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幸福宝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幸福宝典-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学得很好,学摄相一定不成问题。看到女儿对我如此的信任、鼓励和支持,我从心底里高兴。有女儿的支持,我一定要学会摄相,也一定能学会摄相。我在想,55岁时,我开始学电脑;61岁时,女儿教我学摄相。没想到,老了老了,反而“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好学,越来越有劲,越学越有用”了啊!对我来说,这又是一次尝试,一次进步,一次飞跃,一次老有所学,一种老有所乐!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摄相谁不会啊?摄像都会,随便鼓捣几下,该摄和不该摄都在画面中,但要把它制作出了就不是每个人都会的啊,我想,再难总难不过学电脑,难学的电脑我都学会了,何愁学不会摄相呢?只要有决心,有信心,愿意学,没有学不会的东西,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肯用功,功到自然成”!从现在开始,我就开始学摄相了!周六下午,我们一家人,开车来到了滨湖公园,开始学习摄相。摄像主要是一要手稳,拿摄像机的手不能随便抖动,否则摄出来的影像,就会是缺胳膊少腿,二要走路要稳如果走路东倒西歪,摄出来的影像,也就是飘忽不定,其实,摄像和照相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摄像所拍摄的对象是活动的物体,主要要抓拍美好的瞬间,而照相则是“摆姿势,选好景,说茄子,笑一笑”。的固定的影像

     ;; ;; ;;我们一路走,一路说,一路笑,向人工湖走去。人工湖的景致更好!红柱子、黄瓦顶的湖中凉亭,悠悠划动着的小船,湖中游动着的大鱼和小鱼,湖边郁郁葱葱的垂柳,湖岸来往走动、赏湖观景三五成群的游人,微波荡漾、波光粼粼的湖面,映在湖中的倒影,形成了一副天然的美丽画卷。在这里摄下的影像,有人、有水、有亭、有船、有树、有影,真的好美好美啊!景色美,心情美,笑声美,照片美!如果说今天下午说我是“大公无私”,也不算夸张,因为我只是在为他们拍摄,我是甘心情愿,无怨无悔,因为我的目的是学习。咱们今天只能自己人拍自己人,拍不好的就删除,如果是别人就不好意思了。学会了再给别人拍,现在是学习初级阶段,学徒工、实习生,总有一天要成为师傅和行家啊”。自家人,自拍自夸,自娱自乐,好开心啊!大约5点钟,稀稀拉拉的雨点落了下来,摄相机也没电了,我们也尽兴了,我们高兴而归。一个下午,我们拍摄了三四十分钟的影像,有成功的,也有不太成功的,真的好过瘾啊!这是一次多么有意义的学习和实习啊!回家以后,我一定要把他制成vcd保存下来

     ;; ;; ;;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我在吟唱着,行动着,感悟着,享受着夕阳无限之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十七章老有所学【三】
    第三十七章老有所学【三】

