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当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衣当权- 第4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是钦差大同巡察使?”

“正是!”

“可有名帖?”士兵问道。

“这儿!”孟岩从怀中将名帖递了上去。

“等着。”士兵冷冷的一声,拿着名帖转身过去,从大门上的小门进去了。

孟岩三人在门口等了半晌,不见那士兵回来,有些奇怪,这总兵朱大帅的幕僚慕先生亲自送的驾帖,邀他来小酌的,怎么这人进去这么久了,还没出来?

“大人,会不会这门子狗眼看人低,把咱们当成招摇撞骗的了,不给咱们通报?”郭小超怀疑道。

“再等等,那士兵必定没什么地位,一时半会儿估计大帅还不知道。”孟岩道。

“该不会是朱大帅故意的耍咱们吧?”

“你以为人家吃饱了撑的,耍咱们玩儿?”孟岩一瞪眼,这都什么人呀。

三人在大门外都等了快小半个时辰了,就是没再见那通禀的士兵出来。

“站住,否则以擅闯总兵府,格杀勿论!”郭小超正要上前,却被府门的士兵双枪指着,给顶了回来。

“什么玩意儿,大人,这摆明了就是耍咱们的,幸亏咱们微服前来,不然大人今天可就要闹笑话了!”郭小超倒不是不敢硬闯,可总兵府真的不能擅闯,弄不好被定个罪名,砍头问罪,哭都找不到坟头。

孟岩也不是好脾气的,他也差不多到了容忍的极限,朱冕摆明了就是摆自己一道,给自己难堪。

既如此,他也不必顾忌他的面子了。

“小超,老马,我们回衙!”孟岩当机立断道。

“总兵府欺人太甚,明明是他们邀请我们大人去的,去了,却给挡在门外不让进,这算什么,下马威?”

“要是下马威,也不至于到现在才给,这里面应该有什么蹊跷!”马蔚然分析道。

“我看就是大人这一次打的他们太痛了,这朱大帅给咱们大人上眼药呢!”

“如果他想为难大人,大可把大人叫过去训斥一通,或者上书给皇帝,弹劾大人,这么做岂非小孩子置气?”

“那现在怎么办。大人今天若是穿着官服,带着衙役过去,恐怕此刻已经成了大同城内的笑柄了!”

“是呀,大人,不能就这样算了!”

“他们这是在羞辱大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脸红了,脖子都粗了,都在控诉朱冕的不是。

“好了,本官总觉得今天这事儿有些怪异,先不管朱大帅是什么意图,我们继续做我们自己的事情,下面要约谈的人都是非同小可的人物,一定要做足功课,明白吗!”

“明白!”

“那就行动吧!”孟岩一挥手。下令道。

“什么,约谈本将军,让那姓孟的自己来!”潘府,潘春对郭小超很是不屑的道。

“我们家大人没空,现在是请潘将军去说明一些问题,如果潘将军不配合的话,那就休怪在下无礼了!”

“怎么,你一个小小的锦衣卫百户。也敢跟本将军动手?”

“职责所在,只能得罪了!”

“大胆。你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是老子的潘府!”潘春一挥手,府中深处涌出上百名手持棍棒的家丁出来,将郭小超一行围了起来。

“把这些人给本将军拿下,让姓孟的来领人!”潘春眉毛一挑,得意的大声喝令道。

“潘春。你好大的胆子,竟敢下令抓捕钦差卫队。”

“本将军有什么不敢,小小四品巡察使,乳臭未干的小子,竟敢派人到本将军府上捉拿本将军。谁给他这个胆子?”潘春不屑一顾道。

“潘春,你睁开眼看看,周围都有什么?”郭小超一挥手,潘府四周院墙之上哗啦啦的人头攒动,全部都是弓箭手,张弓搭箭,对准潘春以及潘春手下的家丁。

“你,你们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潘春大吃一惊。

“好叫你死的明白,我们家大人早就料到你不会乖乖就范的,所以,早早的收服了监军府的私兵,他们现在都跟了我们家大人,临时充入钦差卫队。”郭小超嘿嘿一笑。

“不,这不可能,不可能的……”潘春显然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疯狂的吼叫着。

“不可能,我们家大人最擅长的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潘春,乖乖的就缚吧,省的我动手。”郭小超冷蔑的一笑。

“想抓我,没那么容易,给我上!”潘春疯狂了,他知道,自己如果被抓住,结局会如何。

而现在他只能是铤而走险了。

“冥顽不宁,找死!”郭小超一甩手,墙头上箭雨瞬间倾泻而下,潘府的家丁仆从们顿时惨叫不断。

“放下武器,抱头蹲在地上,否则格杀勿论!”郭小超冷冽道。

“大人,潘春跑了!”

