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幸存者-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山东看着张晓军检查他的战备包,忍不住哆哆嗦嗦的说,小张班长,打仗的时候你就跟着我,没事,很快就适应了。

  张晓军听了,认真的看看小山东,他们俩年纪好像差不多,黑暗中,小山东的眼睛很亮,而且还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

  是什么?小张班长忖思了一下,很快明白了,那种东西,叫做怜悯。

  他笑了。回头看看其他人,几乎每个人都那样看着他。

  我难道非常可怜吗?他笑着问自己。

  张晓军决定假装没听见小山东的话,他沉着的发出作为三班班长的第一道命令:除了弹药,把其他东西都扔掉!战地日记要烧毁!轻装上阵!

  大家一愣,很快执行了。

  不知什么时候一排成了七连的尖刀排,也许要归功于重伤下线的一排长吧。三班是一排的尖刀班,这次攻坚任务又得跑在前头。

  也许上级领导知道,负责尖刀班的班长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吧。反正张晓军一进入一排三班,大家逐渐地意识到,小张班长和他们一样,都注定要为这个班而生。尤其张晓军。

  在后来的突击中,三班的战士们都一再的想起小张班长的第一个英明决定,虽然有点不近人情。在攻击敌人阵地时,奔跑速度成了决定成败的关键,而身上的每个负重都可能成为影响速度的因素,甚至你稍微慢秒,就会被敌人的子弹击中。

  轻装的三班士兵们跟着坦克后面,一路奔袭,凌晨5点,来到了指顶出发阵地。支援进攻的坦克团的坦克轰隆隆的开到了我出发阵地的左下方。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炮火准备了。

  七连的任务是占领阻碍进攻417阵地的303高地。这时候雨雾弥漫着整个山区,能见度非常低,不要说打击敌人阵地,连阵地在哪里都看不清。

  我靠,玩起捉迷藏了!大刘说。

  小张班长说,捉迷藏好玩,小时候我能抓到每个藏着的人。

  小山东说,俺小时候都是第一个被抓住。

  阿列说,我总是最后一个被抓住。

  他很少说话,今天竟然和新班长搭腔,令大家一点意外。

  小山东就问:那你咋藏得?

  阿列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小张班长笑了:和我想得一样,所以我总是在找我觉得不会藏人的地方找人。

  老赵说,一群毛孩子,这是真打仗!还真当藏猫猫了!

  大家都不作声了,老赵的话,好像专门说给小张班长的。

  小张班长笑着说,你们敢不敢跟我藏?

  大家都不知道他开什么玩笑,都愣了。

  小张班长说,等等。

  他转身跑到连部阵地那里去了。

  几分钟后,他回来了,脸上不动声色。

  大家都等他开口,他好像忘了刚才的事情,趴在阵地上,向敌阵地方向眯着眼睛打量。

  其实有什么打量的?50米之外就是白茫茫的大雾,什么也看不见。

  大家心里都埋伏着他的答案。

  这个小张班长,到底搞什么里个楞啊?

  打了两仗了,战士们开始了解每次战斗的程序了,首先,炮火准备,炮兵是步兵的先锋部队,他们的战绩决定了步兵的伤亡率。在炮火猛烈的轰击敌方阵地时,我们步兵要以最快速度接近敌人战壕,当炮火延伸时,一个排的士兵最多用一个班的兵力继续冲锋,其他战友则用手榴弹、受雷等压制敌人,延迟敌人从坑道里出来的时间,为冲锋战友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冲进敌人防线。一旦进入敌人防线就要以最大火力封锁敌军洞口,控制阵地。同时其他战士必须以最快速度冲上去,一同用手榴弹、手雷等一切可以同时瞬间爆炸产生群杀伤力的武器摧毁敌人。

  如果炮火准备准确无误,杀伤力足够;如果战士们的速度够快,投弹准确;如果每个战士都能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还有一个要素那就是你首先得知道阵地的位置。

