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各族民众的起义正式爆发。
得知迈买铁里和伊布拉伊木?夏起义的消息,那些被伯克强征去修渠、牛马不如的民夫,以及挣扎在苦难深渊之中的阿图什铜矿的近千名农奴,纷纷投入进了起义的队伍。
起义大军很快就发展到了三四千人,他们以刀矛弓箭及木棍为武器,同乌尔清阿的征剿军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英勇奋战。
库车的起义,更是拉开了席卷新疆的各族被压迫民众的大起义的风暴的大幕。V
………【第三○四章当肃州城内的马本源正“困”得抓狂的关键时刻,妥明给他送来了个软乎乎的,能令他……】………
受迈买铁里等人的影响,因难忍沉重的税赋,拜城的艾沙衮拜孜等人率众起事。23Us.com
因不堪官府非人般的残酷压榨,和阗(和田)金矿的维族矿工暴动。
因“交课苦累”和“徭役深重”,喀日噶尔(喀什)铜矿和垦区的民众举旗造反。
因阿奇木等伯克强行“摊派回众银两”,叶尔羌(今莎车)的百姓奋起反抗……
当年的满清乾隆时期,在平定了准格尔部和回部的叛乱后,满清朝廷在新疆地区设立了最高军政长官——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也就是习惯上所称的“伊犁将军”。
一七六三年,满清在伊犁的河北岸兴建了一座城市,并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惠远城(今霍城南)”。从此,惠远城就成了伊犁将军的驻节地,统辖着新疆的南北两路,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天山南北两路,直至帕米尔等地区的一切军政要务。
而如今就在这里,以杨三星、马二等回族首领所率的民众,居然也联合了驻防绿营内的回族士兵,“抢劫库存军械,杀毙兵丁”一并开始向满清的统治发难。
正是在新疆各地的这种民众的反抗运动发展的如火如荼,已成燎原之势的大环境下,从西宁赶着前来要“开发新疆”的妥明,到达了哈密,他很快就与也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哈密当地的民众“融在了一起”,并取得了当地民众的极度信任。
在妥明的指导下,哈密暴动。
不能不说的是,妥明在进入新疆后的创业初始阶段中之所以能够表现的如此精彩,归根到底,这都与他在河州曾为太平天国政府工作的那段期间里所得到的磨练和所受到熏陶是密不可分的。
他将自己所理解的太平天国政权的那些政治主张,认认真真地挑挑拣拣了一番,为我所用。然后再把他最为擅长的嘴皮子功夫,巧妙地与哈密民众的**热情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转眼间就成了一个能够解救全天下所有穷苦穆斯林的“真主的代言人”。
因此,尽管新疆烽烟四起,暴动成风,但是,经过妥明亲自指导的哈密暴动,是迄今为止的新疆的所有民众暴动中,却是唯一一个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的暴动——“打倒一切官府,建立一个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天下大同的清真国”。
还是在妥明的统一指挥下,一八五七年四月底,哈密的暴动军团团围住了哈密城。
当满清的哈密办事大臣为到底是战与和还在犹豫难决的关键时刻,妥明再次祭起了想做大事者必定敢于下大赌注的大旗,不顾众人的一再劝阻,在成千上万双惊愕和不安的目光的注视下,毅然决然地“只身”进入了哈密城。
大清国早已经不在,尔等即便愿意再折腾下去又还能如何?
