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政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匡政之路- 第3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匡翼之也笑了笑道:“这个我知道,但是我还得要谢谢你!”

    过了几天,海峡民俗文化节顺利召开刚两天,宋德涵突然来到苏望的办公室。

    “苏书记,省里组织了一个海西省赴东南亚三国经济考察交流团的事你知道吗?”

    “知道啊,这是省…政府专门组织的,除了省…政府商务厅、外贸厅等部门的负责人,还要求海州市、嘉州市和我们荣州市政府的负责人也参加。考察交流的国家是武里南、刺加曼、朵兰喀三国。不过我听说海州市和嘉州市去的都是市长,所以我也就没关心了。”

    海州市省会,嘉州市是副省级的经济特区,虽然经济总量都不如荣州市,可人家级别总比你高半级。

    “苏书记,我刚接到通知,陈市长推荐你代表荣州市政府参加这个考察交流团,报到市委,关书记也批准了,已经上报省里了。”

    “嗯,”苏望放下手里的笔,眉头皱得紧紧的,他坐在那里思量了好一会,才开口道:“老宋,难道是陈市长和关书记准备短兵相见?”

    “苏书记,有这个可能啊。”

    苏望往老板椅的后背上一靠,喃喃地说道:“难道他们俩谁掌握了什么王牌?”想了一会,摇摇头对宋德涵道:“老宋,如果我出去考察交流,家里就交给你了。你盯住了,看准时机,按原计划配合老匡动手。”

    苏望顿了一下又说道:“老宋,向才彦这个人你可以试着拉拢一下,如果使用地好,他对你的帮助会很大。”(未完待续。。)
第一部 科级干部 第三百六十章
    考察交流团的访问顺序是刺加曼、朵兰喀和武里南。在刺加曼、朵兰喀两国,苏望很低调,低调的不像是考察交流团的领导成员,倒像是随行工作人员。在两国的大公司、oem工厂、金融中心参观时,苏望总是在不耽误行程的基础上,不随大流,只是在一旁找到相对比较专业的陪同人员,详细询问有关问题,常常问的对方“羞愧难当”。

    考察交流团团长,常务副省…长全东海曾经对这位最年轻的团员开玩笑道:“小苏同志可真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好学生啊,我们要向他学习!”

    不过苏望知道这两个国家的底细,他们一个曾经是尼德兰的殖民地,一个曾经是约翰国的殖民地,在六七十年趁着亚洲经济大腾飞时捞到了一些好处。如欧米、扶桑等国在这里建立了多代工厂,有相对比较丰富的石油、矿石资源和农林产品。不过到了九十年代,很多代工厂或搬迁到了华夏,或因为在华夏投建了更大的工厂而变得萎缩。石油、矿石资源也开发地差不多,经济一直发展不前。不过由于六七八十年代的经济飞速发展,给这两国人民带来了一种优越感,以为自己也是富人了,甚至看不起还处于动乱的华夏。殊不知,乞丐从一穷二白猛然变成了万元户,看上去财富增长了一万倍,比人家千万家业翻十倍增加到一亿要惊人地多,实际上呢?这两国不要跟华夏比。就是加在一块也不及武里南的一半。

    在97年,两国的国王外衣更是被国际投机大鳄们给扒得精光,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才发现此前自己看不起的穷大个居然恢复了彪悍的身形,于是,他们用很复杂的感情看待崛起的华夏。对于这点,苏望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能感觉地出来。

    考察交流团的第三站是武里南,苏望很熟悉的国家。

    前面提及过。武里南是个很奇葩的君主立宪国。泯煮、大…选、游…行、军事政变、国王谕令等等各种看上去不相容的东西在这里被炖成了武里南特色的佛跳墙。

    不过武里南奇葩归奇葩,经济实力却不容小视。占人口大部分的华裔秉承了勤劳的传统,把面积排在东南亚第二的武里南建设地蒸蒸日上。虽然它没有什么矿石资源,农林产出也一般。但是经济总量在东南亚排第一位。世界能挤进前二十位。

    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武里南也受到很大影响。加上经济发展也到了瓶颈,所以经济一度困顿,也闹出很多社会问题和冲突。当年苏望、石琳来度蜜月时遇到的事件就是冲突高…潮的表现。不过到了01年,武里南经济海域勘探出巨大储量的石油、天然气,新一届内阁又大力围绕亚洲海运咽喉…刺加海峡做文章,将拥有优越地理位置和世界级深水良港的的东部云阳市扩建成亚洲最大的海运中转中心,经过发展,成为了亚太地区重要的贸易、金融中心,地位直逼香江和扶桑的东渡。

