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输送二十万军队于前线,输助物资,贡献于国家民族者尤多〃。
  

六、民国末代副总统(16)
同年12月,第三十军团扩编为第一集团军,下辖三个军,龙云兼总司令,卢汉为副总司令、代总司令职务。不久,龙云辞去总司令,由卢汉任总司令,高荫槐为副总司令。1940年9月以后,日本侵略军占领河内。龙云以防守滇省边境为由,要求将第一集团军中的两个军调回云南,蒋介石只同意调回六十军,成立滇南作战军,以卢汉为总司令。年底,滇南作战军总部改为第一集团军总部,而原第一集团军总部改为副总部。1942年5月,日寇从缅甸入侵滇西地区,占领怒江以西约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滇西军民毅然抗击日寇的侵略,龙云带领地方政府在指挥军民作战、改善交通等方面,作了巨大的努力,使日寇始终未能突破怒江天险。最后经半年的艰苦反击战斗,于1945年1月全部收复滇西国土。这时云南的第一集团军扩编为第一方面军,卢汉为总司令,名义上辖第一、第九两个集团军,但龙云、卢汉只能控制第一集团军,而第九集团军是蒋介石嫡系关麟征部,实际上起着监视滇军的作用。
  四、支持民主遭软禁龙云称这次武力改组云南省政府的行为是〃小偷式政变〃,非常气愤,拒绝离昆明去重庆在抗日战争时期,昆明的民主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蓬勃开展。龙云经共产党的帮助,对民主运动逐步采取了支持的态度。
  1938年,中共云南省工委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向龙云提出了十条建议,希望他坚持团结抗战,支持民主运动,警惕蒋介石的中央军,搞好社会秩序和办好地方经济。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基本上是按照这十条建议办事。
  抗战之初,军统特务康泽来滇,要龙云拿办中共地下党员。龙云说:〃拿出证据来,我可以办。〃康拿不出或不愿拿出证据,此事不了了之。〃皖南事变〃后,蒋介石又派特务刘健群来昆明,强迫龙云限制中共地下组织的活动。他表面上答应,实际上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1943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董必武派华岗到龙云身边工作。这一时期,龙云通过华岗、罗隆基、缪云台等人与民主党派保持着密切联系,不仅在政治上给予必要的保护,而且在经济上也给了不少帮助。1944年〃五四〃前夕,西南联大地下党决定组织〃五四〃座谈会,被何应钦所知。何对龙云说:〃只要牺牲几个警察,就可以把这些活动镇压下去。〃示意他派国民党特务杀死几个警察,给学生栽赃,然后进行武力镇压。他回答说:〃这件小事嘛,交给兄弟我去办,一定不会发生什么问题。〃把这件事敷衍了过去。约在这年底,他秘密加入了民盟。
  1945年8月,蒋介石命令第一方面军全部开往越南,接受日军投降。龙云对滇军全部调出,颇为踌躇,要求暂编第十九师、第二十三师、第二十四师留在云南,蒋不予准许,只同意留第二十四师。
  当滇军开往越南后,蒋介石即坐镇西昌,亲自指挥昆明防守司令部司令官杜聿明,以武力改组龙云的云南省政府。10月3日凌晨,杜聿明部队突然占领昆明市各要害地区,包围了龙云在昆明威远街的住宅。龙云毫无准备,逃上五华山,指挥仅有两个连的警卫部队,进行抵抗,并立即发出了戡乱电报,说杜聿明叛变,令卢汉率部回攻。然而,通讯线路皆被切断,电报未能发出去。
  3日清晨,杜聿明派人给龙云送去蒋介石的命令,免去他军事委员会昆明行辕主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及所兼各职;任命他为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院长,由杜聿明接收云南地方部队。
  龙云称这次武力改组云南省政府的行为是〃小偷式政变〃,非常气愤,拒绝离昆明去重庆,形成僵局。蒋介石先后派陆军总司令何应钦、行政院院长宋子文来劝驾。最后迫于兵临城下,于10月6日,他乘飞机前往重庆,就任军事参议院院长,从而结束了在云南的统治。
  龙云不甘心这种〃明升暗降〃,形同软禁的任职。同年12月,他秘密策动到重庆开会的滇军将领,反对蒋介石把滇军调往东北打内战的决定,要他们保存实力,等待时机,返回云南,公开反蒋。1946年5月,他随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不久,军事参议院撤销,成立战略顾问委员会,何应钦为主任,他以副主任代主任职,即使如此,仍然受到监视。这年秋天,他要去杭州游览、观潮,蒋介石不准。次年夏天,他准备去上海,送独生女龙国璧到美国留学,蒋亦不许可。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六、民国末代副总统(17)
