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五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五代-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匡凝在他老爹死后,就继承了老爹的职位。

  897年,朱温进攻天平节度使硃瑾所在地兖州,硃瑾知道自己打不过朱温,就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派出猛将史俨率兵数千去救硃瑾,想不到非但没有救了硃瑾,史俨自己也被打败了。于是,他和硃瑾就跑到了淮南节度使杨行密那里。李克用知道后就派人送给赵匡凝钱币,希望能借他一条路,他好去杨行密处讨回史俨。赵匡凝觉得这件事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坏处,就答应了。谁想,使者在拿着他的回信返回太原时被朱温所捉。朱温看了信后,大怒,他以为赵匡凝和李克用早就勾结上了。面对“叛徒”,他绝不手软,遂派出大将氏叔琮、康怀英攻打赵匡凝,两个打手果然厉害,氏叔琮取了泌、随二州,康怀英取了邓州。赵匡凝大恐慌,急忙跟朱温服软,朱温同意了,但代价是:向朝廷交税金额要提高一些。赵匡凝没有得说,他其实也说不出什么来。

  903年六月,荆南节度使成汭死掉,武贞节度使雷彦恭就趁势袭取了荆南。赵匡凝看不过去,就派遣弟弟赵匡明驱赶了雷彦恭,朱温就以唐朝皇帝的名义让赵匡凝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他的弟弟赵匡明为荆南留后(代理)。

  赵匡凝对朝廷和朱温感恩戴德。当时,其他藩镇都不理唐朝了,只有赵匡凝兄弟每年都向朝廷进贡,但这些贡赋其实都进了朱温的口袋——朱温用这些钱开拓地盘去了。

  905年,朱温杀掉了唐昭宗,想要自己做皇帝,但他很担心赵匡凝兄弟不从,就派人去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赵氏兄弟。赵匡凝痛哭流涕,激动地跟使者说道:“受唐恩深,不敢妄有佗志(二心)。”

  朱温跳起来大骂。他以为赵匡凝即使不同意,也不会骂人,但赵匡凝的话显然就是在骂他。在朱温看来,赵匡凝能有今天,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闹成现在这个样子,他就决定先把赵匡凝灭掉再称帝。

  同年,朱温以赵匡凝东连杨行密,西结王建图谋不轨为借口,派遣武宁节度使杨师厚率兵攻之,自己带领大军在后面跟着。他一是想夺取湖北之地,二是想看看赵匡凝是怎么死的。杨师厚以常人无法比拟的勇猛连下赵匡凝所属的唐、邓、复、郢、随、均、房七州。该年九月,杨师厚引兵要过汉江,赵匡凝领着二万兵马迎战,杨师厚又以常人无法比拟的勇猛大破赵匡凝,又把他的老巢襄阳围住。赵匡凝只好焚府城沿汉江逃奔到今天的江苏扬州。赵匡凝跑到扬州后,就投奔了淮南节度使杨行密。

  杨行密讥笑他:“您在湖北时,拼命地给朱温送东西,今天到了如此地步才想到我了?”

  赵匡凝惨笑道:“我乃唐臣,当初是给唐王朝进贡,又没有给朱温。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还不是因为不想屈服于他!如今到了您这里,生死在您手中,我无话可说!”

  杨行密倒很厚待他,可惜,杨行密不久就死掉了,他的大儿子杨渥对待赵匡凝就不像他老子那样有礼了。这也难怪,因为这个时候,杨渥已经建立了一个国家,和唐王朝彻底决裂了。这种所为在赵匡凝眼里,和朱温想要称帝一样,都是大逆不道的。赵匡凝寄人篱下,当然不好发作。所以,他只能以哀怨中又带着愤恨和无奈的眼神来跟杨渥交流。杨渥自然也感觉到了赵匡凝那种哀怨中又有着愤恨和无奈的眼神,所以,两个人不可能谈到一起去。

  **********************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7851皇陵全攻略:来龙去脉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不敢妄有佗志(2)
也就是说,赵匡凝一直把自己放在唐朝大员的位置上,而杨渥在他心里的位置——虽然他已经称帝——仍旧是好朋友(杨行密)的儿子。
  有一次,杨渥和大臣们还有赵匡凝在一起吃饭。杨渥吃饭前喜欢吃青梅,当他正要拿起来放进嘴里时,赵匡凝急忙制止,并看着他说道:“不要吃多了,小心得‘小儿热’。”
  杨渥手下的大臣都大为惊讶,因为赵匡凝的口气就好像在跟一个小孩子说话一样,而杨渥可是一国之君啊。出于维护礼仪的目的,有大臣建议给赵匡凝治罪。杨渥就把他“发配”到海陵去。后来,杨渥的右衙指挥使徐温造反,赵匡凝还是那一副“不与乱臣合作”的态度,于是被徐温杀掉了。
  他临死前都没有对没落的唐王朝有二心,我们不能说他迂腐,因为对一个王朝来讲,这样的人越多就越好。这说明这个王朝虽然丧失了形体,但精神还在。
  赵匡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那个忠诚礼义仁爱气节几近丧失的时代,他独能秉承一颗“不二心”,虽死犹生。
  

