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帮"兴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人帮"兴亡-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维特克写出了关于江青的传记,书名为《rade Chiang Ching》,亦即《江青同志》。这本书1977年在美国出版,封面上印着江青1945年在延安所摄一帧披着军大衣的侧面照片。书前印着江青赠给维特克的一首诗的手迹,那是江青题写在她所拍摄的庐山汉阳峰照片背后的。全文如下:   

  庐山汉阳峰   

  江上有奇峰,锁在云雾中。   

  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   

  江青摄   

  诗赠维特克夫人   

  1972年8月30日   

  那是江青在与维特克第一次见面后翌日,题赠维特克的。   

  这首诗和那帧照片,是江青最绝妙的自我写照。照片上的庐山汉阳峰,在江边弥漫的云雾中孤耸着一座山头……那便是江青的〃形象〃。   

  后来,在1974年夏,江青又把这首诗和那帧照片通过别人拿给了《中国摄影》编辑部,指令该刊发表。诗署名〃琅玡台〃。当时,江青再三叮咛编辑部为她保密,对谁也不准说,特别是不能泄露作者的姓名。   

  1974年年底,当《中国摄影》编辑部把这首诗排出的清样送给她看,她又突然变卦了,不许该刊发表。   

  直至江青倒台之后,《中国摄影》1977年第一期发表了《中国摄影》编辑部批判组所写《篡党夺权野心的自供状……评江青在照片上所配的一首黑诗》,披露了那帧照片和诗。   

  《江青同志》是在〃四人帮〃被捕后出版的。1977年由英国威德菲尔德与尼科尔森出版公司第一次出版,印了三万五千册,然后又不断重印,并被译成好多种文字出版。许多西方报纸、杂志加以摘载、转载,一时间,江青在西方成了引人注目的人物。   

  这里值得提到的是,维特克的《江青同志》,曾被误为《红都女皇》。   

  据传,《红都女皇》在《江青同志》之前,在〃文革〃中由一家香港出版社出版。   

  《红都女皇》没有署名,是在维特克访问江青之后在香港出版的。   

  《红都女皇》鼓吹在毛泽东之后,江青必定〃主宰〃红都,成为中国的〃女皇〃。   

  令人不解的是,《红都女皇》中,有不少内容是江青跟维特克谈话的内容。是维特克回到美国之后,向外泄露了跟江青谈话的内容,还是中国方面有人泄露了谈话内容,不得而知。         

▲虹▲桥▲书▲吧▲BOOK。▲  

第17节:毛泽东一度选定王洪文接班(10)         

  毛泽东见了《红都女皇》,异常震怒。据云,毛泽东写下对江青的批示:   

  〃分道扬镳,撵出政治局……〃   

  关于《红都女皇》一书,传说是如此〃有鼻子有眼〃,然而经我多方查寻,却一直没有查到此书。香港的研究者在香港的诸多图书馆查找,也未能找到这本据说是在香港出版的《红都女皇》!   

  因此,《红都女皇》一书至今仍是一个谜。   

  还应提到的是,在2006年……〃文革〃四十周年之际,香港星克尔出版社推出范思译的维特克著《江青同志》中译本。为了吸引读者,封面上印着比书名更突出的〃红都女皇〃四字,使读者误以为这本书就是传说中的《红都女皇》。其实,这本书与传说中的《红都女皇》不相干。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毛泽东面临着第三次挑选接班人   

  不论《红都女皇》一书如何,不过,称江青为〃红都女皇〃,是再确切不过的了。   

  她的〃女皇梦〃,在1972年越做越美。   

  1972年1月,毛泽东突然休克,意味着毛泽东的余生已经屈指可数。他说:〃我已经收到上帝的请柬。〃   

  就在毛泽东休克不久,1972年4月,在例行的体检中,发现周恩来患有早期癌症!这表明,周恩来也余日不多了!   

  这么一来,排名于江青之前的毛泽东、周恩来、康生都在受疾病困扰,〃第四号人物〃江青充满信心,仿佛未来的党的主席非她莫属了!   

