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化境-sunline》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极化境-sunline-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或者收入的金钱的数值?

  如果是定性的。那么,如果进行定性?这个定性的标准是什么?会不会又回到了某些固定的公认的等价物或者类等价物(我的意思是,虽然形式可能万千,但是间接曲折地起到了等价物的作用,例如:某个定时开始的某种公认荣誉的固定程序?等)。

  再来看看,人类的思考如果以劳动定性或者定量来衡量,可能由于看不到最终的产品或者最终的产品是由其间接曲折地构成其价值的一部分的,即可能无法用某种等价物或者类等价物进行衡量,那么这样的人类的思考是否是人类的价值?

  再看看是由什么来确认人类的价值的?人类、社会、国家、某个团体……?

  如果说可以用劳动来衡量人类的价值对于什么的话?那么同样可以用智慧衡量人类的价值而对于什么?下面给出的这个以智慧衡量人类的价值的推断特别讽刺,请不要生气,我不认为这会是正确的,只不过希望读者以此与用劳动来衡量人类的价值的推断,不管是我写过还是未写过的,加以对比而得到些什么而已。

  既然这个推断无疑是错误,为什么我要给出一个错误来误导读者呢?可能读到文末,读者不用看我的解释,也会发现我这么作的理由了吧?

  智慧,什么是智慧,这个很难回答,也不是本文的目的,那么什么不是智慧呢。

  我举例子吧,可能间接了一些。

  古代一个邮递员要传递一封信件来传播一条信息,他徒步可能走上几个月,而骑马可能只需要几星期,乘汽车可能只需要几天,而用现在任何人都想得到的电话或者互联网,不知道又需要耗费多少时间呢?

  这样作为那个邮递员几个月劳动的价值是不是可以用工具的价值进行替代吗?如果工具可以用某种等价物,例如金钱来进行衡量,那么那个邮递员作为人的价值是否可以用此进行衡量呢?注意,随着技术的进步,过去一个从事某种劳动的人一段时间的劳动将在现在的工具的价值中占有越来越少的比例。

  前提条件很明确,作为固定生产工具的人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相对恒定的,而当生产工具的效率如果提升了100万倍的话,那么使用固定生产工具的人的价值仅占同等寿命生产工具价值的100万分之一。我不用自动,手动的概念去修辞工具,即排除这些字眼,仅将注意力集中在要所推导的东西上。

  如果未来技术很发达,某个先进的生产工具,其效率是现在完成同样效果生产工具的100万倍的话,且其价格相当于现在价格的100元,那么使用现在生产工具的人的价值是万分之一元!(即元,又=分)可见,人本身劳动的价值,据此推断,连一分钱都不到!

  不要以为上面我说的是体力劳动,其实现在绝大多数人认为的智力劳动也都是这样的,关键在于人的价值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

  如果人去作牛马能作的事,那么人的价值就被这个工具-牛马的价值所替代了,这可能很好理解。

  但是,人去作相对固定的事务,不知道将来是否可能被某些工具所替代吗?或者现在某些被替代的趋势已经逐渐蔓延了?!这种价值的取代可能有些人就很难想象了。

  存在必有其根据,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那么人的价值不至于被替代的关键在于什么呢?

  人的独特性?

  这里谈到了独特性,读者结合上面作者说要谈的智慧,那么是否可能会认为,人的智慧就是就是人的独特性?

  我可从来就没有这么说过,就像我不认为人类的价值仅就在于智慧,而不在于其他什么的一样。

  人类的独特性也是需要发展的,不仅智慧,人类的情感,例如:爱等,等等都是其独特性的表现,也都需要发展。不要以为现在人类的智慧是独特的,那么将来这种被固定的智慧就不会被替代了。

  用劳动很难衡量智慧的价值,即便从劳动中分离出智力劳动,再分离出什么的也很难衡量。

  例如:思想很难被劳动来衡量,道教的启蒙人老子,他一生思想,最后才写了多少字?那么用这些劳动对他存在的价值进行衡量能得到什么?如何用劳动去衡量?让老子去抗大包吧?让他去“劳动”一下,以此计算一下他的实际应得的工资或者其他什么的?

