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天国- 第7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在猛然翻脸的太平天国红军面前,就如同那个乌斯季伊利姆斯克师一样,沙俄的几个一线边防师顷刻之间即灰飞烟灭

    其后,乌斯季伊利姆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及那个沙皇俄国与太平天国友好合作的楷模城市的托木斯克等边疆重镇,同样也是在转瞬之间即皆被太平天国红军那汹涌的滚滚铁流所淹没

    紧接着,石祥桢亲率叶芸来的红四军和赖月红二十四军,以风驰电掣在前的刘苍林骑兵第二军的四万余铁骑为先导,沿着欧亚大陆桥向着沙俄的中心腹地凶猛卷进

    而在他们的身后,韦俊的红二十三军则把一张由整整九个师的红军将士所组成的密实的大网,扣向了通古斯卡河以西的沙俄勒拿河军团(未完待续^^^_^

    !



………【第六九七章 红色狂飙(四)】………

    ()    沙俄军队的“边贸”工作那是相当有成绩的,据林海丰手中所掌握的绝对可靠数字显示,每年通过沙俄军队的“边贸”活动流入进太平天国zhèng fǔ“边贸商”的库房里的枪支虽然还不算是太多,可弹药的数量,却足足占了正常情况下沙俄军队官兵所应配给的弹药量的三分之二。

    东部沙俄各军师的官兵们手中的所谓新式步枪,基本上已经都变成了烧火棍。

    而这还不是能够令林海丰此时感到异常轻松的全部。;

    事实上,就在石祥桢率领着北方军区的数路大军闪电般地突入沙俄境内的同一rì,在西北,李侍贤的西北军区部队在大举挺进阿富汗之际,还有一路人马则借道哈萨克斯坦,同样突进了俄国的境内。

    当然,林海丰还得感谢亚历山大二世同志的积极配合。

    正是在这位曾经是极为热情友好的亚历山大二世沙皇陛下同志配合下,挺进俄国境内的红军将士们不仅有欧亚大陆桥这条钢铁大动脉可以利用,就连枪弹火炮等军用物资的供给,大多也可以就地取材。

    一八六五年,在与太平天国zhèng fǔ友好合作已达六七年之后,亚历山大二世忽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他的军队虽然大都已经装备齐全了新式的步枪,但是,军队当中那些早已老掉了牙的各式火炮何时才能完成更新换代工作,太平天国方面却始终还是没有给他提供过一份明确的时间表。

    于是,经过锲而不舍的亚历山大二世zhèng fǔ的一再积极努力,一八六六年年中,由太平天国zhèng fǔ援建的“亚历山大式”新式火炮生产工程,终于开始于托木斯克、秋明等四家机器厂同时上马。

    根据本次的援建合约显示。到一八六九年年底。亚历山大二世就可以看到以他的大名所命名的榴弹炮、野战炮、山炮以及迫击炮、掷弹筒等当今世界上最先进、威力最大的杀器们。即要陆续地开始装备他的军队了。

    不过很可惜,亚历山大二世阁下在盼星星、盼月亮地等了三年多,也终于没能等来亲眼看到那些令他望眼yù穿的大杀器们的诞生。

    当然,按照当初的援建合约。太平天国方面已经帮助亚历山大二世zhèng fǔ建立起来了完整的各类新式火炮的生产线。可是,光有完备的生产线,却既没有帮着领进门的相关生产方面技术人员,又缺少火药等关键的原材料。那些宽敞漂亮的一座座生产厂房,也就只能当成了奢侈的摆设。

    亚历山大二世阁下的一切美梦,都已经被太平天国红军这把重锤击的粉碎。

    在刘苍林骑二军的数万红军铁骑所形成的大规模集团突进面前,本就是毫无防备的沙俄方面,那就更加是难有任何的抵抗之力。

    一道道形同虚设的沙俄防线被撕裂,一支支稀里糊涂间的沙俄军队被分割、被包围继而被歼灭。

    亚历山大二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他的那道所谓的紧急动员令都还没得及被传达到地儿,托木斯克、鄂木斯克、秋明及苏尔古特这四个一直被他当成心尖子的大型兵工产业基地,就在转瞬之间就都变成了太平天国红军的补给地。

    他更没有想的是,那个刚刚在两个月前才跟他签下了同生共死盟约的远东共和国。竟然在太平天国红军开始对他动手的时候,不仅就立马就同他翻了脸。还直接出手协助太平天国的东路红军将他在通古斯河以西的勒拿河军团全部包了饺子。

    而与硝烟四起的战场相配合,太平天国方面还又给这位亚历山大二世沙皇陛下上了一堂更深奥的教育课。

    有了林海丰和郑南的太平天国政权,不仅能够带领着一个古老的农耕大国走上了经济建设的快车道,甚至在相当的领域内都引领着世界的新cháo流,在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建树,同样也是相当地卓越。

