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争吵算是结束了,可谁又能够知道,神经质的婆婆什么时候,再次发动攻击呢?
就算媳妇再怎么贤良淑德,再怎么知书达理,又怎么可能抵挡得了那种一天可打三架,却告不了三状的家庭纷争。一般来讲像婆媳关系这样恶劣的家庭,在某种情况下,往往家庭关系本身就不正常,这样的家庭,本来就不平静,现在多了个厉害的,自然,更是上档升级了。有些家庭,婆媳就算是分家过了,但依然不依不挠,相互视为仇敌。没事,整出点事,也要相互扔砖头,泼脏水,撒泼骂街,弄得远近不得安宁。这种家庭中的儿子自然也不会好到哪去,要么窝囊废,要么偏心眼,要么有性格缺陷。在婆媳关系中,亲一个疏一个,在处理事物中,不是添油加醋,就是坐山观虎斗,婆媳打架,自己乐得看“大戏”,打死哪个都能省心。
作为儿子和丈夫的小周自然还不是看戏的角色,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己常年外打工,隔三差五回不了几趟家,每次回家,家的氛围还算和谐的,婆婆不生事,媳妇不告状。
实在没办法,这种蹩脚的把戏顺珍是演不下去,咱们惹不起躲得起,眼不见为净吧,于是媳妇只好求助于在外打工的丈夫,两人经过商量,准备在镇政府旁边租个房子开餐馆,好在小周早年在北方学过厨师,开个餐馆还不是驾轻就熟,由于顺珍是外地人,人长得也还喜美,人缘关系很好,一开始生意还不错,然而,周妈怕儿子吃亏,非吵着要到餐馆里打工,小周想反正请人也是请,来就来啵,不过还是约法三章:一不准和媳妇过不去,二不准闹涩,三不准管事。如果答应做得到就来,做不到就拉倒,人在矮檐下,怎能不低头,周妈心生嫉妒,这都是那小蹄子的主意,哼,咱们走着瞧。哎,真是,人行千里长德,狗行千里吃屎,何苦呢?非要和媳妇过不去。其实顺珍对婆婆还是蛮珍重的,她知道婆婆年纪大了,人也还不错,就是嘴碎的,平时店里的粗话不让她做,就让她管管帐,摆摆碗筷什么的,渐渐的店里的生意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越来越淡了。顺珍和小周百思不得其解,忽然有一天在镇政府上班的一个本家伯伯来到店里数落着说,“你们的怎么做的生意,为什么越是熟人钱就收的越多,你们是黄家月的鬼专迷熟人啊”。“叭”的一声巨响,锅炸了,小周咬牙切齿得骂道“你个老不死的老婆子,都是你做的好事,滚、滚回去”。看到泪眼汪汪的婆婆,顺珍边打圆场,边收拾着被砸坏了的家什,她说“和气生财,他大伯我们明天就把那些熟人关系户接过来喝餐酒,给他们说道说道,道个歉,你看行波”。
“行,我看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眼看着无法收拾的局面就这样被顺珍三言二语化解了,家的氛围其乐融融。
第二卷第三十一章婆媳争锋【一】
第二卷第三十一章婆媳争锋【一】
长期以来一直听人们常说,媳妇一面锣出门说婆婆,婆婆一面鼓出门擂媳妇。79阅自从周家大儿收媳妇后,人们便见识了这一对婆媳的奇遇。周家媳妇叫顺诊,据说是小周在甘肃打工时歃血盟誓接过来的,你情我愿,刚开始时小日子过得蛮好的,大家相安无事。但由于两地相距甚远,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差异,据说,在甘肃天水那一带,人们个把月洗一次澡,是常有的事,洗衣洗菜等生活用水都是用那个大木桶接下来了冲厕所用,小周便担负起了部分家务工作,诸如早上打洗脸水,晚上烧洗脚水之类的活计,须知在甘肃那山沓拉里水资源奇缺,节约用水是顺珍早就养成的习惯,为了平衡关系,小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作为父母,应该为儿子这种转变,感到由衷的高兴,媳妇远来是客,儿子作为主人,对自己的客人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又有什么不好呢?住同一屋檐下,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男人一生最爱的两个女人:一个是生自己的母亲,一个是娶回家做老婆的人。对于婆婆来说,疼爱儿子就要疼媳妇;同理,媳妇爱老公就要爱婆婆。搞好婆媳关系等于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可这样一来,真就触犯了周家婆婆向来喜欢儿子不喜欢媳妇的那根敏感的神经,于是,婆婆一早就来事了“哎,珍儿,你这样可不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娘没有教过你吗?”