“他跑不了!”郭小超冷冷的一笑,潘府的地道,他早就派人守在出口了,这家伙要是从那里逃走,根本就是自投罗网。

果然,当潘春顶开出口的木板,看的是周围全副武装的锦衣卫,真戏谑的望着他呢。

想要回头,可地道里传来的脚步声,让他彻底的绝望了。

都指挥使、游击将军潘春,侍郎,参政沈固,粮库仓储大使,转运使顾通……

一串在大同城内呼风唤雨的人都被控制起来。

而这一切,镇守大同的主将,征西前将军,总兵朱冕却还不知道,他还在帅府等着孟岩登门呢。

方政的到来让他如梦初醒,他没想到孟岩的动作这么快,这么狠,而且还是先斩后奏。

一下子抓了那么多的大员,尤其是沈固这样管粮草后勤的参政,那可是正三品呀!

朱冕愤怒了,但是慕先生出现,一盆冷水将他的火全部浇灭了。

孟岩来过了,但是帅府守门的侍卫队长被人暗中收买了,并没有向上禀告,而是悄悄的扣下了名帖,致使孟岩愤怒而去。

这里面误会大了。

第七百三十章:屠夫盛名

ps:收尾很痛苦,来点儿月票鼓励把!

孟岩出名了,

这一回他的“官场屠夫”的名声从京城转到了边城重镇大同,周边的镇城也都有流传。

一下子风头盖过了在宣府大力查处走私的宣大总督于廷益。

说起来两个人好像心照不宣似的,这边搞的热闹,那边也不甘示弱。

于廷益不是个古板的人,相对在生活习惯上,那确实有些古板,但在为官治理一方上面,他是个善于学习和善于发现的官员。

不死板硬套,不教条主义。

孟岩搞的约谈之法,他也学了去,效果很不错,宣府方面一下子让他控制住局面。

孟岩大肆约谈,抓人的行动,自然引起了朝中一些人的不满,甚至是怨恨。

王振自然是首当其冲,孟岩在大同几乎将他和郭敬的利益全部一网打尽,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这参奏孟岩的奏折就如同雪花一般涌入了通政司!

什么罪名都有!

兴大狱,严刑峻法,刑讯逼供、肆意捏造罪名,无中生有,就快把孟岩说成是来俊臣、周兴一样的酷吏了!

只是这些人都忘了,他们都没去大同,没有亲眼看到孟岩如何办案的,他们怎么就知道孟岩动用刑讯逼供,捏造罪名呢?

皇帝可是每天都收到孟岩从大同发回的六百里加急的简报,每天事无巨细,都向皇帝做了报告。

皇帝又不是傻蛋,该相信谁,不该相信谁,他还是心理有数的。

无非是骂孟岩的人太多。皇帝也不好堵塞言路,只能听着,看着,就是不表态。

皇帝不表态,这其实就是一种态度,有些官儿没啥本事。就会跟着起哄。

而这些人又是最会见风使舵的,一看皇帝好像并没有责罚孟岩的意思。

这部分人很快就偃旗息鼓了,胳膊拧不过大腿,皇帝自己都不愿意处罚,你非逼着皇帝改主意。

皇帝要是记仇,下回肯定给你穿小鞋儿。

王振见这么声势浩大,皇帝都不动心思,寻思着另外想办法,找孙太后。

孙太后倒是很想把孟岩给办了。可是她已经还政给皇帝了,如果干涉太多,朝臣又不愿意了。

要知道,朝中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朝臣是站在孟岩这边,支持他的。

这是很罕见的事情!

这些文官们最不喜欢的就是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了,皇帝的鹰爪,监视这个,监视那个。动不动就抓人下诏狱。

可以说,文官集团天生跟锦衣卫八字不合。

但唯独孟岩。那些正直清廉的文官一个个上书支持孟岩在大同的行动。

翰林院,还有国子监,都有一大批孟岩的支持者。

翰林院那是国朝大官的摇篮,朝堂上站的那些四品以上的各部大员,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在翰林院坐过板凳。

国子监就不必说了,那是国朝培养人才。储备官员的地方,这里的人将来都是朝廷的栋梁。

这些人的态度也代表了一种人心。

就连退休的杨阁老,也特意上书给皇帝,要保护好孟岩这样愿意为朝廷干事的官员。

哪怕他做的过了,可他没有为自己谋私利。都是为朝廷作想,要是这样的人都要被处罚,那谁还来为朝廷做事?

西北的情况是有些危险了,朝廷有些官员都有些敌我不分了,是该用重典整治一下了。

朝廷上,支持和反对孟岩的几乎各占一半儿,倒是案子的发源地,大同却是一片诡异的平静。

据传大同总兵朱冕不但没有阻止钦差大人抓人,还传下命令,让各级官僚必须随后等候约谈。

如有抗命不遵者,就地逮捕。

有这样一道命令,孟岩下面的约谈和抓人变得出奇的顺利,基本上派个人发个约谈通知书,人就乖乖的开巡察使衙门了。

朱冕亲自登门解释误会,孟岩也就释然了,总兵府的人居然不受指挥,这对朱冕这个总兵来说,那是莫大的耻辱。

这要是真的闹大了,就不是三句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了。

还好,孟岩保持了克制,等到了朱冕的解释,否则,这还真会引起一场激烈的冲突。

到时候就难收场了。

皇帝没有旨意,孟岩又把人抓了,如果明确反对,那早就有消息了。

所以没有旨意,就是旨意!

