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管仲回到鲁国后,与公子纠在庄公军队的保护下来继任君位。于是,齐、鲁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鲁军大败,只得答应齐国的条件,将公子纠逼死,又把管仲抓起来。齐国的使者表示,管仲射过他们的国君,国君要报一箭之仇,非亲手杀了他不可,所以一定要将他押到齐国去。庄公也只好答应。 ;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往齐国。一路上,他又饥又渴,吃了许多苦头。来到绮乌这个地方时,他去见那里守卫边界的官员,请求给点饭吃。
不料,那守边界的官员竟跪在地上,端饭给管仲吃,神情十分恭敬。等管仲吃好饭,他私下问道:“如果您到齐国后,侥幸没有被杀而得封任用,您将怎样报答我?”
管仲回答道:“要是照你所说的那样我得到任用,我将要任用贤人,使用能人,评赏有功的人。我能拿什么报答您呢?” ;管仲被押到齐国都城后,鲍叔牙亲自前去迎接。后来齐桓公不仅没有对他报一箭之仇,反而任命他为相国,而鲍叔牙自愿当他的副手。原来,鲍叔牙知道管仲的才能大于自己,所以说服齐桓公这样做
这种故事说明了,领导者要正确任用和使用人才,不管是父子还是兄弟,都要唯才是举,做到举贤不避亲,真正做到任用贤人,使用能人,奖赏有功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不让那些老实人吃亏。在现实生活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相对安逸的环境中,谁都不服谁,谁都有本事谁都不相信锅儿是铁打的,这些人有好处就上,见困难就让。因此作为单位的领导者,要明辨是非知人善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不让狡猾人得利,不让老实人吃亏。
 ;。。。 ; ; 第五十九章美好岁月之勤俭治校【四】
‘有优秀的校长,就一定有出色的老师,下面我要讲的是一个长期扎根在偏远乡村的老教师,他、独自一人,茅房 ;二间,床一张,棉被两床,书桌一张,板凳几条,这些早已褪色,有点古老味儿;一排土陶罐尽是红薯干,一个砖灶台,每天食物不到5元钱,1年吃不到10斤油,这些简单的数量词伴他几十载;他,一生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父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他的身上感受到了父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他,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他就是我们的杨国光老师。
他与我们的处境不同,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无悔地把爱奉献给了学生、把生命奉献给了祖国未来希望之所在的教育事业。
细读他的事迹,看似平凡、普通,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感人至深,令人尊敬,同时也催人奋进。
从杨国光老师身上感受到的那些可贵的东西,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是对职业的热爱成就了他,是他对学生不图回报的爱成就了他。没有对职业的爱,他不会30年来,捐出资金近8万元,而这8万超过了他从1970到2000年全部工资的总和;没有对学生的爱,他不会几十年来,没有买过新衣服,穿的是别人的旧衣服,吃自种的蔬菜,所做的一切只为积攒钱全部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他所做的一切,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是令人不可想象的。一切的精彩都缘于——爱。
杨老师的这种对职业的热爱及对学生不图回报的爱我认为是师德的最高境界。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特有的情感,学生是教师的生命,失去了学生,我们教师也就变成了一眼枯泉或一只找不到出路的羔羊,因为有了这种对学生的爱,才让我们身处繁华而心不觉迷茫,才让我们能抵制住周围的诱惑,安心于自己清平的生活,乐于投身到自己烦琐的小学老师工作中。也只有这种对学生的爱,才让我们从平凡的工作中,找到心灵的寄托。我们就是要用这种特有的情感去鼓舞、感化、教育我们的学生,让他们从一棵稚嫩的小树,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杨老师,您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您是绿叶,默默生存点缀人生;您是渡船,迎着风险送走别人。
您感染着我,鞭策着我,激励着我,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我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虽然清贫,虽然平凡得微不足道,但有了您照亮我前进的道路,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再看我们的明志小学,正处在创建时期,百业待兴,正需要明志人勤俭节约,用爱心来培养孩子,办人民满意教育。在杨老师身上,我们感受到他的勤俭能坚持几十年,那可能缘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缘于他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望,使得自己能把生命的所有都奉献给家乡的孩子们,他架起了理想与现实的桥梁,让人找到了大爱的足迹。我想,我们明志人如果能深深领会实践蒋老师的精神,我们的创业将永远充满生机,无怨无悔。
