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国的兴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年帝国的兴亡-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对北非完全没有兴趣。但如果有需要我们德军出场的时候,我们将收取适当的费用。托卜鲁克以东地区必须暂时划给我们用。”

    齐亚诺低下头,心中开始盘算。

    德国人的第一个要求虽然有些过分,但如果德国人驻扎在那里,那就等于免费得到了一个保镖以及德国的空军技术。对于战争准备还不充分的意大利来说这不算是个坏条件。第二点,不用德国人说,意大利的目标本来就在地中海。更何况意大利的海军实力远在德国与英国地中海舰队之上。这个要求不用德国人说自己也会做。至于第三点,德国人没有海外殖民地。他们想要托卜鲁克以东地区可以理解。不过以意大利的兵力或许不用担心位于亚历山大的英军,完全没必要向德国求援。更何况托卜鲁克以东地区大部分都在英国人控制之下。德国人想要那些殖民地还先要将英军赶走。怎么看这一点对意大利来说都只有好处。

    齐亚诺在心中盘算,任海济也在心中盘算。

    谁说德国人对北非不重视。历史上希特勒就看出了地中海的战略位置。在意大利对北非英军发动攻势时就向墨索里尼表示过德国可以出兵协助意大利。可墨索里尼这个自大狂拒绝了希特勒的提议。他认为仅靠意大利军队就可以完成自己的宏愿。直到意军退至昔兰尼加后才向德国低头。而现在自己的目标更远。中东地区以及土耳其才是自己的目标。只是如果自己表现得对中东地区很感兴趣,一定会引起意大利人的怀疑。所以自己才说德国对北非完全没有兴趣。

    “德国副元首。就我个人而言,我赞成您的提议。但恐怕我还需要与我的领袖商谈一下。”

    “当然,齐亚诺阁下。”任海济微笑着点点头,他从座椅上站起后伸了个懒腰,“里宾特洛甫,剩下的就交给你了。”说完他摸出烟为自己点上后,也不管在场众人。自顾自走出了会客室。

    看着任海济的背影,齐亚诺小声对里宾特洛甫道:“你们的副元首还真是……”他想了想最后憋出个词:“有性格。”

    ;

    第七章交汇点(5)

    第七章交汇点(5,到网址



………【第八章 交汇点(6)】………

    毋庸置疑齐亚诺的能力远在里宾特洛甫之上。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寸步不让,什么时候该有原则的退让。尽管挨了对方一拳,但齐亚诺依然面不改色的将任海济所有要求转达给墨索里尼,并附上自己的意见。整个过程平淡的就仿佛没发生过任何波折。事实上也是这样,有任海济的话在前,里宾特洛甫对齐亚诺提出的要求没有太大刁难。至于副元首的暴力行为,双方都刻意回避掉了。会谈最重要的就是划分了德意两国的领土范围。德国获得欧洲大陆大部分土地的统治权,意大利则以北非地区为主。

    得到消息后的任海济不禁yy到:真不愧是齐亚诺,面对这么明显的羞辱都能装的跟没事一样。如果是里宾特洛,肯定捂着脸跑到希特勒面前哭诉去了。至于为什么胸口挨了拳,却捂着脸?任海济可以保证,你就算踢他屁股,里宾特洛甫也一定是捂着脸。那家伙的大脑在什么位置任海济可不敢确定。这让任海济不由想起98世界杯上荷阿大战的范德萨。人家奥特加明明顶的是他下巴,他却一把捂住脸……

    意大利是任海济计划中最重要,也是最后一个关键点。随着意大利问题的处理完毕,进攻英国的计划就可以开始了。

    北纬75°左右,东格林兰海域。一面印有黑色卐字与铁十字的红色军旗在猛烈的寒风中随风飘扬。它的主人——“格拉夫·齐柏林”号航母则像一页孤舟,在汹涌的海浪中颠簸着。

    一般而言德国海军是不悬挂带有明显纳粹标志的军旗,藉此显示德国海军那传承下来的荣耀,绝不向一个政党低头。至于“齐柏林”号航母上悬挂上这面旗帜,很大原因恐怕与搭乘的成员有关。

    “浪高2米左右吧。”“齐柏林”号航母的舰桥内身穿厚重大衣的海军中将刚瑟·吕特晏斯

    放下手中的望远镜道。

    说起吕特晏斯,恐怕所有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那艘从正式下水到被击沉总共在海上才航行了6个月的“俾斯麦”号战列舰。指挥着那支舰队的便是吕特晏斯。(最近的书中都将这个名字翻译为“卢金斯”。可能是根据英文发音的音译。终结在这里使用最早的翻译。四字节的发音听起来比较像欧洲人。新的名字总让终结想到高丽棒子。)