    到了武里南,苏望就向团长全东海请假,说有私事要处理。不过他的这种“特殊化”引起某些团员的不满,外贸厅的厅长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小苏副书记这样搞特殊化不好吧,尤其是这里风气开放,你年纪轻轻,又血气方刚,很容易出事。要是闹出什么丑闻,可就丢了我们国家的脸啊。”

    到那里都会有纷争,这点苏望是知道的。自己年纪轻轻就跟他们大部分人级别一样,有的人想得明白,也肯定有人想不明白,借机刺自己几句也是在所难免的。于是苏望笑了笑,没有回答。那位厅长准备再跟进几句,只听到全副省…长严肃地说道:“组织给了小苏特殊的任务,你们不知道的就不要乱咋乎!要是泄露了风声,组织纪律等着你。”

    于是那位厅长不敢再说什么,其他团员也用奇怪的眼神看向苏望。

    其实苏望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借这次机会摸一摸武里南对华夏的政…治态度。

    随着经济建设,华夏跟世界贸易量越来越多,对其它地区的资源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而武里南控制的刺加海峡正好卡在华夏海运的咽喉上,对华夏的经济甚至国家安全影响甚大。加上随着武里南经济和国力逐渐恢复以及加强,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但是从99年开始,武里南似乎从以前的亲华夏立场做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和调整,他们跟米国走得更近。虽然武里南跟华夏没有海域岛屿争议,但是在华夏与其它东南亚国家发生争执时,这屁股坐的有点偏。但你说武里南就此走上了亲米疏华夏的路子却说不过了。这几年,武里南跟华夏的民间交流是如火如荼,互相经济投资也逐渐增长。毕竟两国血脉相连,语言相通,风俗相近。

    在这种情况,华夏非常希望能够从武里南模拟两可的态度中摸清楚它的真实态度,或者是摸清楚武里南政…治核心集团对华夏的态度。派系是知道苏望跟已经是武里南政…治核心的核心…陈家的关系非常不错,所以向中…央建议,让他借着这个机会,从私底下摸摸陈家的态度,从而达到了解整个武里南高层的心思。

    苏望见到陈元庚时,发现这厮身上居然穿的是武里南王家海军上校军装,一问,原来他已经成了武里南海巡第二舰队参谋长,而海巡第二舰队就是负责刺加海峡的巡逻防务。接到苏望的电话,他特意从云阳附近的海军基地请假回到延庆。

    坐上陈元庚开来的车,向他家的别墅开去,一路上陈元庚忍不住向苏望讲起自己过去几年的事情,看得出来,这小子在海军混得风生水起,心里应该很感激给他好建议的苏望。

    刺加海峡南边是刺加满国的领土,北边是武里南的宁南半岛,通过狭长的里边地峡与武里南在中南半岛的主要领土相连。宁南半岛地势狭长,两边临海,又多山地丘陵,所以农业不发达,俗称“岛领“。而武里南在中南半岛的领土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俗称“陆领”,中部、南部是中南半岛第二大河丰水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肥沃,水利发达,是东南亚有名的粮仓,其稻米出产在全世界都有名,全球品级最高的四种稻米,有三种出在这里。

    武里南的“陆领”从华夏宋末立国开始,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开发,是武里南强大富庶的基础,别的不说,当年抗战期间,武里南就是凭借“陆领”的稻米出产有力地支援了大半国土沦陷的华夏。甚至有历史学家说,如果没有武里南从丰水江逆流而上越过蓬加、丽达两国源源不断的粮食支援,华夏的抗战可能会艰苦一倍。

    陈元庚聊着聊着又忍不住聊到武里南当前的政治局势上:“老苏啊,表面上看武里南一派平和气象,实际上是各方矛盾一触即发,就如同火山爆发前的宁静一般。”

    从陈元庚的叙述中,苏望总结出武里南目前的矛盾从历史上看是宋末迁移过来的旧华族与明末迁移过来的新华族之间的矛盾;从地域上看是“陆领”与“岛领”之间的矛盾;从经济上看是农林派与贸易派之间的矛盾;从政治理念看是保守派与新进派之间的矛盾。

    实情很简单,“陆领”开发时间久,曾经为武里南创造了巨大财富,也为“先到先占据地盘”的旧华族提供了强大根基。后到的新华族在“陆领”占不到优势,就顺势把“岛领”给占了。

    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农林产业没落了,已经不能再像以前在武里南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岛领”从六七十年代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中转贸易和金融服务,赚取了大量财富,迅速成为武里南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加上近两年在岛领南部和里边地峡附近海域发现储量巨大的石油天然气,更是为新华族如虎添翼。

