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国的兴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年帝国的兴亡-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隆美尔需要乘飞机视察前线,去了解北非的战况,那是因为他不像自己。自己熟知这一段历史。北非的意大利人在英军的攻击下可以说是斗志全无,一心只想着逃回意大利。英国人已经打到意军门口。只差临门一脚便能将意大利人赶出利比亚。虽说和自己所知的历史有些差距,北非的英国陆军比自己历史上要勇猛的多。但缺少本土补给的他们,补给线已经到达极限。如果想继续深入利比亚西面。那英军至少需要3周时间来加强自身补给才对。在短时间内,英国人应该没能力向昔兰尼加以西地区发起大规模攻击才对。

    用手搓了搓下巴,任海济看向隆美尔道:“告诉我更多你的想法。隆美尔将军。”

    “是的。副元首。在下午我视察了一下前线。情况远比我们所想的要糟糕的多。英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开过班加西,先头部队已到达阿盖拉地区。而面对不断逼近的英军部队,我们的盟友只是在后退,不停的后退。意军的士气可以说是已经低落到极限,毫无斗志可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恐怕意军被赶离北非大陆用不了2个月时间。不过有点值得庆幸的是,我在前线的观察中没有发现大量的英军装甲部队。这样,我们应该可以阻挡住英军的前进步伐。所以……我计划在苏尔特地区建立一道防线。在组织英军推进的同时努力恢复意军的信心与,战斗力。依照我的判断,如果不在苏尔特阻挡住英军的话……”

    “英国人就会长驱直入,继续向前推进。直到兵临的黎波里。”任海济打断了隆美尔的话,自顾自接了下去,“所以如果英国人感觉到他们将会进行一场苦战,那很可能就会停下脚步,暂时停止进攻。他们将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建立他们的补给线上。而我们则可以通过这点时间,逐渐增强我们自己的实力,一直到我们能够击退敌人的攻势为止。毕竟从距离上来说,我们的补给线要比他们短上许多。我说的没错吧,隆美尔将军。”

    隆美尔向着正端起茶杯的任海济点点头。波澜不惊的外表下,隆美尔的内心在不停翻腾。隆美尔对德国副元首的看法与大部分国防军相同。副元首在军事上或许有些才能,但他的战绩更多的是建立在那支无敌的直属武装党卫队身上。隆美尔没有想到副元首在关于北非战场上的看法居然与自己相同。

    举到嘴边的茶杯停了下来,任海济那双黑色的眼睛透过杯口飘出的白烟紧紧盯着隆美尔道:“不过……隆美尔将军。你似乎忘了什么吧。”

    “?”

    抿嘴一笑,任海济放下茶杯。杯口散发出的热气让他实在受不了。

    “隆美尔将军。我们的目标不是击退英国人的进攻,也不是协助意大利人稳住北非战局。我们的目标是亚历山大!是苏伊士运河!是所有英军占领下,资源丰富的北非及中东殖民地!”

    “这点我当然知道。只是副元首,我们目前应当优先考虑的目标是阻挡出英军的攻击。只有这样才能考虑之后的事,不是吗?”。

    “说的没错。隆美尔将军。但是身为一个指挥官,我们应该从更长远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事。”

    隆美尔微微皱起眉道:“副元首,难道你认为在苏尔特地区建立防线不重要吗?”。

    “当然不是。”任海济摇摇手,“我的意思是说,要解决英国人兵临城下的麻烦有很多种方法。只要提前计划好,就不需要硬碰硬的去用鲜血与生命来阻挡他们。当然,死的是意大利的话我才不会在乎。但你也说了,意大利人斗志全无。如果要在苏尔特地区靠武力来阻挡住他们,那意大利人不可能成为主力。2天后到达的德国国防军才会是防线上的主力。”说着任海济紧盯着隆美尔,“高贵的日耳曼战士绝不是为了那群意大利猪而存在的。所以我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要靠我军士兵的英勇牺牲来阻止英军继续前进。”见隆美尔依然一副疑惑的表情,任海济左侧嘴角高高扬起后故作神秘的说,“隆美尔将军,我向你保证。1周时间。最多只需要1周时间,英军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就会完全停止。趁着这一周时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教会我们的士兵们如何在沙漠地区作战。而不用将时间浪费在保护那群猪身上。当然在苏尔特地区建立防线的事我并不反对。让那群意大利人在那里感受一下英军的犀利攻击,以及我军高尚的救援行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任海济的话让隆美尔满头大汗。虽然他早从流言蜚语中得知副元首讨厌意大利人,虽然在法国战场上他就早已确认副元首是个疯子。可现在的北非战场上,德意志与意大利已是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为什么副元首还在不停算计着自己身边的盟友。

