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大决战[孙挺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日大决战[孙挺信]-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江右岸,还有一路登舟踏浪,三条火龙齐头并进,如同三条耀眼的金龙,在江上翻腾涌进。
  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作曲家田汉,一身戎装,昂立船首,高擎火炬,指挥火龙高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武昌、军事委员会驻地。
  世界各国人士、团体、政党和海外侨胞的祝捷贺电,雪片似地飞到蒋介石的几案上,蒋介石像读情书似地一张张浏览,掩映不住内心的喜悦,咧开大嘴笑,眼角还闪着晶莹的泪花儿。
  东京。
  日军陆军统帅部,一片沮丧情绪笼罩高参们心头。无论是被歼一万多,还是三万多,对威名赫赫的皇军来说,均属第一次吃了大败仗。正由于是第一次,无论如何也丢不下这面子,无论如何也不敢面对事实。他们竭力辩解,这不是一个败仗,只是指挥官的一次小小的差错,一次小小的失误;第5、第10师团残部决不是溃败逃跑,而是作新的转移。
  但是,无论他们怎样声嘶力竭地辩解,也没有蒋介石扩大宣传的嗓门高。
  其实,人们心里是早就盼望中国军队打胜仗了。
  8
  台儿庄的“差错”使日本陆军丢了脸,使日本大本营陆海军大元帅——至高无上的天皇亦在世人面前蒙受莫大耻辱。天皇在一怒之下,改变了2月16日御前会议关于在8月以前绝对不向新地区发动进攻的决策,决定再次迅速向中国大规模增加兵力,发动更大的进攻,誓报台儿庄这一箭之仇,以雪奇耻大辱。
  寻求复仇的时机,就在眼前。
  4月7日,台儿庄战斗刚结束,侵华日军前线指挥官电告大本营:徐州地区有一股中国军的强大集团,据可靠情报,该集团约五十个师,六十余万人,几乎全部为蒋介石的精锐部队。
  陆军统帅部顿时惊喜若狂,认为这是报台儿庄之仇的一次难得的战机。
  杉山陆相当即向天皇报告,强烈主张发动徐州会战。他说:“对于集中在徐州方面的中国军予以痛击,可以收到挫伤敌军抗战意志的巨大效果。因而,陆军准备实施对徐州的歼灭作战,由于该敌差不多是中国军队的精锐主力,并且已经处于孤立状态,我军应不失时机,以大的兵力,以大的规模会战,使之一举彻底歼灭该敌。本职认为,只要达到了歼灭这股敌军的战略企图,就能使武力解决中国事变,促使蒋政权屈服投降,迈出决定性的一步,亦可挽回我军在台儿庄的不良影响。”
  天皇见报,顿时喜出望外,亦认为这是刹住蒋介石正在进行的台儿庄胜利大宣传的嚣张气焰的大好良机,当即定案:围歼徐洲中国军队,并要求:陆军此次进攻,定要取得巨大战果,不使徐州地区五十个师的中国军队一人漏网,务求全歼。
  4月7日。
  杉山陆相为求速战速决,不失这千载难逢的良机,于当日向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官寺内大将,华中派遣军总司令官(火田)俊六大将下达大本营陆军部第84号命令。
  一、大本营企图击破徐州附近之敌。
  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应以有力之一部击破徐州附
  近之敌,占据兰封以东陇海线以北之地区。
  三、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应以一部占据西北方面军司
  令官之前项徐州(不含)以南津浦线附近。
  杉山陆相为确保徐州歼灭战的胜利,于会战打响后,派遣了以陆军部作战部长桥本群少将等高参组成的“大本营派遣班”,前往徐州前线,就地指导会战。
  4月中旬。
  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集结精锐部队十三个师团,约三十万人马,配备各种重武器,辅以飞机数百架,采取南北对进,侧翼迂回的战术,分六路向徐州施行包围进攻,企图以速战速决的手段包歼中国军队主力于徐州附近。
  此时,蒋介石正一头扎进扩大宣传的热浪中,沉浸在台儿庄大捷的兴奋里,对日军的进攻企图尚不十分明了,于是。命令徐州地区各部队,要发扬台儿庄血战的光荣精神,坚决分头阻击来犯之敌,通过徐州会战再派生几个台儿庄大捷出来。
