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萍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起萍末-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支开使女,朱由检一个人懒洋洋地躺在御赐府邸……皇太子府后花园的长条石凳上;咬着根草;望着东边渐渐发暗的天空发呆。这是他的习惯,唯一让王府内所有人都觉的怪异不解的习惯。在这个暮色将要四合的时候,后花园内只有他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呆着,望着天空的白云悠悠,变化出世间的万物。朱由检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天空,想着自己的心事。府内的舍人们都离他远远的,没有谁敢来打扰他的思絮。现在已经是深秋时节;后花园里的梧桐叶还没落,树上的知了已经不再叫了。池塘里的睡莲娉娉亭亭地开放着,天空还是那样的湛蓝,四周却是一片寂静。

    真是想不通啊,在那人生最没落失败,傍惶无计只求速死的时候,他会被夏天暴雨前的那一道闪电击中。当闪电击上身体时,他感觉到自己居然飞上了天空,把身躯留在了那个他已不再留恋的尘世,天国的大门向他敞开着,他就这样无忧无虑地徜徉在天与地之间。不可理解的是他的灵魂居然穿过时空的障碍,当他再次转世的时候他幸运地来到了明朝末年,成了历史上出了名的风liu短命皇帝朱常洛也就是明光宗的皇次子,起名叫朱由检。更奇怪的是不知什么原因,他依然保留着当年的知识和记忆。这么多年来,他想来想去,唯一合理的解释是那块几辈人都参悟不透,祖传的通灵玉诀。也许是那块玉的帮助,使他那小小的脑袋里装着的人类千年以后的学识不至于散失,这对他来说不知道是福还是祸。想想真好笑,前世的他为了生活听由呼喝、奔波劳碌、衣食无着只好乞讨为生,今世却前呼后拥、裨女成群、锦衣玉食。王府内任意一件器物书画,若能拿到前生的话,都可赚个盆斗铼满,一辈子受用不尽。今年是万历四十七年,对他来说转世到今生已经过了整整十一年,所以他现在真实的年龄应该是十一岁。除了身材颀长,比一般同龄的孩子普遍高出一个头外,他现在的模样跟一般的十一岁小孩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由于带有前世的记忆,自转世以来为了不被他人视为妖异,朱由检恪守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中庸之道,一直避免表现出与一般小孩不同。尽管他尽力装傻,但依旧被左光斗师傅评了个“天资聪慧、少年老成、可造之材、大明幸甚”的考语。天资聪慧是自然的,毕竟拥有后世的知识,远超同辈。少年老成则是他尽量沉默,不想也不能让别人知道他内心中惊世骇俗的思想。要知道让一个人每天都装出天真无邪的童真样子是多么的困难,朱由检总是努力表现出同年龄孩子的智力水平,偶尔露出一句话,总让大人们感觉高深未测。然而让朱由检悲哀的是,历史成绩优良的他明明知道他会在他那荒唐无可救药的哥哥明熹宗死后登上大宝,接下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最后一任崇祯皇帝,也知道他将在位十七年后明朝将亡国于李自成大顺军,他最终落的一个吊死煤山结局,然后是吴三桂这个大汉奸引狼入室,满清入关,带来了那汉族血泪记忆和中国历史上奇耻大辱的清帝国。朱由检却不知道那最后的日子距目前到底有多少年,中国历代只记年号的方法让他头疼不已,所以一直过得小心翼翼,胆战心惊。有时候他甚至都觉得自己可能得上被害臆想症了,一个人如果能够预知未来是多么的可怕!现在他爷爷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鈞还在位,父亲在位不到一年,可能是几个月,这一点朱由检是知道的,他哥哥会在位七年,他会在位一十七年。这样算来,他至少还有二十五年的好日子过,如果能卷上一笔钱,到渤泥洲(现在的马来西亚)做一个橡胶庄园主,也许能逍遥快活一辈子,管他什么劳什子的皇帝送他都不当,还是再多弄点现钱到时候来个脚底抹油,保命要紧。

    以前仔细阅读过明史的他还记得他自己,也就是崇祯皇帝在大变来临时说过的一句话,最恨生在帝王家,在他看来生在帝王家也没什么不好,至少从一生下来,就注定了高贵的皇族血统,奴婢成群,衣食无忧。如果是在平常的百姓家,父母一生辛劳,天地眷顾,也只能过上很普通的温饱生活。那种童年可能是无忧和快乐的,一辈子平平淡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种生活和现在的他相比也许只有心境上的差别。快快乐乐,简简单单地过一世会比他现在的心情好些。

