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萍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起萍末-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地,不仅方便管理,永绝其觊觎之心,亦可为朝庭提供赋税,一举两得,有何不可。弊履繁华,浮云生死,何必拘泥其中呢?今边患不绝,日夜闻警,都御史何不用心排解,此等小事,不劳挂怀。只是。。。。。。”心里一动,莫非这个袁崇焕是他的弟子门人,于是转过头去,不再理他。

    少倾,大殿里转出一名贴身太监,宣道:“皇上今朝身体不爽,大家把折子递上来,其他事务来日再议。” ;群臣议论纷纷,三三两两散去了。杨涟等一干重臣,忙上前细细询问。朱由检心想反正也无事可做,叫上候在外面的明月夜,穿过中左门,前去慈庆宫。

    原来朱由检兄弟姆妈在他们年幼时早亡,父亲朱常洛夫妻伉俪情深,心怀故人,不再立正室,只留有两个李选侍陪在身边,一选侍居东,号为东李,一选侍居西,号为西李。西李色艺无双,这些年来逐渐占据了太子的恩荣,比东李还要专宠十倍。朱常洛一登基,西李住进了慈宁宫,东李便入主慈庆宫。只苦了皇帝自己,变得无处可去。原来前一阵子明神宗病重时,由郑贵妃侍俸着,等到朱常洛登基嗣位,郑贵妃占住乾清宫,尚未移居他处,他只好委屈地呆在太*。

    绕过元辉殿,便是慈庆宫,这一路走得朱由检口于舌燥,刚迈进宫门,便看到姆娘和一个太监在说话。

    “姆娘。”朱由检叫了一声,端端正正地拜了三拜,口称:“愿姆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孩儿给母亲娘娘问安了。”

    西李笑得花枝乱孙,忙拉着朱由检的手说,“由检,好孩子,你来的正好,郑贵妃差这位魏公公来请我去她那打牌说话,你父皇也在那,难得有空,你陪我一起去吧。”

    “好呀,天天上早课,累死了。左师傅整日教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好不容易等到散了学,又在皇极殿外晒了小半日太阳,滴水未进,姆娘,我渴了。”朱由检嚷嚷地说,好象受了天太的委曲。

    左右丫鬟偷笑着忙端了茶水、果子上来,旁边站着的那位太监忙跪下叩头,“魏进忠见过王爷,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啊”,朱由检一口茶全喷了出来,当场淋了他满头满脸,一件白玉似的晶莹透亮均窑豆彩茶盏,失手落地,打了个粉碎。

    什么,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恶名昭著的阉党,明王朝的掘墓人魏忠贤,朱由检大吃一惊,这家伙以后会闹出绝大祸祟,好好的一座蛀空的明室江山,便被他轻轻一推,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魏忠贤,原名魏进忠,河间肃宁(今属河北)人,少无赖,历史记载,他有妻冯氏,生有一女儿。虽然家中贫穷,却喜欢赌博,但赌运时常不佳,水平也及其有限,常常因赌博失意受到众人的嗜意ling辱。明史写道“与群恶少博,不胜,为所苦,恚而自宫。”就是他真实写照。在又一次赌博中输光了裤子之后,他躲进街上的酒馆里,但还是被债主找出来,当街一顿痛打,差点丢了性命。在声声逼债声中,魏进忠情急之下说出了:“我他妈的进宫当太监还你债还不行吗?!”当时在场的人只不过把他的话当成口不择言,闹够了,笑着散去。河北肃宁历来是个出太监的地方;不过他有妻有女,谁也没想到魏氏过后真的自阉入宫。看来这个人的性格中确实有某种敢做敢当的不凡素质。

    在这里遇上这个市井波皮,明史上的臭名昭著的大太监,朱由检一下子来了兴致。再看一眼满地的瓷器碎片,心痛不已。

    “小的罪该万死,惊着王爷。” ;魏进忠赶忙跪倒,尴尬地赔着笑着说,满头的茶水,也不敢去擦。

    “不是,不是,是茶未温,我喝急了。你是李姨娘手下的,现在是属司礼太监孙迟管辖吧?”朱由检忙掩饰自己的失态。李姨娘就是西李,现在备受皇上宠爱,“你不是在慈宁宫当差么,怎么跑到乾清宫去了?”

    “小的刚随李娘娘凤驾临乾清宫。郑贵妃娘娘有命,差小的一并来请贵妃娘娘过去一道喝酒打牌看戏,皇上也在郑娘娘那喝酒呢。”魏进忠头也不敢抬,回应道。

    “你一头是水,下去擦擦吧”,朱由检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只是觉得有些不安。

    身后的明月夜忙递了一条丝巾给他,朱由检眼角的余光却突然发现魏进忠伸手去接明月夜丝巾时眼光一闪。很熟悉的目光,是那种看到美女时喜欢偷香窃玉的男人们通常有的眼光。冷眼再看他脖颈处,一个喉结赫然在目。

