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朝的皇帝-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剩址强捎镉诮袢找病!
  《感事》期望郑成功为田横而勿为徐福,期望未免过高。原句作“童女三千笑,孤儿五百嗔”。田横五百壮士集体自裁,身后未闻有何孤儿,则此“孤儿”实兼用“东林孤儿”故事,意谓黄梨洲辈亦不以郑成功的举动为然。
  按:顺治年间用兵的主要对象为西南;经略洪承畴一直不愿对永历施以过重的压力,意中似有所待。及至顺治十六年秋,郑成功功败垂成,知事不可为,东南之患既解,必以全力经营西南,永历虽已入缅,亦终难免,因而以目疾乞解任回京,原因即在不愿为陈洪范第二。至于吴三桂,起先亦不大起劲,及至郑成功思为海外扶余,知道他已失恢复中原的大志,清朝终于可以立定了,方始与爱星河积极进兵,贿通缅甸土著,于康熙元年将永历骗至昆明,四月间遇害。凡此铜山崩,洛钟东应的因果关系,为论史者所不可思。郑成功如仍守厦门,力图进取,不仅牵制清军,亦系遗臣志士之望,关系甚重;此所以张苍水阻郑成功入台;而当永历遇害的噩耗一传,郑成功旋于五月间病殁,殆深悔失计,抑郁而终。全辑郑谱,康熙元年述张苍水《瓯行志慨》诗,加按语云:
  是诗为延平世子(按:郑经)而作。岛事自延平殁后,世子无意西出,亲族、兵将大都望风投款以封爵。于是朝议锐意南征,合红毛夷夹攻,郑人退守铜山。官军入岛,堕中左、金门两郭,收其妇女、宝货而北,两岛之民烂焉。世子入台郡,分诸将地,颇有箕裘之志,度曲征歌,偷安岁月,军不满千,船不满百,兵甲戈矛一切顿阙。相国两诗,深有慨乎言之矣!
  总之,郑成功生平如果脱出政治上号召的意义,纯就史家的眼光来看,尚需另作评价。此处仅就张苍水的志节作一归宿。全谢山传张苍水云:
  初,公之航海也,仓卒不得尽室以行,有司系累其家以入告。世祖以公有父,弗籍其家,即令公父以书谕公。公复书曰:“愿大人有儿如李通,弗为徐庶;儿他日不惮作赵苞以自赎。”公父亦潜寄语曰:“汝弗以我为忧也!”壬辰,公父以天年终,鄞人李邺嗣任其后事。大吏又强公之夫人及子以书招公,公不发书,焚之。己亥,始籍公家,然犹令镇江将军善抚公夫人及子而弗囚也。呜呼!世祖之所以待公者如此,盖亦自来亡国大夫所未有,而公百死不移,不遂其志不已,其亦悲夫!
  按:此文中前之所谓“世祖”,实指多尔衮。其时世祖方幼,尚未亲政。己亥为顺治十六年。金陵之役以后,方始抄家。而世祖之遇亡国大夫格外优厚者,因为汉化已深,基本上是同情甚至佩服遗民志士的。
  于是浙之提督张杰惧公终为患,期必得公而后已。公之诸将孔元章、符瑞源等皆内附,已而募得公之故校,使居舟山之补陀为僧,以伺公。会公告籴之舟至,以其为校,且已为僧,不之忌也。故校出刀以胁之,其将赴水死;又击杀数人,最后者乃告之,曰:“虽然,公不可得也。公畜双猿以候动静,舟在十里之外,则猿鸣木杪,公得为备矣。”故校乃以夜半出山之背,攀藤而入。暗中执公,并子木、冠玉、舟子三人;七月十七日也。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郑成功反清复明功败垂成(7)
按:“补陀”即普陀。时张苍水避居舟山外海,属于浙江南田县所辖的一小岛,名为悬岙。此“故校”,据《鲁春秋》记为宁波人孙惟法;“将”则吴国华;“子木”即罗纶;“冠玉”姓杨,为张苍水乡人子,故家后裔,父母双亡,从张苍水于海上,临刑时,当事者见其年幼,怜而欲释,杨冠玉表示义不独生,竟延颈就刃。
  十九日,公至宁,杰以轿迎之,方巾葛衣而入。至公署,叹曰:“此沈文恭故第也,而今为马厩乎?”杰以客礼延之,举酒属曰:“迟公久矣!”公曰:“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今日之举,速死而已!”数日,送公于杭,出宁城门,再拜叹曰:“某不肖,有负故乡父老二十年来之望!”