    正想着心事,明月夜轻轻地走了过来。她本来是朱由检母亲贤妃刘氏陪嫁的贴身丫头,杨州人,是一个孤儿,有一口极好听的吴侬软语。在朱由检三岁的时候母亲就把她赐给朱由检来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他就用“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典故给她取了这个名字,也只有她敢在这时候来打扰朱由检。她是一个标准的美人胚,长着靓丽的瓜子脸,长长的辫子在身后一甩一甩的,一双扑闪的眼睛好象会说话,洁白无暇脸上总带着亲切动人的笑容。朱由检母亲刘妃早殁,他一直由二妈李选侍抚育照管,于是明月夜就成了他身边最亲近的人。朱由检常要利用她向他现在的姆妈李选侍要钱,她对朱由检的忠心耿耿,从来不过问为什么要这些钱,只是用最大的努力来配合他。朱由检最喜欢把头靠着她的胸前,轻轻的闻她身上的味道,好象感觉当年在学校图书馆温书,累了就靠在女友的肩上休息,那好闻的味道是一样的,处女轻柔的体香。

    “检哥儿,皇上病重,急传诏招你父亲和你兄弟三人入宫,你快随我过来梳洗一下。”明月夜急促地说。

    “怎么,这么快就不行了?”朱由检不由得大吃一惊。

 ;。。。 ; ;
第2节 遗嘱(定稿)
    朱由检的心咯登了一下。真是流年不利,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甩手大掌柜,他爷爷朱翊钧,号称万历皇帝的明神宗,只是因为定立王储的长幼问题与大臣们抗争了十几年,最终由于抵抗不住世俗与官员们的清议,承认失败而选择了沉默。每天不去上朝处理政务,不批官员们的奏章,甚至于大臣们的升迁、替换也一概不管,只是用不问世事,无所作为来做无言的反抗,在朱由检的眼中是一个典型安逸享受而且智力有缺陷;属于偏执狂一类的君主。后世人不知道为何给他谥了个神字,真象是个黑色幽默。但他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做什么,怎么做是他的权力。也许在明神宗的心里只有个人的喜、怒、哀、乐,却丝毫也没有江山社稷的影子,用这样的人来做一个强大国家的领导者,简直就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皇帝比比皆是,只因为他是皇室的长子,不管他愿不愿意,即使是昏庸无道、丧尽廉耻也能合法地坐在国家权力的顶峰。明王朝的灭亡是从他开始注定的,中华民族的数百年耻辱由他所铸就,却要别人为他承担后果,“愿世代不生于帝王家”。然而做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儿,朱由检却能感觉到他沉默中强抑的痛楚,身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却不能决定自己的继承人,食言而肥,每天只能用一种内疚的心情面对爱妃郑氏责难的眼光,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无奈,肝肠寸断却无人诉说。

    明代资本主义的萌芽时间不晚于西欧各国。明初国富力强,中期以后更是重现汉唐声威,国民总产占世界50%以上,科技发达,火器犀利,远非西方可比。明朝永乐年间,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为了消灭侄子建文帝残存势力、扩张疆域,掠夺海外资源,或者还要为找到一条进攻蒙古残余势力帖木尔帝国的海路,派遣宦官郑和,率浩大的舰队,七下西洋。在扩大海外贸易的同时,独占原泰王朝治理下的满剌加(今马来西亚全境),大破锡兰(今斯里兰卡)军队,俘虏其国王,势力遍布南洋各国。

    然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在大陆上经营发展起来的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领了人们的头脑,那种忍为上,随遇而安反对经商的思想严重限制了对海外的扩张。明仁宗即位后,仅仅因为一次小小的雷击大殿偶发事件,群臣上书认为是天示不祥,马上终止了航海活动,大批用于远洋的木制宝船停靠在船坞码头,年复一年任由风吹雨打,直到腐烂沉没。与此同时,西欧列强,以英夷为代表,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大航海时代展开为标志,远航四大洋,开始夺取海外殖民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进行原始资本积累的扩张历程。近代中国由于几个人和治国思想体系的过错,让整个国家和民族险陷于万劫不复境界,却只能听到千百年后现代人暗地里的一声叹息。