    沉默永远不会出卖你,所以保持沉默便是保护自己。79阅。读。网;沉默是谈话的最高艺术。未事不多言语,临事不动声色,既事不伐功能。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居家戒诤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多言必失。辩不如讷,语不如默。动不如静,忙不如闲。人一口,则为合。也许当年造字的老袓宗早就暗示我们,人生一世,少开尊口方是“合”理。沉默之成为巨大的力量,一如黑色聚集所有的光线。光用嘴巴争来争去,不过是意气之争,无法改变现状,倒不如把时间花在行动上,用事实证明一切。话人人会说,对于喜欢逞口舌之快的人,多半是说得多,做得少,深度不足的演说家,会以长度来表示。戏言无法战胜敌人,但常气走朋友。口为祸福之门。对一件事唯一知道得最多的,往往是那个不露声色的人。我深信实事求是而不讲空话的人,一定没有许多话可说。沉默较之言不由衷更有益于社交。如果知道是有害和不实的,就别说;如果知道是有益却是虚假的,也别说;如果知道是有害却是真实的,一样不说;而知道是有益且真实不虚时,则该伺机再说。平庸的人最大缺点是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学而不厌”。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模仿,记得小学时我们班主任的钢笔字独具一格,大家都争相模仿,直到今天我们还在津津乐道,我们希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是学生很好的榜样。教师要做到“诲人不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教师教育孩子要耐心”,我们经常这样说。但事实上,我们许多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老师会在课堂上生气发火,这是我们还没有学会耐心的佐证。教师在课堂上失去理智,感情冲动,有时会歇斯底,脏话屁话会脱口而出,什么有猪聪明,你天生就是一个傻子等,除了伤害了孩子的感情以外,别无他用;教师的喋喋不休,除了让孩子耳根的茧子更厚以外,没有其他功能。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呢?我想无非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好好成长,如此而已。有没有更有效的办法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尝试一下,当孩子犯了错误,耐心一点,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谈,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孩子也是人,他们也需要公平、公正的待遇,他们正在叛逆的十字路口徘徊,稍有不慎,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我认识的一个孩子,成绩一直很好,在一次物理月考中,坐在后排的一个同学找他要一张草稿纸,他就顺手给了他,监考老师认为他在舞弊,就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不分青红皂白,就大肆批评,并且还罚他跑400*10米,他觉得挺委屈就申诉了几句,班主任当即就抽了他一个耳瓜子,孩子觉得憋屈极了,想要讨回公道,又怕家长不支持,从此一蹶不振,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到最后他要求留级,不然就不读书了,解铃还须系铃人,班主任才意识到是自己处置不当,才造成这样的局面,至到班主任向他当面道歉,才得以圆满解决。难怪人们总结说,老师要想让一个孩子变聪明很难,要把一个孩子变傻只是分分钟的事。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原谅他,提醒他,毕竟学习是孩子的事,他没做好,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帮助;当课堂秩序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我们应该考虑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呀?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原谅他,帮他找出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帮助他下次完成作业,使孩子体验及时完成作业的成功感;。遗憾的是有的老师却一叶障目,根本看不到由于他的不当教育方法,影响了孩子的一生,以至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孩子心里的阴影都无法抹去,“诲人不倦”四个字简简单单,但蕴含的是教师的爱心和耐心。所以,作教师的,应该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因此说,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明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活到老学到老,这话一点都不假,年轻时忙于事业,不懂的生活,有时工会组织活动,也会蹦跶几下,但那纯粹是为了应付,根本就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但自打退休以后,我开始学跳广场舞。广场舞让我充满活力,甚至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广场舞就像是儿子戒不掉的烟一样,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今年62岁,退休前是老师。原计划退休后到处走一走,看看祖国美好河山,但是,又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有人为的【儿女们不放心,怕身体吃不消】,也有经济上的考虑,本人没啥爱好,整天学八十一张文件,身体都跟着坏下去了,后来,牌友们陆续去跳广场舞,我抱着好奇心也去跳了一次,“出了一身的汗,洗完澡倒头就睡,多少年都没有过的好觉,至此我迷上了跳广场舞,身体、精神头也一天比一天好。跳舞时大家互相赞美鼓励,还不时有路人叫好,自从退休后,已经很久没人关注过自己了,广场舞让我充满活力,甚至找到了年轻的感觉,因此说“出生在五十年代的老人,是红旗下长大的一代人。他们长时间生活在集体环境中,对群体、组织有着强烈的心理依赖。,老年人的精神享受不在于具体做什么,而是能有一群人陪他去做一件事,从集体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贫困、病痛与孤独是老年人幸福的三大杀手。如果精神空虚,情感孤独,即使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他们也很容易患上抑郁症、痴呆症等疾病。”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介绍说,21世纪初,步入老龄社会的日本曾一度面临老龄人口自杀潮——老年人担心自己成为家庭的负担,心理压抑,情绪失控,成为最容易自杀的群体。不久前,有学者在我国湖北部分地区农村调查,发现了同样的社会问题。老龄化势不可挡。除了老有所养,老年人能否老有所乐——获得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对老年人安度晚年以及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影响很大。目前,基层老年文化活动缺组织,更缺场地与设施,老年文化市场也发展缓慢。改变这种现状,既需要政府加强引导,也需要全社会共同作为。目前大多数老年人承担着照顾第三代的责任,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孙辈。“比如,老人觉得被社会忽视并产生不满,可能会把委屈、怨愤等负面情绪传递给子孙,影响家庭与社会的和谐。
第三十七章老有所学【二】
    第三十七章老有所学【二】

    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高兴、健康、有为。老年读书、旅游、书画组织必须为政治、为经济、为社会和谐服务,必须为改革开放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有作为,才能有生命力,才能赢得党组织的重视和社会的好评。如何服务?一是围绕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活动。二是当好宣传员,为改革开放摇旗呐喊。三是积极参与助残、救灾等公益活动。我们要始终把提高老同志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利用每年的工作总结、任务部署和学习培训,向大家进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强调老同志工作退休,思想不能退休,要继续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为党和人民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为了切实抓好学习,我们要在全体老同志中广泛开展学政治、学文化,学文学、学诗词的活动,并提出建设学习型社团的要求,号召每个成员都要努力学习。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文学艺术修养,明确提出政治素质是书画创作的灵魂和方向盘,文学艺术修养是书画创作的底蕴和基础。因此,我们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创作出好的作品,就必须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开宗明义,微言大义。仔细想一想。我们会意外发现,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透过字面的含义“学到了知识或本领,并有时间有机会在实践中去用上它、验证它并完善它,不正是值得快乐的事吗?”它倡导的是学以致用的思想,隐含的是追求真理、把握真理、检验和完善真理的思想理念,体现的是“学有所用”、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在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价值,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吗?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不正是一种“传播真理并获得认同”的绝佳体现吗?虽然我们知道,古代地广人稀,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但如果仅仅因为这种人所共知的原因,还需要孔子拿来强调吗?这也不太靠谱。这“朋”显然是指志同道合的人,不一定是旧相识,新老朋友聚在一起,会谈论什么呢?当然是他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共同的理想与抱负!对于一个想着当时常人所难于想象的思想者而言,这种朋友显得异常珍惜。其次,更重要的是,这位来自远方朋友,风尘仆仆地赶来拜访孔子,意味着什么?那就是说明了两层含义:其一,孔子的思想与理念,已经传播到遥远的地方;其次,孔子的思想理念已经被对方认同,至少是获得对方的重视,才使得远方的友人不辞千里之遥前来拜访他!这是一种被认同、受尊重的价值感与成就感的体验,这才是让人振奋、让人快乐的真正原因啊!试想,在孔子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即使有,也一定不会多!那么,我们从心理分析角度来审视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就不难明白这位哲人所流露的情绪。对于一个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的先哲而言,不被他人理解和认同的情形才是他当时的生活常态。那么,对于遇到这种情形,孔子或代表追求真理的人们应该怎么办呢?,不如说是孔子的自我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