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土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国大土改-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余人。到1951年底,西南军区剿匪部队在四川、西康、云南、贵州地区共歼灭匪特20万余人。从1952年至1953年,剿匪部队在大力剿灭散匪的同时,还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会剿股匪战斗。1952年7月至9月间,剿匪部队继在川西北歼灭懋功地区股匪后,又以9个多团的兵力发起黑水剿匪战役,剿灭直接受台湾特务机关指挥和接济的傅秉勋股匪3600余人,毙俘匪首傅秉勋和黑水地区反动大头人苏永和等人。6月20日至9月底,云南军区用3个多团,对滇越(南)边花龙地区股匪周光禄部展开清剿,全歼该匪2200余人。
  1953年3月至5月间,西南军区除以4个多团兵力配合军区剿灭草地股匪马良部外,还争取阿坝大土官华尔功成烈交出窝藏流窜于川康甘青地区的“川康*救国军”第3路中将总指挥、军统特务周迅予,中统特务何本初,“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少将主任、“川南游击干部训练班”少将主任、“川南游击总指挥”、军统特务王旭夫等匪首。据不完全统计,经过1951年至1953年的清剿斗争,西南军区在四川、西康、云南、贵州地区共歼灭土匪24万余人,基本肃清了西南地区的土匪。至1953年西南地区,先后共歼灭匪特116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700余门、各种枪械60万余支。
  *发布征粮令
  1949年11月至1950年初,刘伯承、*和贺龙率领的二野和一野十八兵团及四野一部,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一举解放了云、贵、川、康(除西藏外)四省,把国民党的残余势力驱出了中国大陆。
  在西南各地新政权相继建立之际,粮食问题凸显出来。
  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几个大西南省市,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历来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然而,当人民政府接管旧政权时,却发现,西南各省库存的粮食对于庞大的军需民用,如同杯水车薪。
  四川省的库存粮食尚不足省内半月消费;在云南,国民党政权在昆明市的大西仓等几个主要粮库几乎没有存粮;20多万人口的贵阳,仓库存粮仅够维持3天;重庆等地的存粮也同样少得可怜。
  粮食的需求量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西南解放后,需要政府供应粮食的人口迅速增加,进入西南的60万解放军部队,等待收编安置的90万国民党起义投诚部队、国家机关团体、文教卫生及企业职工约60万人,都需要人民政府供应粮食,此外,作为主粮区,西南地区还要完成中央要求提供战略机动粮的任务。

第六章  清匪(31)
1950年4月1日,*在向中央人民政府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如果解决不好200万人的吃饭、穿衣问题,将会使整个工作陷于被动和混乱。”*把粮食问题放到了稳定西南局势,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战略高度,他明确提出,解决西南地区粮食紧缺问题的惟一办法,就是发动和依靠党、政、军各方面力量,组织征粮工作队,到农村去以地主、富农为主要对象征收农业税——公粮。
  中央确定的整个西南1949年度的公粮为20亿公斤,其中,四川为15亿公斤,贵州、云南两省5亿公斤。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为了确保任务完成,1950年5月,*再一次明确要求,把征粮作为各级党组织的中心工作,征粮实行“粮多者多出,粮少者少出,赤贫者免出”的政策。
  然而,就在征粮运动轰轰烈烈展开的同时,西南各省区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开始了疯狂的*。
  在川西,1950年2月5日,包括1000多名起义后又叛乱的国民党军人在内的武装匪徒,在巫杰等人带领下,在成都市东北龙潭寺发动*,杀害过路解放军师政治部主任朱向璃等军政人员40余人;2月11日起,邛崃、大邑、名山等14个县城被匪徒围攻。
  1950年2月16日,正是万家团圆的除夕。中午时分,正在南川县团凼河边碾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九团三营七连赵金堂等6位战士遭遇土匪伏击,不幸壮烈牺牲。团凼河惨案打响了金佛山区土匪武装*的第一枪。匪徒的活动越来越疯狂,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他们先后在大观、宴家嘴、沿塘、万盛场、丛林沟等地制造了一起又一起血案。此外,匪徒还强抢公粮、堵截公路、*妇女,甚至大肆叫嚣要“一杀到底”!