  又“阙名”著《兵部左侍郎张公传》,记此更翔实而生动:
  甲辰秋,逻者获二卒为导,突往执之。被执登舟,所畜一小猴相向哀鸣,跃入水死。至郡城,提督张待以客礼;角巾葛衣,舆而入。张曰:“张先生何以屡邀而不至?”答曰:“父死不葬,不孝;国难无匡,不忠。不孝、不忠,羞见江东!”劝之降,不答。次日,送之赴省,前此投诚诸将卒者几千人,齐声号恸。煌言神色自若,出西门,曰:“姑缓!”望北四拜,辞阙也;望郭门四拜,辞乡也。随与岸上送者拱手而别。登舟,左右翼而行,虑其赴水;笑曰:“无庸!此非我死地!”
  按:此为目击者所记,故推断“阙名”当为万斯同。万氏兄弟与张苍水交好;斯同生于崇祯十六年,康熙三年为廿二岁,当亲见张苍水从容就义,故所记如此。斯同复应聘入史馆,恐有所触忌,遂致“阙名”。
  “阙名”又记其解往杭州的情形:
  至武林,处于旧府。时总督赵廷臣劝降甚力,始终不答。自被执,即不食,日赋诗自娱。守者叩头哀恳,煌言徐曰:“既办一死,何苦累若等。”乃复食,亦唯啖时果数枚而已。一日,督院赴馆,蹙额曰:“老先生部文到矣!”煌言即起。肩舆至官巷口,口占曰:“我年四十五,今朝九月亡;含哭从文山,一死万事毕。”端坐于地而正命焉。会城义士朱亶生、张文嘉等葬其遗骸于西湖南屏山(杭人称为南屏先生)净慈寺左邵皇亲坟翁仲后之左侧,遥与岳武穆、于忠肃两墓相望。煌言诗:“西子湖头有我师。”从初志也。夫人董,先死;子万祺,前三日亦被刑于京口。幕客句容罗纶、鄞人杨冠玉,与煌言同死,俱葬于左右,三冢巍然。杨冠玉者,大家后裔,与煌言比邻。父母死,从之海上。临刑,当事见其幼,欲释之,冠玉曰:“司马公死于忠,某义不忍独生!”延颈就刃。今寒食酒浆,春风纸蝶,岁时浇奠不绝;而部曲过其墓者,犹闻野哭云。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中国的知识分子,以临难不苟免为人格修养上的基本要求,但真所谓“慷慨成仁易,从容就义难”,因为成仁常在情势极度急迫之际,一方面不暇计及其他,一方面自我为悲壮义烈的情绪所鼓舞,轻生并不难;如果时机上有容人多想一想的片刻,往往就会迟疑踌躇,贪生之念,倏焉而起,一发不可抑。明臣殉节有脱靴入水,以水冷而怯,别谋自尽之道,这一来就死不成了。
  又如龚芝麓,人品是绝不坏的,但亦以未能殉节,复未能归隐,致列名《贰臣传》。当时龚芝麓常跟人说:“我原要死,是小妾不肯。”指顾眉生而言。龚对外人称顾为妾,而在家人故旧门生面前,视顾俨然敌体,称“顾太太”。龚妻颇贤惠,不受清朝的诰封,措辞极蕴藉,她说:“我已受前明诰封,清朝的诰封给顾太太好了。”
  按:其时,浙江总督为汉军镶黄旗人赵廷臣,顺治二年以贡生初授江苏山阳知县,迁江宁江防同知,因催征逾限罢职——即此便知是好官。顺治十年,以洪承畴之荐,随营委用;湖广既平,复定贵州,赵廷臣得为巡抚,旋擢云贵总督。康熙即位,调督浙江,张苍水被擒,为赵廷臣亲驻定海,与提督张杰所定议。《清史列传》载:
  圣祖仁皇帝御极,调廷臣浙江总督,汇叙督云南荒田功,加太子少保。康熙二年,廷臣疏言,浙江逋赋不清,由征解繁杂,请以一条鞭起解之法,令各州县随征随解,布政司察明注册,至为简便;又请移海岛投诚官兵分插内地,杜贼人煽诱,定水师提镇各营设兵之制,以备水战;杭嘉湖三府毗连太湖、泖湖,易于藏奸,请增造快号兵船、援兵巡哨。部议俱从其请。时海敌郑成功死,廷臣招其党伪将军……独伪兵部张煌言率众远遁,廷臣驰赴定海,与提督哈尔库、张杰定议,檄水师由宁、台、温三府出洋搜剿,斩获六百余,降其伪副将陈栋。知煌言披缁窜伏海岛,廷臣选骁将徐元、张公午饰为僧人服,率健丁潜伏普陀山……擒获煌言。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郑成功反清复明功败垂成(8)
赵廷臣是能臣,如世祖不崩,不能调往浙江;移浙即表示新君的四顾命大臣决意解决郑成功的问题。顺治十八年秋天,尽迁东南沿海各地之民往内地,为坚壁清野之计。此举破家无数,清朝官书讳言其事;张苍水《奇零草》中,有一题:“辛丑秋,虏迁闽浙沿海居民;壬寅春,余舣棹海滨,来燕无巢,有感而作。”诗为五言古风:
  去年新燕至,新巢在大厦。
  今年旧燕来,旧垒多败瓦。
  燕语问主人,呢喃语盈把。
  画梁不可望,画舰聊相傍。
  肃羽恨依栖,衔泥叹飘飏。
  自言昨辞秋社归,比来春社添恶况。
  一片蘼芜兵燹红,朱门哪得还无恙?
  最怜寻常百姓家,荒烟总似乌衣巷。
  君不见晋室中叶乱五胡,烟火萧条千里孤。
  春燕巢林木,空山啼鹧鸪。
  只今胡马复南牧,江村古木窜鼪鼯。
  万户千门空四壁,燕来亦随樯上乌。
  海翁顾燕三太息,风帘雨幕胡为乎?
  又《清史纪事本末》载:
  (顺治)十八年冬十月,弃降将郑芝龙于市,徙沿海居民,禁舟出海,从降将黄梧请也。郑氏在京者,无少长,皆被杀。下令迁界,禁渔船商舟出海,自是,五省商民流离荡析,而万里皆邱墟矣。
  于此可知,郑成功如坚守海滨,五省商民,不致有此流离破家之祸。是故“阙名”不以为郑之取台湾为延明祚;在《张苍水传》末,下一断语:“张煌言死,明朝始亡!”此真力足扛鼎的史笔。
  钱牧斋《后秋兴》诗,言郑成功攻金陵,所以顿兵不进者,是因为正在接洽清军投降;今考其人,乃松江提督马逢知。世祖大渐时,尽释狱囚,唯两人不释,一为明朝最后的一个兵部尚书张缙彦,一即马逢知。董含《三冈识略》记:
  马逢知起家群盗,由浙移镇云间,贪横僭侈,民殷实者,械至倒悬之,以醋灌其鼻,人不堪,无不倾其所有,死者无算。复广占民庐,纵兵四出劫掠。时海寇未靖,逢知密使往来;江上之变,先期约降,要封王爵,反形大露。科臣成公肇毅,特疏纠之;朝廷恐生他变,温旨征入,系狱,妻子发配象奴。未几,与二子俱伏法。当逢知之入觐也,珍宝二十余船,金银数百万,他物不可胜计,及死,无一存者。
  《吴梅村诗集》中,有两首诗咏马逢知,一为《茸城行》,茸城即松江;一为《客请云间帅坐中事》,是一首七律。《茸城行》描马逢知的行径云:
  承恩累赐华林宴,归镇高谈横海勋。
  未见尺书收草泽,从夸名字得风云。
  据此可知,清朝用马逢知,目的是希望他能安抚萑苻;结果一无所成,而贪黩横暴,则较土匪犹不如:
  千箱布帛运轺车,百万鱼盐充邸阁。
  将军一一数高赀,下令搜牢遍墟落。
  非为仇家告兼并,即称盗贼通囊橐。
  堂屋遥窥室内藏,算缗似责从前诺。
  敢信黔娄脱网罗,早看猗顿填沟壑。
  窟室飞觞传箭催,博场戏责横刀索。
  贪财以外,复又好色:
  将军沉湎不知止,箕踞当筵任颐指。
  拔剑公收伍伯妻,鸣骲射杀良家子。
  结果是:
  江表争猜张敬儿,军中思缚卢从史。
  枉破城南十万家,养士何无一人死!