    万历二十八年,朝廷众大臣利用皇长子朱常洛年将二十,已经成人,应该择日婚配为理由,提请明神宗按定例先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再行皇太子加冠成年、婚配各种礼节。然而神宗采取对提议一概不理不睬的态度,却私自与郑贵妃立定誓约,一定要将皇位传给他们的孩子二皇子朱常洵。消息传出,满朝文武议论纷纷。皇长子朱常络更是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没了主意,只好利用左光斗和杨涟两内阁都御使大臣的威望,联合所有官员一齐反对,才将这件事拖了下来。万历三十六年,左光斗先生想出一个绝妙的计策,买通郑贵妃最亲近丫鬟,偷出神宗交给她保管的立约锦盒,将里面的誓书用蠹鱼蛀得七洞八穿,刚好把常洵二字,啮咬得一笔不留,然后再悄悄地放回原位。其后第二年,看到时机已经成熟,由内阁大臣沈一贯奏请,再次力陈册储冠婚,事在必行。朝堂上群情汹涌激昂,议论纷纷,言官揭贴雪片一样飞到皇帝客案头,明神宗弹压不住。郑氏知道情况不妙,等神宗一退朝就携带锦盒向他哭诉,神宗取过玉盒,摩挲一回,叹息声中揭去封记,打开盒子观看。但见以前的御赐誓书已然两样,常洵二字无影无踪,不禁悚然说道:“天命有归,朕也不能违天了。”遂在第二日早朝下旨立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陆续封各子常洵为福王等诸王,即日诏告天下。于万历三十七年十月望日,行立储礼。明祖制,藩王成年必须迁到封地,不得参与地方军务,做一个安份守已的王爷。福王也将择日前往藩属地洛阳,朱常洛总算坐稳了太子位。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之间,朱由检已经十一岁了。父亲朱常洛每天忙天学习处理政务,交好各位大臣。他们兄弟俩母亲已经早早过世,便把他交给已经失庞的李选待照看,很少再过问他的生活。李选待没有生养,为人和善,这些年由于年老色衰,恩庞已绝,便收起心思,一心一意地照顾起兄弟两个,待乖巧的由检更是如同已出。

    从他个人的角度看,父亲是一个慈爱而懦弱的人。由于承平日久,也象大部份王孙贵族一样,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他的身体早已被夜夜笙歌和美女淘空了,他的才智学识也很一般,不足为这万里江山,亿万黎民的主宰。如果没有杨涟、左光斗这些才智之士的愚忠与全力辅佐,他可能连性命都保不住。同样环顾诸王子,哪一个都是这样不成器。只是因为他是皇长子,自古以来长幼有序,皇位非他莫属。而在朱由检内心中更愿意有一个别的什么人,天纵英才,为国家民族承担起这付重担。

    皇爷爷的病有些时日了。明神宗久居深宫玩乐,不问朝事,做为皇帝最疼爱的孙儿的朱由检一年也见不着几回面,其他人更不用说。即使近年来后金入侵,辽东边警日至,也未见到神宗临朝处事,对战和做出决断,只是派兵部尚书杨镐全权处理。不曾料到在朝鲜战争中击退日本入侵立下大功的杨镐是个志大才疏、浪得虚名之辈,出四路兵共二十多万,却虚张声势,号称四十七万,迎击金军。松山萨尔浒一场大战,满洲努尔哈赤用诱敌深入的方法断了粮道,可怜数十万明军官兵被十万如狼似虎的八旗精兵杀了个片甲不回,辽阳总兵刘綎被一刀砍去首级、山海关总兵杜松力战而亡,杨镐只身逃回入狱问斩已经于事无补。还好改用当时兵部侍郎熊廷弼,全权经略辽东,加强山海关一带京畿防御。凭借高墙深壕据守,才略略稳住阵角。然而关外千里之地,数百万汉民,尽归满州所有。明军的软弱不堪,更激起了后金掠夺关内的yu望。

    夜夜笙歌,纵欲狂欢的生活就是铁打的人也受不了,何况已经是五十七岁的老人。加上与后金一役的大败造成的内心自责,没过多久明神宗就病倒了,半个月都不能起床吃饭。而身为皇太子的朱常洛只能在宫前徘徊,不敢进宫询问病情。杨涟、左光斗多次上书恳请,皇帝才允许太子入内探视,表示孝心。前几日听太医院传来不消息说不碍事了,没想到这几日病情反复,变化来得如此之快。

    来传话的太监说皇上在弘德殿病榻召见,等朱由检他们赶到宫里,英国公张维贤,大学士方从哲,左佥都御史左光斗,左副都御史杨涟,尚书周嘉谟、李汝华、黄嘉善、张问达、黄克缵,侍郎孙如游等大臣都早早到了,等待着入受顾命。行将就木的皇帝只用寥寥数语勉励众臣用心辅佐嗣君,即命诸位大臣退下,到大殿外听候圣旨。过了一会,管事太监出来宣由校、由检兄弟二人进见,在外等候的众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大殿里很远处点着几根蜡烛,静悄悄的,阴森得有点吓人,一股浓重的草药味扑面而来。大哥朱由校战战兢兢地牵着由检的衣襟,走在后面,而朱由检则是一副满不在乎,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因为他知道,天注定他能活到三十四岁,在这以前谁也伤害不了他。走到近处,只见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半卧在床上,身上盖着黄绫被,印衬着他那蜡黄的脸色分外吓人。伺候他的宫女都已经退下了,他只是用两眼失神地盯着摇曳的烛光看。

    “你皇爷爷不是一个好皇帝,你们父亲也不会是。你们的叔叔们更是一群饭桶,你们二个也差不多,只知道斗鸡走马玩女人,真是宗室不幸。”犹如耳边打了个响雷,惊得朱由检退了一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