  除了江青在做〃主席梦〃之外,张春桥也自我感觉甚好,在做着〃总理梦〃。   

  江青和张春桥向周恩来发动了挑战。   

  1972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外交部共同打报告给周恩来,请示即将召开的外事工作会议的有关问题。报告以为:   

  〃会议的任务,联系外事工作的实际,以批林整风为纲,彻底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煽动的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   

  这一报告是根据毛泽东1972年6月28日与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的谈话精神写出来的。在那次谈话中,毛泽东曾指着在座的王海容、唐闻生对班达拉奈克夫人说:   

  〃在外交部,她们这一派是〃右派〃,就是保守派,靠边站,弄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外交部被那些〃左〃派夺了权,一个半月,权不在我们手里,在那些所谓〃左〃派手里。这些所谓〃左〃派,其实就是反革命。〃   

  周恩来在病中看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外交部的报告,写了批示:   

  拟同意,请送耿飚同志会签后,再呈主席、康生(暂不送)、江青、春桥、文元、剑英、先念、登奎、德生、东兴、洪文同志批示。   

  周恩来   

  1972年11月30日   

  翌日,张春桥在报告上写道:   

  〃送江青同志、总理再阅。〃   

  在这一行字下面,张春桥又写了这样一段文字:   

  总理:   

  我不了解外事工作的全面情况,但是,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否仍然是极〃左〃思潮?批林是否就是批极〃左〃和无政府主义?我正在考虑。建议外事会议批林要批得全面一些,同时要讨论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   

  妥否,供参考。   

  春桥   

  1972年12月1日   

  看了张春桥的批语,江青表示完全赞同。江青写道:   

  我个人认为应批林彪卖国贼的极右,同时批他在某些问题上的形左实右。在批林彪叛徒的同时也应着重讲一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因为,没有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暴露不出他们来,他们还隐藏下来,那时我们党和人民将造成很大损失。当然,天也塌不下来。   

  供总理参考,又及。   

  江青   

  1972年12月2日   

  在周恩来和江青、张春桥之间,最高的裁决者是毛泽东。   

  正在这时,12月5日,人民日报社王若水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表示拥护周恩来关于批判极左的意见,反映了张春桥、姚文元不同意批判极左的问题。         

▲虹▲桥▲书▲吧▲BOOK。▲  

第18节:毛泽东一度选定王洪文接班(11)         

  12月17日夜,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接见了张春桥和姚文元。毛泽东从王若水的来信谈起。   

  毛泽东说:〃批极左,还是批右?有人写信给我,此人叫王若水。我认识此人,不很高明。也读过一点马克思,参加过合二而一,一分为二,桌子的哲学……〃   

  毛泽东接着说:〃极左思潮少批一点吧。王若水那封信我看不对。〃   

  毛泽东在这时又否定了自己6月跟班达拉奈克夫人谈话中关于批判极左思潮的意见,其实是因为毛泽东晚年思想中有许多极左的成分,批判极左也就触动了〃文革〃,触动了毛泽东的晚年思想。   

  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在与周恩来的这一斗争中,由于毛泽东的天平最后向他们倾斜,他们越发趾高气扬了。   

  然而,毛泽东尽管不同意批判极左思潮,但是他并不准备把江青、张春桥定为自己的接班人。   

  毛泽东在思索着、斟酌着,在考虑着第三回挑选自己的接班人。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毛泽东没有选择江、张、姚接班   

  早在1956年2月25日,一个圆而发亮的光秃的脑袋出现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他所作的〃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字字句句,使毛泽东听来非常刺耳。   

  赫鲁晓夫戴着金丝边眼镜,在讲坛上怒容满面,发表着他对斯大林的猛烈抨击:   

  〃斯大林利用无限的权力,滥用职权,以中央的名义行事。但不征求中央委员们,甚至中央政治局委员们的意见。斯大林做了许多专横的事,他经常个人决定党和政府极其重要的事务,连政治局委员也不通知。……   

  〃斯大林认为他现在可以决定一切事务,他所需要的只是统计员,他使得别人处于只应听从和歌颂的地位。……   

  〃斯大林是个非常不信任旁人的人,有病态的疑心,我们和他一起工作,都知道这一点。……他到处都看到〃敌人〃、〃两面派〃、〃间谍〃……   

  〃请大家回忆一下《攻克柏林》,影片上只有斯大林一个人在活动,他在放着空椅的大厅里发布命令,只有一个人走近他,向他低声报告些什么,这个人就是波斯克列贝舍夫,斯大林忠贞不渝的侍从。(笑声)   

