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隋朝兴亡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闲话隋朝兴亡事-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四月,杨坚养病仁寿宫,太子杨广、柳述、杨素及黄门侍郎(即负责侍从皇帝,在皇帝和大臣们之间传话的官,因掌握机密文字,位置很重要)元岩等大臣,守在边上。

    没想到太子杨广,乘这个机会,去非礼陈贵人。

    杨坚知道后大怒,命柳述、元岩二人,准备敕书,敕书即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要诏房陵(今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王杨勇前来,他是太子杨广的哥哥前,准备废太子杨广。

    杨素是杨广的死党,闻讯后,二人谋划制造伪诏,这是杨广的老子也干过,所以干起来,一点惭愧都没有,而杨坚因为大怒,看起来是不行了,所以这道伪诏是赐杨勇死,而把柳述和元岩两位知者,下了大牢。

    虽然杨坚是三个月后,即仁寿四年七月,才驾崩的。

    但太子杨广,有杨素帮忙,想干什么,无人敢说。

    这大舅子成功登位后,妹夫柳述被流贬到惠州(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并责令兰陵公主改嫁,嫁给杨广自己的妃子之弟,即他的小舅子萧

    这事当初也有点怪杨坚,因为他曾经答应过杨广但后来又改了主意。



………【第三节 顺打(9)】………

    杨广这种牛人,到了他说了算的时候,还没忘了这事,他一直认为是柳述这小子在从中作梗。

    但杨阿五坚持不从,写信给她这位当了皇帝的兄长,表示愿意与丈夫连坐同罪,免去她公主的称号,随其夫一起前往流放地。

    杨广毕竟为兄,对妹子杨阿五的这种做法很奇怪,说的话,和现在现在人的看法差不多:天下男人又没有死绝,你非要跟随这个倒霉的柳述干什么?

    杨阿五的回答,到是让现在的人佩服,却不想象她一样做的那种话,我是他妻子,有难同当,就算是生不能和他在一起,死了也要葬在他身边。

    而这柳述,到是在到惠州三年后,于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前后,又被迁往宁越郡(今广西自治区钦州市),在迁徏途中,不幸染上瘴毒,病发身亡,时年仅三十九岁。

    杨广到没有按照他妹子的意思,把她葬在柳郎身边,而是把她葬长安北原的洪渎川(具体不详),且陪葬品很少,让知道的人都很伤感。

    这是发生在四处遍生金戈铁马之声中的,一个与美丽和伤感有关的爱情故事,到是值得多写几笔的。

    而接下来要说的是,这反对杨坚的最后一股势力,是怎能样被不费吹灰之力,就灭了的。

    说是不费吹灰之力,那是因为有梁睿这个人的能干。

    当然,还有持不同政见者王谦同志,以无能的表现,相配合的结果。

    梁睿兵到时,那达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率十万之众,正在攻打利州。

    这场攻城已打了好多天,但遇上的是上的对手是豆卢勣。

    豆卢勣,字定东,昌黎徒河(今河北省昌黎县)人也。

    其本姓慕容,因其祖父为后燕的慕容苌,投降北魏,被授长乐郡(今河北省冀州市)太守,后为北魏六镇之一的怀柔镇大将,赐姓豆卢(鲜卑语“归顺”的意思)。

    也许这豆卢勣因遗传基因的作用,天生就块打仗的料。

    但其所率利州守军,不足2000人。五比一,五个打一个,怎么算,都难以算出胜数。

    打不赢到并不一定就是败仗。



………【第三节 顺打(10)】………

    因为豆卢积有这利州城的坚固,可以换算成士兵们的战斗力,具体公式是:2000人+城防坚固=2000人战而不死+城防仍然坚固=2000人还活着=利州城还在这2000人手中。

    40天,利州城没被攻破。

    对于攻和守而言,这个事实是双方力量相持,不相上下的证明。

    力量不仅是体力,更是有关智力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不仅是战争,其实我们办任何事,都是这个综合指标所代表的力量,在背后发挥作用。

    达悉惎攻城,用的是堆砌土山之法。且又在城墙上挖洞,挖开凿70多处,还修了堤堰,把嘉陵江水引来,制造水灾。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虽然王谦这人为将,是有点熊,让人有点不佩服,但象达悉惎这类职业军人,还是要对自己的军人名誉负责的,且一旦开打,那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来不得半点虚假,从打这仗是认真的这一点上看,达悉惎等是做到了的。