这一时期,龙云心情抑郁,甚至常对友人说:〃此路行不通,去找毛泽东!〃
  1948年秋,龙云得到消息,蒋介石要劫持他去台湾,因而坐卧不安,乃决心脱离南京。他先秘密与上海的中共负责人吴克坚联系,拟坐汽车到上海,再乘船前往解放区,但淞沪一线的船完全被国民党部队封锁起来,计划无法实现。他又派其秘书刘宗岳等人前往上海,找在行政院救济总署空运大队队长、美国人陈纳德商议。抗战时,陈纳德在昆明与龙云有较深的交情,所以答应帮忙。12月8日,龙云乘飞机秘密离开南京,经上海转广州,9日晨,乘轮船到达香港。
  五、脱离虎口回祖国〃从昆明到北京的漫长之路,也就是我与蒋介石彻底决裂,逐步走向人民的革命之路〃
  龙云到达香港不久,曾发表长篇谈话,公开抨击蒋介石的阴谋。1949年3月,代总统李宗仁希望龙云能回南京,〃共商国是和云南的一些问题〃。何应钦又打电报约他去南京。4月11日,他在香港住宅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开了他给李宗仁、何应钦的一封信,拒绝了回南京〃共商国是〃的要求,并力劝李宗仁接受中共所提出的八项和谈条件,即日签字,付诸实施。与此同时,他在香港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为民革中央负责人之一。
  龙云在香港,时常关心云南的局势,多次派人去云南劝说卢汉早日起义,并表示〃滇事由弟主持,外面接头由兄负责〃。8月15日,他同黄绍竑等44人,在香港发表《我们对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表示脱离国民党反动集团,归向人民,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欢迎。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龙云被列为特邀代表。10月1日,新中国诞生,龙云被委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1950年1月3日,龙云离开香港,沿途经广州、武汉,受到热烈欢迎。1月18日,龙云到北京,最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他在《难忘的经历》中回忆说:〃从昆明到北京的漫长之路,也就是我与蒋介石彻底决裂,逐步走向人民的革命之路〃。
  建国以后,龙云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第三届中央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等职。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62年6月27日,因病在北京去世。
  28日,他被摘去右派分子帽子。1980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给他予以平反。
  1984年11月19日,在龙云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民革中央举行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在座谈会的讲话中,称龙云是〃我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为人民做了好事的爱国民主人士〃,他的一生〃是一个光荣的爱国者的一生〃。
  杨森(1882~1977),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惠。他是蒋介石的亲家。曾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贵州省主席、重庆市市长兼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重庆卫戍总司令等要职,为四川军阀中最有势力的人物之一。
  一、战火纷飞悍将出杨森首当其冲,带领全师攻打滇军,虽然身上三处负伤,仍指挥部队猛攻杨森祖籍湖南衡阳草堂寺,1882年农历一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四川广安县龙台寺一个小官吏家庭。其父当过清朝小吏,家中每年能收租谷100多担。杨森兄弟姊妹五人,他排行居长,两个弟弟都在川军中任过职,两个妹妹亦嫁给他的部属。
  杨森幼年就读于广安县紫荇书院,后考入南充市联合中学。1906年毕业时,适逢清朝四川总督锡良扩建新军,成立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弁目队,他应试录入该队。
