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国的兴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年帝国的兴亡-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副元首!你个混蛋!你怎么还没死?!”海莲娜双手抱胸,低头在这间不足40平米的房间内来回踱着步。她每走一步嘴中就大声怒骂句:混蛋!白痴!蠢货!垃圾!贱人!你怎么还没死?!

    发泄了半天后,海莲娜突然停下脚步。用双手死命揉戳自己的脸颊,直到脸颊微微泛红后才放下双手。

    左右环视了一下四周那些呆若木鸡的下属,海莲娜学特箩蒂娅那样。左手叉腰,右手伸直后猛然平挥,大声喊道:“联络各航空队,让他们将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送回来。再联络地勤部,我要他们的弹药数量与整备一架战斗机的具体时间。还有,联络后方的轰炸机机场。我要知道他们的出击频率与各航空队的出击时间。”

    原本还因海莲娜那一连串粗口而不知所措的德军士兵在接到她的命令后立刻对着自己面前的无线电话筒大声叫了起来。似乎想藉此来掩盖自己之前那无聊的“看戏”举动。

    看着四周忙碌的下属,海莲娜皱起眉不削的轻哼一声。转身走出通讯室,经过拐角后顺着楼梯走向顶层的调度室。

    海莲娜很生气,海莲娜非常生气。在她看来,刚才的无线电联络中,副元首将部队推进不力的原因全部推到在自己身上。好像是因为自己的空军未能夺取制空权,未能给陆军提供空中掩护,才导致陆军未能突破英军防线一样。

    海莲娜很头疼,海莲娜非常头疼。英军战斗机无视身后的bf109e,强行对地扫射这个消息在刚才的通讯中海莲娜已经知道了。可她能怎么做?让bf109e追在后方强行攻击?如果能击落对方或许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万一没能击落那架英军战斗机呢?“喷火”2型的机动性已凌驾于bf109e之上。一旦对方完成对地扫射后突然拉高,一个小弧度回旋便能将bf109e纳入瞄准镜中。而如果继续双机援护的话,另一架负责援护的bf109e必定进入无目标俯冲,那等于将自己的尾巴暴露给英军战斗机。到时候,谁是猎人,谁是猎物还真不好说。

    海莲娜最后还是决定加派战斗机航次。以数量上的优势在高空便缠住英军战斗机。让对方无暇展开对地攻击。

    “瓦露基利”在“蓝色防线”东侧与英军纠缠。

    德国第5装甲师在清剿完“红色防线”上的英军后,也在“蓝色防线”上陷入停顿。

    意大利人顺着隆美尔开辟出来的“红色防线”缺口,继续以龟速缓缓向“蓝色防线”前进。

    无论是任海济、隆美尔还是莫斯特,谁都没有想到最先突破“蓝色防线”的居然会是意大利人。

    意大利人率先突破“蓝色防线”似乎在所有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因为东侧与南侧遭到德军猛烈攻击。在缺少重炮援护,没有后备兵力的情况下,莫斯特只能从前线调动部队支援这两条战线。那唯一能动用的就只有西侧面对意大利人的部队了。在莫斯特看来,哪怕是只猪。只要它会用枪,就能阻挡住意大利人。东侧的武装党卫军与防守部队陷入僵持。那自己要做的是不停加强南侧防御兵力,直到迫使南侧德国国防军部队后撤就可以了。一旦德国第5装甲师后退,意大利人一定会跟着后退。

    莫斯特设想的没有错,或者可以说是非常正确。围攻托布鲁克的三支部队中,最废的意大利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最强的武装党卫军不是光靠自己手中的部队就能解决的。那自己唯一能击溃的就只剩德国国防军第5装甲师了。

    不过德国第5装甲师的抵抗却在他的意料之外。枪林弹雨中第5装甲师的官兵死死顶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没有丝毫后退迹象。如果是以前,英军密集的火力射击与自身的伤亡数量足够让第5装甲师后撤。等重整队伍后,在适当时机再次尝试攻击。可这次不同,国防军第5装甲师就像是被武装党卫军灵魂附体一般,试图用鲜血与尸体硬闯对方的防御阵地。

    于是莫斯特不停抽调西线阵地上的士兵,投入南线上。在不知不觉中,他已将整个西侧阵地上的士兵都抽调完了。因为意大利人的前进速度实在太慢,到现在他们依然未能接近到英军射程内。莫斯特便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另两条战线上。

    当意军出现后,西侧“蓝色防线”上的士兵在第一时间向莫斯特发出接敌报告。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隆美尔身上的莫斯特在收到报告后只是点了点头。他现在就是在和意大利人抢时间。在意大利人突破防线前击溃德国第5装甲师就是胜利。不过他丝毫不认为意大利能突破自己的防线。或者说意大利人有胆子突破自己的防线。