孟岩要做的是,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人的罪名给坐实了,铁证如山,结局自然就注定了。

汤溁的案子已经很清楚了,他是被人设计的,郭敬是没有这智商了,具体操作的人是方俊和那个户部侍郎,参政沈固。

当他们发现汤溁暗中请福威镖局的人调查军粮倒卖的走向,他们并没有马上行动,而是不动声色,联合脱脱不花的人给吕胜设了一个口袋。

全部都逮住了,然后吕胜等人在杀头大罪的威逼之下,当了叛徒,但还继续给汤溁收集证据。

汤溁并不知道吕胜等人已经被方俊鹤、沈固等人威逼之下背叛了他,对他们还是十分信任。

然后,方俊鹤他们让吕胜等人走私盐铁等战略物资,获利不菲,然后反过来指正汤溁,说这都是他让干的。

汤溁指示吕胜等人调查军粮走私,他无从辩解,还以为是吕胜等人令智令昏,做下的错事。

心中懊悔,把他们扯进来,也不肯为自己辩解,结果就是这么一件天大的冤案。

驾!

“头儿,前面山口过去就是白羊口了!”

“嗯,我们来的目的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张冲端坐马背之上,大声喝问道。

“知道!”

“白羊口的孙守备可能已经知道些风声,我们这一次去。只能暗捕,决不能让他家伙逃到草原上去,明白吗!”

“明白!”

“出发!”

白羊口军堡。

“守备大人,该吃药了。”老仆将药汤放在孙守备的床前,低声唤了一声。

“知道了,一会儿喝。”孙守备有气无力道。他病的不轻,从听到钦差大臣被一伙身穿大明边军衣服的鞑靼人截杀的消息后,他就一病不起。

茶饭不思,还天天说胡话。

这堡上的军务也都交给副手打理,自己躲在老窝里,一躺就是十几天。

这人渐渐消瘦,副手请来郎中给他看了药,老仆每天给他熬上药,伺候他喝药。

“老爷。不然,你去找大帅自首,这样还能减轻罪责,现在这样,等那钦差派来人传你,那就不一样了。”老仆叹气一声。

“你不懂的。”

“小人是不懂,可总比在这里等死强呀。”老仆道。

“哎……”孙守备叹息一声,他家人都不在边关。还在几百里外的山西。

他要是跑了,或者叛逃草原。家人肯定受牵连,可若是主动自首,那自己肯定难道一死。

这可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所以,他才一病不起,而且这几年。他替那些人做的事儿,即便是有自首情节,恐怕也难保小命。

“算时间,人也该到了,你出去看着点儿。一有消息,马上来告诉我。”孙守备吩咐道。

“哎,我说老爷您什么好呢?”老仆摇头叹息一声,从屋子里出来。

唏律律……

一阵战马鸣叫的声音,听声音十分洪亮,不像是军堡战马的叫声,难道是外面的马队?

老仆刚要开门,就看到那木门被“嘭”的一声被撞开,冲进数名持刀的锦衣卫。

糟了,是来抓孙守备的锦衣卫,老仆吓的赶紧跑回去:“老爷,老爷,不好了,锦衣卫来了……”

“张大人,您这边请,这里就是孙守备住的院子。”一名把总陪着笑脸的将张冲迎了进来。

“孙守备,孙有道……”

“刘把总,我孙有道就算有罪,现在还是守备,还轮不到你直呼本官的姓名,你还有没有上下尊卑?”孙守备在老仆的搀扶下走了出来。

声音虽然不大,颇有些虎死不倒架的气势。

“你就是孙有道孙守备?”张冲倒是有些意外,进门的时候他听说了,孙守备病了,有好些日子了,还以为这家伙是害怕得了心病了。

这一看,还挺有架势的,莫非之前是在装病?

也没有必要呀,他装病还是真病,最后还不得下大牢去?

“本官正是,上差是?”孙守备一抱拳。

“张冲,钦差大同巡察使驾下卫队副队长,锦衣卫试百户张冲!”张冲也一抱拳,回道。

“原来是锦衣卫的张大人。”孙守备问道,“不知张大人来我这白羊口军堡所为何事?”

“我是来给孙守备送约谈通知书的。”张冲伸手从怀里逃出一个信封递了过去。

“约谈通知书?”孙守备接过来,里面取出一张信笺出来。

“这,这不是来抓我的?”孙守备惊讶的问道。

“在没有确认犯罪事实和掌握犯罪证据之前,孙守备都还不算是犯人,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