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这番肺腑之言,把个地上的李鸿章感动得竟然像个小孩子似的,脸埋在他的太后的一只手背上,哇哇地失声痛哭了起来,“太……太后……呜呜……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鸿章生为大清人,死为大清鬼。为了太后……鸿章宁愿舍得一身剐……”
“好……好……”慈禧也有点儿呜呜咽咽了,她用手轻轻抚摸着李鸿章头上的女人假发,仰起头使劲闭了几下眼睛,“起来吧,快跟我说说你的计划。”
李鸿章的应变计划在还没出发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雏形。来的一路上,虽然颠簸劳累,却阻止不了他继续完善自己的计划。这个计划着实大胆,乍一说出来,竟连一向不知道什么叫害怕的慈禧,也是小嘴儿张了半天合不上。
“这……这样能成吗?”慈禧揉着怦怦乱跳的心口,小声地问到。
“太后,眼下只有这一条才能走的更快了。”李鸿章似乎是胸有成竹,“趁着那边儿的和谈出现僵局,此时发难势必还可以得到一些原本对和谈抱有极大期望的大臣们。另外,微臣也考虑到一点,如果微臣带兵进京,沿途会遭受到恭亲王一党的阻止不说。一旦和谈终止,还会给虎视眈眈的赤匪以可乘之机。大清朝不能给弈忻他们,更不能给赤匪。”
说到这里,李鸿章的脸上现出了一种大义凛然的神态,“再说,即便俄国盟友翻脸不认人,那么,遭到厄运的也只是鸿章,丝毫不影响太后的现状。”
“好……好……好……”慈禧发锈的脸上终于有了光彩,她一拍身边的桌子,轻脆脆地叫到,“一切由爱卿做主。事成之后,爱卿就是大清复兴的大功臣,咱们的老祖宗当年不是也封过汉人为王吗,爱卿也该为王。”
“奴才何德何能,哪里能承受得了太后的如此恩典!”李鸿章情不自禁地又从椅子上滑到了地上,“太后还应当纳奴才一言。”
“哎呀呀……以后见了我的面可不许这样了,”慈禧赶紧招手示意李鸿章起身,“爱卿有什么话,但可直言。”
“国无明君,乱之源也,”李鸿章勉强把半个屁股重新靠回椅子,“太后,昔年有武则天的大周朝强盛不亚于唐,都因则天女皇聪颖圣明绝伦。而她与今日的太后您相比,又差之千里,所以……”
慈禧摇摇手,咯咯地笑了,“爱卿的意思我明白了。不过……”她低头沉吟了一会儿,“大清够乱的了,我也不想成为众矢之的。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为了咱大清的江山社稷,这个垂帘我也是懒得去的。唉……谁不知道舒舒服服的吃喝玩乐更好呢……”
说着,她看看跟着李鸿章进来后,就一直跪在门边的两个大汉,冲着李鸿章笑着努努嘴儿,“也叫他们起来吧。呵呵,将来都是咱大清的大英雄,都叫什么名字啊?”
李鸿章赶紧起身,把两个人叫到跟前,一指左面的那个,“他叫唐定奎,是奴才的侍卫营管带。”接着又一指右面的人,“他叫程学启,是斥候营的管带。”
“哦……”慈禧点点头,特意又在那个叫程学启的人身上多看了几眼,“我看他很不一般啊?”
“太后真是圣明!”李鸿章一拉程学启,“程管带原本也曾误入歧途,后来在庐州的时候弃暗投明。”
“嗯,好……好啊……”慈禧笑着点点头,“鸿章啊,要善待这些弃暗投明的人,千万不要冷了他们的心。”
“太后……”程学启普通跪倒,鸡叨米似的磕起了头,“太后,奴才投效朝廷一不为官,二不贪利,只因与赤匪势不两立,甘愿太后效犬马之劳。”
“唉……”慈禧幽幽地叹息了一声,“咱大清朝要是多些你们这样的忠臣良将,何至于有今天啊!”
