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萍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起萍末-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觉,祭起尚方宝剑想取他首级,还好众人求情,才得已回京,因此怀恨在心。那姚宗文为人更为卑鄙,借示察辽东军务之机向熊廷弼敲诈上好紫貂皮,熊经略百般无奈,只得自己出钱买了件普通的紫貂给他。姚宗文心怀不满,勾结了同为浙党的兵部主事刘国缙和御史冯三元,乘机发难。

    光宗皇帝大吃一惊问道,“熊廷弼可有自辩疏上奏?”

    左佥都御史左光斗不得已,拿出熊廷弼自辩疏交与崔文升转呈光宗御览。光宗看了一回,示意崔文升念与众人听,“辽阳复没,臣始驱赢卒数千,踉跄出关,至杏山而铁岭又失,廷臣咸谓辽必亡矣,而今且地方安堵,举朝帖席,此非不操练,不布署者所能致也。若谓拥兵十万,不能斩将擒王,诚臣之罪,然求此于今日,亦岂易言,令箭催而张师丧命,马上催而三路丧师,臣何敢覆蹈前轨?自有辽难以来,用武将,用文吏,何非台省所建白?何尝有一效?疆场事,当听疆场吏自为之,何用拾帖括语,徒乱人意。若圣上以为不然,熊廷弼缴还尚方剑,自求罢斥。。。”那熊廷弼虽然有胆略,精通军事,但性格刚烈,好意气用事,不愿为人下,在朝廷之中得罪了不少人。此疏一出,立刻又有数人附言弹劾他军马不训练,将领不部署,人心不归附,手持尚方宝剑滥用刑罚诸多罪行,一时间,*淅党群情凶涌。东林党苦于被捉住了把柄,有些人素与熊廷弼不和,竟然没有一人出来为他说话。

    朱由检心中暗道糟糕,朝庭里小人当道。如果再行韬光养晦之策,不出面为他说情,怕是辽东边陲再无大明寸土,后金声势更盛。忙奏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自古皆然。昔日杨镐丧师辱国,熊飞百戮命向前,挽狂澜于既倒,功在于国,其忠心苍天可鉴。经略辽东数载,边境安宁。虽说守成有足,进取不力,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可因小错罢用。况且军情瞬息万变,不应以一城一地得失论胜负。临阵换将,兵家大忌也。若所派非人,万一事有不谐,边关震动,悔之晚矣。不如派人前往辽东劳军,实地勘察,再做定夺。”

    左光斗、杨涟相视一眼,均想信王少年老成,遇事明白。他俩和熊廷弼一向交好,见信王出面为熊廷弼说情,齐向前奏道:“此乃老成谋国之言,请皇上三思。”其他浙党大臣见信王为熊廷弼出头便不再喧哗,目光转向光宗,等他定夺。

    光宗皇帝心中思虑再三,也觉得朱由检之言有些道理,不好拂了他面子。眼光扫过众臣,有些拿不定主意,便问道:“内阁大学士方从哲觉得如何?”

    方从哲心中正在暗恼姚宗文等人不和他商议便弹劾熊廷弼,此时也不愿得罪信王,见光宗垂询,顺口回道:“臣同意信王所言。”

    光宗皇帝大感惊讶,当年他做太子时也参加过几回朝会,*两党剑拨弩张的样子记忆犹新。事无大小,一方支持的,必有一方反对,庭议开到日上三竿也拿不出结论,常气得神宗皇帝拂袖而去,难得今日朝中大臣意见统一。转头看那那站在文官队首的朱由检多日不见好象又长高了许多,顾盼之间英气十足,心中有了计较。

    “辽东经略使兵部侍郎熊廷弼为国戍边有功,加封太子少保,荫其子。另赠美酒五百坛,黄金三千两,犒赏三军。信王朱由检择日代朕前去宣旨劳军。”

    回到府中,朱由检想起今天朝会,不由得摇头苦笑。明代边患极重,国库收入近半充做军费,最终因内乱纷起,外敌入寇而亡。如果明朝没有边患,发展的轨迹会大不相同。在他的内心中,虽然没个时代的夷狄之防,但是还是固执地认为清取代明是个历史的大退步,《明史》读到熊廷弼一生坎坷,袁崇焕横死北京,卢象升独木难支时,不由得扼腕叹息。明末这个豪杰尽出的时代,只因为朝庭不能用人,把最后的一点元气也丧失得一干二净。这趟劳军是个大好机会,一则可以到辽东边关做实地考察,见识一下后金铁骑,也看看天下精锐的关宁军是怎么样子。二则面见一下投笔从戎名臣熊廷弼。只是此人太过刚直,自视甚高,若是遇上明主方能自保。一代忠良,数次起伏,终不得善终,不由得感慨万千。

    派一个小厮先去通知内务府厂卫总管王振,朱由检叫上德雍陪同,前往督造司。几场冬雪后,雪花已将地面装扮成了清纯的银白色,屋檐下一条条冰柱,路边的一堆堆积雪,送来的逼人寒气碜入骨髓,坐在车驾里的朱由检忍不住缩了缩头。