  在*中,南川县40个乡镇的80个正副乡镇长,有70个叛变入匪,836名正副保甲长中,入匪人数也达453人。1950年2月底,匪帮“川黔湘鄂民众自卫军”数万名土匪已控制了位于川黔边区的金佛山,并形成对南川县城的军事包围态势。
  在川东,匪特*于1950年3月达到高峰,全区35个县市几乎都发生了武装*,重庆市与川东各城乡处于半隔绝状态。
  暴徒们破坏公路、桥梁、煽动群众,围攻征粮机构,哄抢粮库,杀害征粮干部,仅据川东行署涪陵地区三个县统计,1950年被抢走的公粮即达500万公斤以上。
  美女军代表落入魔爪
  在征粮工作中,丁佑君烈士最令人难忘。
  安眠吧!斗士
  你的血没有白流
  在这血腥的土地上
  因为有了它而放出一点光芒
  ……
  这是1948年4月,为了缅怀在反饥饿,反内战中牺牲的同学,成都市女子中学高中部第九班学生丁佑君慷慨写下的诗句。然而,这位当时才17岁的漂亮女孩没有想到,仅仅两年后,她会为了崇高的信念和理想,献出自己如花的生命。
  丁佑君1931年9月27日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市瓦窑沱富裕盐商丁栋臣家里,1946年冬,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成都市女子中学,并且以95分的单科最高成绩显示了她在音乐上的良好天分。在成都女中学习期间,丁佑君积极参加党领导下的爱国学生运动。成都解放后,她又立志献身革命,考入了西康人民革命大学。在党的直接培养教育下,丁佑君进步很快,因学习努力,她多次被评为模范,并且加入了中国新*主义青年团。

第六章  清匪(32)
1950年5月下旬,丁佑君被分配到西昌市县立女子中学担任军代表,其后又被调到西昌县盐中区任青年干事,主动参加征粮工作。
  1950年9月18日上午,丁佑君不幸落入土匪魔爪。
  9月19日下午1时,丁佑君被押到河西镇。当时,以赵明安为首的土匪们正在围攻区公所。匪徒们将丁佑君押到碉堡前,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对丁佑君*,以此要挟丁佑君向坚守在区公所碉堡中的战友劝降。丁佑君坚贞不屈,大声喊道:“同志们,勇敢些,沉住气,坚持到底!小毛毛土匪没有几个,我们的援军就要到了,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匪首谌冯祥用枪顶住丁佑君的头颅,威逼她喊反动口号。丁佑君毫无惧色,丧心病狂的匪徒见状慌忙举枪扣动扳机,子弹穿透了丁佑君的左胸,她倒下了。苍天含悲,下起了沥沥阴雨,当天夜里,19岁的丁佑君的尸体在风雨中被野狼吞噬。
  其后,*西昌县委根据其生前的请求,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2年5月4日,丁佑君烈士陵园在西昌落成,烈士的遗骨移入园中。1958年3月27日,朱德同志为纪念碑亲笔题词:“丁佑君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好女儿,是青年团员和青年的好榜样。中国青年应该学习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党和人民的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精神。”1987年10月1日,经西昌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纪念丁佑君烈士,将烈士殉难地河西镇更名为佑君镇。
  面对土匪*蜂起的严重形势,*指出,不严厉打击国民党匪徒的嚣张气焰,不肃清土匪,不但征粮工作难以顺利进行,社会秩序难以安定,新生的人民政权也很难巩固,我们的工作应该把征粮、剿匪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进行。
  在以*为首的西南局的领导下,剿匪斗争在西南军区的统一部署下展开。
  贺龙领导的川西军区提出了“先腹心区后边沿区,先交通要道后两侧乡村,先股匪后散匪”的剿匪步骤,集中8个团兵力,迅速消灭温江、眉山两地区的股匪,确保了成都中心区安全。此后,又先后进行了数十次较大规模的战斗,消灭了川西腹地大部分土匪势力。
  王近山则指挥川东军区集中主力,对交通要道和产粮富庶的璧山、涪陵两个地区施行重点进剿。1950年2月,川东军区十二军直属部队及所属两个团对流窜在璧山、永川、荣昌三角地带的“川东人民救命军”股匪予以全歼;4月,川东军区又以“铁壁合围”的战术对涪陵、南川、巴县三角地带的7000余名土匪进行了歼灭。
  川南、川北、西康、贵州等地也开展了大规模的剿匪行动。
  从1950年2月到年底,西南地区剿匪斗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全区共歼匪85万人,缴获各种火炮790余门,轻重机枪3700余挺,长短枪40余万支,广大地区股匪基本肃清。
  剿匪斗争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征粮工作的进行。到1950年8月,西南区一举完成了中央下达的1949年度公粮征收任务。
  “陆上台湾”的喧嚣
  1952年4月,香港一家杂志登了一篇题为《陆上台湾——傅秉勋和他的黑水根据地》的文章,详细披露了傅秉勋的兵力和控制面积。文章说:“短短几个月内,四方义士风聚云涌,如今傅的大旗下已拥兵10万,且多为国军正规军人……”
  这篇失实的文章引起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注意。为了配合朝鲜战场与志愿军对峙,他们认为有必要在*的后方埋一颗定时炸弹,以达牵制作用。这颗“定时炸弹”现在已经存在,但必须使它的威力扩大10倍,甚至百倍。

第六章  清匪(33)
美国中央情报局驻台湾特务机关,研究了一套支持傅秉勋,加强其实力的计划。这套计划送交毛人凤后,毛人凤十分高兴。因为黑水基地是蒋介石在大陆寄予厚望的理想根据地。黑水的一切行动一直受到蒋介石和毛人凤的关注。只是他们鞭长莫及,爱莫能助。如今美国人主动提出愿派飞机空投,正是求之不得。
  1952年6月13日,台湾派遣特务王东升等6人从台北桃源机场登上一架没有任何标志的美国飞机,当晚6时,抵达木疏上空。傅秉勋在木疏地面准备好了空投场。两块白布拼成一个规则的“T”字,旁边燃几堆烟火。飞机在木疏上空转了一圈,看清了目标。首先空投物资、武器、电台,然后人员跳伞。
  王东升等人在空中缓缓降落。四周的山头上布满了荷枪实弹的人,有傅秉勋手下的汉匪、有公高阳平手下的少数民族人马,还有马步芳的残部。这些匪兵在傅秉勋的策划下,一齐高呼欢迎口号,声音非常响亮,在山谷间回荡。特务们听到这些声音吓得直哆索。直到双脚着地,才听清是欢迎口号,心里总算踏实了。
  傅秉勋迎上来,大声说:“我是傅秉勋,欢迎你们!”