    望着他转身退下的背影,朱由检陷入沉思。

    郑贵妃为了她自己的孩子福王能立为太子,曾经千方百计想害死朱由检的父亲,今天是怎么回事,难道她突然转性了?这件事很不对劲,这里面可能大有文章。明朝二大公案移宫、红丸,可能就是以此开端。朱由检感觉到危机四伏,冷汗浸湿了后背。

    事情一波接一波地冲击着他,使他根本无暇清楚去思索眼前的一切,只能设法挣扎求存。现在他只是清晰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个人的命运是和大明江山千千万万的百姓的身家姓命联系在一起的。此人不除,迟早会发迹。“八千女鬼乱朝纲”,日后大明永无宁日,他的最好结局也只是亡命天涯。不行,要改变历史的宿命,一定要在他权倾朝野前先下手为强,先动手除了他。这样他才能想办法恢复大明元气,朱由检心里起了杀机。

    “姆娘,方才儿想起来,左师傅还有功课交给我,今个儿不能陪您去消乏,儿有事先走了。”急急回到府中,忙唤来府内当差的几个心腹小厮,教他们叫人将这句 ;“八千女鬼乱朝纲”谣言到市井中教小儿传唱。顺便安排在宫里当差的心腹紧紧盯住这家伙,有什么动静及时汇报。想了想,还是不妥。父皇身陷郑贵妃布下的温柔乡中,日夜笙歌,旦旦而伐,不出几日即使没有人进献红丸,也要精尽人亡。心念一转,便有了主意;忙叫人备轿。

    退了早朝,左副都御史杨涟(杨涟( ;1572…1625),应山(今湖北广水)人,字文孺,号大洪,明东林党首。)心中郁闷,读了一会《宋史》,看到宋朝暗弱,金兵俘微、钦二帝北归一章,心想国事,以古鉴今更是愁肠百结,正在后厅枯坐。家人递上拜贴,信王朱由检来访,慌忙起身整衣,迎了出来。信王带了一个青衣小仆,已等在前厅。双方分宾主坐下,朱由检环顾四周,心中感慨,叹道:“杨御史真乃百官表率,身居高位而家徒四壁,清廉至此,吾等实在惭愧之至。”

    “吾受先帝顾命,凭几之时,犹言致君当如尧舜,立身清正以服人。若大张贪墨之心,有何面目见先帝于九泉之下。” ;杨涟淡然答道。“不知信王来访,有何见教?”

    朱由检四下一望,杨涟知他心意,摒退左右。朱由检这才叹道:“父皇登极已有数日,那郑娘娘当年为了福王能立为太子,使出百般手段。现在为争当皇太后,据了乾清宫,不肯搬出,大失纲常妇道,这还是小事。近日又得知那郑娘娘怕父皇追究当年之事,设计遣了七名美艳宫女,丝萝为衣,环佩叮当,珠光宝气,仿妲已、褒姒手段,日夜饮酒做乐,诱惑父皇。小王恐父亲勤政辛劳之余沉溺其中,体弱不支,龙体失和,心急如焚。若贸然进宫苦谏,一怕父皇怪罪,二则有失皇家体面,不知如何是好。此事关系国运,请先生助我。”

    “此事当真?”杨涟讶到。“王爷如何得知。”

    “千真万确。小王今日去问姆娘安,遇慈宁宫太监魏进忠来请,言父皇在乾清宫逸乐。小王留了个心眼,偷问内待才知。内待又说父皇今日无法上殿视事,怕莫不是淘空了身子,龙体有恙。长此下去,小王心中十分忧虑,特来府上与都御史大人商议。”朱由检急道。

    “这妇人手段如此恶毒,该诛九族。” ;杨涟大怒,右手一拍,振得桌上茶盏嗡嗡做响。 ;“难得信王思虑周全,殿下莫慌,老臣即刻联络同僚,明日早朝一同上书,奏请皇上下旨让那郑贵妃速速移宫,再言当年媚惑先皇,干预朝政之罪,除此蛇蝎妇人,以正朝纲。”

    两人又细细商议了一回,朱由检回府自去准备。

    第二日早朝,众臣在皇极殿外苦等多时,才见光宗步履蹒跚,由两个内待扶掖着出来升殿。一时间,殿上众人惊得面面相觑,鸦雀无声。杨涟等人在早朝前和各大臣都通过消息,大家都有心里准备,却没想到皇帝已经如此不支,几个老臣早已按耐不住,伏地大哭道:“皇上保重龙体。”

    司仪秉笔太监崔文升轻咳一下,各位大臣这才按品秩分班列队,三呼万岁。御座上朱常洛苍白的脸上露出点笑意,向他点了点头。崔文升尖声道:“大学士方从哲何在?”