    一方要保持原有的政…治优势和特权,不愿意被逐出舞台;一方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要抢夺政治主导权,想把“保守派”一脚踢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而双方各有优劣势。

    “保守派”历史悠久,根深蒂固,对国王和军队的影响力要大些。更重要的是他们把持的农林业涉及到四千万农民的切身利益,这些人占据武里南总人口的一半,坚决支持“保守派”,是“保守派”底气很足的重要基础。不过他们政治理念保守老化,不受年轻一代、经济精英以及城市小市民的喜欢。

    “新进派”优势是经济实力强大,而且武里南的工业产业由于跟农林业和贸易都息息相关,所以表明保持中立。但毕竟要依靠贸易和金融要多些,所以武里南工业产业暗中是站在新进派一边的。不过他们最大的弱势就是对国王和军队的影响力要比保守派差很多。虽然这些年一直在努力,但数百年的发展差距不是一两年就能补上去的。

    而陈家原本就是旧华族的代表,在武里南中、南部拥有不少良田。不过他们又是最早一拨开发“岛领”,进军贸易和金融业,并凭此一跃超过其他几家世家。所以陈家是新进派喜欢、保守派勉强接受的一大势力。不过苏望也知道,像武里南这几家暗中控制国家命脉的世家不可能就真的全力支持某一派,说不定这两派争端就是他们搞出来的。

    聊着,很快就来到了陈家的庄园里。(未完待续。。)
第一部 科级干部 第三百六十一章
    陈家的家主陈焕章出来见了苏望一面,他还是那么精神,一点都不像八十多岁的人。他就跟苏望聊了几句,而且也似乎明白苏望的来意,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道:“你们有句话叫团结就是力量,对于现在的武里南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接见不过十来分钟,苏望却是心满意足了。人家是武里南最高层的那一拨人,加上又这么大年纪了,要不是自己身负特殊使命,就算再是小辈好友也不会轻易出来。苏望琢磨着老爷子的那句话,心里有点了明悟。

    接来下是陈元庚的大哥陈元甲代表陈家宴请苏望。陪同的有陈家老三,中部军区司令员陈元丙,四女婿、空军参谋长马国盛,老七陈元庚和老幺陈元辛以及其他亲属等十余人。没有见到老熟人,陈家二女婿吕娄令则,让苏望有点意外。

    陈元甲还是那么瘦,不过越发地有精神,他那双眼睛透出的精光都快赶上前几年的陈老爷子了。陈元丙秉承陈家传统,也是瘦,不过他比陈元甲要壮实,也要矮一些。马国盛则秉承陈家女婿的传统,胖胖墩墩的,脸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显得更加“和蔼可亲”。陈元辛则显得很年轻,很有冲劲,他现在是少校军衔,据说是防务委员会的参谋,也是陈元甲的副官。他似乎对自家大哥有一种发自心底的崇拜,每次看向陈元甲,眼睛都有一股隐藏不住的狂热。

    “苏先生是我们陈家的贵客和好朋友,父亲和我。还有我们一家子都非常高兴你能造访,来,干杯!”

    苏望知道陈元甲是个不善言辞或礼节的人,举着酒杯笑着站了起来,同大家敬了一杯。

    坐下后寒嘘了几句,大家便慢慢放开了,陈元丙和马国盛都比较爱说话,尤其是这种家庭聚会,不需要忌讳消息外传的场合,几杯酒下肚。便开始天南地北地聊起来了。其中有不少话题涉及到目前武里南政局。

    一直在默默倾听的苏望慢慢总结出一些武里南政局“内幕”来。其实这场争斗,其实无非是高层的一场权力争逐。有几家当年凭借手里大量的良田和出产的农产品起家的世家,在**十年代开始没落,但是又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台。于是借着所谓的保守派和新进派之争。挑起事端和纷争。加上武里南国内外许多想浑水摸鱼的势力纷纷介入其中,所以事情越闹越大。苏望感觉到,上次和石琳来度蜜月遇到的事件只是前奏和表面化的斗争。现在却是已经到了必须“一决胜负”的程度。而且苏望能够隐约感觉地出,当年没达到目的的国外势力应该没有死心,反而更加深地参与在其中。

    吃到半截,一个人匆匆地赶来,把苏望看得目瞪口呆。

    “真是抱歉,我刚从里城赶过来,路上有点耽搁了,实在抱歉了!”穿着一套修身短袖套装的于卿儿笑着向众人道着歉,然后一眼看到了苏望,眼睛闪过一道欣喜,随即淡淡地说了句:“原来苏书记也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