………【第四○四章暗算(四)】………
离开长春园,按照脑子里预先设想好的计划,李鸿章开始考虑该如何去与俄国人摊牌了。在他的意识里,普提雅廷应该是他第一个摊牌的好对象。在京城的穆拉维约夫、伊格纳季耶夫和普提雅廷这俄国三巨头里,普提雅廷不仅与太后之间曾一度有着说不清楚的那种特殊关系,还与他私交甚好,自己能得到眼下的这个地位,一大半的功劳都要归属于普提雅廷对自己的提携和赏识。
遗憾的是,普提雅廷已经去了德州,如今也只能从穆拉维约夫和伊格纳季耶夫之中选一了。穆拉维约夫显然不能找,这个人平时看上去对自己还不错,可那无非是自己一直在他的面前夹着尾巴做人所致。再则,这个穆拉维约夫典型的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豺狼,毫无任何的政治远见,一旦真要是自己与他僵持起来了,这个混蛋可是啥都敢干,惹不起。
思来想去,也就只剩下要想方设法来会会伊格纳季耶夫的这一条路了。
李鸿章一回到长辛店的车马店,立即关上房门,提笔不假思索地刷刷写了一封短信,派程学启亲自连夜送达城中的俄国公使馆,面交伊格纳季耶夫公使先生。
“大帅,俄国人真的能来?我们要不要……”望着脸色由忧郁已经变得有些轻快的李鸿章,唐定奎的心里可不轻松。说实在的,他也盼着俄国人能够按照他的大帅的意图尽快地赶来,不过他更担心,到时候来的可别不是大帅想见的伊格纳季耶夫公使大人,而是一群的俄国兵。他不怕死,他害怕的是大帅会遭遇不测,像他的大帅这样的人物,说不定几百年才会诞生出来一个,太珍贵了。
“放心,公使先生会来的。”李鸿章摆摆手,止住了唐定奎下面的话,心里似乎很有底的样子,“不过,事情重大,一切也不能都掉以轻心,凡事只有从最坏处着眼去想,才会得到最佳的结局。”
说着,他去掉头上的女人假发、钗环,重新换上商人的装束,又继续在上唇和下颌沾上了一副大胡须,看着唐定奎微微笑了笑,“你留在这里等候公使先生,并把咱们暗哨都放出去。本帅这就去几里外咱们另外包下的那家小客栈,先去把与公使先生密谈的地方安置好。如果……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发生,公使先生到了之后,你再引他们过去就是了。”
“大帅,可万一……那……那我们……”
李鸿章明白唐定奎所说的“万一”是什么,他狠狠地攥了攥拳头,“如果出现意外,告诉你的手下们,不管来的是谁,你们都给老子杀!杀得出来更好,杀不出来也要杀身成仁,决不能活着落进他们的手里。”
“遵命,大帅!”李鸿章说的果断,唐定奎回答的也是干脆利落。
意外没有发生,伊格纳季耶夫仅仅带着几个贴身的随员,就顶着漫天的繁星,赶着来见李鸿章。
伊格纳季耶夫好像也听话了吧?
“尊敬的公使先生阁下……鸿章只因擅离职守,不能亲自进城拜会。恳请公使先生屈尊大驾,来长辛店一唔,鸿章现有至关紧要之事相商。万勿耽搁。”要说李鸿章的确本事非凡,短短几十个字,就可以把伊格纳季耶夫看得目瞪口呆。一个执掌大面积黄河防线的指挥官,不经调遣就敢擅自跑回了京城,先不要说会给整个黄河防线带来多么大的危害,值此关键之际,就单单一个擅离职守的罪名,也够枪毙他几次了。
那么,李鸿章为什么还敢这么干?伊格纳季耶夫马上就感觉不对头,这个李鸿章不会是有什么依仗吧?果然,送信的程学启在公使大人看完他的大帅之信,愣愣地好一会儿不说话的时候,又递上了另外一张纸。
这张纸上的字更少,在一行“李副总统受忠义救国军全体将士之托赴京情愿”的字之后,落款的竟然是俄清联军西线统帅部的顾问尼采金中校。
尼采金中校可不是寻常之人,恰恰就是伊格纳季耶夫最小的妹夫。“尼采金中校现在怎么样了?”看到妹夫的笔迹,伊格纳季耶夫像是坐在了火盆上,腾地一下子就从椅子上蹦了起来。要知道,他的那个小妹妹可是他的心头肉,只是为了讨得小妹妹的欢心,他才借用手中的权势,把一个从来没进过兵营的尼采金一年多的时间就给鼓捣成了中校。如果尼采金出现了差错,那还了得。
程学启那张很是有些凶恶的脸上,肌肉跳了跳,“顾问先生很好,李大帅对待他就像对待我们尊贵的太后一样,照顾有加。”
显然,伊格纳季耶夫听到这里,即便还有再多的话也就没有必要问下去了。
“公使先生,您和您的朋友们极大地刺伤了我们的心。”面对伊格纳季耶夫亲热的张开双臂,试图像以前那样的来拥抱自己,李鸿章居然一侧身让开了,而且脸上毫无一点儿的暖意,直接开门见山。
“李将军,您怕是误会了吧,其实……”
“公使先生,您太不了解我们大清的人了。”李鸿章根本不管伊格纳季耶夫的尴尬,顾自地拉了把椅子坐下,“没有太后,就没有忠义救国军,没有太后,更没有我李鸿章。饮水思源,我们是知恩图报的人,祖宗从来也都是这样教诲我们的。”
“砰!”伊格纳季耶夫狠狠地一拍桌子。在这个拖着大辫子的大清人面前,他感到自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羞辱,“李将军,你是大清国的军人,你承担的是大清国的义务。你抛弃了你的士兵们,抛弃了你应该掌握的防线。难道你就从来没想过,你这样的冲动会直接导致你们大清国的灭亡?”