………【第三节 顺打(11)】………

    而豆卢积的2000人,真不知是怎么忙活的,难以想象。史料上没有详细记载,这只有请军事专家们研究,本人不好乱编。

    不仅如此,这豆卢积还有还手之力,派出奇兵,搞袭击,且斩杀对方数千人,俘虏2000人,真不知这王谦派出来的这些兵,是否为泥人,如此不经打,虽然不排除豆卢积的战报,有夸大虚报的成分,但梁睿大军赶到时,达悉惎等率军逃去,这利州城还在,就是证明。

    但是,有一点值得奇怪,也就是这场攻城战,前后好象只看见达悉惎一人上忙活的身影,这应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他身后身前,有十万人,只是少了那两个人—



………【第三节 顺打(12)】………

    第一个是高阿那肱,这人是北齐国所生产的好几个着名奸佞之臣中的一个,如荣获古代十大男宠的北齐官宦子弟和士开,因长相秀美,一肚子坏水而被昏君高湛喜欢。

    高阿那肱与此人,还有穆提婆、胡长桀等为伍,且相提并论,可见反对派领袖王谦同志,所用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焉能不败?

    有关这高阿那肱的光荣事迹,说来话长,仅略加简介。

    高阿那肱,善无(今山西省大同市)人。其父高市贵,到是个以军功入仕的人,做到晋州(今山西省临汾市)刺史,赠为太尉公(名誉军委主席)。

    而高阿那肱起初是做个库直(军事参谋),后来随军打过几仗,后来就被封曾成县(甘肃省成县)男爵,后来又当了库直都督,即军队参谋长,打契丹及蠕蠕时,以矫捷的身手而知名。

    这人年轻时还是吃手艺饭的,其精通骑马射箭,还外加善于溜须拍马。当然,还是后面这项本事厉害,由此为北齐的武成皇帝高湛所宠信,与和士开等人,成为朝中地位显赫之人。因参加打败过突厥,封宜君县(今陕西省中部铜川市北部)伯爵。

    在齐后主高纬时,不知他体具给这位历史上有名的痴情男子,兼亡国之君下了什么药,高纬称他有见识、有才气,可以继承和士开当男宠,让他位及人臣,且身兼多职,最后升至司徒公,右丞相,他的录尚书,刺史官还保留。



………【第三节 顺打(13)】………

    也可能是混乱的血缘关系中,有近亲生育的因素,这位未代皇帝有好几个兄弟是白痴,还好,他本人仅只是个结巴。其以“清狂”,即痴情,在北齐被灭时捡了条命(后来还是以谋反罪名被杀了),且留名后世,主要因为他那位绝世美妃冯小怜,还有唐代大诗人李商隐诗句:“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高阿那肱不象和士开、骆提婆母子贪赃枉法、卖官鬻爵,他这人话少,喜怒不形于色,也不害人,说他是奸臣,主要是他整天只顾哄着齐后主玩,让他亡国时,还在引吭高歌,高纬虽是结巴,却喜欢唱歌,大概也是听了这位高阿那肱兄给的偏方,说这唱歌可以治结巴。

    具体说来,就是在北齐快要亡国那天,北周军队打到了晋阳(山西省太原市),这位后主,人称无愁天子,正带着淑妃冯小怜,在天池(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的汾水天池)打猎,晋州(山西省临汾市)派人从早上到中午,多次来报。

    这位肱兄却说,皇上正在玩得兴起,边境的打打闹闹,是常有的事,用不着这么猴急着来报,只是到傍晚,又有人来报,说晋阳城已陷落,这才告诉了这位后主。

    本来这位后主还是要马上要开始办公的,不想这淑妃冯小怜,天都快黑了,玩兴不定期未尽,要求让这帮跟来的人,再搞一次合围免子或者是野猪,办公延后。

    好不容易打完了猎,这位后主领兵到了晋阳城,却出现了一个重要问题。

    这个问题是向肱兄提高出来的—

    是打呢?还是不打呢?

    经肱兄仔细分析,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探讨:

    我方兵虽然多,但来的人中,只有十万人可以举枪上阵,这其中还有生病、受伤的,还要要除去三分之一,可以算算还剩几个人?过去进攻这个地方,只要看敌人援军到来,我们的人就马上撤退,神武皇帝高欢,当初就是这样的,今天的这些人,难道还比神武皇帝强?还是不打为好,我们可以退守高梁桥。



………【第三节 顺打(14)】………

    这番把无愁天子当猴耍的话,让边上一个安士根的实在听不下去,就说:一伙小毛贼,我立马上去,杀了他们,丢到到汾河喂鱼。

    探讨总是有争议的,这让无愁天子更加觉得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而跟在他身边的都是一帮男不男,女不女的宠臣,但还是说了句公道话:那边也是天子,我们这边也是天子。那边的能带军队远来,我们这边为什么守着护城河示弱?

