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的冬,热的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冷的冬,热的雪-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鲁北曾屡次打击匪军,素来是刘伯承匪部所最惧怕的,这次的损失当然非常可惜,此外五十二师的一旅也是如此。”
  高山铺大捷使陕北的毛泽东悬着的心放下了。他对周恩来说:“高山铺大捷的意义不仅在于消灭了一万多敌人,也不仅仅因为这仗打得很漂亮,它的全部意义在于我军已经能够在大别山进行大兵团作战,刘邓已经在那里站住了脚。”
  1947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发来贺电:“庆祝你们歼灭敌四十师及八十二旅之大胜利。”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广济之战(1)
说起大别山,六纵十六旅的老人们总要眉飞色舞地讲起广济之战。广济之战以战果来计算,的确很小,只消灭了敌人两个多营,如果放在其他地方,也许并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在大别山里,这是打得最主动的一场仗,它的意义并不在于消灭了多少敌人,而是有力地鼓动了士气。广济之战以后,十六旅上上下下都对旅长尤太忠充满了敬佩之情,觉得这仗打得顺,伤亡小,跟着这样的旅长打仗放心。
  广济之战是尤太忠自己决定打的。
  当时的敌情并不适合打仗。敌人集中了几十个旅“围剿”大别山,六纵按照野司命令,以旅为单位分散活动。十六旅穿插于敌整编七师、二十八师、四十八师、八十五师之间,与敌辗转周旋,险象顿生。12月10日,十六旅打了一次土豪,搞了些白面,战士们像过年一样,准备包饺子吃。饺子刚下到锅里,侦察员跑回来对尤太忠讲:“桂军七十四师过来了,侦察排已经和敌人的便衣接上火了!”尤太忠忙问他:“你看清了吗?不是‘小保队’吧!”这个侦察员肯定地说:“我们都已经能看到他们大部队了,我就赶紧跑回来报告!”尤太忠果断命令部队立即集合,带着半生不熟的饺子转移了。
  刚躲过了桂军七十四师,四十六团又遭遇了敌人。12月20日晚上,四十六团原计划在一个村庄宿营。炮兵连、卫生队在最后面,进了这个村庄,却没发现一个人,别说当兵的,就连老百姓也没有。连长正在犹豫,一个骑兵通信员跑来通知:附近有敌人,团部转移到了离这里有6里远的一个村庄。炮兵连和卫生队赶紧出了村庄,去找团部。过了一个山沟,又要爬一个坡,炮兵连还有一半人在山沟里,当时连长已经快爬到了山坡上,他还在和卫生队的战士又说又笑:“刚才那个村子那么大,足够咱们住了,怎么说走就走?哪里有敌人,我怎么没看到一个?”他话音刚落,坡顶上用石头围的一个圆圈里,几挺机枪突突地叫了起来。爬上山坡的战士们呼呼啦啦地又跑了下去,连长忙指挥战士们还击,几发炮弹打上去,敌人也慌了,不知道解放军有多少,忙慌慌地往后缩了。团长唐明春听到了枪炮声,忙命令一营迅速返回去接应炮兵连和卫生队。情况报到尤太忠那里,尤太忠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说:“这个地方也不能住了,我们赶紧走!”
  经过近三天160余里的行军,12月23日傍晚,十六旅到达了广济附近的莲花庵。连续急行军,战士们都很疲劳。尤太忠靠在一棵树下,把军帽盖在脸上,刚想打个盹,一个便衣侦察员急急地赶来,报告说:“广济城驻扎着青年军二三师二旅六团直属队和一个营……”
  尤太忠听完后,站了起来,在树下走来走去,他习惯地把手贴在额头上,手指不断地拧着肉皮,他在思索的时候总是这样的。有些十六旅老人回忆说,有时他甚至能把额头上的那块肉都拧紫了。如何对付广济的敌人,这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广济靠在长江北岸,它的对岸稍为靠东一点,就是九江,白崇禧正在那里坐镇指挥他那33个旅围剿大别山。广济四周都是敌人,如果去打,捅了马蜂窝,暴露了行踪,稍微有点差错,全旅都有被敌人合围的可能。再说,野司及纵队也都没有赋予十六旅作战任务。
  但青年军并不是多么可怕的对手,如果指挥得当,这仗仍然是可以打的。
  青年军系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是在抗战时期成立的。士兵多是从学生中招募,文化程度较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化泰斗邹承鲁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曾加入过青年军远征印缅。青年军全套美式装备,待遇很高,连士兵的军服所用布料也不同一般部队,都是人字呢的。青年军在对日作战中也曾建立过可歌可泣的不朽功勋。但令国民党失望的是,他们寄予高度希望的青年军在内战中对共产党作战时,打仗特别不行,甚至有时连杂牌部队的战斗力都赶不上。