  按:《南史?张敬儿传》:“敬儿为雍州刺史,居官贪残,民间一物堪用,无不夺取。”此辈自唯恐天下不乱,而其时四方宁谧,苦无“用武之地”,因而造一谣言,授江湖术士传播,谣言是:“天子在何处,宅在赤谷口;天子是阿谁?非猪即是狗。”敬儿所居,地名赤谷;小名狗儿,其弟小名猪儿。此言将天子自为,事闻伏诛。吴诗征此典,即董冈所谓“反形大露”之意。由张敬儿兄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北伐之前在湖南的军阀张敬尧、敬汤兄弟,真一丘之貉。马逢知是这样国人皆曰可杀的人物,而郑成功欲与通谋,即令有功,亦失民心,何况无功!计谋之拙,无逾于此,此又郑成功需再评价的一端。
  至于卢从史,为唐朝贞元年间昭义军节度使,与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子承宗密谋叛乱,宰相裴垍说动从史牙将王翊元,尽泄从史阴谋及可取之状,以致从史被擒。照此典故而言,马逢知部下亦必有人输诚于朝廷,郑成功既通马逢知,则义师内部情况,亦可能为清朝所悉,其败殊非偶然。吴梅村有《七夕感事》五律一绝,于郑成功颇致讥评,诗曰:
  南飞鸟鹊夜,北顾鹳鹅军。
  围壁钲传火,巢车剑拄云。
  江从严鼓断,风向祭牙分。
  眼见孙曹事,他年著异闻。
  此以郑成功的“江上之役”比拟为赤壁鏖兵。首以郑成功拟曹操,实非恭维,而是讥其自大。“鹳鹅军”典出《左传》,注谓“鹳鹅皆阵名”,用于此处,谓郑成功的部下有如童嬉。“围壁”不典,乃梅村自创的新词,壁者营垒,指清军扎于金陵西北城外的少数部队,以优势兵力不攻而围,计已甚左;“钲传火”者,士卒以钲传火而造饭,军前犹如寒食,乞火而炊,这顿饭吃下来,非半天不可,何能应变?不败何待?“巢车”典亦出《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注谓:“巢车,车上有橹。”此指郑成功的水师而言。“剑拄云”者,将星如云,但于楼船上仗剑观望而已,此与“围壁”皆言郑军不攻,而期望旦夕间有变,不战而下金陵。
  第二联上句写实;下句用借东风之典,言变生不测。“孙曹”指孙权与曹操。结句调侃绝妙,其实伤心出以诙谐,正见遗老心境之沉痛。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镬汤炽火的江南奏销案(1)
自世祖一崩,满洲亲贵大臣与汉大臣中的“北派”,立即对江南的世家士族展开镇压,顺治十八年正月廿九日上谕:
  谕吏部户部:“钱粮系军国急需,经营大小各官,须加意督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