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日不落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一日不落帝国-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宗教交流和贸易倾销有什么关系?”

    “干系可大了!当年要不是狂热的布道者西葡两国的传教士推动者殖民探险,寻找基督徒和迷茫的羔羊,西方这两个封建国家不可能在探险上下这么大的决心,花费这么多钱。

    没有强大的信仰支撑,谁都不可成为商业史和殖民史的英雄。就连唐玄奘也是在信仰的支撑下才成功的嘛!况且宗教交流的幌子作为倾销的前戏也不失为一招好棋啊!”赵守忠说话总是在最后才说重点。

    “上座部佛教可不是禅宗,我们要通过佛教派系大融合来树立权威和东印度公司的殖民体系中的宗教思想部分吗?这可是一个大工程,不通过武力像阿育王一样推行,恐怕又是一个百年工程。

    我们都不是佛教徒,也没人受过戒,但是我们推广技术,改善民生,带领合作伙伴及其家族致富,让所到之处一片繁荣,虽然借了不少佛教的渠道和名头,但是也实现了普度众生宗旨。想来佛祖也不会怪罪,甚至会支持我们的做法。

    我们到这个时代来就是一个难解的秘密,是祖先的保佑还是神佛的旨意谁也不敢肯定,所有我们一向平等的对待所有宗教和信仰,稍稍偏向一点佛教,毕竟这个宗教是东方世界的主流和最大信众基数的第一大教嘛!单纯的从概率上说还是一个非常好的的工具和现成的网络。

    老白,你接触的西洋商旅最多,每天接触大食和天竺的商旅想必知道一些那烂陀寺的情报,好像入伙前去过印度旅行过吧,有什么重点说一下。”李基点名让白佳这个老油条不得逃避汇报工作。

    “我就简单说几句啊。”

    “别这么说!谁不知道你的德行!简单说几句就是半个小时。你学生反应你这句口头禅影响他们下课甚至耽误他们上下一节课又不是一次两次了。”兼职总教务长的赵守忠调侃道。

    “那好!官腔就不打了。那烂陀寺(NālandāVihāra),据史料记载,那烂陀寺始建于公元5世纪。古代中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印度中部都会巴特那(华氏城)东南90公里。那烂陀寺规模宏大,现有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万余僧人学者聚集于此,玄奘在此从戒贤法师学习多年,义净在此从宝师子学习十年;此外来此学佛的唐代僧侣还有慧业、灵运、玄照、道希、道生、大乘灯、道琳、智弘、无行等法师。我国唐代第一高僧玄奘在这里学习五年。玄奘《大唐西域记》和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对那烂陀寺都有说明,而义净对当时那烂陀寺的布局和建筑样式,叙述尤其详细准确。

    传说此地原本是庵没罗园(庵没罗家的梨树园),后来五百商人捐金钱买下献佛,佛在此说法三月。后来摩揭陀国王铄迦罗阿迭多在此兴建佛寺,子佛陀鞠多王在寺南扩建,此后呾他揭多鞠多王在东面建寺,幼rì王在东北建寺,金刚王在此西建寺,中印度王在此北建寺,帝rì王此东建大寺,中供佛像。经过历代君王的营建,那烂陀寺宏伟壮观。

    根据义净在7世纪末的记述,那烂陀寺宛如一座方城,四周围匝长廊。寺高三层,高三到四丈,用砖建造,每层高一丈多。横梁用木板搭造,用砖平铺为房顶。每一寺的四边各有九间僧房,房呈四方形,宽约一丈多。僧房前方安有高门,开有窗洞,但不得安帘幕,以便互相瞻望,不容片刻**。僧房后壁乃是寺的外围墙,有窗通外。围墙高三四丈,上面排列人身大小的塑像,雕刻jīng细,美轮美奂。

    我去参观那遗址的时候,正好已发掘出8座大型寺院,4座中型寺院和一小型寺院。8大寺按南北方向一字排列,大门朝西。大寺每边9间僧室,恰如义净所述,中寺每边7间僧室,小寺院每边5间僧室。

    寺的房顶、房檐、和院落地面,都要用特制的材料覆盖,这种覆盖料是用核桃大小的碎砖和以黏土制成,覆盖辗平后,再用浸泡多rì的石灰杂以麻筋麻滓烂皮涂上,盖上青草三五天,在完全干透之前,用滑石磨光,然后先涂上一道赤土汁,最后再涂上油漆,光亮如明镜一般。经过如此处理的寺院地面,坚实耐用,经得起人们践踏二三十年而不坏。