是忠诚还是野心(1)
乱世的好处之一是,人人都可以胡思乱想,并且可以毫无顾虑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胡思乱想。五代人人想称帝,人人都造反,可称帝的思想源头都不一样:有的纯粹是为了更大的享受,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有的就是觉得称帝很好玩,至于当上皇帝以后该做什么,这样的人可从来没有想过。而范延光造反的原因却不是那么简单。

  范延光,字子环,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人。还有一种说法说他是河南安阳人。李嗣源任相州节度使镇守相州时,召他为亲校。李嗣源的亲校太多了,范延光的能力又不是很突出,所以,这个时候的他并没有崭露头角的机会。924年,李嗣源跟后梁展开拉锯战,不久,后梁将领康延孝意欲归附李嗣源,李嗣源正要挑选合适的人选将这一情报传给李存勗,范延光站了出来。李嗣源知道,想要把信送出去,就必须要经过后梁的地盘,送信的人肯定会有生命危险。范延光主动请缨,李嗣源很为赞赏,就把信交给了他。范延光很顺利地把信送到了李存勗处,但当他返回时却被后梁军活捉了。

  后梁军认为此人可疑,就问他到底干什么的。他不说,后梁军就开始对他严刑拷打。范延光咬紧牙关,死也不说自己是干什么的。

  在一阵拷打仍旧未得到重要的信息后,后梁军就把他扔进了汴梁监狱。乱世的监狱居住环境太差,如果不是有一位老乡当狱卒,他可能早就死在监狱里了。

  李存勗率兵进入汴梁后,从狱中把“鬼不像鬼”的他提了出来,并授检校工部尚书。就这样,范延光因为一次威武不屈的表现而进入了后唐的权力中心。

  李嗣源称帝后,对这个曾经在自己手下做过亲校的人尤为重视,先把他升为宣徽使,后来又升他为枢密使,加检校太保,最后一直升到了同平章事。他在中央,若是再这样升下去,就成皇上了。他对李嗣源的感激之情真是溢于言表,为了报答李氏家族对自己的赏识,他故意把精力搞得非常充沛。935年,张令昭造反,他主动请缨去镇压。张令昭的军事能力并不比范延光强多少,又加上人心不服,很快就被范延光轻松地拿下了。李嗣源欣喜异常,授他邺都留守,加官检校太师,兼中书令。

  在乱世,没有文才又没有武功,能把官做到这么大的人少之又少,所以,范延光非常满意自己的境遇。不久,李从珂称帝,对他依旧是恩赏有加。可这个时候,他却有了一种本不该有的想法。

  帮助他有这种想法的是他门下的一个术士,此人给自己的定位是:天文地理无所不晓,吹拉弹唱样样皆精。早在范延光默默无闻时,这位术士就预言他将来必定富贵。后来,范延光果然得到富贵。富贵后的范延光也因此特别宠信这个术士。术士最基本的一个技能就是能解梦。

  范延光有一段时间特别爱做梦,而且,梦做得稀奇古怪。他就找来那位术士给他解梦。他说:“昨天晚上,我梦见一条大蛇,从我肚脐爬进了我肚子里,我吓坏了,等到他爬进一半的时候,我就把他拽了出来。这是什么吉祥的预兆吗?”

  术士闭着眼睛想了半天,回答他:“蛇者龙也,入腹为帝王之兆明矣。”范延光听明白了,自己这是要做皇帝了。但是,他在李从珂一朝终究没有做。

  石敬瑭在太原起兵,李从珂把身家性命交到了他手上,让他率领精兵屯于辽州,与另一位大将赵延寿成掎角之势。但当赵延寿兵败后,他非但不去救援,还迅速地撤离了辽州。正是因此,他总觉得对不起后唐李氏。所以,当石敬瑭称帝后,后唐的各个藩镇主都送去贺帖,只有他迟迟不动。

  石敬瑭的温柔在五代诸帝王中是有名的,不但不怪罪他,还封他为临清王,以让他宽心。但他并不宽心,他总想着后唐李氏对他的好,而他非但没有一丝报答,反而把李氏子孙送进了地狱。那段时间,他总是做梦,那个术士就总是给他解梦。当然,术士解出来的梦都是好的、吉祥的。