“砰!”李鸿章也是怒不可遏地一拍桌子,厉声吼到,“我首先是忠义救国军的将军,是太后的将军。没有了太后,大清国又他娘的与我何干?”
“你……”简直是不可理喻了,伊格纳季耶夫被气得一时竟不知说什么才好了。
“是我们的太后把您和您的朋友们请来的,是我们的太后给了您的沙皇大片富饶美丽的沃土,是我们的太后背负着那些无耻小人们的恶毒咒骂,支取朝廷的饷银养活着您和您的那些朋友们,是我们的太后给了您……”李鸿章又是气又是激动,话没说完,就禁不住地连声咳了起来。好一会儿,他愤怒地瞪着伊格纳季耶夫,“公使先生,太后难道亏待了您们,我李鸿章难道也伤害过您和您的那些朋友们?没有!是您们出尔反尔。为了大清国,呵呵,好一个大帽子啊,弈忻他们难道能治理好大清国?”
“李将军,你太狂妄了!”伊格纳季耶夫走近两步,一指李鸿章的鼻子,冷笑一声,“军人干政就是谋反,我现在就可以宣布逮捕你,把你交给你们的朝廷去法办。”
“好啊,那您就逮捕我看看吧,”面对伊格纳季耶夫抖动的胖手指,李鸿章的眼睛都不眨一下,“正好,既然我们的太后没了,我也是早就活得没有滋味儿了,不妨咱们就拼上个你死我活!”
“你……你……”碰上一个死活不怕的主儿,伊格纳季耶夫真是无奈了。
李鸿章可是还说完痛快呢。看着伊格纳季耶夫依然还不把指着自己鼻子的手缩回去,他又是一声冷笑,“不过,只要我的西线军队见不到我活着的消息,只怕他们马上就会丢掉一切本该他们负责守卫的防线,要大打出手了。”
………【第四○五章暗算(五)】………
只要他一咳嗽,就是整个大清国也都必须得伤风的伊格纳季耶夫,本以为自己一瞪眼睛,面前的这个由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至少会软上一软,却没有想到李鸿章原来是个吃了秤砣王八。既然吓唬不倒了对方,伊格纳季耶夫只好对这个翅膀硬了的学生屈上一屈。
他双手一摊,耸了耸肩膀,“李将军,你们的皇上早就登了基,皇上既然年幼,那么,推举议政王出来主持朝政理所应当。至于皇太后……据我所知,你们大清国既没有垂帘听政的这种惯例,祖制还严禁后宫干政。另外,在你们的皇太后垂帘期间,不仅战场上输给了南方的太平天国叛军,就是你们自己的朝廷上下也是怨声不绝于耳。再则,皇太后还政,并非什么人威逼,而是你们的皇太后自己作出的明智选择。”
看到李鸿章还是一副不买账的样子,伊格纳季耶夫叹了口气,“李将军,我们沙皇俄国从来都是最注重朋友交情的,更不可能干出所谓出尔反尔的事情。而且,我们只是来帮助你们大清国抵御太平叛军的,对于贵国的内政,我们一直抱着的都是不干涉的态度。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你们的太后在幽雅的圆明园里生活的极其自由自在。说实在的,能在那样华贵的皇家园林里愉快地休养,那可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目标。”
眼见自己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策略明显有了效果,李鸿章也是见好就收。他明白,在俄国盟友面前光低三下四地做夹尾巴狗是不行的,可一味地使用强硬的手法也是行不通的,毕竟不能真的得罪了俄国盟友,自己还需要他们。
李鸿章就像个技艺高超的戏子,原本铁青的面孔只一瞬间又变成了一副极其委屈的模样,他甚至在哀叹一声的同时,还揉了揉眼睛,似乎很难受,“公使先生,非是鸿章喜爱招惹是非啊,鸿章今日之举也实在是迫于无奈啊!前线的忠义救国军将士不服啊……他们……他们……”
“李将军,我知道你是我们最忠实的朋友,更是大清国的栋梁,没有十二万分的苦楚,你是不会做出这种举动来的。”伊格纳季耶夫一见事情有缓,赶紧给李鸿章带高帽子,大清国的官员都喜欢这个,他是不会忘了的,“老朋友,有什么事情咱们都可以坐下来好好地商量。”
“您不知道,太后对于前线的将士们是多么的重要。太后是忠义救国军的军魂,是将士们心里顶礼膜拜的偶像。太后一撤帘,将士们人心惶惶,大规模的兵变一触即发。如果不是鸿章担着血海的干系回京代替将士们情愿,事情的结局很难预料。”李鸿章可怜巴巴地望着伊格纳季耶夫,满脸的无奈,“西线统帅部的将官们都遭到了将士们的软禁,也包括顾问团的朋友们,您说,我不回来还能怎么办?”
伊格纳季耶夫脸色有些难看地摇了摇头,“唉……我真的闹不明白,你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