  1907年,又考入四川高等军事讲习所。次年,该所改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学成后,被分到成都新军十七镇当排长。因他对士兵训练认真,在该部组织的会操、考核及比赛中,他的排多次夺魁,故1910年被晋升为四川陆军三十三混成协第一营右队队官。是年他秘密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3年夏,杨森在王陵基部队任营长。这时,孙中山领导发动了第二次讨袁战争,驻防重庆之四川陆军第五师师长熊克武率部响应。王陵基团奉袁世凯之命###熊克武。杨森考虑自己是同盟会员,便私下跑到熊克武部参加倒袁。可是开战不久,重庆为袁世凯所派滇军师长叶荃部、混成旅长兼前卫司令黄毓成部攻破,杨森被俘。黄毓成在集合俘虏时,见众俘虏都甚为惶恐,惟独杨森显得毫无惧色,有胆有识,又见他身材魁伟健壮,声若洪钟,便对他产生好感,留他在司令部当副官。1915年1月,黄又将他推荐到云南讲武堂任队长。这期间,他与许多滇军军官交上朋友,逐步活跃起来。
  

六、民国末代副总统(18)
同年12月,杨森由黄毓成推荐到护国军第一军第二梯队赵又新部任中校参谋,随部队进至川南,与袁世凯驻川部队作战。他两次带领部队在纳溪和泸州附近牛背石,将袁军张敬尧师之吴新田、金汉鼎部打得大败而逃。袁世凯垮台后,北洋政府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统领四川境内各军。驻泸州滇军赵又新的第八师被改编为靖国军第二军,赵任军长,杨森任参谋长。
  不久,川系与滇系两军为各自利益产生矛盾,继而发展为互相火拼。杨森初始参予滇军一边对川军作战。他所在滇军驻守泸州时,川军刘存厚率部攻打泸州,赵军因杨如轩团丢失外围阵地,被迫放弃泸州,杨如轩为推脱责任,借杨森原为川军,因战败被俘而参加滇军之事,诬告他通敌,铸成滇军失败。但赵又新与杨森私交甚笃,未轻信杨如轩之诬告,还将新编的一个混成团交给他指挥。后来,赵率部反击川军,重占泸州,川军赖心辉又乘其立足未稳,领兵三千偷袭泸州,正当滇军将要兵败城破之际,杨森率部赶到,向川军侧后发动猛烈攻击,将其击溃,泸州转危为安。赵又新对杨森此举赞赏不已,更加器重,杨森因此而在滇军中以能战之将扬名。
  随着战事的进行,川滇军的矛盾越来越大,唐继尧决定对四川督军熊克武全面开战。杨森受赵又新之命去合川策动川军第二师师长刘湘联合倒熊。他向刘表白,自己身为四川军人,前因被俘,迫不得已而在滇军中谋事,但身在曹营心在汉,决不会做对不起川军的事。当他再次去策反时,即与刘湘私下商定,暗中联合对付唐继尧。川、滇军战事爆发后,刘湘则虚称支持滇军作战,并伪请赵又新派兵增援。赵即派杨森独立团前往助战。他摆脱滇军控制后,便转投川军,被熊克武任命为川军第九混成旅旅长,后又提升为第九师师长。
  同年8月,川滇两军大战于龙泉山。杨森首当其冲,带领全师攻打滇军,虽然身上三处负伤,仍指挥部队猛攻。滇军大败而逃,他穷追不舍,连续七十二个小时,追击五百多华里。接着,他率部奔袭泸州,将赵又新军击败。赵仓皇逃跑被击伤。杨森赶到,令人将赵抬回城内,赵旋即毙命。杨森深感内疚,亲备棺椁收殓,并出资由赵之侄运灵枢回云南安葬。此役之后,杨森便在川军中崭露头角。
  二、争霸四川有得失杨森占领成都后,便以第二军军长名义兼摄民政,操纵军政大权,成为直系军阀吴佩孚控制四川的代理人之一杨森在川军中站稳脚跟后,为了独占四川,便投靠吴佩孚,依靠北洋军阀势力,与川军各部角逐六年之久。
  1921年,北洋军阀吴佩孚以武力控制湖北后,两广及湖南等西南、华南各省纷纷举兵###吴佩孚。四川督军熊克武企图乘机向外发展,决计出兵援鄂,任命刘湘为川军总司令兼援鄂军总司令,同时任第二军军长。杨森没有当上军长,心怀不满,便私下与吴佩孚联系,表示愿意投靠吴之门下,9月14日,援鄂军与吴军大战宜昌,杨森按兵不动,遂使川军溃败,撤回四川。熊克武、刘湘互相推诿责任。
  刘湘迫不得已,任命杨森为第二军军长,自己退居幕后。
  杨森接任军长后,遂与刘湘密谋,决定首先消灭第一军,然后统一四川。
  1922年7月,杨森带领3万多人马,分水陆两路向驻忠县之第一军进行突袭,同时请求吴佩孚派兵相助,第一军却采取〃故示以弱,诱敌深入〃的策略,主动撤离驻地。他自恃骁勇,又恃有吴佩孚作后盾,便一味挥部猛攻。8月9日,他率部至达梁山西郊,第一军稍作抵抗便又撤走。他认为第一军不堪一击,便分兵穷追不舍。当其部王兆奎旅追至大竹锦屏铺佛尔岩时,遭第一军伏击,损失惨重,李树勋旅追至渠县附近,亦被第一军第一路指挥官刘伯承部夜袭歼灭。这时,第一军乘势发动全线反击,杨森亲率之第九师亦被击溃,只得向重庆撤退,途中又遭川军另一部邓锡侯袭击,被包围在老关口,幸得王陵基出兵相救,才回到重庆。8月16日,川军赖心辉又举兵袭破重庆,他仅带少数部队逃往川东奉节县,值逢吴佩孚所派援军刘汝明旅赶到。正当杨森设宴为刘旅团长以上军官接风时,不料刘伯承率部追至,冒雨袭击,将其部打得四下溃逃,他只带了几位随从,仓惶逃往宜昌。
   。。

六、民国末代副总统(19)
杨森不甘心失败,便去洛阳拜谒吴佩孚,请求再发重兵相助,打回四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