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文涛让我学中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聂文涛让我学中庸-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孔子说:“中庸是最高境界了吧?民众非常少有能够做到中庸的,这已经很久了吧!”

  孔子说:“没人走中庸之道,我知道了:聪明的人做的太过了,愚蠢的人做不到。中庸之道不能够显明,我知道了:贤能的人过头了,不贤的人做不到。就像人没有不吃喝的,很少能够理解其中的用途。”

  孔子说:“舜的智慧是大智慧啊!他喜欢向人询问,又善于分析别人话语里的含义。不提及那些坏处,去宣扬那些好处。过与不及两种极端看法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方式来对待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阱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获得了一点进步,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不让它失去。”

  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傣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是依靠能力可以强行做到的。”

  子路问什么是强。孔子说:“南方的强吗?北方的强吗?或者你认为的是强吗?用宽容的胸怀和柔和的方式来教育人,不用不合乎道义的方式进行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君子会保留这种强。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而后已,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会保留这种强。所以,君子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到死都不会改变操守,这才是真强啊!”

  孔子说:“平时减少曝光率然后做一些怪诞的事情来欺世盗名,让后世有人来记述他,我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君子会按照中庸之道去做。(有的时候)半途而废的事情,我也情不自禁。可以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吧。”

  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也可以凭借智慧使自己了解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虽然不贤明,也可以实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就像天地之大,人们仍有不满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说到“大”,就大得连整个天下都装不下;君子说到“小”,就小得无法继续细分。《诗经》说:“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这是说上下分明。君子的道,开始于普通男女,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可以分辨整个天地。

  孔子说:“君子之道是不远离人的。远离了人而修道,那是不可能凭此修道的。”《诗经》说:“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眼前。”握着斧柄砍削斧柄,但如果你斜眼看,仍然会觉得很远难以把握好尺寸。所以,君子要用人道来管理人,改变人使之达到完美境界。”

  “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能够做到:希望自己儿子能够对我做的事情用来对待我的父亲,我没有能够做到;希望我的所属能够对我做到的事情用来对待我的君主,我没有能够做到;希望我的弟弟能够对我做到的事情用来对待我的哥哥,我没有能够做到;希望我的朋友能够对我做到的事情用来先对待我的朋友,我没有能够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正是因为自己的行为有欠缺的地方,所以不敢不努力;举止言谈留有余地而不敢无所顾忌。说话的时候顾及到自己的行为,行为的时候顾及到自己说过的话,君子这样做事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

  君子依据自己的身份来做事,不会把不合身份的事情作为行动目标。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身份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身份应做的事;处于少数民族地区,就按照在那里的身份做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没有什么地方能够不行中庸之道的。处于上位,会忠于职守,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会忠于职守,不攀援在上位的人。只去做自己的地位上所应该做的事情。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就不会有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做事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去磨练自己的箭术。”

  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诗经》说:“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孔子说:“父母也就顺心了吧!”

  孔子说:“鬼神来施展德行,那真是太大了!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好像所有的一切都在体现它的存在无法遗漏。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真伟大呀!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好像就在你左右。《诗经》说:‘神之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从隐微到显著,人们真诚对待它不可以有任何欺瞒,神鬼真的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吗!”

  孔子说:“舜该是个最孝顺的人了吧?在德行上是圣人,在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在财富上拥有整个天下。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都维护他的功业。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誉,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寿命。所以,上天生养了的一切,都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养,不能成材的就被清除了。《诗经》说:‘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所以,有大德的人一定会承受天命。”

  鲁哀公询问政策。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策,都写在典籍上。他们活着,这些政策就执行;他们去世了,这些政策也就不执行了。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治理地的途径是勤于种植。政事就像芦苇一样,什么人用就会被当作什么。所以行政的结果取决于执行者。获得人才要凭借你自己的修养和判断,提高自己的修养要凭借正确的方法,改善修养方法的途径是仁道。仁说的就是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至于说亲爱亲族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都是礼的要求。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所以,仁道是行政的根本。

  天下可以实现仁道的途径有五个,可以实行的修养有三个。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交往,这五个是实现仁道的途径;智、仁、勇,这三种是用来处理这五个伦常关系的德行。凭着这三种德行的实施结果就会一样的:有的人生来就知道,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有的人要遇到困难后才知道,但到最后是一样的了。又比如说,有的人自觉自愿地去实行,有的人为了利益才去实行,有的人勉勉强强地去实行,但只要实行了结果都一样。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知道这三点,就知道凭什么修养自己,知道凭什么修养自己,就知道凭什么管理他人,知道凭什么管理他人,就知道凭什么治理天下和国家了。”

  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经典。分别是: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修身就能确立正确的方法;尊崇贤能就不会受困惑;亲爱亲族就不会使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不知所措;体恤群臣,士人们就会尽力报效;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被笼络;招纳工匠,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方的人,四方百姓就会归来;安抚诸侯,整个天下都会敬畏。穿着庄重的服装,不符合礼仪的事不做,凭这些来修身;驱除小人,疏远女色,看轻财物而重视德行,凭这些可以笼络贤人;提高他们的地位,给他们很多的俸禄,与他们爱憎相相同,凭这些可以笼络亲亲;让众多的官员供他们使用,凭这些可以笼络大臣;真心诚意地任用他们,并给他们以较多的俸禄,凭这些可以笼络群臣;使用民役不误农时,少收赋税,凭这些可以笼络民众;经常视察考核,按劳付酬,这是为了招纳工匠;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才能的人,救济有困难的人,凭这些可以笼络远客;延续绝后的家族,复兴灭亡的国家,治理祸乱,扶持危难,按时接受朝见,赠送丰厚,纳贡菲薄,凭这些可以笼络诸侯。总而言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但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任何事情,事先准备就会成,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前有预备,就不会中断;做事前有预备,就不会困惑;行动前有预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穷途末路。

  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面的支持,就不可能治理好民众。得到在上面的支持有办法:得不到朋友的认可,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支持;得到朋友的认可有办法: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认可;孝顺父母有办法:对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己真诚有办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

  真诚,是上天的原则;使自己真诚,是做人的原则。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恰到好处,不用思考就能拥有中庸,自然而然地符合中庸之道,这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施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停止;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停止;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停止;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停止;要么不施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停止。别人用一分努力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我用一千分的努力。真能够这样做法,即使愚笨也一定可以明智,即使柔弱也一定可以强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