妥明的大义凛然与“大清国”覆亡的骇人消息,彻底击垮了哈密城内满清官兵的意志。
以哈密办事大臣为首的千余满清官兵不战而降,并受到了“优待”。
而身为妥明的穆斯林同胞的哈密王伯锡尔,尽管最后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个冷酷的现实,但还是被安上了一个“回奸”的罪名,死在了暴动者们的刀下。
这一下,妥明简直就成了人们心目中地地道道的“真主的化身”。
不动刀兵就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哈密,于是,暴动者们的激情愈发高涨的不得了。
拿下巴里坤,西征迪化,夺取伊犁……
妥明却并没有被眼前的这点儿小胜冲昏了头脑。
妥明很清楚,地处西域桥头堡的巴里坤,自古就是一座集军事、经济、商业和文化于一身的重镇,又是满清震慑新疆的大本营。
无论是当初满清大军出师伊犁平定准噶尔,还是出师天山南麓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其前锋部队或是驰援部队都是从巴里坤出发而始终确保了新疆的完整和统一。
所以,一向城池坚不可摧,驻军众多的巴里坤,以自己眼下的实力,就算是再能联合上巴里坤周边的暴动队伍,那也绝不是一块轻易就可以啃得下来的骨头。
当然,他也可以像对付哈密城中的满清大员那样故技重施,摆事实、讲道理,把那些都已经成了丧家犬,却始终还浑然不知的满清官兵们收为己有,或是变成自己的伙伴儿。但用在哈密的这丹妙药能不能对巴里坤起作用,毕竟还是个未知数。
其实,连妥明自己都知道,他在哈密城中的成功,仅仅是一次不应再重复的侥幸。那只是一场为了涂脂抹粉,把自己向“穆斯林兄弟们的救世主”成功转化的大赌博。
现在的妥明可不愿意再冒险,更主要的,他暂时是很不愿意为这些“小事儿”浪费掉自己宝贵的时间。
他得跟太平天国的军队比脚力,要在马文义还能替他做做屏障的这段难得的大好时机中,抢得先机,尽可能地去为自己开拓更大的地盘,养足自己的实力。
否则的话,又何以跟太平天国争锋。
当然,对于即将变成自己身后的一颗硬钉子的巴里坤,如果不加以解决掉显然也是不行的。
于是,妥明力排众议,他一面安排苏皮盖统领着哈密的回军加紧在天山南麓扩张势力范围,借以养精蓄锐,一面派出信使日夜兼程赶赴甘肃,请求“西宁穆斯林王国”尽快以一部“圣军”支援哈密的回军,并力夺取巴里坤。
而他自己,则在布置妥当了这一切之后,先是火急火燎地赶往了吐鲁番,接着跑去到了迪化。
就这样,当肃州城内的马本源正“困”得抓狂的关键时刻,妥明给他送来了个软乎乎的,能令他立即就会进入美好梦乡的“热枕头”。
作为妥明派出的信使的马荣祖,是个难得的优秀文化人。
他不仅可以逐字逐句地本是把妥明写给“西宁穆斯林王国国王陛下”的那份信,给眼前的马本源讲的透透彻彻,还很会“借梯子上墙”。
………【第三○五章知道了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的马本源,终于踏实了】………
于是,在与马荣祖这个“高人”进行了一番长时间的、“亲密无间”的促漆相谈、秉烛夜谈之后,马本源开始对自己所面临的严酷现实,以及未来应该如何的发展,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23Us.com
已经由马本源口中得知了青海回军惨不忍睹的败相的马荣祖对目前他所处的局势的分析的没错,他的“西宁穆斯林王国”要是还想以青海为立国之本,硬是赖在这里不走,那是相当不靠谱的。
因为尽管他的“圣军”很英勇,却根本无法跟太平天国的军队相对垒。
而新疆是个广阔的天地,那个曾经的满清王朝已是树倒猢狲散。只要他马本源西进新疆,凭着他手里还有的这十余万忠心耿耿的“圣军将士(其实到了现在,马本源自己已经很清楚,他还能拼凑起来的这所谓的二十余万兵马,还能真正扛枪抡刀去上阵的,满打满算也就是其中的区区三成。其他的那些,不过也就是跟着起起哄、助助威,别的啥也干不了的老少而已)”,他就是新疆胳膊腿最粗的一霸,登高一呼,万众响应。
甭管是那些还不甘心向回军低头的满清残余,还是新疆各地纷纷举旗的杂牌武装,都将会拜倒在他的脚下。
到了那个时候,新疆将会变成一个真真正正的“清真国”,而这个“清真国的国王”的宝座,除去他马本源还会有谁敢坐?还有谁有资格坐?