  青年军在内战中的表现很一般,纪律也不敢让人恭维。这次十六旅遇到的青年军二三师纪律就很差。1947年11月3日,蒋介石在国防部召开的部署围剿大别山会议上曾对青年军二三师严加训斥:“现在一般社会人士指摘我们国军的纪律是如何如何的败坏,这种指摘也就是反映匪军的纪律是如何的优良,这固然未必完全合于事实,但是今天我们军队的纪律实在也太坏了,尤其是青年军,有一部分不免骄横腐败,如二○三师在黄梅的一团,竟有掠夺奸淫的事情发生,潘师长平时对于部下不知是怎样管束的。青年军的素质本来很好,青年是最纯洁最爱国爱民的,为什么经过训练之后,反而如此害国害民?真是令人痛心!”古今中外,凡是素质较高部队,对士兵及军官的约束也是很严格的。相反,那些没有多少战斗力的部队,纪律也较为败坏。青年军二三师就是这样一支部队。
  

广济之战(2)
这样一支较为一般的部队,打起来应该不是很困难。尤太忠很想打这一仗,十六旅进入大别山以来,一直没打过什么大仗,本来高山铺战役也有十六旅的份,但部队晚了一步,只赶上了“扫尾”,与其说是打仗,不如说是打扫战场。虽说十六旅一直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但战士们还是有了意见,许多人打心眼里都想打一仗,只有打仗才能“一试身手,显本领,歼敌人”,仗打得好,打得多,才能在友邻面前把腰杆挺得直直的。就是为了鼓舞一下士气,这仗也应该打,何况敌人只有一个多营左右的兵力,十六旅有两个团,出其不意打它个速战速决,完全是有可能的。
  尤太忠决定攻打广济城。他立即命令部队,停止休息,准备奔袭广济。他把营以上干部召集过来,召开了一个简短的动员会:“蒋介石调来了33个旅围剿我们,我们今天晚上就去打一下它的屁股。广济城有青年军二三师一个多营,我们就用猛虎掏心的战法,吃掉它一坨。动作要猛,要快,打掉它就走,出敌不意的妙处,就妙在这里。”
  大家一致赞成攻打广济。当年四十六团团长唐明春后来回忆说:“那时谁不想打仗?我们想打仗都快想疯了。十七旅、十八旅打了高山铺,消灭敌人不少,缴获也多,我们看着都眼红。再说敌人只有一个营,我们抓一把就走,这样的仗谁不想打?”
  经过50多里的急行军,晚上12时,十六旅到达了指定地点,悄悄地包围了广济。四十六团负责攻打广济,三营摸到了城西北的白寺山下,受命夺取这个坚强设防的地区,打开广济城的大门。
  部队隐蔽在山下,白寺山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声音,也没一点灯光。
  尤太忠用手指拧着额头,他在紧张地思考着。在大别山,敌强我弱,敌人走到哪里,都是大摇大摆,嚣张无比,白寺山现在这么安静,敌人难道已经知道了我军的企图?或者说,敌人已经有所察觉,已经逃跑了,部队扑了个空?
  唐明春摸了过来:“要不要拿些部队上去碰碰?”
  尤太忠没有吭声。在没有弄清情况之前,尤太忠不想把部队过早地展开。攻打广济就要出敌不意,抓一把就走,不但要歼灭敌人,还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突然,白光一闪一闪的,白寺山上出现了一束手电筒光。尤太忠笑了:灯火管制也没有,显然敌人这个笨兔,还不知道猎人已到了它的身边。
  他立即命令四十六团攻取白寺山。
  三营摸到山顶,手榴弹和机枪一齐响了起来,敌人一下子懵了,十连四班长胡满仓爬到鹿砦边,敌人还在问他:“哪一个?怎么回事?”胡满仓一声不吭,一颗手榴弹扔了进去。白寺山上的碉堡和外壕上的稻草被燃着了,火光冲天,越烧越大,越烧越响,猛烈的火焰舔着黑色的夜空。火光照着刚从床上爬起来还没穿好衣服的国民党军士兵,他们连滚带爬地向城里跑去,但刚到山腰,九连四班副班长王英连带着的战士截住了退路,这群敌人只得乖乖地举起了手。
  仅仅10多分钟时间,白寺山的战斗就结束了。四十六团早已准备好的炮兵,连炮都没打一发,战斗进行的异常顺利,九连连长高兴得不行,一个劲地催促战士们:“快走,打开大门进城去!”
  激烈的枪声在广济城四周震响,撕裂着冬日的夜空。
  尤太忠和几个营以上干部却有了争执。经过刚才审问俘虏,原来呆在广济城的不是一个营,而是敌人一个团直属队和两个营,敌人几乎是一个团的兵力。按照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原则,十六旅两个团打敌一个团,虽然也能打下来,但肯定要付出一定的伤亡,如果万一耗在这里,敌人援兵很快就会赶来,后果将更为严重。打还是不打?尤太忠和唐明春认为可以再打,但也有干部不同意,认为攻打广济,出现大量伤员,安置起来困难,得不偿失,主张见好就收,白寺山已歼灭敌人近百名,我们仅伤亡一两人。
  

广济之战(3)
这边正在紧张地研究着是否继续攻击,那边通信员急急地跑来,在火光的照耀下,满脸笑容:“部队已经打到广济城十字街上了,俘虏了200多敌人,现在正在追击前进!”