“哦,妈,你有什么事吗?”顺珍一骨碌爬起来,睡眼朦胧的问道。
“好啊,你个该死的懒货,还不起来做早饭,吃打死,天天有现成的吃吗”,婆婆一大早就在儿媳房门前咆哮起来。
一看大事不妙,小周连忙起来打圆场,“别吵、别吵,妈你尽添乱,那些事都是我自愿做的”。
作为儿子能做到这样就已经很不错了,作为母亲又夫复何求,有子如此善莫大焉。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农村,一旦自己的儿子娶了媳妇,家里就算是有两个以上女人——婆婆和媳妇。再加上爱多事的小姑子,由于女人闲功夫多,就生出许多事端来。家事如国事,过分民主只会造成混乱。男人不善内务,女人当仁不让,婆婆和媳妇都可能成为内庭之首,但一山容不得二虎,如果男人根本不善斡旋或是表现软弱,往往拥有一个强大的母亲和一个强大的媳妇。遇到矛盾,他只会龟缩,让婆婆和媳妇完成“高峰对决。后果可想而知。不少婚姻问题研究者认为:成年之后,丈夫和妻子应该是家庭的核心,在充分尊重其他家庭成员的前提下,核心成员应该有更大的决定权。由此看来,男人所起的作用非同寻常,他绝不能成为婆媳关系紧张的帮凶。
小周是家里的男丁。从小就娇生惯养,家里人像是捡了宝似的捧着。可自从出外打工之后,由于经受生活的历练多了,人也就改变了很多。他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做家务活,学会了处理人际关系,尤其说是结婚以后,他的做派和行为,简直就判若两人,他在媳妇和母亲之间周旋。媳妇是自己千辛万苦从远隔千里之外接来的,当然要哄,母亲则是生养自己的最亲的人,虽然脾气有的古怪,但是良心还是好的,因此说儿子是连接母亲和媳妇的纽带。所以,如果儿子情商高一点,一定会在婆媳关系的处理上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公平虽然重要,但用情更重要。如果儿子不懂得这一点,往往让婆媳关系更加紧张。事实上,一个家庭的家教如何?都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儿子的身上。儿子在婆媳关系中,既要做到公平待人,更要有情有义,关键还在于自身的智性和素养,特别自己的特殊角色来进行协调。往往儿子的一句话既是调味品又是催化剂。
看到儿子起来说话了,周妈急忙偃旗息鼓,他知道儿子讲的话便是金科玉律,不然的话她会吃不了兜住着走。小周的一句“是我自愿做的”,既抚平了媳妇心中即将爆发的怨恨情绪,又宽慰了母亲心痛儿子的良苦用心。
周妈晚年得子,对儿子的溺爱可见一斑,听人说小周十岁那年,家里人都在忙双抢【抢收、抢种】,小周硬是要家里买辆自行车,不然的话就在田里打滚,好说歹说都不管用,家里人只好放下农活不干,跑到镇供销社背了辆自行车回来。
人的性格形成有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与遗传基因的传承有关是与生俱来的。周妈痛爱儿子,理应也喜欢媳妇,爱屋及乌是至理名言,可在她这儿就是不好使。媳妇是外姓人,就像穿衣服一样不喜欢可以换。大不了就离婚呗。
做婆婆的做到了这个份上,也是够可以的了。他为了不让儿子成为家的奴仆。不受媳妇拖累。竟然违背良心说出,老婆不重要,老婆离了可以再娶的话来。试想想,做母亲的说出这句话,儿子情何以堪?是听你的,还是不听你的?也许只有那种本身就想离婚的没有责任心的男人,正好可以借母亲之名“杀”妻了。但无论成功不成功,显然是把婆媳战争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了。表面上这句话尽管有点道理,但是稍作思考,却是十足的混账话。难不成儿子娶媳妇是替你这个做妈的所娶?真正聪明的母亲应该明白,母亲再好,母爱再深厚再伟大,但终将是抵不过婚姻的重量,这是普遍的必然,更应该是为人母应该认清和所期望的。儿子夫妻恩爱,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胜过千万种孝心的。你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人你不清楚吗?结婚前你的儿子就是一个十足的小混混,何曾有过片刻消停,结婚后你的儿子不断顺妻而且孝敬父母,就是为妻子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也是无可厚非的啊。
在这里,我想试问一下周妈,你姓什么,你是谁?设身处地想一想,你是怎么走过来的,虽说多年媳妇熬成婆不容易,但是你在这一过程中可还是一帆风顺的啊,你可受到过如此不公平的待遇。
因此家是不能随便分的,媳妇是主妇,是人不是衣服。家是什么?家是由两个俗不相识的,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男女结合在一起,生儿育女,世代繁衍后,留成下来的产物,你家、她家、我家、大家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和睦共处,开开心心的工作、幸福的生活,大家都在共建美好的家园,你为什么非要破坏它呢?作为婆婆你有于心何忍,良心何安呢?