    车驾还没到督造司,远远地看见张从云早已候在门外。

    “二皇子,” ;张从云低眉垂手,上前恭恭敬敬行礼。

    “丛云兄,你怎么会在这里。”朱由检惊讶地问道。

    “督造司属锦衣卫管辖; ;卑职等在这里多时了。听说信王要去辽东,卑职和赵指挥使便向王公公讨了这护送的差,顺便路上有个照应。”张从云回道。

    朱由检愣了愣神。自从宋应星领命去组织练钢,他心里就开始琢磨着是不是能用这个时代的技术生产出一些先进的武器来,可叹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想到督造司隶属锦衣卫,那岂不是自己想瞌睡就有人送上枕头,真是天大的好事。在他们的一亩三分地里,夹带着做些私活岂不是易如反掌。那位人见人怕王公公,还是想个办法让他早点去养老的好,省得将来做起事来碍手碍脚,朱由检暗忖。

    朱由检笑道:“你我兄弟,不必如此客气。”

    “我朝督造司分军器局和兵仗局,军器局主管刀矢,兵仗局主理枪炮,由指定匠户精工制作。信王今天要看的红衣大炮,由军器局火器部督办。”张从云介绍到。

    “好,你就陪本王去看看。”朱由检一下子来了兴趣。

    火器部作坊隐藏在郊外的一个山谷里,四周戒备森严。面对试炮场前的一片开阔地,几十门红衣大炮一字排开,在正午阳光直射下,大炮黑黝黝地闪着寒光。后面站着炮手,精赤了上身,头上系着红绸带,手中持着火把,倒也威风凛凛。

    “开火。”随着一声令下,红旗招引处,大炮炮身上的药捻子一一点火。张从云为了在信王面前显示一下这些大炮的威力,暗中嘱咐使用开花炮弹,以增威势。只听轰轰声不绝,前面大约七、八百米处火光冲天,站在一旁的朱德雍还算平静,明月夜却吓得花容失色。朱由检早有准备,只是微笑不语,这个时代居然已经有了开花炮弹让他着实感到古人创造力的伟大。张从云却是吃惊不小,以往他也给朝中大臣试射过自制火炮,使用实心攻城炮弹,威力还远不及这批红夷大炮,吓得他们两股战战,几欲先走。那大学士方从哲更是好笑,当时就软倒在地,连声唤:“雷公下凡打雷,吓死我了。”信王小小年纪居然神态自若,如此胆识过人,万历皇帝把自己和赵虎交给他,想必是眼光独到,看他的眼光更加尊敬。

    待各炮放完,朱由检走上前去仔细看这批火炮,却见炮身上写着一行英文,却是英国伯明翰火炮厂生产字样,大感奇怪。原来那澳门总督与明朝工部定了四十门大炮的合同,不料在回国路上瞎猫遇上了只死老鼠,一艘英国最新的战舰在果阿(今印度沿海)附近搁浅,便使出海盗手段来个顺手牵羊,抢劫一空。回澳门转手交货,心想大明无人识得英文,连炮身上的标识都没凿去,数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安落袋中。朱由检看了一回,不解,摇了摇头。这些大炮不仅笨重,行军不便不说,就是射速和火力也欠缺。不管怎么说,这些也算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攻防武器了。张从云见信王摇头,心中忐忑不安。

    “丛云兄,你感觉这批火器如何?”朱由检漫不经心地问道。

    “这批红夷大炮无论火力、射程远胜我朝自制大炮,信王感觉不满意么。”张丛云小心回道。

    朱德雍笑道:“似兹火器,真所谓不饷之兵、不秣之马,无敌于天下之神物也,孙承宗大帅曾如是说。先皇给大炮取名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以往小子不以为然,今日一见才知火器居然如此厉害,若有此炮三百门成军,则天下无敌也,何愁东虏不灭?”。

    朱由检点了点头。“此炮威力虽然差强人意,但是如此笨重不便,如何用于野战,只得是凭城用大炮了。辽东边防兵精甲于天下尚畏敌如虎,无半分进取之心,原因之一便是火器临阵不堪用。若他日东虏也用大炮攻城,辅以来去如风之铁骑,奈何?”朱由检心知肚明,以明朝农耕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士兵,怎么样也不是长年生活在北方游牧民族虎狼骑兵的对手,作战时中原士兵往往要以三敌一还常落下风。历史上殷鉴不远,汉武帝一生能才伟略,以倾国之力对匈奴仍是打了个平手;南宋抵抗多年终被元所灭,汉家衣冠,漂满南海。今大明朝又有人喊出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铁一般的事实。火器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可是环顾当世,有谁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呢。