  〃而军事领导者在哪里?政治局在哪里?政府又在哪里?他们在做些什么,关心些什么呢?这在影片中看不到。斯大林包揽一切,不和任何人商量,也不需要听别人的意见。一切的一切就是用这种歪曲的形式放映给人民看的。为了什么?为了颂扬斯大林,而这一切是违反事实,违反历史真实的。……   

  〃应该说,战后时期情况更加复杂了。斯大林更加任性、易怒、粗暴,尤其是他的猜疑心更加滋长了。迫害狂到了惊人的程度。在他的眼中,许多人都成了敌人。战后,斯大林更加脱离集体,完全是个人专断独行,不顾任何人和任何事。……   

  〃斯大林一向同人民隔绝。他一直没有下去过,几十年都是如此。……〃   

  赫鲁晓夫在历数斯大林严重的个人崇拜错误之后,鲜明地号召全体苏共党员:〃必须布尔什维克式地谴责和根除个人崇拜,把它看成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敌对,与党的领导原则和党的生活准则毫不相容的东西,要同形形色色恢复个人崇拜的一切企图,进行无情的斗争。〃   

  赫鲁晓夫所尖锐批判的只是斯大林,一个字也没有涉及毛泽东。但是,由于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并不亚于斯大林,他理所当然地对赫鲁晓夫产生强烈的反感。   

  从此,他与赫鲁晓夫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毛泽东开始郑重其事地考虑接班人问题。他一次又一次强凋,严防出现〃中国的赫鲁晓夫〃。他绝对不允许在他百年之后,在中国出那么个〃赫鲁晓夫式的人物〃,也来一个〃秘密报告〃,痛斥他的个人迷信。   

  毛泽东早就注意接班人的问题。1961年,当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时,毛泽东跟他谈起了接班人问题。         

※BOOK。※虫 工 木 桥 虹※桥书※吧※  

第19节:毛泽东一度选定王洪文接班(12)         

  毛泽东注意到,斯大林没有解决好接班人问题。他说:〃斯大林是最有权威的领袖,但缺乏远见,没有解决继承人的问题,搞了三驾马车,只会用皮鞋敲桌子。〃   

  毛泽东又说:〃不是三驾马车,而是三马驾车,又没有人拉缰绳,不乱才怪呢!赫鲁晓夫脱下皮鞋敲桌子,是两面派。斯大林在时和死后,完全是两副面孔。〃   

  蒙哥马利问起,将来谁是毛泽东的接班人?他要对此作〃战略观察〃。   

  毛泽东答道:〃主席谁来当?七个副主席第一个是刘少奇。前年开会选了国家主席。原来两个主席都姓毛(引者注:指中国共产党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现在一个姓毛,一个姓刘了。过几年两个主席就都姓刘了。谁是我的继承人,何须战略观察?〃   

  毛泽东的话,明白无误地道出,他所选的接班人是刘少奇。   

  刘少奇只比毛泽东小五岁。严格地讲,刘少奇是毛泽东的同辈战友,不能算接班人。但是,在〃文革〃前,刘少奇是仅次于毛泽东的中国第二号人物。一旦毛泽东〃被马克思请去〃,势必是刘少奇接班。   

  1964年7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重要文章《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一文,毛泽东在其中亲笔加了一段话。毛泽东明确地强调了〃防止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在中国重演的问题〃。他指出:   

  〃这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这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根据苏联发生的变化,也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的第三代或第四代身上。我们一定要使帝国主义的这种预言彻底破产。我们一定要从上到下地、普遍地、经常不断地注意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毛泽东接着提出了关于〃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五项条件。这五项条件,每一条都把赫鲁晓夫作为反面教材提及了,足见毛泽东对于〃中国的赫鲁晓夫〃的出现的高度警惕。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够充当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呢?   

  〃他们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而不是像赫鲁晓夫那样的挂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招牌的修正主义者。   

  〃他们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者,而不是像赫鲁晓夫那样,在国内为一小撮资产阶级特权阶层的利益服务,在国际为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利益服务。   

  〃他们必须是能够团结绝大多数一道工作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有着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