在此,我衷心地祝福杨老师,愿这位可敬、可亲、可爱的好人一生平安。
 ;。。。 ; ; 第五十九章美好岁月之勤俭治校【三】
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联校一班人的精诚团结之外,镇小学校长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如 ;52岁的熊先菊,朴素得就像一位农家大姐,30多年的教学生涯虽磨去了她的青春,却没有磨去她对教育的一颗痴心。她常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因此,不管学校事务多忙,她总是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坚持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坚持听课、评课,定期参加学校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分析教学设计和课堂得失。1985年,学校率先引入市级大量读写课题,并在实践中进行改进,摸索出一条自主学习的新路子,1987年,承办了镇23个自然村的自能读写现场观摩会议;1989年,作为试点,县农村教学专家到学校现场指导教学;2000年,承担了联校送课下乡活动任务。全校师生的出色表现和综合素质给各级领导和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仅2001年一年,学校先后有15名教师30多次受到镇级以上表彰奖励,有10多节课在县级优质课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学校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5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 ; ; ;在兴致小学,谁都知道刘校长有位“贤内助”在一直默默支持她工作。刘校长的丈夫张德寿老师虽然已经退休,但在刘校长的影响和带动下,张老师对教育的热爱丝毫不减,每当学校需要他的时候,他总是义无反顾,不计得失,心灵手巧的他时常帮着学校写标语、钉门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10月,丈夫被确诊为肺癌。当时正值幼儿园前期扩建,得知这个消息时她正忙着购买器材,坚强的她在老师们面前没有表露,而当她回到自己办公室的时候就再也忍不住痛哭起来。面对着家庭灾难,她没有减弱工作干劲,坚强的她愣是没请过一天假,就连丈夫去天津治病也是女婿陪同,直到把手头的工作完成后才匆匆赶到医院。在以后化疗的日子里,常常都是丈夫自己拖着孱弱的身体奔走于北京、天津各大医院之间。看到丈夫疲惫的样子,她的心充满了愧疚。她对丈夫说:“我欠你和孩子的,只能退休后再还了。”
 ; ; ; ;熊校长生活俭朴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工作中的节俭同样也是出了名的。心智小学南楼始建于1997年,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布局调整的深入,已满足不了教学需要。为解决校舍短缺问题,熊校长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学校操场北侧建一栋教学楼。对于一位50多岁的女校长来说谈何容易,更何况是在一所农村小学建教学楼。但一想到孩子们,什么困难也挡不住她的脚步。1998年初,她开始跑资金,跑手续,协调各种关系,终于争取到省专项资金45万元,但仍有10余万元的缺口。为解决资金不足,熊校长又多次奔走于相关部门和心智小学所辐射的五村。由于她的努力争取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等因素,群众对学校的工作都非常支持,各村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共为学校筹款10万元。资金到位后,她又开始跑起了建楼手续。经过几番努力,教学楼如期开工。为保证工程质量,督促进度,熊校长在安排好学校工作之后,就守在工地上协调各类事务,经常顾不上吃饭。2000年8月初的一天傍晚,忽然下起了大雨,她害怕水泥被淋湿,赶紧跑到工地查看,一块苫水泥的苫布眼看着就要被大风吹掉了,她顾不得去叫工地值班人员,迅速往水泥垛上爬。由于下雨垛滑,她一下子摔了下来,左脚脖子严重扭伤,钻心地疼,可她硬是爬到垛上,把苫布盖好。看到工地万无一失后,她才带着一身泥水,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家中。第二天早晨上班时,她的左脚脖子比平时粗了一倍多。当人们知道熊校长的脚脖子是因为昨天晚上下雨苫水泥扭伤的时,许多人不理解,说工程已承包出去,即使有损失也与校方无关,熊校长这是何苦呢。她听后一笑说:“脚伤了歇歇会好,东西损失了不管是谁的,那也是钱啊。看见不管我受不了。”2001年9月,这栋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集教室、微机室、实验室和图书室于一体的三层教学楼终于竣工了,与此同时,围墙修好了,校园硬化了,厕所投入使用了。看到孩子们也像城里孩子一样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上课,熊校长的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