  上面用一个错误,特别是显而易见的的错误与那未知的,比较模糊的,待确认的判断相对比,最后可能发现其实两个判断都是不全面的,如果以其中任何一个来断定全体,都可能导致错误。那么用上面列举出来的两个来断定全体就可能导致正确吗?这里的结果,显然是否定的。

  如此是否可以推导出这么一个结论,是人类的独特性推动了人类的发展,而人类对于独特性的具现的模仿,从形成的可替代性开始,使发展的趋势得到维持和巩固,最后又对同样或者不同的独特性的新的具现产生阻碍,而实质上是对人类的独特性本身的阻碍,对人类的发展本质的阻碍,但是这些可替代的在每个相应的阶段中又是缺之不可的,似乎隐含着平衡的意志。好像十分矛盾吧?。但事物不是在矛盾中发展的吗?人类呢?

  人类的价值可能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多样性的选择,这是一个真实,所以无法被固定下来。

  如果要对某个判断进行固定,可能会发现该判断并不确定,为了消除不确定可能加入无数的条件加以限制,再试着对某个条件下的判断作出相应固定。接着可能会随着智慧的增加,发现某个条件下的判断,仍然不是确定的,可能又要对某个条件下的判断再次加入无数的条件加以限制。如此,无止无境。固定下来的仅仅以在某个基础上作出的,如果这个基础发展了,可能就不适用了。(注:这里条件这个形式,其实形式是无数的,可能也是无数的,不可能被我固定。)

  有人可能会说,我就是要在固定基础作出判断。

  我回答,这完全符合真实,每个人包括我都在作啊,只是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不管你固定下来的基础如何,你自己的基础可能是会发展的,如果不用固定下来的基础来限制自己或者他人的基础发展,那么作出固定又有何不可呢?

  2008年1月12日星期六。 最好的txt下载网

推荐的人物传记-德川家康
推荐的人物传记-德川家康

  Sunline

  《德川家康》作者:松本清张

  如果说,织田信长以强硬的方式来直接开挖现道的趋势的话,丰臣秀吉就试着采取合适的方法引导了这股趋势的流向,他们都获得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而德川家康则是顺应现道、顺应现道的趋势,同样取得了成功,且尽量减少了付出不可挽回的代价的可能。很难想象,如果这三个人看不到现道,看不到隐藏的趋势,却能够获得这样的成功?…Sunline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日本战国时期的现道,对理解现道可能有所帮助,我仅仅摘引一点结尾的文,而现道?结尾的部分缓和违背的和即时的顺应似乎构成了当时一段时期的平衡。

  【引用】

  信长死后,其子信雄、信孝走上了穷途末路;秀吉死后,其子秀赖也被逼上了自尽的下场;还有被家康引以为典范的源赖朝,其子赖家、实朝的命运也遭遇不测。这些无论哪个都是依靠信长、秀吉、赖朝个人的力量缔造出来的政权,而不能言为组织。。

  家康死后;他的子孙做了三百年的将军。

  家康晚年苦心强化所谓幕府的组织;就是因为他深知个人力量的局限性需要依靠组织来补充。

  他所制订的《武家诸法度》、《公家诸法度》,是幕府的宪法;后来幕府所出炉的一系列法令,都是以此二者为根本法理,三百年没有变。大名们被这法令五花大绑,为组织、制度的齿轮所挟,动弹不得。三百年来大名中没有出现一个反抗者,就是这个道理。

  【引用结束】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个人力量的局限,这个组织的目的是好,但是一旦固定之后,就出现了异化,人终究还是人啊。由此可见,不要以为“闭关锁国”只是中国的专利,只不过中国把这个当成了品牌形象,延续的时间长了不少罢了,但是关键不在于此,而在于面对现道的态度啊。

  【引用】

  伟人,并非出人头地才是伟人。对于平凡的事情处处留意,高尚地置身于这世上,那才是伟人。这,就是家康的独特之处,同时也是信长、秀吉及不上他的地方吧!

  【引用结束】

  此外:

  为什么推荐松本清张,而不是山冈庄八写的《德川家康》?

  原因很简单,谁会去看一套很难找到、且看不全的书,而不去看一本更加精炼的,写得同样不错的,而且更加容易找到的书呢?