  原来,就在三营攻打白寺山时,二连的战士也早已按捺不住,摸向了城边。广济城四周居然没有城墙,只有一圈低矮的寨墙。敌人听到白寺山的枪声,也都在寨墙上警戒。但二连突击组匍匐前进到寨墙下,敌人还一无所知。突击组长牛二乃一跃而起,双手一下抓住了敌人架在寨墙上的机枪,准备把它夺过来,但旁边一个敌人反应也不慢,敌机枪手一叫,他“叭”地一枪把牛二乃打倒了。牛二乃身边的葛寿昌一个箭步窜上去,夺过敌人机枪,一梭子打过去,敌人扭头就跑,二连急忙追了过去……
  天慢慢地亮了,残余敌人躲在了东关外桑竹园的高楼里。尤太忠为了减少伤亡,命令部队放缓攻击强度,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在9月商城中铺战斗中解放来的战士靳申金,对另一个高楼上的敌人喊道:“你们不要害怕,我也是刚从五十八师二十九团过来的,缴枪吧,缴枪不杀!”喊了一阵,8个敌人一个接一个地出来缴了枪。
  在城东南山梁上还有一个碉堡,敌人还在顽抗。喊了一阵子话,敌人没一点动静。唐明春说:“给我揍它几炮,看他出来不出来!”
  几发炮弹落下去,把碉堡炸出了一个大窟窿,靳申金又过来喊了一阵,成群的敌人就举着双手出来了。
  解放军完全占领了广济城。尤太忠知道部队缺衣少粮,在这种情况下,部队攻开一个城镇,最容易发生哄抢物资的现象。所以,在攻打广济之前,尤太忠亲自组织机关的参谋、干事,组成了“纪律检查小组”,带着一帮战士,看到仓库、粮库、被服库,盖了大红章的封条一贴,派上两个战士,一边一个。许多十六旅的老人至今还自豪不已:“打下广济,我们群众纪律执行得最好,没有发生一起拿老百姓东西的事情。”
  12月24日下午,敌人发现广济被袭,整七师慌慌赶来增援。尤太忠立即带领十六旅向龟峰山下木子店地区转移。四十七团三营营长邓林负责带领一个连掩护撤退。原十六旅作战科副科长唐永舜回忆说:
  我赶去给邓林交待完了任务,刚要走,邓林叫住了我,说:“老唐,我有个照相机,还有两块现洋,你给我保存一下,如果我回不来了,就送给你了!”我笑着打了他一下:“你说什么呀!让我保存就保存吧,还说什么回不来啊?你打完了回来,我就给你!”但邓林还是没能回来,他在阻击敌七师时负了重伤,抬到半路时壮烈牺牲了。我听说后,眼泪立即就出来了,邓林是个老红军,但年纪很轻,没有上过学,但他很聪明,一有空就缠着有文化的教他识字,已经达到了小学文化程度。我想把他留下的“财产”将来有机会送给他家人,但我只知道他老家是四川的,具体在哪个地方,我就不清楚了。我又跑到四十七团去打听,也没人能说清。战争年代就是这样,许多烈士连名字都没留下。
  说起这事,唐永舜至今还很遗憾:“以后我走到哪里,都很注意打听这事,但至今也没问出来。这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
  广济之战,调动了敌人,破坏了敌人的围剿计划,减轻了主力的压力,十六旅歼敌二三师第六团(欠一个营)800余人,受到了野司的表扬。
  

棉衣歌(1)
天气越来越冷,10月初的大别山已是寒风凛冽。部队面临着严寒天气的严峻考验。战士们身上穿的还是1947年4月前发的军装,脚上大多数穿的还是草鞋,许多战士都患上了感冒,部队的行军、打仗都受到了很大制约。还有一大部分战士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途中轻装时,按照部队命令,把背包一律扔掉了,那时部队动员时还讲:“大家不要担心,进大别山了,每个人再发一床棉被。”谁知到了大别山,别说棉被,就连穿衣服都成了一个棘手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刘邓大军对群众纪律要求还是很严的。野司专门作出规定,严禁战士们向老乡要被子、衣服、鞋子。六纵队副司令员韦杰,在这方面要求更为严格,他看到大家没被子,就给他们讲:“我给你们出个好主意,晚上睡觉时,钻到稻草里,很暖和,这是一个最保险的保暖方法。绝对不能因为没有被子就违反群众纪律,你要是借老乡的被子、衣服、鞋子,你就是反革命!”把这事上升到“反革命”的高度,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