 ; ; ;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要桃李满园春“熊先菊校长正是以高尚的师德,无私的奉献,谱写着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
 ;。。。 ; ; 第五十九章美好岁月之勤俭治校【二】。
说到勤俭治校,人们怎么会忘记为此立下汗马功劳刘校长。
1983年9月,步入不惑之年的刘绍云接到了新的任命———任西港联校校长。当时的西港联校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学校负债20多万,教育教学设施落后,教职员工思想涣散,生源流失严重……
“一个好校长,能带出一所好学校。要做一个好校长,人品最重要,刘校长要求大家做的,自己带头做好。他坚持以廉修身、以勤创业、以严治校、以诚待人的工作准则。对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刘校长带头执行,从来就不越雷池半步,我记得83年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刚刚经厉了红色风暴 ;洗礼之后,百废待兴,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全国人民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歌厅、茶馆应运而生,洗脚、按摩、洗桑拿已成常态,举凡想要办点事的人都必须在这种场所过一i刀,但是我们的刘校长就是不为所动,每当客人们提出要求要到那些娱乐场所去即时行乐时,他总是委婉推脱,有时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也只是坐在娱乐场所的吧台边,手捧一杯清茶,和服务员聊天打发时光,按当时的行情来说,一杯清茶5元,而稍微上点档次好茶动澈就是68、88元不等,这对于一个苦苦支撑的小小学校来讲是万万承受不起的巨大开支啊,然而有些客人尤其是那些职能部门的客人此时就又相当的摆谱,他们进门一杯茶就高不就低,,然后洗脚按摩,洗桑拿全套服务,宰你没商量,可谓是崽卖爷田不心痛,有几次因为校长身上带的钱不够而将身份政抵押后才得以离开,在那些日子里,我们学校的此类开支在全县范围内是最少的,据初步统计,每年节约的用于娱乐的经费就有十多万,因而我们的校长被客人们冠之以“铁公鸡’的美誉。
,在日常工作中,刘校长对教师的关心无处不在。为保证教师有开水喝,学校为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一台饮水机,还配了洗漱用品;为方便教师,学校建了自行车棚,并为哺乳期女教师提供上课、考勤方面的制度倾斜,适当减轻老教师的工作量;遇有教师患病住院、家庭困难以及婚丧事宜,毛献忠都亲自看望、救助和主持。而对于领导班子,他却是严格要求,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
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付出,为毫无生机的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涣散的人心重新凝聚奠定了基础
对于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经费不足问题,刘校长不是一味地“等、靠、要”,而是在学校提倡厉行节约、自力更生,在不长的时间内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学校幼儿园教室老化,屋顶漏雨,全体教师自带工具,利用周末时间掀开屋顶,更换了梁、檩、瓦板,修葺一新的教室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安全和欢乐。修跑道、建水泥操场预算5万多元,学校是没有财力的,怎么办?在刘校长的带动下,教师们靠自己义务劳动,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学校教师早晨6时到校,晚上8时离校,辛苦劳动近20天,硬是铺成了宽4米、长240米的环形跑道和一个标准的水泥篮球场,为学校节约资金3万多元。利用假期时间,刘校长带领全校教师对各种教学设施和宣传标语进行刷漆整修,围墙和教室涂白近2000平方米,砌乒乓球台8个,节约资金8000余元;修缮多功能教室和教师住室30余间,为学校节约5000余元;整修近800平方米场地,铺了近4万块砖,建成了羽毛球场、综合活动场,节约资金2万余元。在卢校长的带领下,依靠教师义务劳动,累计为学校节约资金6万余元。
学校还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先后投入7万多元建成了校园局域网,为每个教室安装了电视机,为师生购买图书20000多册、实验教学器添置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