  “傅总指挥,久仰您的大名。”特务们一齐朝傅秉勋敬礼。
  “你们辛苦了!”傅秉勋道。
  “毛局长让我们服从您的指挥”,王东升道,“这是空投物资清单。”
  傅秉勋接过清单,扫了一眼,心里有数了。黄金150两,电台8部,卡宾枪50支,手枪40支,机枪6挺, TNT炸药20公斤,密码本25五套,伪造的人民币40亿元,文件3包,传单2捆。
  另外还有蒋介石授予傅秉勋、苏永和的—级云摩勋章,两张蒋介石的近影,(背面有“赠傅秉勋同志,中正”和“赠苏永和同志,中正”字样),美国中央情报局送的五瓶威士忌酒,章嘉活佛给苏永和的亲笔信等物。
  此时,四面山头的匪兵潮水般涌来,争睹台湾飞来的“总统特使”的尊容。长号、皮鼓和欢呼声响彻云霄。6名特务见此情景,得意洋洋地朝人群挥手。
  黑水地区是如何成为匪巢的呢?这得交待一下苏永和与傅秉勋二人的历史背景。
  苏永和,藏名道尔吉巴桑,1909年出生,原为黑水地区二沟半的小头人,所辖人口不及百户。他性情剽悍,英勇善战,凭一杆快枪和一把藏刀到处拚杀,逐渐赢得了“雪山雄鹰”的美誉。1932年,黑水头人与四川军阀交恶,川军数万人马三次征讨,都被年轻的苏永和杀得大败而归。特别是最后一次,黑水人在川军大兵压境下,纷纷背井离乡,准备逃往草地。只有苏永和誓死与黑水共存亡,他率数百士兵隐蔽在森林里,切断了川军的后勤供应线,使川军不战自乱。
  苏永和派人唤回正在逃离的黑水难民,杀了一个回马枪。这一次川军近万人全军覆灭。黑水部落获得了大批武器弹药,成了雪山地区实力最强的劲旅。苏永和由此成了黑水的英雄,坐上了“雪山草地三巨臂”的头把交椅。红军长征经过雪山草地时,苏永和与胡宗南取得了联系,被封为“剿共游击司令”。依靠胡宗南的提携,苏永和逐渐受到了国民党中央政府的重视,使四川军阀再也不敢对他轻举妄动。
  1951年初,解放军对靖懋地区孙永贞匪部进剿时,苏永和曾派儿子苏希圣前往达维向孙永贞“犒军”。当时人民政府为了争取苏永和,同时防止叛匪逃往黑水,派出了一支21人的工作组进驻黑水。苏永和假装亲近人民政府,接待了工作组,但对叛匪潮水般涌向他的地盘却暗中支持。1952年4月,苏永和还派苏希圣去北京参加了五一节观礼。同时,他早就接受了傅秉勋封的“中华人民*突击军第二四九路中将副总指挥”的头衔。

第六章  清匪(34)
傅秉勋,四川仁寿县人,1925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在校期间加入过*左翼组织。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脱离共产党。后被选送国民党中央陆军大学及日本士官学校深造。先后在胡宗南、杨森的手下任过师长和军长,官至少将。解放前夕因“卷款潜逃”受到国民党政府通缉,被蒋介石开除黄埔学籍。他潜逃到郭汝瑰任军长的七十二军,并参与七十二军军官签名起义的活动。但七十二军起义后,他又卷走巨款再次潜逃至靖化河西屯守备阿靖丰家中。
  1950年3月,周迅予在成都平原策划起义川军叛乱,夏斗枢手下一三三、一三四两师叛乱失败后,相继西窜。一三四师经过毛牛沟时,受当地土官狙击,师长肖传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