  这南方他妈的鬼天气,五十米外都看不清,这仗还怎么打?大刘唧唧歪歪的说。

  大家都沉默着,对这次进攻都不很乐观。

  新手领导,糟糕的天气,莫测的敌情,真不知道会这次战斗的结局会怎么样。

  张晓军说,炮火袭击的地方就是敌人阵地。

  大家没有吭声,其实心里都在想,是啊,我怎么没想到。

  天色放亮的时候,炮火准备开始了,各种炮弹呼啸着倾泻到敌方阵地上,剧烈的连环爆炸把整个山区都震的微微颤动。

  步兵的冲击也开始了。

  张晓军第一个跳出战壕,朝着炮火的方向冲去,其他战士也跟着冲了上去。

  坦克车也开始前进。

  有人会问,南方丛林山区,坦克有什么用?主要因为越军修建了一些坚固的工事,不容易摧毁,有坦克开路,步兵的伤亡会小点,坦克兵的风险其实很大。

  在一些开阔地,坦克巨大的体积非常容易暴露,而在丛林山地,由于仰角问题,坦克的进攻更是勉强。

  有些步兵一看见坦克,就想当然把它当作移动的掩体,这是教材上的战术,叫坦克步兵协同作战。 但是在越南战场上,炮兵是老大,不仅仅我军,越军的炮兵一样凶猛精准。坦克出现的地方,炮火也最频繁。步兵们对坦克可以说爱恨交加,坦克的炮火可以把越军步兵打得四处逃窜,节省了步兵的力气和伤亡,同时也增加了步兵的伤亡几率。

  张晓军端着冲锋枪在坦克后面跑着,越军的炮弹不时击中身边的士兵、坦克。

  他想,这不对。

  他回头对他的兵喊:离坦克远点!

  他刚刚带领三班的兵离开,原来的位置就被一枚炮弹击中,轰的一声,前面的坦克被震了一下,继续前进了。

  大刘大叫:我靠!

  周正也惊出一身冷汗。

  他和大刘对视一眼,都心照不宣:这个新班长有点头脑。

  一个炮兵侦察兵插进三班冲锋的队伍,他是大炮的眼睛。

  谁是一排三班长?他蹲在一个炮弹坑里问从他身边闪过的每个战士。

  周正大声回答他:前边那个穿新军装的!

  炮兵侦察兵立刻跳出掩体,和周正一起交叉掩护着,向张晓军奔去。

  那个侦察兵大声说,你们连长要求派一个炮兵侦察兵给你们班,听他指挥。

  周正一听就明白了,刚才小张班长的话:你们愿意跟我藏吗?这是小张班长的主意。

  现在三班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冲锋的步兵,还是炮火的侦察兵了。

  如果给以炮兵第一线、第一时间的目标坐标,炮兵会更大力度的打击敌方阵地,从而更大程度的降低步兵的伤亡。原来打仗也可以不用拼命冲锋的。

  这个小张班长看来还真有两把刷子。

  在炮火间奔跑着,周正看着张晓军的后背,嘴角露出了笑意。

第五章 第二节 为祖国杀戮
炮火在最前锋步兵的指引下不断修正弹着点,同时,团里、营里、连里的迫击炮也不断给越军阵地不断打击第一个小高地303高地还没有等步兵冲上去,已经被摧毁了一大半。

  当周正和小张班长第一时间冲到敌人阵地,用手榴弹砸敌人的坑道时,发现敌人阵地上剩下的都是死尸和重伤了。

  重伤的越军眼巴巴的看着###士兵举着已经拉掉环的手榴弹朝他们砸下来,瞬间和他们的尸体战友融为一体了,都粉碎成了碎肉。

  周正没发现小张班长一点儿犹疑,当他看见那个年轻的越军重伤员时,那个重伤员举起了手,表明了投降的意志,但是还是被小张班长一颗手榴弹送走了。

  小张班长似乎看出了周正的心思,一边跳进坑道,朝坑洞扫射一边大声喊:杀死一切有生力量!格杀勿论!

  周正也一边扫射一边大喊:好!都他妈的上西天去吧!

  坑洞里射出一些子弹,但是很快没有了动静。这时,战友们已经全部冲上了阵地,阵地已经被我军控制。

  小张班长喊:敌人会用炮火轰!大家躲进工事里!

  所有的士兵包括那个炮兵侦察兵都钻进了坑洞。

  战壕里堆满了敌军的尸体,把坑洞口都堵住了。

  大家把敌人尸体搬开,张晓军说堆到工事上面!

  大家刚刚把尸体搬到工事上面,敌军的炮弹就倾泻下来。

  10分钟的狂轰乱炸之后,303高地阵地上好像一堆碎肉铺就的山头,敌人的尸体被他们自己人又炸了一遍,几乎没有一具完整的了。

  炮火刚停,小张班长就大声喊:周正!

  周正答:到!

  赵新法!

  老赵答:到!

  小山东!

  到!

  列日格!

  到!

  。。。。。。。。

  小张班长点名,大家答到的回应非常干净利索,充满了欢乐的情绪。

  点完了,靠,一个都没少!简直是奇迹。

  老赵看着漫山遍野的碎尸叫,忒惨了!我以后要改吃素了!

  周正笑了,鸟!你老小子吃素我就是如来佛祖!

  小张班长说,为祖国杀戮,佛祖也会原谅。

  大家一愣,小张班长已经不止一次让大家这样一愣了。

  小山东说,小张班长?

  小张班长说,什么事?

  小山东说,你原来就打过仗吗?