    一个人是需要有信仰的。而一个民族,就更是需要有其自己的信仰。

    因为一个缺乏信仰的民族,注定只能是一个愚昧的民族。

    而这个由成千上万的本民族的英烈志士鲜血所染红的太平天国政权,在经过了五年的浴血奋战和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后,以他们一贯真实的所作所为,使得一个几千年来除去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会想起去求神拜佛,否则的话,就只是一个心思地在想着要怎样地去当官发财的,总是如同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的大多数,终于开天辟地地拥有了一个共同伟大的信仰**。

    而太平天国政权的这种极大的魅力,同样也深刻地影响到了在太平天国这块大地上的另外几个特殊的群体曾经的沙俄驻华派遣军的战俘,近十年来不断cháo水般地汹涌来华镀金或是淘金的俄国青年,还有专门来华以寻找真理的知识界的jīng英们和政治活动家。

    十几年来,林海丰所主持的太平天国内务部和安全部,针对对本国国土之上的这两个俄国群体,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在林海丰和他的战友们的辛勤付出之下,不仅教育和培养出了像诺巴夫斯基这样的大彻大悟之后的前沙俄驻华派遣军战俘中的先进典型,并以遣送战俘的名义,又陆续将其中的一部分派回到了俄国。而在太平天国的国内,还聚集着大批开始拥有了与他们相同的或是已近接近了的信仰的俄国朋友们,当然,也不乏一些乐于与钱为伍之流。

    而在那些已经变成了真正的革命者们的中间,就有屡遭沙皇zhèng fǔ迫害的赫尔岑、奥加廖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及杜勃罗留波夫等著名革命家的身影。

    于是,当太平天国工农红军的汹涌大cháo无情地荡涤着亚历山大二世的腐朽势力的时候,虽然已经身染疾病,但赫尔岑却仍然振奋起了百倍的jīng神,与俄罗斯人民解放同盟的奥加廖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等战友们一起,重新踏上了家乡那熟悉的土地。

    在刚刚被太平天国红军解放了的故乡地上,赫尔岑和他的俄罗斯人民解放同盟的战友们终于将他们的美好理想变成了现实。

    在他们的带领下,一个个全新的,完全由曾经被这个社会里视为最卑贱的农奴们当家作主的政权纷纷建立起来。

    在他们的带领下,翻身了的农奴们终于将那千百年来如同锁链一样牢牢地紧锁着他们的大贵族、大地主的田园,变成了一块块已经真的是完全属于了他们自己的土地。

    而为了保卫这一块块曾经令他们魂牵梦绕了的一代代的,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气息的土地,无数翻了身的农奴们又争先恐后地纷纷以加入自己的子弟兵俄罗斯人民军,以及运输队、担架队等支前队伍的形式,紧紧地跟随在气势如虹的太平天国红军之后,毫不迟疑地投身于了彻底摧垮腐朽没落的沙皇zhèng fǔ的这滚滚的历史浪cháo之中。

    尽管如今突遭巨变的亚历山大二世也深知,由于他一贯采取的那种对太平天国zhèng fǔ几乎可以说是过度屈从的外交策略,若想指望着他的军队还能彻底地拒太平天**队于国门之外,根本就是一种完全不切事实的梦幻。

    不过,亚历山大二世对于他的这个拥有着辉煌历史的国家的国民们的总体素质,还是抱有很强的信心的。

    他甚至还一直这样地期待着,他的军队暂时的失败,不过只是一种诱引目空一切的太平天国红军的手段而已。只要太平天国红军继续忘乎所以地、大踏步地朝着他的圣彼得堡前进,用不了多久,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戈列尼谢夫?库图佐夫元帅时代曾经为俄国所造就的历史辉煌,即会在一个全新的时代重演。

    因此,在战争之初,当百万的各路太平天国红军健儿正以实际的行动,积极响应最高统帅部的号召,向着西北方向的沙俄政权腹地前进、再前进的时候,圣彼得堡的亚历山大二世居然还曾不止一次地拒绝了他的幕僚们的建议,根本不愿从波兰或是阿富汗战场上抽回一兵一卒来救驾。

    在他看来,还甭说是他的那道全民动员令已经下达,就算是他不下达这道全国的紧急动员令,不管是太平天国红军已经进入或是还尚未进入的地区的他的国民们,也都会主动而自觉地武装起来,以俄国人素有的勇武和爱国情cāo,去跟太平天国侵略者浴血奋战,为他的沙皇俄国再铸辉煌。有这千百万的无形大军做盾牌,远道调回的那几十万的所谓正规军队又能算了什么?