    德国海军将领不像陆军那样广为人知,根本原因在于二战期间德国海军实在太过孱弱。即便有着众多优秀将领,没船出海,再优秀也是空谈。“齐柏林”完成舾装正式加入德国海军行列后,在任海济一声令下“齐柏林”在“沙恩霍斯特”与“格耐森瑙”的陪同下潜入北极海为之后的对英作战开始了严苛的训练。一艘航母与两艘战列巡洋舰组成的庞大舰队需要一个经验丰富,才能出众的舰队司令。任海济的第一人选是“狼王”邓尼茨。只是邓尼茨有更重要的任务在身。任海济便退而求其次,将目光放到了武装侦察部队司令——吕特晏斯的身上。此刻的吕特晏斯还只是个坐办公室的少将,任海济一句话便压下了所有的质疑声。

    “海之勇士不出海,难道还老死在陆地上不成?”

    吕特晏斯最终被授予中将军衔,带领这支继一战公海舰队后德国最强的舰队离开了基尔港。只是他们的任务不是与英国皇家海军对决,而是为了将来忍辱负重的躲入北极海中。

    挪威战役,德国海军损失惨重。“沙恩霍斯特”与“格耐森瑙”匆匆赶往挪威海域,暂时维持住那里的军力平衡。失去了两艘战列巡洋舰的掩护,同时北极圈极昼的日子日益临近,吕特晏斯只能下令舰队向北移动,躲开英军潜艇可能巡逻的区域。唯一让他安慰的是随着夏季的到来,北冰洋那随处可见的冰山范围也在缩小。为舰队的机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只是吕特晏斯如果知道他在历史上将在挪威战役指挥“沙恩霍斯特”与“格耐森瑙”创下完美战绩,他是否会为现在在这里担当一艘航母的保姆而郁闷呢?

    “才2米而已。和冬季的风浪相比根本算不上什么!”吕特晏斯身旁一名同样身穿厚重大衣的人不削的说。只是这个人的声线相比吕特晏斯的话语多出一份温柔。

    吕特晏斯侧过头。率先进入视线的不是对方那黑色的海军大衣,而是对方拥有的那头略带卷曲的金色披肩长发,在阳光的照射下正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特箩蒂娅中尉。今天的训练……”

    根本没理会吕特晏斯,被称呼为特箩蒂娅中尉的女子一把抓过对讲机话筒大声吼到:“这里是舰载航空队指挥,特箩蒂娅。所有人立刻到自己岗位待命。5分钟后第1队出发。20分钟后第2队出发。得分低的一方今天没晚饭吃!”

    吕特晏斯满头大汗,即便相处了近一年时间。吕特晏斯依然未能适应对方的思维模式。他有些不明白面前这个带着冷漠气息的冰山美人为什么如此执着以斯巴达式的训练来对待航空兵。

    “齐柏林”号主甲板上重量最轻的bf109t的发动机开始轰鸣,数名地勤人员忙着将钢质拖索把飞机挂在滑块上,再用一根索引释放杆把飞机尾部与弹射器后端固定住。随着引导人员交叉挥舞着手中的红旗。猛力前冲的滑块拉断索引释放杆上的定力拉断栓,牵着bf109t沿轨道迅速加速,在甲板末端将那架bf109t一把抛离甲板。而原先退开的地勤人员则一拥而上,将下一架飞机固定在返回原位的滑块上。

    “齐柏林”在最初设计时任海济的确没有自大的去搞什么蒸汽弹射装置。但并不代表任海济不需要弹射装置。总结了自己脑海中的所有知识后任海济为“齐柏林”选择了英国“卓越”号航母那种斜角弹射器。就如它的名字一样,它的起飞甲板是斜的,其余部分的甲板仍是平直的,也就是说在起飞方向有一个仰角,但是平直的。而弹射起点在甲板下方的机库里。这种弹射器做功更大,而且其起飞甲板由于是斜角的,所以在平时不能存放其它东西,而且风阻力大。不过这种弹射器距离可以更短一些,因为其向上有一定的仰角,可以增大飞机升力。相比结构虽然简单,但维护费用巨大的弹簧复力弹射器。斜角弹射器更适合无法随时回港维护的德舰。至于几近完美的电磁弹射器,大家yy一下就可以了……

    就这个时代的飞机重量而言,有没有弹射装置其实区别不大。哪怕是鱼雷机,只要航母逆风以20节速度航行,300米的甲板距离都足够飞机起飞了。只是任海济当初设计“齐柏林”时便是以英国皇家海军为假象对手的。面对数量庞大的英国舰队,舰载机的高速发进将成为战斗的关键。更何况北大西洋恶劣的气候很多时间不适合航母逆风航行。在巨浪滔天的情况下,谁会冒着倾覆的风险去发射舰载机啊!