当然,太平天国那边儿是不会愿意看到场景出现的,他们还会染指新疆,把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而战的穆斯林们打进十八层地狱。
但这也无妨。
因为只要一进了新疆,他马本源不仅会得到所有穆斯林的爱戴,还将能挽手同样是太平天国的死敌的沙皇的俄国,还有同为亲密的穆斯林兄弟的浩罕等国的鼎力相助……
说到底,马荣祖帮着妥明给马本源划下了一条,也是唯一的一条明道,那就是赶紧进疆,只有到了新疆这个广阔的天地,他马本源才能大有作为。
知道了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的马本源,终于踏实了。
不过,毕竟是刚刚坐上了“西宁穆斯林王国国王”的宝座,如果再像以前那样撒开两脚、丢下老家就朝新疆那边儿跑,而且还是再不回头,不要说面子上不好看,他的那些不打在身上就根本不会知道疼的臣民们恐怕也不会乐于接受。
跑是要跑的,但打,怎么的也要打一下。
马本源开始了两手做准备。
他将原本是部署在安西州以备不时之需的人马,组成了他的西进先遣军,打着支援哈密穆斯林的旗号率先挺进新疆。
用马荣祖的话讲,这样做可是一举两得。
因为他马本源不仅可以利用哈密和巴里坤等地民众的暴动热情,一举拿下满清残余所依赖的重镇巴里坤,扩大他的领地,还能够由此而树立起他马本源在新疆民众心目中的伟大形象,为他日后把新疆变成一统的江山铺平了道路。
随后,马本源在肃州以东数十里的下河清堡、营儿堡及红山堡一线布下了“重兵”,摆出一副要跟太平天国的汉人们决一死战的架势。
当然,他也不会忘了同时还得加紧将那些只要还是能走的肃州妇孺老弱们都组织起来,撤往安西州。
一八五七年六月五日,当林凤祥和左宗棠出现在肃州郊外的时候,马本源“苦心经营”起来的外围防线上的下河清堡、营儿堡及红山堡等据点,在闽殿臣、董福祥的第一民族军和马左卫、赖培英的第二民族军的逐一扫荡下,已经所剩无几。
可尽管如此,他手下那几个早已抢先饱尝了太平天国军队厉害的将军——马寿、马进禄以及韩起寿等人,却还是一派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死样子。
他们认为,肃州城墙高濠深,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太平天国的那些汉人们纵然再厉害十倍,也休想进入肃州半步。长久以往,太平天国的汉人们就会被拖死。
当然,对于马寿等人在这番慷慨激昂的漂亮话底下所隐藏的其它东西,马本源是心知肚明的。
马寿这些人都是“发迹于”西宁周边的老家,现在老家没了,他们是心有不甘,连梦里都想着要反攻回去。
当然,马本源还明白,肃州、安西州这一带的地盘儿,那都是当初马永福领着马寿这伙子拼杀出来的。再说了,经过了多次的被打击,马本源自己的那些“子弟兵”,眼下已经没剩了多少。
所以,幻想着要去新疆大有作为的马本源,无论如何都还得依赖马寿这帮子人。
那就再打打吧。
如今的马本源之所以还敢下定这种决心,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当初在部署肃州的外围防线的时候,马本源就刻意将虽不是自己的嫡系,却已经甘愿与他“同心同德到底”的冶福兴和马来福部安排在了一个更重要的所在——塔儿湾要塞。
这个塔尔湾是位于肃州城西南二十余里的一个高地。
它不仅拥有作为一个防御要点的地理优势,若在此地构筑起坚固的堡垒,再在周围挖上沟壕筑上哨卡,则就能把其东北面的黄草坝各村堡连成一体,还能跟肃州城互为犄角之势。
更重要的,塔儿湾是将来马本源西出嘉峪关的必由之路。
而直到现在还能令马本源感到欣慰的是,那个穆斯林的叛逆闽殿臣所率的人马虽然已经占据了肃州城南外三十里,本也是属于冶福兴和马来福部控制着的红水坝,逼的冶福兴和马来福只能退守塔儿湾,但是,那个闽殿臣却没有得理不饶人地继续对塔儿湾实施大动作。
既然退路还在,马本源也就还可以放心大胆地任由马寿等人再去折腾折腾一次,顺便也能让太平天国那边儿,再替他好好地“管教管教”这些不听话的东西们。
六月八日的上午,日头还没有爬上三竿,肃州的南门洞开,以马寿、马进禄、韩起寿为首四五千“圣军”呼啦啦地涌了出来。
………【第三○六章不过,令马寿根本想不到的是,守在塔儿湾的冶福兴和马来福,是不会来援助他这个“好兄弟”的】………
这四五千各个头裹着白巾、臂缚黄白纸、高矮不一、老少皆有的“圣军”出得城门,立即以前出斜排两行的步军护着居中的中军方阵,后队则散列着两千余马队的阵势排列完毕。23Us.com
随着马寿的一声令下,中军方阵中的几个彪形大汉,拎小鸡子似的将一个披头散发、哀号不止的女子及一条呜呜凄鸣着的狗,一同丢在了阵前,紧跟着是刀光闪烁,女子再没有了哀号,狗也停止了凄鸣。
在完成了据说是可以给他们带来克敌制胜的好运的“宰杀”之后,四五千条“真诚的穆斯林信徒们”的喉咙里,又共同发出了可兰经的咏颂之声……
而与此同时,应马寿的战书“邀请”,同样也早已就指挥着第二民族军的主力以及临时划拨给他们统辖的方面军直属炮兵团、警通团,一起列好了阵势的马左卫和赖培英,却一直只是在很有耐心地、静静地观看着对面的马寿之流们的表演。至于他们自己的将士们,他们根本不需要去看,就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的将士们此时此刻的心情是个什么样。
对于这些实在是太能折腾了的、可以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