  日军分南北两大作战兵团。南路兵团为华中派遣军所辖第9、第13、第116、第106四个师团。北路兵团由华北方面军八个师团组成:计有第5、第10、第16、第110、第103、第104、第105、第14等师团,以及山下,酒井兵团各一部。南路兵团总指挥为羽源田之助将军,北路兵团总指挥为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将军。
  中国军队总指挥官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上将,他将徐州地区守军分为五个作战兵团。
  淮南兵团:指挥官李品仙。兵力为第20、第10、第48三个军;
  淮北兵团:指挥官廖磊,兵力为第31、第7、第77、第68四个军和区寿年的左侧支队;
  鲁南兵团:指挥官孙连仲。兵力为第30、第42、第51、第41、第44、第60、第46、第22、第75九个军,外加四个独立师;
  陇海兵团:指挥官汤恩伯。兵力为第59、第92、第2三个军;
  苏北兵团:指挥官韩德勤。兵力为第57、第89、第69三个军。
  另外,在徐州地区未编进以上兵团的部队,还有第12、第55、第32等五个军。
  4月中旬。北路日军一股,向徐州东北面进攻。孙连仲兵团等部在峰县、向城、邳县等处同敌激战。
  4月下旬。北路另一股日军向临沂、郯城、大埠、北劳沟等处进攻。守军张自忠等部拼死抵抗,给敌以沉重打击。
  5月上旬。南路日军开始北上,相继攻占徐州南面的龙元、蒙城、宿县,并攻陷徐州西边的黄口车站。包围并切断了徐州西南面的退路。
  5月中旬。北路又一般日军,从淮阳强渡黄河,进入鲁西地区。迅速攻占了郸城、菏泽、金乡、鱼台等要点。该地区虽有孙桐萱、庞炳勋、商震等部队,但在广阔的鲁西平原上,无险可守,日军得以快速推进。该路日军与南路日军相呼应,自西北方向向徐州压来。
  此时,日军对徐州的大包围业已完成,正从四方八面向徐州突进。
  5月中旬。武昌,军委会。
  蒋介石瘦长的躯体长久地伫立在巨大的军用地图前。前方越来越惨烈的血战战报不断传来,徐州突然面临的严重危机,使他那因台儿庄的胜利冲得有点晕乎乎的大脑一下冷静下来。
  地图上,代表日军进攻的红色箭头,已经圈住了徐州。
  猛然间,蒋介石不觉大吃一惊:日军的意图是要围歼徐州我军主力。乖乖,若徐州那五十个精锐师被日军吃掉,我还抗什么战?
  蒋介石立即叫来何应钦、白崇禧、陈诚等人一块研究策划。日军的企图已经暴露,再死守徐州已不现实,何应钦等人亦主张赶紧突围。
  蒋介石一边在地图前踱步,一边口授给李宗仁的十万火急电令: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军委会着令你部力避决战,撤离徐州,火速突围。
  一、顾祝同第24集团军在苏北,第69军及海军陆
  战队在鲁中南原地坚持抗战。
  二、刘汝明第68军为全军后卫,掩护主力转移。
  三、第五战区其余各部,立即向豫皖边区突围……
  李宗仁根据蒋介石的电令,立即将部队分成五路,分别突围。
  第一路:李宗仁长官司令部及廖磊集团军,由徐州沿津浦路南下,至宿县地区再折向西南,于界沟附近冲过涡河封锁线。
  第二路:汤恩伯军团及机械化部队,由陇海路运河车站向西撤退,在符离集以北越过津浦路,突破宿县至永城问敌人封锁线,再从涡阳突破敌涡河封锁线。
  第三路:孙连仲部及张自忠第59军,由台儿庄向西南退却,从徐州以南越过萧县以西的封锁线,在永城附近再次冲出封锁线。
  第四路:关麟征部及川军一部,由徐州越过陇海铁路,向西北方向突围,突破黄口、李庄封锁线。
  第五路:孙震部,由徐州以北柳泉向东南急进,跨过陇海铁路,经泗县折向西南而行,在固镇与蚌埠之间穿过津浦路,从怀远以西突破日军的涡河封锁线。
  5月下旬。
  各路大军按顺序按命令的路线,全部安全撤抵皖西、豫南地区。
  刘汝明第68军,完成掩护任务后,根据蒋介石的命令,放弃徐州城,巧妙地跳出日军数十万大军重围,安全转移。
  5月底,各路日军扑进徐州城,这才发觉这里只是一座空城,连中国军队的一个人影也没见着。
  日军发动的徐州报复作战,历时一月余,在外围作战中,付出了死伤三万多人的代价,占领了徐州空城,其战略企图彻底破产。
  会战结束后,桥本群将军带着大本营派遣班的高参们,垂头丧气地回到东京,向天皇和杉山陆相报告:“我军虽以主力自徐州以西切断了中国军队的退路,将徐州地区铁桶般地包围起来。但总计约五十个师的中国军队,于5月中旬突然从西南方向跳出我军重围。战果之微出乎意料!”