    任海济也不理会一脸疑惑的隆美尔。他早已为一切做好了准备。只要时候一到以隆美尔的才智很快就会明白。不过话说回来,历史上隆美尔带着北非军团被英国人一顿狠揍,往往在自己只能率领一个师的作战兵力时,却力挽狂澜。隆美尔是个战术天才,但在大方面上却算不上一流。想让隆美尔成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战略家,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941年1月18日,也就是任海济与隆美尔到达北非大陆的第二天。以罗马尼亚为首的巴尔干半岛3国大使齐聚里宾特洛甫的外交大使馆。3国代表一致表示愿意加入德意轴心。

    通过在英国的大使馆人员送回的照片,3国大使出奇一致的得出结论。德国人的确在英国本土登陆过。

    3国的驻英大使送回了大量照片。他们找到了德军宣传照中的地点。农场,木质仓库,草坪,远处的景色都与德军宣传照片中完全相同。当然,木质仓库的外墙上没有那用弹痕组成的卐字徽记,草坪上也没有2型坦克履带碾压而过的痕迹。不过在与照片同时送回的报告上却明确指出,木质仓库外墙有三块木板,虽然精心油漆过。但颜色与其余木板相比略显不自然,推测可能是近期刚换上的新木板。草坪上有两片长条形的草地与四周颜色完全不同。这两条全新的草地一直延伸到远处的灌木丛才消失。所有得到这消息的人都一致认为那是英国人在仓促间为了掩盖德军在英国登陆的事实而进行的掩盖动作。不过再细致的修补也会留下蛛丝马迹。色彩在时间冲刷下造成的变化,可不是在颜料盘上那么容易调和的。

    希特勒早就准备好向巴尔干半岛动手了——目的在于当发起对苏进攻时,确保南翼的安全。

    1941年1月18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与德国,意大利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巴尔干半岛3国从这一天开始正式加入德意轴心。当天,早已囤积在匈牙利与罗马尼亚边境德国第12集团军以及包括第5装甲师和“阿道夫·希特勒”师在内的第40军,在李斯特的指挥下迅速越过罗马尼亚边境。依照之前就早已制定下的行军路线,迅速穿过罗马尼亚,向着保加利亚一路狂奔。他们的目标只有希腊。

    英国人,或者说丘吉尔再次面临困境。

    ;

    第七十五章暴风雨前奏(3)

    第七十五章暴风雨前奏(3,到网址



………【第七十六章 暴风雨前奏(4)】………

    唐宁街10号内,丘吉尔将他那肥胖的身子深埋在办公桌后的座椅上。这个先前还在向战时内阁成员咆哮的强硬主战派,在独处时显得无比疲惫又了无生机。

    丘吉尔累了。是的,他累了。再优秀,在强壮的人也会有心力交瘁的那一刻。德军的一连串军事行动让这个历史上盟军三巨头之一的领导者疲惫不堪。如果不是因为此刻的英国议会成员都是群只会明哲保身的胆小鬼。恐怕他早被赶下现在这个位置了。

    不久前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国会信任审核会上,对于大英帝国是否能继续战斗下去这点。丘吉尔向国会议员发表了大片演讲。他举例了德军在占领区一切毁灭性的统治。各国的艺术,经济,文化都在法西斯的强权统治下消亡。大英帝国是所有欧洲国家最后的希望。目前应该讨论的是让大英帝国如何继续战斗下去,而不是是否应该继续战斗下去。因为这场战争已经不是英国为了维护欧洲大陆和平的战争,而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民主与强权之间的战争。

    在丘吉尔的强势发言下,英国国会信任审核再次一致通过对于丘吉尔战时内阁的信任。丘吉尔也在会议上向他们保证,大英帝国一定会走向最后的胜利。

    大英帝国会走向最后的胜利?对于这一点,任海济到是比英国议会成员们更相信这一点。当然前提是英国人和他所知的历史一样。能确保地中海航线,将远东殖民地的资源源源不断送往英国本土。将苏联人拖进战争中,在陆地上牵扯住德军装甲部队。将美国人拖入战争,用对方强大的工业能力弥补初期的劣势。

    任海济的三点,也是丘吉尔在考虑的。当然他除去了任海济所说的苏联那一项。美国总统罗斯福与丘吉尔的私人关系不错,甚至可以说是亲密。但美国国内现在依然是采取“光荣孤立”政策。受三权分立的政府机构制约,即便罗斯福想正大光明的协助丘吉尔,他也无法立刻说服美国国会。现在丘吉尔能做的就是优先确保来自英联邦各国的物资能顺利运到英国本土,以免马耳他岛的“圣诞节骚乱”在英国本土上演。