  小张班长说,没有。

  小山东说,那俺看着你就跟打了很多仗了似的。

  小张班长笑了,也许我上辈子打过吧。

  说话间,越军步兵已经在阵地下面晃动了,他们要反扑!

  小张班长说,注意!

  他简短扼要的安排每个人的阵地位置,大家迅速进入守卫状态。

  越军象一群装备齐全的甲虫,慢慢爬上来。越来越近,逐渐进入了步枪的射程内。

  打不打?周正问小张班长。

  小张班长摇摇头,再等等。

  渐渐,越军离阵地越来越近。

  那个炮兵侦察兵说,就是调集炮火也晚了,太近了!

  这时,一个越军离小山东只有三十米了!小山东的呼吸越来越粗:班长,我得开枪了!

  小张班长说,打开手榴弹,每人十个!

  大家利索的拉开十个手榴弹的环,小张班长大喊一声,都给我扔出去!

  每人十个手榴弹,一班人员加上那个炮兵侦察员就是九十个手榴弹,一齐飞向天空,像一群山间乍起的鸟群,又哗啦啦的落进了敌群里。

  随着一阵火光冲天的爆炸,摸上阵地的越军已经死伤九成。

  小张班长喊:射击!杀!

  命令刚下,阿列的枪就开火了,剩下的几个越军被阿列几个点射消灭了。

  小山东刚想举枪,又放了下来,遗憾的看着那几个完整的死尸。

  老赵骂:你他妈的给老子留个啊!

  阿列说,班长,以后不要这样了,没意义。

  小张班长说,哦,好的。

  其余人一愣,旋即都笑骂开了:呵呵,拽死这两个鸟人了!

  越军没再上来,后来确认那只是一小部分藏匿在山间的散兵。

  小张班长懊悔的说:早知道不浪费那么多手榴弹了。

  周正说,你这是跟谁学的?军校?

  小张班长笑:狼牙山五壮士,电影。

  周正哈哈大笑,这小子哪里是打仗,他在搞艺术!

  其实,当张晓军一进入战场就已经明白一个事实:电影都是骗人的。

  向电影那样打着红旗向敌人冲锋在这里行不通,如果那样还不如直接把自己毙了。首先第一个就是要最大可能的保住战士的性命,那才是最后的胜利。

第五章 扣马山英雄排 第三节 417高地
303高地攻打下来以后,师部命令某团按原计划向417高地进发。

  417高地并不高,它在扣马山东南方向,位于扣马山前沿,上可支援扣马山,下可控制同登到谅山的铁路和公路。高地上驻有越军一个步兵连、一个85加农炮连和一个营指挥所。

  但是要接近417,必须横过铁路和公路,还要经过一大片开阔地,包括一片茂密的水稻田。

  顺利的穿过公路和铁路,走在最前面的张晓军第一个看见了那片广阔的水稻。自从来到越南战场, 这是他看到的最有生命力的一个地方,葱葱郁郁的绿色,仿佛一块厚实的绿地毯,那些水稻秧,鲜嫩的好象来自天堂。

  真他妈的美啊!他发自内心的感叹,如果这是旅游就好了。

  很快,他天生的军人禀赋就提醒他:这是危险地带。这是死亡地带。

  如果你看过美国战地记者卡帕遇难前拍摄胶卷中的最后一张照片,一群美国大兵穿越水稻田的情景,就会想象到张晓军他们在水稻田进发的情景,只不过那是黑白的,这是彩色的。

  穿着已经看不出颜色的军装,我军战士们持枪成分散自由队列在广阔的水稻田里奔跑着,水稻田里的泥浆随着士兵的奔跑被带出稻田,在葱绿的水稻田里好象飘洒着无数黑色的菊花。

  高鹤也跟着士兵们突击。他手持一把手枪,指挥着战士们:注意s形路线奔跑!快!

  他非常欣赏张晓军,在部队时候,他就听说过张晓军,军人之后,新兵第一年训练成绩全师第一,接着进入军校,教官也能不过他,高鹤指名道姓要他到自己部队来,也是跟师长磨了不少嘴皮子,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没错。303高地下来,他捶了张晓军一捶:好小子,将来一定比我强!

  张晓军的素质是罕见的,他想,作为一名军人,他这样的素质简直就是天才。

  有些人生下来就是为了他所要做的事情而生的,例如凡高为绘画而生,贝多芬为音乐而生,毛泽东为新中国而生,高鹤认为,他第一次相信,有的人为了战斗而生,如果这个人不是他自己的话,——他曾经认为自己为部队而生,那他能亲眼验证的就是张晓军了。

  军队分散进攻、呈s形奔袭可能是张晓军的独创,也可能是他又不知从那个电影中搬来的,但是的确有用,在广阔地上奔跑就意味着给敌人当活靶,炮弹和步枪都能轻易的瞄准你、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