    那烂陀寺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学习课程包括大乘佛典、天文学、数学、医药等。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西元1193年也就是一百年后的突厥人巴克赫提亚尔·卡尔积(BakhtiyarKhalji)会带兵侵占那烂陀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坏,大批那烂陀僧侣逃往xī ;zàng避难,从此那烂陀寺失去昔rì的光辉,并渐渐被遗忘,变成废墟。”显然白佳是早有准备的,说起这个圣地头头是道。

    “印度僧侣都是很穷的,不像中国的方丈那么富裕,到中国布道的众多印度高僧都是苦行僧,数量稀少时断时续。我们开启新纪元,自然不能吝啬,花点小钱,多送几个东亚地区的高僧到那烂陀寺留学,可以大大的提高我们的殖民度和知名度,绝对的利大于弊啊。”杨文晖支招了。
第一百零三章 那烂陀寺的复兴(下)
    “把打开印度市场的希望放在僧侣身上是很不靠谱的,学术界的交流是很专业的事,干嘛还要他们分散jīng力去推销商品,况且我们生产的东西还需要推销吗?只要去的僧侣送点样品给他们的同窗和当地的王公,还怕卖不动?关键还是我们的印度攻略第一阶段主线任务是什么?校长,我看不是搞殖民和倾销吧?”王能问道。

    “你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我要通过扶持那烂陀寺这个网络枢纽来搞意识形态植入?好吧!我承认是有这个意思。看来什么都瞒不过你这个老油条。主线任务就是安排一批僧侣去那烂陀寺学习佛法,不是以前的那种由当地王公和信徒支付公费学习,而是更受当地欢迎的自费留学。你们知道校园经济的好处吧!几百名留学生给当地带去的好处会是我未来第二阶段的伏笔。”

    三个月后,光海带着自己最得意的三个弟子和400多个全rì本佛法最高深的同行渡海来到恒河三角洲,换乘逆流而上的小船到达了华氏城,然后转为步行像东南走到传说中的灵山大雷音寺(那烂陀寺)。赵守忠抄袭的西游记已经在整个东亚流行过了。

    有穿越众资助的财大气粗的留学僧团无一不是人jīng,每人一到那烂陀寺就大发宏愿,不翻译完十本巴利语真经誓不回国。然后用提前兑换好的宋钱和辰基钱金银币大量的采购当地的各种物资,表明自己不需要接受座师和寺院的助学金和各种津贴,反而一口气捐赠了足够全寺使用三年的笔墨纸砚和熏香等贵重物品。

    这一系列举动赢得了rì渐衰微的该寺法师们的好感,大开藏书阁和图书馆,供远道而来留学僧们取经。早就考虑到当地窘困的情况,佛教不是慈善组织,也是要吃饭的。

    当初赵守忠抄袭西游记的时候就研究过各大宗教活动经费的来源,佛教不像亚伯拉罕诸教一样可以收取什一税。《西游记》中记载,唐僧师徒四人千辛万苦来到灵山,见到了佛祖,佛祖传经。叫阿傩、迦叶两位尊者传经,两位尊者引师徒四人遍看经名,看罢就向四人讨要人事。三藏法师千里迢迢西取真经,除了袈裟钵盂外,哪里有什么人事。两位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悟空不允,要告状到佛前,引出了一场白字经书的故事。师徒四人返回灵山,索取有字真经,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腻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传此之耳。”后来又叫阿傩、迦叶两位尊者传有字真经,然两位尊者仍就讨要人事。唐僧师徒奈无所何,只得将唐王所赠的紫金钵盂舍出,换取了有字真经。

    很多人读了之后认为这佛爷也很现实,要叫后代和尚有钱使,便向人讨要钱财,诵经一遍就要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忒贵了些,可见和尚也是贪婪之辈,一边宣传“万法皆空、四大皆空”的思想,一边还要钱财使用,巴望着天下的富翁穷人们都把万贯家产贡献了寺庙。

    事实不是这样,从现实了说起,且不说唐朝时代的印度社会没有复印机,连纸张都很贵。造纸术虽然是咱中国人发明的,但真正要实现复印的技术,还在几千年以后。唐僧师徒,只是承诺取经,虽说是皇亲国戚,却也不能给佛祖带来些高官厚禄,大嘴一张就要人家白手送经,于佛祖于世人都略显乖巧了些,人家长篇大论,光是手写都要许多年,何况还要到处传布?好比一个市井无赖,看见一个烧饼摊子,上前吆喝:“嗨,那烧饼老头,给我一个吃。”凭什么呀?就是好心舍给了,那无赖能看得上别人给的么?还不轻看了?故而,佛祖讨要人事,不是为了钱财,四大皆空,钱财乃身外之物,佛祖要的是尊严:我有,你来要我也给,但你得吃苦,还得给钱。你自己心中明白,苦楚吃了一大堆,但你的国民不明白,让他们衡量的只有钱,只有他们花了钱才能明白,道理不是轻易能讲的,经文也不是随便就取回去的。你们出了钱就会尊重我的知识,你们出了钱才能时刻铭记我的经文大义。更何况,纸贵,油墨也贵,佛祖印刷一次不容易,付点油墨纸张钱,也说得过去吧。《西游记》假托人事,也无非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尊重知识,知识换钱!