    “齐柏林”的主甲板有两个弹射装置,与五道拦截索。而它的斜角甲板只有拦截索,没有弹射装置。任海济的意图是斜角甲板只做降落用。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斜角甲板无法安装斜角弹射器,任海济才不得不做出这种决定。

    “第1航空队已全部出发。”一个娇小的身影走进舰桥指挥塔。来者同样穿着黑色海军大衣,只是她有着一头棕色短发与天蓝色的双眼。与特箩蒂娅不同,她斜戴着一顶小小的船型军用便帽。

    “比上一次慢了5分钟。海莲娜中尉。”特箩蒂娅的视线依然集中在航母甲板上那忙碌的地勤人员身上,“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解释。”

    “解释啊~”海莲娜用手指低着右腮,双眼望天数秒后微笑着说,“因为风浪太大了。这个解释不知道特箩蒂娅中尉能不能接受?”

    特箩蒂娅转身望向一旁的海莲娜,冷冷道:“你的这个解释应该去问那些在5分钟内阵亡的士兵能不能接受!”

    “好啦。我之前是开玩笑的。”海莲娜的话停了停。她收起之前的笑脸,严肃的说:“特箩蒂娅中尉。2米风浪照成的影响在我的预计之外,战斗机使用弹射装置所花的时间也比预想的要长。如果可能我建议战斗机由斜角甲板起飞,只有轰炸机与鱼雷机使用弹射装置。我认为在目前条件下15分钟起飞所有舰载机是极限。”

    “你的建议我会考虑的。海莲娜中尉。但是……对我们来说15分钟还有提升的必要!”

    “是!是!你是航空队指挥官!一切你说了算。”

    “注意你的语气。我不是在和你开玩笑。”特箩蒂娅瞪了对方一眼。

    海莲娜一耸肩,做了个无奈的动作。她小声道:“那个……特箩蒂娅。我觉得你跟我们的直属指挥官越来越像了。”

    听着这两个美女航空队指挥官之间的对话,吕特晏斯在心中不禁大喊:“虽然有持枪威胁海军司令部事例在前。副元首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到他的下属们……上帝啊!快来救救我吧!我不要再当她们的保姆了!”

    ;

    第八章交汇点(6)

    第八章交汇点(6,到网址



………【第九章 交汇点(7)】………

    当初任海济建立起“瓦露基利”的时候,这个家伙仗着自己空军总司令的权力开始为“瓦露基利”的小家伙们组织强大的空中掩护。任海济比谁都清楚强大的空军在未来战场上的作用。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直属空军组织完成后他们的指挥官成了问题。任海济到不担心指挥官威望不够,无法控制那些孤高的雄鹰。谁都没上过战场,你就算将来会是条龙,现在也得给我卧着。只是任海济自认分身乏术,在战场上不可能时刻掌控着空军。他们需要个能熟知未来空战战术,又能与自己思考模式相吻合的指挥官。就这点来看,我们的主角其实不是很疯狂。他至少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权。不像希特勒与斯大林那样死抓着权力不放,结果导致一连串的失败。

    埃里希·哈特曼?格哈尔德·巴克霍恩?刚特·拉尔?亦或是“不可毁灭的飞行员”斯图卡之王: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这几人在任海济所熟知的历史上,任何一个都是超级王牌。前三人总共击落了近千架敌机。至于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这个斯图卡之王,更是让斯大林亲自下令悬赏他的脑袋。至于他攻击的不是对等目标这点,大家就忽略吧。

    德意志孤高的雄鹰们在蓝天下自由翱翔,他们的威名使整个天空为之颤抖。无论是英国,苏联还是美国。没有任何一人的击坠数能与他们并驾齐驱。

    这些名字一个个进入任海济的脑海,又一个个退了出去。任海济需要的是个熬鹰人而不是一只凶猛的苍鹰。以上几人还是放回天空,去令敌人瑟瑟发抖更适合。于是任海济在全德国开始公开招募副元首直属空军指挥官。无论你之前做什么,是平民还是军官,是陆军还是海军。只要你看过副元首所著的《强调制空权》这本书,随后参加考试就可以了。试题是由任海济一个人出的,想收买考官是不现实的。考试的内容也不是在书上随便就能找到的。你必须对那本书的内容完全理解后才能回答试题内容。至于试题任海济完全参考未来海湾战争中美军争夺制空权的一系列方法。以及美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海军航空队在完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与日本精锐航空兵交战所使用的战术。甚至还包括航空基地基本运营与空军调度。

    结果整个考试变得和他原本时空中的公务员考试一样,搞的万人空巷。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想藉此平步青云的投机分子。只是你以为这是任海济原本祖国中的那种以应试教育就能通过的考试吗?最后在众多考生中特箩蒂娅与海莲娜脱颖而出。前者在战术指挥与航空队调度上获得任海济很高的评价。后者在部队组织与基地运营上让任海济眼睛一亮。只是这两人都是女性不禁让人无限yy,副元首是不是潜规则……。

    任海济也很是郁闷。到不是因为这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