    方从哲出班跪倒。崔文升宣道:“先帝遗命,尊郑贵妃为皇太后,礼部应速具仪,不得少缓。”说完就要卷帘退朝。方从哲急忙奏道:“此事万万不可,若是先帝遗命,为何现在才说,其中必有弊情,臣请皇上明察。”

    礼部侍郎孙如游出列奋然道:“先帝在日,并未册封郑贵妃为后,且今上又非贵妃所出,于情于礼均不合,此事如何行得?”朱由检更是哭拜在地,大声嚷道:“父皇,不念祖母王恭妃儒人牵衣诀别时耶?”。殿上群臣纷纷跪倒:“请皇上三思。”

    光宗脸含羞惭,呆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崔文升急得直搓手,他得了郑贵妃的巨额贿赂,只当这是件手到擒来的小事,不料却是如此棘手,一时间没了主意。

    左副都御史杨涟看到火候着不多了,出班奏道:“自古以配而后者,乃敌体之经,以妃而后者,则从子之义。故累朝非无抱衾之爱,终引割席之嫌者,以例所不载也。皇贵妃事先帝有年,不闻倡议于生前,而顾遗诏于逝后,岂先帝弥留之际,遂不及致详耶?且王贵妃诞育陛下,岂非先帝所留意者?乃恩典尚尔有待,而欲令不属毛离里者,得母其子,恐九原亦不无怨恫也。郑贵妃贤而习礼,处以非分,必非其心之所乐,书之史册,传之后禩,将为盛代典礼之累,且昭先帝之失言,非所为孝也。中庸称达孝为善继善述,义可行,则以遵命为孝,义不可行,则以遵礼为孝,臣不敢奉命!”又奏道:“皇上龙体关系国家大运,当自珍惜。故请皇上速延太医入宫探视,老臣等入内宿值,以保万全。”

    光宗无奈,只好忍痛许了。

    散了早朝,众人怕皇帝变卦,再受郑贵妃牵肘。由杨涟出面带了太医院太医并值班宿卫入值,将光宗安顿在文华殿,四下里锦衣卫、禁军团团护住,隔了宫女嫔妃,让皇帝安心养病。

    那郑贵妃等候多时,不见光宗转来,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叫下人去查看,皇极殿早已散了早朝,秉笔太监崔文升也不知去向。等到下午,宫女传报外甥郑养性来问安。原来杨涟怕郑贵妃再次生事,差左光斗与吏部尚书周嘉谟找来郑氏娘家兄长之子,诉之利害关系,倘若出事,便是弑君大罪,诛连九族。要他速速进宫劝贵妃移宫,并请收还贵妃封后成命。郑贵妃害怕了,比起当皇太后来,惹出大祸掉脑袋更可怖,于是心不甘情不愿地搬出乾清宫,到慈宁宫与西李做伴。

    光宗安心静养几日逐渐身轻体健,病情大有起色,可以起床处理政务。在众臣心里,朱由检的砝码又重了几分,与皇长子由校日日斗鸡走马相比,信王聪慧机敏,难得他年少沉稳,将一场大祸消弥于无形之中。

 ;。。。 ; ;
第5节 泰昌元年(一)(定稿)
    夜,黑沉沉的夜。

    朱由检感觉自己好象是飘浮在空中,沿着江堤平整的长路不知疲倦地走着。四周的街道灰蒙蒙一片,静得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coco…cola;enjoy ;coco…cola;远处的霓虹灯闪着妖异的光茫。这个地方好熟悉,他好象来过。对,他来过。他挣扎了一下,想停下来。黑暗中,远处的的榕树下闪出几双暗绿的眼睛,慢慢地朝他逼过来。他想扭头跑掉,腿好象灌了铅,一动也不能动,他想大声喊叫,可是喉咙中怎么也发不出声音,他只能无助地看着它们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啊。。。”,朱由检惨叫一声,双手在空中挥舞,全身大汗淋漓醒过来。慢慢地睁开眼睛,床顶两侧悬挂着暹罗(今泰国)进贡的两颗鸽蛋大小的夜明珠正发出柔和的光。这些日子以来,噩梦一直伴随着他,每夜的梦境几乎相同,在那个地方,他感觉到巨大无形的压力。是什么原因呢,他怔忡地想。

    外间睡着的明月夜被朱由检的惊叫声惊醒,仓促间慌忙起床,披了小衣冲进来,只见朱由检倚靠在床头,低哑着声音说:“我要喝水。”

    丫鬟们送进昨天夜里备好的茶壶,见没什么事,打着呵欠各自回房睡觉。朱由检的目光从明月夜倒水的背影转到茶壶上,不禁哑然失笑。这是一件由景德镇官窑专门为他打制粉彩白瓷,温润洁白无瑕的釉面上只画了一枝腊梅,正在凌寒开放。因为他只喝温开水,又经常在冬夜里惊醒,明月夜经他许可,派人交待内务府专门定做了这件宝贝。三个月后,内务府管事的刘太监亲自捧了,送到当时的太子府。明月夜埋怨他办事不力,刘太监委曲地讲,只是普通的器具很好办,可是要求在冬夜里能保温,这可是天大的难题。为了这件器物,全官窑的匠人和管事二个月没睡好觉。最后终于有人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用一件瓷壶做壳,里面再套一件用绵花层层包裹,其薄如纸的钧州白瓷。可是如何将两件瓷器合丝合榫地拼接起来,大家没了主意。还好他请教了宫里的木匠,将新烧的外层瓷器不制壶嘴,只留了一条上宽下窄的口沿,这样里层的瓷壶可以顺利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