  网上有前者全文的下载,但是要购买的话,却没有找到。

  其实此书全文相对短小,直接下载看的感觉也是十分不错的,我大约总共花了2小时就看完了。

  而后者一套有N本,仅其前几本在网上有售,而且找不到可以真正免费的下载。如果看了前面的,却不知道后面的什么时候出版,感觉调着,可能不太爽,该书出版社可能要让读者实地体验一下坚忍?但愿不会是要像德兄一样体验那么长的一段时期吧?笑,要想马上就看的话,可能只有去看日文版的了。

  2008年1月13日星期日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推荐的世界文化论述-《菊与刀》
推荐的世界文化论述-《菊与刀》

  Sunline

  《菊与刀》作者:【美】本尼迪克 著

  这本书出自往日本丢原子弹前,为了分析日本人的思维,把握战局及其发展,在日本人存在的基础,这里用的是社会文化,上加以分析,由美国人写的论文。

  居今有50多年了吧?

  网上有各种版本的出售,折扣好像都在6折之下。

  我看的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

  刚看了1万字不到,有点感慨,写在下面了,却不知道最后真正理解的和我写为的对象是谁?

  对此,我一片迷茫。

  有些人可能具有这样的思想:“我如何认为,别人也应该如何认为,否则就是无理。”

  恕不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和作出此认为的人一样具有支持这个认为的基础。哪怕是一个国家,再小点,一个省市,一个区县、一个街道、一个居委会、甚至更小的一个范围内的所有人都不一定都具有支持这个认为的基础,更不要说文化习俗不同的其他国家的人了。

  如果这样认为,就被自己所否定了,即该认为本身就是无理的。

  任何认为都有一个限度,因为它不是真实,不是完全的,而仅仅是部分。当一个认为超越了支持它的基础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即告覆灭,只不过,归根到底,其实,却是被自己所毁灭的!

  具有这样思想的人不会去探索支持不这么认为或者认为此有限度的人作出相反或者相对的或者是部分的认为存在的基础,或者即使探索了,但是受到自己认为的影响,很可能视而不见。

  这样的人的数量如果极其微小,那么还好,如果多了,有一群这样的人聚合在一起,那么他们个体自认为就变成了群体的自认为了。这样毁灭的,可能就不仅仅是具有这样思想的个体以及可能关联的一切,而且,具有这样思想的群体以及可能关联的一切都可能被他们所毁灭,不仅仅自己毁灭自己,还要毁灭他人,影响范围更加庞大。如果这样的人占据了某个全体的一定比例,那么这个全体的命运,他们自己选择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2008年1月13日星期日

现代很另类的情景,使我联想到旧中国“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历史
现代很另类的情景,使我联想到旧中国“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历史

  Sunline

  这情景本身可能并不具有讽刺性,而令我感到讽刺的是,这是出现在2008年1月14日的上海,市中心,福州路,文化街,某个叫做“大众书局”的书店。

  我曾经遇到过“员工专用”的厕所,这可以理解,但是注明这样抬头的厕所,为我历所未见,不知道有多少国人和外国人实地感受到,我大开眼界,万分受教。

  在这个厕所入口左面的墙上订着一块相对周围环境十分引人注目的绿色的牌子,牌子上面用显亮的白字标明:

  “未购买书籍”、

  “请勿入内”、

  “谢谢配合”!

  请注意,这并不是块手写的牌子,应该是特别定制的,很难想象没有该店相关管理人员的官方授权,仅仅是员工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可以造成的结果。

  附实地拍摄的照片为证,拍摄时间是:2008年1月14日; 15:27:18。

  写这篇文章对事不对人,我对这家书店本身没有什么意见。

  中国不是过去孤立的中国,中国站立在世界上。

  错误就是错误,应该承认错误,勇敢的面对,而不是逃避。

  这是态度问题,而不是形象问题,如只注重形象不重视态度,那么同样的事件还可能反复的发生。

  我发觉不少国人很要面子,讲大局,一旦面子似乎被保全了,大局好像被保住了,但是实际的态度却压根没有真正地改变过。

  还有不少的国人,好像事事默不关己,怕得罪人,这样的思想要不得。

  你以为不支声地走过去了,自己就脱离关系了,却不知道更多的人可能会发现,而越多的人像你这样,那么就构成一个社会问题了,这是由历史和文化决定的吗?我不太清楚。

  而原本可以立刻得到解决的问题,倒逐渐地发展出自己的规模效应了,最后可能这就不是你或者其他什么人可以控制的了,这也不会是那些始作茧者真实梦寐以求的吧?

  如果有人发现,众人立讨之,种种恶劣的现象可能立刻烟消云散,思想逐渐得到转变,一些欠缺理性思考的行为可能自然就被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