第三十章我爱我家【四】
第三十章我爱我家【四】
我的老伴是世界上好的人,她能歌善舞,通情达理,善解人意。79阅自从我中风以后,说话打诺,走路画圈,时不时还要摔一跤,我的老伴总是体贴入微的,细心的照顾我,帮助我,尤其是在外面散步时,她不离左右的搀扶着我一步都不肯松开,一开始人们还误以为是我们雇请的保姆。直到有一次,人们从我们的谈话中知道我们的关系后,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我的老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有一天我们到市场去买鞋,从服务员跟我老伴的对话中,我知道了什么叫做相依为命,那天在一个鞋柜前,老伴在帮我选鞋,我站在旁边想看看其他地方有没有我适合的鞋,一不小心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老伴和服务员连忙把我扶到凳子上坐下后,服务员问;“大姐,大叔中过风是吗”?
“是啊,你怎看出来了”,
”去年,我爸也是中风走的“服务员满含愧疚的说,”我爸中风后,家里无人照顾,我妈根本就不管不顾,整天不是打牌就是跳广场舞,到最后,我爸走时身上都长蛐蛐了”,
“哎,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也真是难为你妈了”老伴附和着说,
“谁说不是呢,我爸走后,我妈还直念叨,她的命真苦,摊上了这样一个苦主”。服务员接着说;”大叔你真幸福,遇上了大姐这样好的人“
”谢谢,谢谢“我连连点头,双手紧紧抓住我的老伴激动不以,
是啊,我还能说什么呢,有妻如此,夫复何求?此时无声胜有声,妻子搀扶着我慢慢走出商场,一路上唏嘘不已,我为那早死的同类不值,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也为活着的人感到悲哀,你是不是也太心急了的吧,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你如此薄情寡义,个中缘由只有天知地知,你自己知道,公道自在人心,人在做,天在看,又有什么比没有了老伴更伤心的呢?
我在反思着我过去的所作所为,年轻时因为爱,对妻子呵护有加,因为爱,我学会了做饭,学会了做家务活,尽管有时做的不怎么样,但心还是有的,当我工作顺利时,妻子总是信心满满的鼓励我,要我努力、努力、再努力,千万别辜负了这个,别辜负了那个。当我工作遇到挫折时,妻子总是语重心长的告诫我,要我坚持、坚持、再坚持,并且说“有时成功都是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完成的”。我很执着,也很听话,我并不以为听妻子的话就是”妻管严“,署名表演艺家赵本山曾经说过;”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管事但不生事的女人在扶持着“
我的妻子管他认为该管的事,譬如,我出门时梳头了没,鸡笼们关了没有,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得我每天都能身心愉悦的工作,
有人曾经研究过夫妻和儿女谁最亲的问题,可答案绝对是模凌两可,没有定数,有人认为儿女有血缘关系,当然是儿女亲,也有人认为少年夫妻老年伴,能够相互扶持,白头偕老的,相伴一生是夫妻,所以夫妻最亲。
我们先姑且不论谁最亲的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亲情没有隆重的形式,没有华丽的包装,它逶迤在生活的长卷中,如水一样浸满每一个空隙,无色无味,无香无影,于是也常常让我们在拥有时习以为常,在享受时无动于衷。亲情是饭桌窗前的晏晏谈笑,是柴米油盐间的琐碎细腻;是满怀爱意的一个眼神,是求全责备的一声抱怨;是离别后辗转低回的牵挂,是重逢时相对无语的瞬间。常常,一个简单的电话,一句平常的问候,都是对亲情最生动的演绎和诠释。没有荡气回肠的故事,没有动人心魄的诗篇,从来不需要费心费力地想起呵护,却永远如水般静静的流荡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悄悄滋养温暖着我们的身体和心灵。
儿女情是最朴素最美丽的情,它不像爱情那样浓郁热烈,也不像友情那样清新芬芳,却是那么的缠绵不绝、余韵悠长。它不似爱情那样缘于两情相悦,也不是友情那样有着共同的需求,它和我们的血脉相连,与我们的生命相始终。爱情也许会流散死亡,友情也可能反目成仇,只有亲情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柔的角落。虽然常常我们会因为它平常而忽视,常常因为它朴素而会忘记,可是当我们伤痕累累,满心疲惫之时,最先想到的只能是我们最亲的亲人,只有他们可以不计得失敞开胸怀的接纳我们。
夫妻情不是浓烈的醇酒,不是甜美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