    从法相中说起:佛教宣传“万法皆空、四大皆空”的思想道理,是一种哲学思想,但这种思想却不是说什么都不能要,什么都不需要。钱财本是身外之物,可钱财也是人与人交往的必要物品。身体本是皮相,却也是保卫思想的重要储存单位。法相之中,sè即是空,空即是sè,sè身也是空身,空身也是sè身。和尚看钱,是钱也不是钱,和尚用钱,用也是不用,但sè身存世,sè身所行之理,不外乎吃喝住行。思想和身体之间也要交流,肤发受之于父母,既然存于世事,遵循它本来的规律就可以了。既然身体要吃喝、要钱使用,就不用禁锢,否则托为人身是何道理?

    拿钱买经,是你尊重佛,也是佛尊重了佛自己。用钱养身体,是佛祖尊重了佛法,也是佛法尊重了佛祖。至少有一点可以明白:那舍卫国赵长者每每想起送经一事,感不感激佛祖咱不知道,心疼钱是肯定的。可那样,他必然记得有人给他全家诵过经了。

    意识形态就是非常现代的穿越众很好理解各种古代文化中涉及文明和人xìng根本内容的部分,攻略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劳永逸的把自家希望植入的各种私货顺利的植入印度这个等级分明一潭死水的社会。用商品经济的大cháo来弱化甚至消灭雅利安入侵后建立起来束缚人xìng的婆罗门种姓制度,将整个印度的资源和人才聚集起来为我所用。

    那烂陀寺这个最重要是世界佛教圣地、最高水平的教育、交流佛法阵地自然要当做重中之重来经营。因此一场不亚于文艺复兴的大cháo开始慢慢在这座佛教最高学府酝酿起来。同交流僧一起去的穿越众安排的手下除了搬运各种物资,在开办各种作坊和产业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当地重新建立那烂陀寺崇高的佛教乃至文化界地位。为了重现其最鼎盛时期的辉煌,不光援建大量周边的附属建筑,还用穿越众生产的水泥和大量玻璃制品将这个建筑群打造成一个印度最高、最大、最贵、最方便人类学习、生活、研究理论的近现代大学般的教育机构。除了大量玻璃灯具用于晚间照明外,各种方面僧侣学习生活的设施应有尽有。各方面像辰基书院看齐。

    通过一系列的运作,相当于一下子注资一千万贯,将这个老牌学府兼宗教机构控股权合情合理合法合规的收购了。各种无价的梵文经卷和巴利语三藏经典被注入活力的僧侣们整理校注翻译出来,交给设立在寺庙北郊的印刷厂印刷出版,配套的造纸厂、油墨和药剂化工厂、装订和包装厂也在不经意间成为这次印度佛法复兴的推动力,就像约翰内斯·古腾堡的发明一样大大推进了西欧文艺复兴一般,成为了穿越众计划中重要的配套实体产业。
第一百零四章 诛心比诛身管用
    “光输人才入还不行,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还需要从印度找一些人才到辰基书院或下属的几十个书院留学,否则这次计划就是不完整的。代理人还是他们本地出身的比较有先天地方优势。

    我准备找三倍于那烂陀寺留学僧数量的印度当地婆罗门、刹帝利阶层王公贵族和吠舍阶层大商人家族的聪慧子弟到我们的地盘接受全方位教育(全方位洗脑),彻底的改造他们种姓等级制思想,把他们改造为能够担任我们征服印度计划的合格将帅之才(实际上就是买办和炮灰)。

    要是顺利的话还要找十倍于这批人数量的吠舍和首陀罗阶级的贫寒子弟到我们下面的各个学院接受商业殖民活动必须的技能和知识,作为包围那些留学生的伙伴和温和侵蚀印度基层的技术骨干。

    我还要祭出一项终极武器,那就是人道主义。平等的思想可以打着佛教众生平等的旗号……”

    “我打断一下,这个计划虽然是我们印度攻略第一阶段的主线任务之一,但是开支和从经营印度的收入能达到平衡吗?我恐怕三五年内是很难实现收支平衡的吧?”刘欣打断了李基的演讲。

    “这个方面自然是短期亏损长期收益的买卖,大头在后面的这也不是第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