    于是即国防军第5装甲师之后,意大利人也让莫斯特吃了一惊。

    意大利装甲师中的菲亚特m13/40型坦克,在前装甲挂上沙袋后顶着英军阵地射向自己的子弹,缓缓向前推进。

    m13/40型坦克是意军在二战历史上使用数量最多的坦克。它在意大利的意义就好比4型坦克在德国,t34在苏联。

    m13/40型坦克拥有一门47mm主炮,能在500米距离上击穿45mm装甲。它的用处主要用来对付英军的mk6型轻型坦克或是像“十字军”这种巡逻坦克。不过面对像“玛蒂尔达”这种重型步兵战车就没有任何用处了。让人感到比较意外的是,这种总重15顿的轻型坦克居然能携带104炮弹。同时还有无线电作为标准配备。要不是这个时代还没有空调,恐怕意大利人还会在m13/40型坦克内装台空调进去。

    m13/40型坦克车体正面装甲42mm。换句话说,当它处于那门47mm主炮的有效射程内时,它自己也必然处在对方的有效射程内。此外它过慢的越野速度也让它无法像t34那样在短时间接近对手,减少自己的被弹几率。

    于是英军的反坦克炮阵地成了意军装甲师的梦魇。几乎每隔10分钟,便会有一辆m13/40型坦克被英军2磅炮击毁。可即便有多辆m13/40型坦克在熊熊燃烧,它们冒出的黑烟足以将天空染成漆黑色。意军也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参加攻击的意军由那些燃烧的废铁旁经过,双腿微微颤抖着继续向前挺进。心中不停祈祷着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倒霉鬼。

    无论是意军的指挥官还是士兵。他们都已经完全被任海济吓坏了。任海济几乎是不加掩饰的告诉那些意军指挥官:如果不依照自己的计划行动,擅自投降。“艾季达比亚会战”一定会重演。不要以为你们进了英军战俘营就可以活到战斗结束了。被吓坏了的意军指挥官立刻警告自己的部下:德国副元首不会允许私自投降的士兵存在。进了战俘营也是死路一条。如果最后想要活着回来,决不能在战场上私自后退。为此他们还特地组建了督战队。马克沁机枪从后方瞄准着这些即将发动冲锋的意军士兵。由此可见,意军指挥官们将“死道友,不死贫道”这种精神玩的多么炉火纯青。

    投降是莫名其妙的死去,后退是不名誉的战死。在双重威胁下,意军士兵只能机械的向前挺进。就好比中国象棋中的“兵”与“卒”。只能向前走,要么走向最后的胜利,要么从战场上消失。

    面对这种心如死灰,只会机械前进。唯一活下来的机会就只有击溃对手的意大利人。防线上兵力被大幅抽调的英军“蓝色防线”被突破也就不足为奇了。

    西班牙国家德比……

    我就看不懂了,为啥下半场皇马的表现和上半场判若两人。

    看上半场时还以为这次皇马有戏呢……

    ;

    第一百十三章大英帝国终结的序曲(14)

    第一百十三章大英帝国终结的序曲(14,到网址



………【第一百十四章 大英帝国终结的序曲(15)】………

    1941年4月4日。托布鲁克以南3公里处的简易机场。隆美尔,任海济,法密尔,克莱茵,凯尔以及一群意大利军官在半履带装甲车组成的防护圈内站在一起。在他们身后,远处的托布鲁克城内硝烟滚滚。只要稍微抬头,便能望见有如巨龙升天般冲天而起的黑色浓烟。侧耳仔细倾听的话,还能听见城内不时传出的火炮轰鸣声。

    托布鲁克城内的战斗还在继续。在4月1日当天,德意联军便突破了城外最终防线。“瓦露基利”在付出数千人的代价后,成了三支部队中最后突破“蓝色防线”的军队。作为报复,除少数英军士兵外,“蓝色防线”上与他们遭遇的英联邦士兵几乎全部“战死”。

    克莱茵特地从前线赶回,要求任海济下令阻止那些小伙子们的疯狂行为。克莱茵能够理解那群小伙子们的感受。自己的好友在身边一个接一个倒下。只要是个人,都不会对此无动于衷。更何况这群小伙子们在一起的时间超过10年,彼此间感情深厚。很多人是从战争开始便一起战斗到现在。现在见到身边的伙伴不停倒下后,血气方刚的他们做出这种事不是不能理解。如果他们能再年长10岁,不……只要再年长5岁。到时候30岁的他们一定不会做出这种事。理解归理解,但向投降的敌人开枪这种事,克莱茵绝对不能接受。他也知道那群被怒气冲昏头脑的小家伙现在根本听不进自己说的话,唯一能阻止他们的就只有那个被他们视为如兄长般存在,让他们无限憧憬与崇拜的直属指挥官。

