场辩论必然影响全国。毛主席指示,要向一些同志打个招呼,以免这些同志犯新的错误。中央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正确对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同广大干部、广大群众团结在一起,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各项工作做好。   

  这个〃打招呼〃,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反击〃右倾翻案风〃!   

  〃打招呼〃讲话中提及的给毛泽东的信,是中共清华大学副书记刘冰、惠宪钧、柳一安和常委吕方正四人联名,于1975年8月13日、10月13日两次写的信。他们向毛泽东反映迟群、谢静宜的严重问题,而迟、谢正是江青手下的〃左派〃大将,两校大批判组的头目。   

  迟群,山东乳山县人氏,生于1932年。1968年春节,当时迟群还只是八三四一部队宣传科副科长,江青对他说:〃你们都是我的炮队,我把你们放出去替我放炮!你可以当八三四一副政委!〃就这样,迟群成为〃进驻〃清华大学的解放军宣传队负责人,后来也就当上中共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成为江青的〃嫡系部队〃。   

  谢静宜,河南商丘人,生于1937年。1953年初中毕业,进入中南海,任中央办公厅机要员。在文革中,她成为中共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以至成为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她也是江青的〃嫡系部队〃。由谢静宜和迟群领导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是江青手下的〃炮队〃……林彪的〃小舰队〃是拿枪的,江青的〃炮队〃是拿笔杆子的。   

  毛泽东〃打招呼〃,保护了江青的〃嫡系部队〃,不仅迟群、谢静宜神气了,江青更神气了。清华大学政治部某副主任,立即在学校里贴出《论走资派还在走》,矛头直指邓小平。迟群见了,马上把这位副主任找来,说道:〃你的大字报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走资派还在走。这将在今后有很大影响,你应该继续写下去,不要放弃这个题目。〃(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分院关于迟群反革命案起诉书》,1983年1月5日。)于是,那位副主任竟写了十篇《论走资派还在走》,其中三篇发表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上。   

  毛泽东〃打招呼〃,意味着一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即将兴起:江青手舞足蹈,而邓小平则成了这场新运动的靶子。   

  《红旗》杂志在1975年十二期发表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的文章《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教育界的奇谈怪论就是企图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翻案,进而否定文化大革命,改变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这篇文章,是公开地向全国人民〃打招呼〃了,预告一场反〃翻案〃斗争即将开始。   

  〃文革〃是从批判所谓为彭德怀〃翻案〃的《海瑞罢官》开始的。如今,又要批〃翻案〃了!   

  从毛远新口中发布的毛泽东的〃最新指示〃,开始批评邓小平了。   

  一看风向不对,在几个月前揭发江青、张春桥是叛徒的康生,在他生命的最后两个月中,又通过〃直线电话〃,转告毛泽东:〃邓小平的实质,是右倾翻案!〃   

  张春桥的脸上,出现了多日未见的笑容。〃四人帮〃从政治危机中解脱出来了。张春桥一下子变得异常活跃。         

。▲虹▲QIAO书吧▲  

第75节:〃文官〃要夺华国锋的权(1)         

  第二十三章 〃文官〃要夺华国锋的权   

  王洪文从上海飞回钓鱼台   

  〃回上海,就像出嫁的女儿回到了娘家!〃正在北京闲得无聊的王洪文回到上海,心情变得舒畅。   

  说是〃调查研究〃,其实,他也是为了躲避邓小平。当他回到上海的时候,正是邓小平在北京大力整顿的时候。   

  虽说天天烟来酒去,王洪文在上海犹如一个〃快乐的王子〃,其实他的内心空虚、痛楚。人在上海,心在北京。他毕竟是中共中央副主席,他时时关注着邓小平在北京的一举一动,巴望着有朝一日把邓小平赶下台。   

  他在上海,尽量摆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架势,做出〃调查研究〃的姿态,不过,他也终究无法把心中的忧烦遮得严严实实。   

  1975年9月18日晚十时,当王洪文在王秀珍陪同下,来到上海国棉三十厂〃视察〃,短短几句话,他吐露了自己的天机。   

  这家工厂正在建造新厂房。陪同参观的应五妹对王洪文说:〃等新厂房建成以后,请你再来看看。〃   

  这本是很普通的一句客套话,却勾起王洪文对以后能否再来该厂的一番感叹:   

  〃到时候再看吧。可能来得了,也可能来不了!〃   

  〃如果我来不了,无非是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修正主义上台,我会坐牢,来不了;也可能是我自己犯错误,给打倒了,来不了!〃   

  这么一大堆的〃可能性〃,是王洪文内心世界错综复杂的折光。他倒是在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