    ——看来此时这晋阳城还未被攻下。

    于是,无愁天子肯定了这句话的正确性,命令于是放下吊桥,过护城河进军,并让人责备肱兄说:你得到了那么多的富贵,现在是怜惜小命吗?

    这段喜剧效果极佳的战争记录,接下来还有穆提婆、奚长乐等人,继续哄着无愁天子玩的事发生,在此不做赘言,保位可以参见高阿那肱兄大传。

    本来经这次后,肱兄肯定没戏了,但不知怎么搞的,无愁天子只是杀了告他谋反的马子平,而这人本是肱兄的心腹,所以说,举报者,有时不一定有好报,那要看他举报的是谁。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肱兄基本还算是忠心的,因为他跟这位亡国之君,一直跟到他当了北周天子的俘虏,历史上留下的重要问题是:

    高阿那肱是忠,还是奸?

    虽然他基本上被肯定为奸佞之人,但为大臣,则有从政治视角看问题的不一样。

    这并非不好理解,因为官场之事,大凡如这高阿那肱所熟练运用的,就象那些个如今也会被某人爆出的潜规则,其实人人都知道,且大多数人都在实践运用自如,却装作是好象第一次才听说的东西,是因为如果说出来了,它就不再是潜的规则了的缘故。

    由此可见,这样的人,前来打仗,肯定先发生的事,是探讨打还是不打,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所以达悉惎兄,就只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三节 顺打(15)】………

    不过,应该还有一个人,三人为众,还有这位乙弗虔,总管长史,也就是省政府秘书长兼省军区参谋长,我们在前面说过,就是向前王省长,敬献据险观变之策,却没有下文,即不能提供具体实施方案的所用非才那样的人物,当然更不会去打仗,这人除了提供据险观变之策外,就基本上什么也没有干,因此也就说不出他当时在干什么。

    所以,经过这番考察,可以认为,当时这达悉惎,确实是他一个人在战斗,确切地说,是他一个人带了这十万人在战斗。

    一个拥有十万人马的孤独者。

    所谓独力难支,因此梁睿这个不好惹事的人,再加上又领着浩浩荡荡人马前来,达悉惎望风而逃,或者说达悉惎他们望风而逃,是有充分理由的。



………【第三节 顺打(16)】………

    因为梁睿大军,共有五个行军总管,即五个方面军,由于义、张威、达奚长儒、梁升、石孝义分别任方面军司令,有步骑共计二十万。

    达悉惎等不是对手,那是当然,再说这十万人,比起豆卢勣的2000人来,那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事,这2000人,都打了40天,没打赢不算,还折损了不少人马,以此说来,要对付天下闻名的能人梁睿,达悉惎这十万人,怕到要真的要被贬值,为只能按2000人来计算。

    因此,梁睿军到利州时,豆卢勣汇报了战况,以及达悉惎等已望风而逃的情况,于是,梁睿就利州从南下,进攻始州。

    这始州,即今四川省广元市的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守剑门关险,是连接四川与陕西、甘肃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其北面有大、小剑山作屏障,东面有嘉陵江水可以做好为拦路的天堑,只有惟一有一条蜀北古栈道——剑阁道,由该区通过,是南下入蜀必经之道,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第三节 顺打(17)】………

    梁睿进攻始州,他也只能从进攻始州开始,打开入蜀通道,然后就可以直逼益州城下。因此,这始州也是王谦的最后一道防线。

    王谦当然还是知道此地重要的,已提前派部将敬豪、梁岩率军固守该城。

    且同时又派赵俨、李三王等率军10余万人,据险设营,防御通谷。

    此处即在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

    另一说为,此处在甘肃省临洮县。其依据是清初顾祖禹独撰的《读史方舆纪要》中,有对通谷有确切记载。但《宋史》(志第四十,地理三)记载,通谷设堡,是在熙宁五年,属临洮郡。

    堡是建有城墙以军事防御为主的集镇,并不是一级行政区划单位。但临洮即在现兰州附近,距四川成者有上千公里之遥,所谓遥不可及,王谦的鞭子没那么长,不可能将防线设置得这样远。虽然有可能是为迎战从凉州(甘肃省西北部的武威市),但现在的武威到兰州的距离为200多公里,王谦之兵从四川赶到来时,梁睿应早已顺利路过此地。



………【第三节 顺打(18)】………

    另有龙门(即龙州,今四川省平武县东南)等地,也是王谦设防之处。

    其以此以加强剑阁道和始州防守。

    因通谷和龙门在始州两翼,位置相对于梁睿南下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