  郭汝瑰将军在回忆录中对徐州会战有如下评论:
  我五六十万大军,离心退却,竟没一个师遭敌人歼灭,且向敌后退却的部队,都如入无人之境,事后安全而归。足见敌人虽构成战略包围态势,然而地广兵稀,到处都是空隙。我在国内作战,有人民协助,化整为零,随时可以安全脱险。
  徐州大突围是我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笔。它使敌人的战略企图彻底破灭,为我国后来长江方面的抗战保存了精锐力量,对后来长江方面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取得,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可以说从台儿庄大捷到徐州的大突围,是蒋介石整饬军纪,扎稳阵脚之后,砍出的漂亮的两板斧。 
                  

第二章 武汉烽火
   第二章 武汉烽火
  1
  日军在徐州的报复作战扑空,天皇和陆军部更加恼怒,决心集中大军进行一场规模空前的大进攻,以攻占蒋介石在中原的大本营武汉。
  日军大本营的战略方针是:华北、华中日军,在追击从徐州突围的中国军主力时,在行进中转进并展开为武汉会战。即:华北派遣军以一个军的兵力沿长江由东向西仰攻武汉;华中派遣军全力沿淮河由东向西推进。华北方面军在攻占郑州之后转锋南下,与华中派遣军主力合攻武汉。其总的战略意图是:“以两军主力由北方席卷汉口。”
  华中派遣军总司令(火田)俊六大将根据大本营的战略意图,以一部兵力配合海军舰队,从长江水路进攻,另一部兵力(参加徐州会战的日军南路兵团)尾随从徐州突围的中国军队,向皖省淮河流域的蚌埠地区追击(集结)。华北方面军主力第2军,则从徐州附近掉转头来,沿陇海铁路南侧向郑州方向扑来。
  举世瞩目的中日武汉大会战从此拉开序幕。
  5月中旬。
  华北日军第14师团二万余众,分乘数百辆战车、汽车和大炮牵引车,在师团长土肥原中将的指挥下,几天之内连陷内黄、仪封、野鸡岗、楚庄等地,卡断了陇海铁路线,兵临兰封城下。
  日军此举,原本为配合徐州会战,切断徐州中国军队之西面退路和阻止第一战区军队增援徐州。却不料酿成与第一战区的一场大战,并转变为武汉会战之序幕。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上将以为日军将南犯,令一战区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将军率第74、第71、第64、第8四个军,以及第3集团军和新编第35、第88两师等部队,前出兰封地区阻敌。双方在兰封东北地区展开激战,相持不下。
  5月26日。
  蒋介石从武汉北上,亲赴郑州第一战区长官部,指挥北线作战。蒋介石同时带去两支精锐之师增援兰封会战。一为桂永清中将的第28军,第二为第200师副师长邱清泉少将的两个装甲兵营组成的突击军。
  这桂、邱二将都曾到德国军校留学深造,受德军战略思想熏陶特深,且都年轻气盛(桂永清时年三十八岁,邱清泉三十六岁),常被人们称为“德国将军”。两人更有多年深交,亲密无间。
  邱清泉是在南京会战后才到第200师任职的,这是一支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铁甲战车部队。现在,他抖擞精神,披挂上阵,率领他那点可怜的装甲战车队伍,会同桂永清第28军那浩浩荡荡的步兵纵队,向兰封开进。
  当时,土肥原第14师团已被薛岳兵团和商震集团军三面包围。前敌总指挥薛岳准备将其彻底歼灭,再挥师东进,歼灭鲁西豫东地区之敌。他令桂、邱部队接防兰封城及附近阵地。
  桂、邱二将来到兰封城,原守城的第71军军长宋希濂将军向他们介绍敌情和友军情况。当宋军长说到敌军凭其机械化装备,极其凶悍时,两位“德国将军”都很不以为然,桂永清劈头打断宋军长的话头,说:“小小的几万日军算得了什么?”
  宋希濂道:“是吗?可不能轻敌哟!”
  邱清泉不屑一顾他说:“那你就看着我们来打它个落花流水吧!”
  宋希濂见二人如此轻敌,口出狂言,不觉哈哈大笑,“很好,很好!下面就看二位德国将军的了!但愿你们打个大大的胜仗!”
  邱清泉在城里呆了两天,觉得憋得心慌,手痒痒的,老想着用他的战车与敌人大干一仗。这天早饭后,邱亲自开车,带了八辆装甲搜索车和坦克战车,想到城外去溜达一圈。桂永清也派出一支二三十人的步兵小队,跟在邱清泉的铁甲车屁股后出城搜索。
  邱清泉带着步坦队伍出了兰封城,望东北方开进,出城约十里路,突然发现一支由骑兵和步兵组成的日军搜索队,人数在一百人以上。
  “德国将军”一见敌人,顿时浑身热血沸腾,大喊:“嗨!希特勒!给我冲!”
  顿时,铁甲战车猛然开火,机关枪、战车炮一齐怒吼,打得日军团团乱转,还没待敌人摸清眉目,邱清泉的铁甲战车就冲了过来。日本军的东洋战马的马脚杆虽然强健,但到底还是没有邱清泉的战车的铁轮子硬火。
  少数几个日本骑兵倒是狠狠打着马屁股没命地逃,而那些步兵便尽都成了邱清泉战车上机关枪扫射的活靶子。
  这到底应该算是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