    其实,此时的亚历山大二世过度地相信了他的国民们还只是一个方面,而他暂时不想抽回那些已经深入波兰和阿富汗境内的大军的根本原因却是,他还短期内即能解决波兰和阿富汗的问题,还存在着极大的幻想。(未完待续。)



………【第六九八章 红色狂飙(五)】………

    ()    PS:实在抱歉,由于腰间盘突出急发住院近三周,一直未能及时更新,希望各位朋友们谅解!

    作为一个长久以来习惯了对强权政治顶礼膜拜的沙俄帝国的统治者,亚历山大二世阁下绝不是一个总是喜欢用屁股代替脑袋,或是以脚后跟来想问题的人。他之所以会有如此的幻想,那是因为在他的手中,还有着一张能够替他以时间来换取空间的王牌天下无敌的哥萨克骑兵兵团。

    ;

    所谓“哥萨克”一称的来源出自于突厥语,即“zì yóu人”的意思。

    在十五到十七世纪沙俄的农奴化过程当中,大批城市的贫民及不甘心成为俄罗斯农奴的乌克兰农民,迁徙到了钦察汗国被推翻之后的俄南地区。由于东欧的地势平原多,山地少,这些喜欢与河流为伴的“zì yóu人”们,不仅逐渐形成了“伏尔加河哥萨克”、“顿河哥萨克”、“乌拉尔河哥萨克”及“外贝加尔哥萨克”等群落,并建立起了一些属于他们的地方政权。

    如果说吉普赛人是大篷车上的民族,那么,哥萨克人就是战马上的族群。

    由于受到西南部草原地带突厥民族的影响,哥萨克人逐步养成了一种善骑shè、不受管束的有独特文化。而他们那种平时为民,战时为兵,长期处于亦农亦兵的半军事生活状态,使得哥萨克人变得更是彪悍和勇猛。

    而哥萨克们身上的这种巨大战争潜力,也很快为俄国的历代沙皇所发掘。

    于是,一个接一个的俄国沙皇通过不断地收买哥萨克的上层人物,以向其提供战斗装备、给养以至军饷,御赐俸禄、免交土地税等手段,最终达到了完全控制哥萨克人的目的。自此。由哥萨克人所组成的骑兵。就成为了沙俄对内镇压民众的帮凶和刽子手。对外进行领土扩张的急先锋。

    凭借着胯下的一匹战马和手中那柄锋利的军刀,在横跨欧亚大陆的广阔疆场上,哥萨克的铁骑们驰骋数百年,纵横千万里。在沙皇俄国的对外扩张史以及世界的战争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人说,哥萨克的骑兵马蹄是与沙俄向外扩张的步伐同步飞扬的。

    还有人说,哥萨克们是欧俄草原上最具有草莽风格的经典骑兵。

    这是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像他们一样。仿佛只是为为战斗而生的。无论是在俄瑞的北方战争中,还是亚速海远征、克里米亚远征、波斯远征,两次俄波战争以及六次的俄土战争中,不仅都有着哥萨克骑兵那所向披靡的身影,而且这支用血肉之躯铸就的钢铁之师,还总是在最关键的战役中赢得关键xìng的胜利,用他们的鲜血、生命、勇敢和智慧,为自己赢得了种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哥萨克不是dú lì的民族,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民族个xìng;

    哥萨克不是正式的军队,却有着比正规军更强的战斗力;

    哥萨克不是一个国家。却进行着拓展国家版图的疯狂的领土扩张;

    哥萨克的历史不长,却创造了远比自身历史骄傲千百倍的辉煌。

    当然。哥萨克们也是有着不少的毛病的。

    以今朝有酒今朝醉为生活第一准则的哥萨克们,不仅拥有着粗犷强悍和嗜酒如命的所谓崇尚zì yóu的强盗般的天然特xìng,同时还有着一个最大的缺陷,那就是作为一个从来没有过任何归属感的流浪群体,他们缺少了对国家的认同感。

    于是,有nǎi便是娘,也就成了哥萨克们永远难以改掉的一种特xìng。

    于是,哥萨克们可以成为任何人用作征战的雇佣兵,只要你能叫他惧怕你,或是能从你那里得到更多的利益。

    因为他们需要的只是战争,不管交战的双方是对是错,也跟不管到底是为了谁,只要是战争,他们就都乐此不疲,似乎只有战争才是他们的荣誉,而不能打仗,那才是他们的真正悲伤。

    亚历山大二世阁下自然也不会忘记这些勇猛凶悍的哥萨克们。

    当然,亚历山大二世阁下也不会忽略了哥萨克们的这种喜欢“傍大款”的秉xìng。

    因此,在对他的军队进行现代化改革的进程当中,亚历山大二世虽然积极支持各地的哥萨克们相继建立起来了一所所士官学校,用以培养专业化的哥萨克军事人才,还学着中国朋友那边儿的习惯,极其隆重地为顿河哥萨克的第一所军校“哥萨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