    是的。由任海济一手操纵,上演的马耳他岛“圣诞节骚乱”在他的计划中就是对英攻击的预演。当然,想在英伦三岛重新上演“圣诞节骚乱”远没有在那个小岛上来的简单。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成功的概率渺茫。不过机会还是有的,虽然希望有些渺茫,但只要英伦三岛上还有波兰人,还有法国人,还有荷兰人,还有比利时人。那自己就还有机会。

    因为“格陵兰海战”战败,统治海洋200多年的英国皇家海军第一次在面对德国舰队时束手束脚。面对德国海军最新锐的高速战列舰“兴登堡”与正规大型航母“齐柏林”所组成的舰队,托维与坎宁安在海军作战计划上不得不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缺兵少将的皇家海军现在只能在家门口勉强自保,又如何去守护那漫长的海上生命线?

    与皇家海军相比,英国陆军的处境不算太糟,但也开始朝着杯具方向发展。英国三大军种中,空军被称为皇家空军,海军被称为皇家海军,可你听说过皇家陆军这个称呼吗?在英国人眼中陆军是最不受重视的。

    敦刻尔克的奇迹或许在短时间内掩盖了英国陆军存在的战斗力问题,北非战场上韦维尔指挥的陆军痛击意大利人或许让英国人看到胜利的希望。但就在2天前,原本还较为顺利的地中海战局就要被瞬间颠覆了。

    巴尔干半岛3国宣布加入德意轴心,向英国正式宣战。3国大使在向英国政府递交了宣战布告后便被召回国内。得到消息的丘吉尔立刻知道事情糟了。没有了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做为屏障,德国陆军很快就会抵达希腊。如果希腊无法守住,那克里特岛也岌岌可危。一旦失去了克里特岛,那英国能控制地中海的大型空军基地就只剩下亚历山大港了。由马耳他与克里特两岛机场上起飞的德军轰炸机将完全覆盖整个地中海海域。即便直布罗陀海峡依然在英国人手中,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令丘吉尔伤神的问题不仅是战局在向不利方向发展,还有英伦三岛上疯狂流传的谣言。“德国人曾在英国本土登陆过。”这个消息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但很快便席卷了整个英国。德军登陆的宣传照片甚至在英国上层官员中流传。还未见过照片的英国民众对这个流言将信将疑,在英国的各国流亡政府可能已看过德军宣传照片,但依然对此持怀疑态度。

    当然这些都不是丘吉尔优先担心的。丘吉尔担心的是国际社会上对于这种流言会持何种态度?一笑置之?半信半疑?还是完全相信?

    谎言重复千遍,便是真理。正所谓三人成虎,一个人可能在最初并不相信这种流言,但在听多了之后便会下意识相信。丘吉尔担心,一旦英联邦各成员国相信了这种流言之后,在他们看来英国很快就会被赶出欧洲,那他们便会减少对英国本土的援助。丘吉尔更担心万一美国人相信了这种流言,就不会全力支持英国,也不会加入这场看似“必败”的欧洲战争。缺少了美国人的援助,想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英国人将流下更多的鲜血。到那时候一切都结束了。

    负责国家安全的军情五处很快便找到了德军宣传照片中拍摄的地点。他们送回了内容与巴尔干半岛3国驻英国大使送回的完全相同的报告。那里虽然没有弹痕组成的卐字徽记,虽然没有坦克履带碾压的痕迹,但与四周颜色有略微差异的木板与草坪怎么看都是刚刚更换与铺设的。

    收到报告的丘吉尔立刻知道事情便麻烦了。这时候就算他混身是嘴也解释不清了。见到这种景象的人一定会认为是英国在故意掩盖德军登陆的事实而已。丘吉尔不得不承认,这一招实在太狠了。这种半遮半掩的方式远比插上面红底黑色的卐字旗更容易使人信服。

    德国陆军在英国登陆过?开玩笑,当然没有。所有的一切都是任海济策划的。那一系列照片是由他直属的武装党卫队在法国拍摄的。为了保证拍摄秘密进行,他们清空了半径5公里内的一切人员,任何胆敢出现在这片禁区内的非“瓦露基利”成员,无需鸣枪示警,直接击毙——也不管是法国人还是德国人。随后整个装甲师化身为工兵师,开始依照照片对法国土地进行改造。在最初选择仿造地点时,隐藏在英国的“尤鲁姆冈特”成员花费了大量时间踩点。地点不能太远,看不到英国标志性建筑。但也不能太近,否者“尤鲁姆冈特”成员的行动很容易引起怀疑。最后等德国这边完成后,在英国的“尤鲁姆冈特”成员也开始行动了。他们拆下三块木板,挖掉两片草坪换上新木板,新草坪。于是不用一枪一弹德军登陆的痕迹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