    克莱茵匆匆从前线赶回,得到的却是任海济的无视。结果“瓦露基利”的直属指挥官与师长两人,当着所有人的面像小孩子打架一样互殴了半天。最初克莱茵凭借着身高臂长,外加突然袭击的优势,让任海济的脸上成功挂彩。但随着任海济陷入疯狂后,克莱茵就成了单方面受害者。任海济的近身搏击让克莱茵失去了先前的优势,随后他不停用手肘与膝盖这两个人体最坚硬的部位猛击对方脸颊与腹部。

    这种无聊的举动直到凯尔上前试图劝解,结果被任海济一拳击中胸口,连退数步才稳住身子后大喊:“看什么?还不快拉开他们两个。”后,一群早已被任海济疯狂举动吓傻的指挥部参谋官们才慌慌张张跑上前,试图拉开纠缠在一起的直属指挥官与师长。去拉克莱茵的几人到没遇上什么问题。另一组人却在任海济不分敌我的疯狂攻击下不是捂着肚子跪在地上,就是满脸鲜血趴在地上不停呻吟。这里不得不说下,“瓦露基利”众小伙子们的肉搏战能力不算差,即便是坐办公室的参谋官在任海济的调教下也与一般国防军士兵相差无几。可他们依然被陷入疯狂的任海济轻易击倒。最后在帐篷外执勤的警卫连士兵帮助下,他们才制伏了疯狂的直属指挥官。

    面对双膝被死死按在地上,双眼依然血红的任海济。法密尔一言不发,上前便是两耳光。见对方依然瞪着自己,她再次伸手在任海济脸上狠狠抽去。一时间帐篷内只剩下任海济急促的喘息声与法密尔右手抽在对方脸上的“啪,啪”声。直到任海济的眼神缓和下来后,法密尔抖了抖已发麻的右手。随后她快步走到克莱茵面前,以闪电般速度拔出毛瑟手枪顶在对方额头。在法密尔看来,无论是谁,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胆敢伤害副元首的人都是不能原谅的。如果不是因为克莱茵是师长,副元首可能还有任务交代给对方。那在克莱茵动手的时候,她就会冲上去用枪托直接砸晕对方了。

    这场指挥部内的骚乱在开始10分钟后,以任海济脸颊红肿、流着鼻血,包括克莱茵在内数人被扶着走出帐篷作为结局。直到最后任海济依然没有向克莱茵解释自己这么做的原因。两人就像互相怄气的孩子,彼此都不愿看对方一眼,直接分手。

    任海济并没有阻止那些小伙子们的疯狂举动。他想藉由这次事件告诉所有打算与自己对抗到底的敌人:如果你真的决心抵抗到底,那就先把遗书写好。“瓦露基利”绝不会因为你先前还不停向我们开枪,时候一到扔下手中的枪,高举双手投降,就会让活下去的。当然这也可能导致之后的敌人在面对“瓦露基利”时死战到底,拒不投降。对此任海济不在乎,一点也不在乎。无限的恐怖或许无法统治他人,但可以迫使人屈服。对方之所以不愿屈服,那是他们经受的恐怖还没能超过心理底线而已。

    任海济才没时间,也没必要与这个世界培养感情。他才不在乎是否会与整个世界为敌。在现在的他眼中,一切胆敢阻碍他改造这个世界的东西,都必须被摧毁。无论是个人、团队、国家还是……这个世界。

    4月2日,突破“蓝色防线”的德意联军开入托布鲁克市区内。战斗开始转入巷战。面对无兵可用的窘境,莫斯特最终决定放弃抵抗,选择投降。可是在投降前他还有件事必须完成。他必须炸毁托布鲁克的码头,以防止德军利用托布鲁克的港口的大吞吐量,将整座城市作为对抗英军的前线基地。只要托布鲁克不能发挥它的港口作用,德军漫长的补给线便没有任何变化,他们便无法有效威胁到埃及。大英帝国在北非的战争只能说陷入僵持,而非战败。

    一般来说。凡是指挥官说:“最后关键时刻炸桥。”通常这座桥是炸不掉的。这就和“坚持最后5分钟”一样。这“最后5分钟”通常也是坚持不了的。不过以上都是在电视剧、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情节。现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可不是在电视中。

    莫斯特将城中剩余的士兵,一半化为了工兵队。他们在托布鲁克的沿海港口各码头埋下了数吨炸药。弹药库内的烈性炸药甚至是炮弹弹药都被堆放在了各码头上。莫斯特的意思很明显,托布鲁克可以给你们德国人,但你们德国人别想从托布鲁克得到任何东西。

    当漫天浓烟在一连串震耳欲聋的巨响后从托布鲁克港口处高高飘起时,在城外看到滚滚升起的浓烟后任海济先是破口大骂,不过很快他又小声笑了出来。这让在一旁看着他的人不由一阵恶寒,纷纷猜测副元首到底怎么了。

    任海济愤怒是因为从浓烟升起的位置判断,英国人炸毁了托布鲁克的码头。没有码头的托布鲁克就是一垃圾城市,在任海济眼中一文不值。辛辛苦苦,付出巨大代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