    张从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自打萨尔浒一役以来,明军就被后金铁骑吓破了苦胆,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入城紧守。即使干练如熊廷弼熊督师,也只能锁关自保,偶尔派出一些小队去后方骚挠一下。这几年大大小小的战役下来,后金用铁骑冒死冲锋的办法俘获不少火炮,甚至在辽东还掠走大批制炮工匠。目前火炮在敌酋中的装备还很少,以后就难说了。如果后金大量生产大炮用于野战攻城,那后果不堪设想。张从云越想越怕,额上汗水潺潺而下。朱德雍也陷入沉思,再无前面豪情。

    “目前当务之急是组织能工巧匠仿制这批大炮,同时加紧研究出新的更好更快的大炮才是。你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我想暗中派个人协助你,吸收能人异士,重整督造司改名为大明科学院。当然,这里都要最最可靠的人员,对上头还是沿用旧名,以你为主,遮掩过去,不知你愿意否。”朱由检双目炯炯盯着张从云说。“如果能够中兴我大明,凌宵阁上功臣以你为首。”

    张从云心中就是有百般不愿意也不敢违背朱由检。昔日万历皇帝把他们二人交给朱由检的时候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论出现什么情况,一切唯信王马首是瞻。这些日子与信王的接触更加坚信万历皇帝的慧眼,假以时日,朱由检必是大明中兴的名主。信王给他安排的任务是安定朝野,保护能臣干吏,清除奸党,是代朝庭巡狩天下的意思。那张在限期内要找到长长的人员名单已经忙得他焦头烂额,况且他又不懂火器,在这里只是挂个名,当下应诺。

    两人又商议了一会人手安排,赵虎急匆匆从外面回来,附在朱由检耳边轻轻说了些什么,朱由检看了一眼在不远处兴高采烈观赏着大炮的明月夜,低声吩咐了几句,赵虎领命自去。

    回到督造司大堂,朱由检翻看了一下名册,唤过管事锦衣卫百户:“火器犀利,操练有方,各匠户辛苦了,按定例给赏。传各局主管工匠前到督造司大堂说话,本王另有赏赐。”

    明代督造司实行的是严历的匠户徭役制度,工匠社会地位低下,世代饱受苦难,一入匠户,子子孙孙永世不得脱籍。从督造司的名册上来看,军械制造分工十分明确,各种兵器均有主管家族专门制造,兵刃由公孙世家负责,火器由赵氏家族主管,各类攻城器械则由楼氏家族制造。

    一会功夫,大堂上聚齐了各部主管和各家族长,匠户地位卑贱,每日只听到监工打骂,今日蒙王爷召见,心里都是惴惴不安,没有人敢发出声响。

    “大家辛苦了。”朱由检不得已打破沉寂。“你们都是我大明朝的功臣,为我大明军务殚精竭虑,本王在此多谢。观我朝的军刃,还有改进的余地。辟如鸟铳一遇雨天,火绳淋湿,所持军士就如待宰羔羊。弓驽每发三箭火枪才发一弹,未及装填,敌酋已近身。尔等有何解决办法?”

    众人鸦雀无声。少倾,一壮年汉子排众而出,“赵捷传见过王爷。在下现任兵仗局火器副主管,掌管火枪研制。万历三十年臣父大理寺寺副赵士桢进献“掣电铳”已可以一气发射十八弹,只是射程及准确度不如“鲁密铳”,且枪体略显笨重。王爷方才所言火绳枪之弊端,臣下思虑以久,已有心得,愿领命为王爷分忧。”

    见有人带头,朱由检脸上露出笑容。“好。尔等可派出青年才俊,遍访召全国能工巧匠,以三年为限。所需研究费用,由锦衣卫如数供给。大功者可脱去匠籍,位列封侯,若有懈殆贪墨,定斩不赦。”

    “检哥儿,如果他们没完成任务,你是不是真的会杀了他们呀,他们很辛苦,也很可怜。”在回府的路上,明月夜悄悄地问朱由检。

    “慈不掌兵。”朱由检淡淡地说。

 ;。。。 ; ;
第八节 辽东(一)
    初冬的盛京(今辽宁沈阳),漫天的飞雪已经纷纷扬扬地飘荡在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高远尖利的风声醒目而又执著,从抖索飞舞的枯叶上传递着冬至的消息。家境富裕的人家早早地穿上了皮袍子,架起火炉。贫苦人家没这么幸运;在这大雪纷飞的时节,大都窝在家中的热炕上,陪伴着老婆孩子,享受这一年中难得的闲暇,盘算着开春以后的生计。

    德胜门是盛京八门中的大南门。再往南,便是辽河。今年的秋风起得特别早,这不入冬没多久,辽河便早早地封冻上了。没膝的积雪使得曾经人来人往的驿道,失去了往日的喧哗,显得冷冷清清。

    在这样的天气里,守城的兵丁也似乎失去了活力。几杆长枪歪歪斜斜地靠在城门的洞壁上,长枪主人不停地跺脚,搓着双手,蜷缩着身体,绕着圈小跑着,抵抗着这股仿佛是从地狱里吹来刺骨的阴寒,咒骂着这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