  **********************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7851皇陵全攻略:来龙去脉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是忠诚还是野心(2)
范延光做的吉祥梦越来越多,他造反的心情也越来越强烈。促成他立即造反的是他一名叫孙锐的牙校,此人是范延光的老乡,范延光的军机民政都委托他处理。所以,他了解范延光的情况。为了让自己以后的前途更加光明,他劝范延光造反。
  范延光大概是考虑了很久,终于,他造反了。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他造反的初衷到底是什么,是因为那些梦,还是因为他想为早已经消逝的后唐王朝做点事?
  937年六月,范延光率领二万人马南抵黎阳,前锋就是孙锐。石敬瑭得知范延光造反的消息后,很不以为然,笑着跟百官们说:“我虽然不是以打仗闻名,但曾经跟着明宗(李嗣源)东征西讨,见过不少勇猛的人,他范延光的本事我太了解了。还有那个孙锐,小孩子嘛。”
  石敬瑭太高看孙锐了,其实孙锐连个小孩子都不如,他带领的军队不久就被后晋军队击败。范延光只好退到邺城。石敬瑭派出大将杨光远###,范延光进攻不行,但守一个城池还是绰绰有余的。杨光远虽然气得直摸光头,但也无可奈何。一年过去了,范延光仍旧在邺城做各种各样的梦,那个术士一直跟着他,为他解出各种各样吉祥的梦。
  石敬瑭见这样打下去,吃亏的是自己。就派人去劝范延光投降,并传话给他,说:“你守的城池难道能守一辈子吗?如果你现在复归我大晋,还来得及。我绝对不追究。”
  但范延光有些不相信石敬瑭。事实上,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一头困兽,很难再相信任何人。不过,石敬瑭的温柔他是知道的。他的门人李式也说:“主上(指石敬瑭)向来是个说话算话的人,你看他说给契丹燕云十六州,说给就给了。他现在说不追究你,肯定就不追究你。”
  范延光看着粮食将尽,士兵越来越少,一咬牙,也不听术士解梦了,向石敬瑭请降。温柔的石敬瑭为了让他放心,封他为高平郡王,又赐他免死铁券。
  范延光心里还是不踏实,因为在这个动荡年月,诚信早已经荡然无存,更何况是皇帝的诚信。在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石敬瑭也不如以前那样喜欢自己了,毕竟,自己做过背叛人家的丑事,叫人家如何再和从前一样喜欢自己呢。
  那位术士在他投降时,很知趣地走了。一切吉祥美丽的梦都化为泡影,范延光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大概在这个时候,他才有时间反省自己造反到底是为了什么。
  难道真是为了显示一下对前朝的忠心?绝对不是,他在李从珂在位时就有造反的想法,之所以没有实践,是因为石敬瑭先他而起。
  难道是自己真的就想当皇帝?大概是吧,不然,自己为什么要造反呢。
  几个月后,他向石敬瑭上表请求告老还乡。石敬瑭摇头,说,朝廷怎么可以离开您呢。他又上表,石敬瑭就准了。但是,范延光想退休后回老家,石敬瑭又说,还是留在京师吧,京师各方面条件总要比你老家好吧。范延光坚持要回老家,石敬瑭于是准了。
  范延光回到老家河南安阳后,因为带着许多财物,所以被当初###他却并没有###成功的西京留守杨光远盯上了。杨光远跟石敬瑭说,这个老家伙反过您,您怎么可以让他安享晚年呢?
  石敬瑭摇头。
  杨光远又道:“我担心他投靠北胡或者吴越,还是把他拘到洛阳看起来为好。”
  石敬瑭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
  于是,杨光远迅速派兵围住了范延光的家,搜出财宝后,又让范延光自杀。范延光觉得可笑,就把那面铁券拿了出来,说:“天子赐我铁券,许之不死,何得及此?”
  杨光远懒得理他,免死铁券有没有免死的威力,石敬瑭说了算,不是你范延光说了算。他先把范延光关了起来,第二天一大早,杨光远拿着刀,将范延光赶到了一座浮桥上,把他踢下水去。水太凉了,范延光在水里挣扎着想爬上岸,但杨光远坚决不让。结果,他就被活活淹死了。事后,杨光远向石敬瑭报告:“延光投河自溺而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是忠诚还是野心(3)
没人相信杨光远的话,但石敬瑭相信了。不是他真的相信了,而是他因为希望这样,所以才相信。

  范延光一死,石敬瑭掉了几滴眼泪,又辍朝两天,以示哀悼,然后又赠其官太师。一切都表演得这么完美,又这么凄凉。阴间的范延光若知道了石敬瑭对他这般好,就是打死他,他也不会反;打死他,他也不会离开京师。

  范延光因为想活着,但终究没有活成。他在五代历史上是一个很平庸的人,文不成,武不就。所以,我们宁愿相信他造石敬瑭的反是为了替后唐尽一份忠诚之心,也不愿意肯定他纯粹是为了当皇帝才有了造反的野心。

  毕竟,五代时的忠诚之士太少了。

  **********************

  阅读‘何木风’的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